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9章 定居

第1389章 定居

像基特韋市這種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行爲,恩斯特是支持,當然,恩斯特本身看好影視業的發展也是一個原因。

這幾年,東非對於影視業的佈局早就已經展開,只要掌握了主流平臺,那基本上就萬事大吉了,別說東非國內在國外,東非政府和萊茵皇室這些年也控制了一批頗有影響力的媒體喉舌。

而且,東非作爲20世紀初的帝國主義國家,不需要像後世那些後發國家一樣,爲了經濟發展,必須容忍美國這個全球宗主滲透本國的文化和輿論產業。

英國作爲當前的世界霸主,控制力和制度建設,遠達不到前世美國的層次,而且英國已經失去了更進一步的機會,現在只能儘可能保全自身利益,維持和保留過去自己所制定有利於自己的體系和規則。

除非英國再搞一次產業革命脫胎換骨,或者說把首都遷往印度,但即便這樣,英國想重回巔峰,難度也很大,別的不說,印度雖然體量可觀,但是現在印度洋已經不是過去英國一家獨大的局面,而今東非有能力遏制印度的發展。

如果沒有壓倒性的優勢,東非憑什麼自稱印度洋地區國際事務的領導者和大國。

就目前情況來說,東非在印度洋一家獨大,基本上已經是國際共識,甚至未來東非有可能在南大西洋實現區域霸權也有很大概率。

而這就是東非的地緣優勢,除非巴西或者印度,阿根廷這種三流國家能夠崛起,但前世的事實證明,這幾個國家在世界範圍發展也就是中規中矩水平,遠遠稱不上好學生,更別說做東非這種優等生了。

這並非東非給自己臉上貼金,而是國際社會對於近五十多年來,東非發展成績的認同。

從一介不起眼的東非殖民地,成長爲非洲大陸上的第一強國,並且擠進世界頂尖強國行列,東非的成功甚至比德國,美國,日本這些同爲後起之秀的國家更引人關注。

而這也讓國際社會上不知從何時開始,出現了所謂的“東非經驗”,極少部分野心家希望復刻東非的成功經驗,這倒是讓一些殖民地地區變得雞飛狗跳。

不過,目前成功的也就東非和南德意志王國,曾經比利時利奧波德二世也算半個,畢竟在他去世前,比屬剛果可完全是他的私人領地。

直到利奧波德二世去世後,比利時政府才正式接管比屬剛果。

這其中的區別很大,以前比屬剛果作爲利奧波德二世的私人領地,所以利奧波德二世可以在比屬剛果胡作非爲,而比利時政府至少利奧波德二世本人要更有人性一點,但也不多。

不過,最近幾年比屬剛果也開始出現了尾大不掉的情況,這一點倒是讓現在的比利時政府十分頭疼。

……

1922年2月12日。

比屬剛果殖民地,黑角市。

受到一戰的影響,黑角市比一戰前相比變得更加繁榮,絲毫不遜色於比利時本土的任何城市。

就是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在遭受了一戰洗禮後,到目前爲止纔剛剛清理完戰爭遺留的廢墟。

而黑角市作爲比屬剛果殖民地的經濟和政治中心,同時又有比屬剛果殖民地第一大港口城市的地位加持,這讓黑角在比屬剛果的政治地位地位,堪比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和本土第一大港口城市安特衛普之和。

