第821章 裁軍

第821章 裁軍

當然,七十年代東非海軍建設也是不得已而爲之,恩斯特也想循序漸進式發展,但是知曉世界局勢的情況下,根本由不得他猶豫。

當時東非海軍的訴求是能夠短時間內成型,並且形成戰鬥力,以應對八十年代嚴峻的國防形勢。

畢竟恩斯特知道八十年代是列強在全世界擴張的一個高峰期,而非洲大陸又是重點區域,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東非海軍必須有一定規模和實力,才能維護東非的切實利益,而顯然短時間內建設一支較強大海軍是要付出代價的。

不過好在東非海軍出色完成了其歷史使命,在南非戰爭中抵禦住了英國皇家海軍的壓力。

而東非海軍七十年代成型,八十年代開始形成戰鬥力,如果是像遠東帝國,美國和日本在八十年代纔開始擴展海軍,那南非戰爭中東非海軍恐怕很難和英國皇家海軍對抗,畢竟對艦艇的適應和海軍訓練也是一個較爲漫長的過程。

而現在,根據恩斯特的判斷,東非的危險期已經渡過,所以東非海陸軍的裁軍行動也就不可避免,除了縮減開支的需要以外,還有回籠資金的考慮。

尤其是在南非戰爭中落後或者繳獲的大量武器裝備,趁着現在還能賣上好價錢都要馬上出手。

當然,東非海軍有一定的國產化能力,還要從德奧兩國繼續進口軍艦,拋開政治因素以外,更重要的還是汲取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和技術。

而在經驗和技術領域,毫無疑問最強大的還是英國,而東非之所以沒有從英國引入軍艦的原因比較凡爾賽,那就是東非在南非戰爭中俘虜了兩艘英國軍艦,擊沉三艘。

在南非戰爭過後,東非並沒有返還英國政府,畢竟六百萬英鎊都不夠東非回本的,這兩艘英國軍艦正好用來彌補南非戰爭中的損失。

其實擊沉的三艘軍艦中還有一艘已經被打撈成功,也就是說東非海軍手中有三艘英軍現役的先進軍艦,包括兩艘鐵甲艦和一艘巡洋艦。

這三艘軍艦,兩艘受損嚴重,正在大修,至於被打撈上來的那艘鐵甲艦已經被巴加莫約造船廠的技術人員拆解研究。

如果算上兩艘即將服役東非海軍的英國軍艦,加上東非政府未來幾年的造艦計劃,實際上東非海軍損失並不大,甚至完成了一次小範圍更新。

只不過這次更新以後,東非海軍從奧匈帝國一家獨大,變成了英,奧,德三家分庭抗禮,東非海軍會充分從三家海軍軍艦的實戰效果中對比優劣,然後反饋給巴加莫約等造船廠。

現在也就缺法國軍艦作爲參考,至於沙俄和美國則完全可以忽略不計,沙俄和美國在技術上都不是太強和東非處在同一水平,沙俄是工業水平太差,海軍投入低,而美國則是對軍事發展不上心,雖然八十年代美國海軍也得到極大發展,但是再此前美國海軍可以說是“癱瘓式”發展,自從南北戰爭結束後,美國基本在軍事上沒有什麼投入,而八十年代海軍發展還是因爲目前國際環境所致。

畢竟八十年代歐洲對外擴張活動過於頻繁和激烈,世界上其他區域和國家就沒有一個心裡不犯怵的,但凡長着眼睛的國家都在擴充軍備。

至於不長眼的國家和地區,未來下場和西非一樣,列強們拿着餐刀就把地方瓜分掉了,連渣子都不剩。

……

第一鎮市。

每次大戰結束,恩斯特都要開始裁軍,這幾乎成爲了規矩,而在1890年,東非國防軍依舊如此。

恩斯特:“未來十年時間內,海軍規模維持不變,主要任務就是把現在的主力軍艦慢慢替換掉,按照建造時間和其他參數,安排退役,維持當前海軍規模足以保證我國的海域安全。”

“當然,考慮到目前我國新獲得的安哥拉和莫桑比克殖民地,從而獲得更多海岸線和港口的原因,海軍的防務壓力反而更大,在這一點上,我的意見是多發展中小型和多用途艦艇,補齊東非海軍在這方面的短板。”

東非海軍在中小型軍艦和多用途艦艇上發展一直是比較落後的,像魚雷艇,補給艦,運兵船等等。

所以這次裁軍對海軍的安排實際上反而不增反降,並沒有達到“裁軍”的目的,反而對海軍實現了一定的加強。

當然,這也是應該的,畢竟東非現在是真正意義上的兩洋國家,甚至三洋國家,海軍根本就減不動,就算增加預算都不爲過。

不過維持海軍整體規模的情況下,東非海軍依舊處於世界前十水準,所以也不用過於擴張,這樣也符合目前東非的經濟發展水準。

像日本那樣不計成本的投入海軍建設,對國家經濟實際上是嚴重負擔,這也是日本熱衷於戰爭的重要原因,不從別處掠奪,日本經濟自己就會崩潰。

在這一點上東非和美國態度差不多,那就是夠用就行,當然,東非在軍事建設上一直比美國積極一些,畢竟在恩斯特看來,軍隊發展是長期需求,不能因爲短期利益就直接停擺。

“至於陸軍,應該裁撤到戰前水平,在解決了安哥拉和莫桑比克之後,我國陸地國防壓力大減,國境線縮短了將近三千多公里,同時葡萄牙人出局,我們周邊也就少了十幾萬具有威脅的兵力部署,不用再針鋒相對在邊境部署大量軍隊。”

安哥拉和莫桑比克併入,徹底改變了東非的國防安全形勢,反而北方成爲了未來東非陸地防禦重點。

但是東非北部的威脅和南非戰爭之前的南非區域相比完全是小巫見大巫,在北部勢力中最強的依舊是英國人,也就是其殖民地埃及。

但是埃及和東非之間隔着撒哈拉沙漠,是天然的地理屏障,在歷史上雖然南蘇丹是埃及的一部分,但南蘇丹地區其實完全屬於半獨立狀態,隨時可以脫離埃及。

而現在東非只需要在傑濟拉平原稍微部署一點軍隊,就完全可以阻斷埃及(英國)南下的路線,至於從科爾多凡高原繞道也面臨着南部的熱帶雨林區域,在沒有嚮導和充分物資補給的情況下幾乎不可能實現,如果有軍隊能夠做到,那也是足以載入史冊的“軍事奇蹟”。

至於北部其他勢力,那就更不用擔心了,實力最強的反而可能是阿比西尼亞帝國,而阿比西尼亞帝國太過落後,且和東非關係良好。

至於南部布爾共和國被消滅後,東非徹底掌握奧蘭治河北岸,依照地形完全擺脫了軍事和地形上的劣勢,只需要少量兵力就可以防禦開普敦殖民地的軍事實力,而開普敦殖民地經過南非戰爭後,估計也不會有這樣的想法。

“所以國防軍陸軍最終人數應該維持在二十萬左右,當然,在戰爭中新編的騎兵部隊可以繼續保留,各個軍區把一些次要部隊酌情取消或者混編。”

這樣東非陸軍幾乎要裁撤一半的兵力,不過這也在大家的心理預期之內,畢竟有了南非戰爭的前車之鑑,敢向東非發動直接戰爭的國家基本爲零。

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852章 夏威夷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810章 海岸線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255章 五五開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399章 還是要請爹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1544章 蠢蠢欲動的意大利第1555章 雨林裡的直升機第696章 油井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811章 送行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926章 機耕路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521章 申請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144章 貿易第1330章 選定地點第591章 歸途第404章 暴富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1352章 戰爭結束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299章 預判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1304章 坎帕拉第1421章 鑄鐵廠第284章 連環計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1455章 日本人的野心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474章 討論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67章 大臣路線第18章 遠洋貿易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524章 整合資源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822章 卡賓達第1343章 法國動搖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230章第1325章 卡塔爾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1486章 對外標準輸出第949章 戰敗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1305章 封賞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903章 萊茵宮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1554章 雙翼市場第469章 鯨灣港第492章 靜坐戰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30章 多多馬第1372章 平原省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596章 壓迫感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385章 煽動
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852章 夏威夷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810章 海岸線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255章 五五開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399章 還是要請爹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1544章 蠢蠢欲動的意大利第1555章 雨林裡的直升機第696章 油井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811章 送行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926章 機耕路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521章 申請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144章 貿易第1330章 選定地點第591章 歸途第404章 暴富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1352章 戰爭結束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299章 預判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1304章 坎帕拉第1421章 鑄鐵廠第284章 連環計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1455章 日本人的野心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474章 討論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67章 大臣路線第18章 遠洋貿易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524章 整合資源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822章 卡賓達第1343章 法國動搖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230章第1325章 卡塔爾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1486章 對外標準輸出第949章 戰敗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1305章 封賞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903章 萊茵宮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1554章 雙翼市場第469章 鯨灣港第492章 靜坐戰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30章 多多馬第1372章 平原省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596章 壓迫感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385章 煽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