在政治上,作爲殖民地,比屬剛果的政治中心自然和其他殖民地一樣,是被放在沿海的,這有利於宗主國的控制。

而經濟上,比屬剛果殖民地吃了一大筆戰爭紅利,成爲了一戰期間比利時國內資本的避風港,大量比利時國內資本涌入黑角市等比屬剛果殖民地。

最後則是移民大量涌入,在戰爭期間,大批比利時人移民到比屬剛果。

這使得在一戰的五年時間裡,比屬剛果殖民地可以說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

截止到1922年,單單是黑角市人口就突破了七十萬,其中大部分都是從爲了逃避戰火而移民比屬剛果的比利時人,而整個比屬剛果的人口也突破了一百三十萬。

這其實也好理解,比利時雖然是歐洲一個不起眼的小國,但是人口密度卻高的驚人,彈丸之地的比利時本土總人口超過了七百萬。

而在一戰期間,比利時又是兩大陣營反覆拉扯的前線,戰爭打的尤爲激烈,這就導致了比利時大量人口外流,而作爲本國海外領土的比屬剛果殖民地,也就成爲了很多人的第一選擇。

得益於本世紀初,比屬剛果殖民地的高速發展,所以在迎來本土殖民潮前,比屬剛果殖民地在比利時人心中的印象還是很不錯的。

而且,跑到比屬剛果殖民地躲避戰火,就算比屬剛果殖民地情況和想象中不一樣,旁邊還有東非這個備選項。

20世紀初的東非,早就擺脫了蠻荒之地的刻板印象,畢竟能夠成爲世界頂級強國之一,東非本土怎麼可能差的了太多。

而且,很多比利時人並非對比屬剛果的情況完全一無所知,作爲比利時最重要的海外殖民地,有不少比利時企業和人員,是經常往返於比利時和剛果殖民地之間的。

在戰爭期間,就有不少比利時航運公司做起了移民生意,而這些航運公司本來就是戰前比屬剛果殖民地和本土聯繫和貿易的主要溝通橋樑。

他們對於比屬剛果殖民地的發展情況也更加了解,而這些航運公司的員工,自然基本上也是本國人,所以爲了家人的安全着想,他們也願意多準備幾條船票。

相對於移民比屬剛果殖民地的比利時普通人,比利時本土的企業更是在一戰期間大量涌入比屬剛果殖民地。

比屬剛果殖民地再怎麼說也有二十多萬平方公里,比本土面積大的多,而且資源也比較豐富,最重要的是不會受到戰爭影響。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比利時鋼鐵企業在戰爭期間,大量遷往比屬剛果殖民地。

一方面,比屬剛果殖民地擁有豐富的鐵礦資源,而比利時本就是歐洲鋼鐵產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所以在戰前,比利時的不少鋼鐵企業就已經提前佈局比屬剛果殖民地。

畢竟20世紀初,鋼鐵產業已經發生了變化,因爲技術革新,鐵礦對鋼鐵產業影響的權重超過了煤礦。

一戰大大加快了比利時本土鋼鐵產業的轉移速度。

另一方面,比屬剛果殖民地因爲地理位置的原因,其所面臨的市場也是很不錯的,除了貼近東非這個大國市場以外,比屬剛果殖民地的鋼鐵同時有利於出口到西非,南美等國家。

而最後一點,則在於剛果殖民地的人力成本是低於本土的,畢竟比利時本土所處的西北歐地區,本身就是世界上人力成本最高的區域之一。

所以,產業轉移到剛果,對於比利時本土企業來說,本身就具有諸多有利因素,而且作爲本國殖民地,他們到剛果發展也不需要擔心被吃幹抹淨。

所以,隨着大量人口和企業的遷入,黑角市在一戰期間得到了迅速發展,而比屬剛果殖民地在經濟發展水平上,甚至超過了殖民地所應有的水平。

畢竟,大部分時候,殖民地都是貧窮落後的象徵,雖然英國的加拿大殖民地工業和經濟就挺發達,但是加拿大發展了上百年時間,且資源和自然條件優勢根本就不是比屬剛果殖民地所能媲美的。

而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主要還是得益於比利時人的選擇沒有英國人多,畢竟比利時僅有剛果這一塊殖民地。

而比利時雖然是歐洲小國,但是就經濟而言,放在20世紀初,卻是實打實的大國,所以比利時對本國唯一殖民地的經濟外溢和產業轉移也是十分誇張的。

而再配合上一戰的影響,很多移民到剛果殖民地的比利時,甚至已經樂不思蜀。

“特雷登,你們一家不打算回本土了麼?”黑角市的街頭,迪斯特碰到老熟人特雷登後問道。

特雷登一家是1917年移民比屬剛果殖民地的,如今是他們一家在比屬剛果的第五個年頭。

而迪斯特原本就是特雷登的老鄉,他們在比利時本土的時候就認識。

“原來是你啊!迪斯特,最近一段時間不見,你憔悴了不少。”

迪斯特說道:“那是自然,如今疫情才徹底結束不久,經濟又不景氣,我當然感覺煩躁,所以精神一直不好。”

比屬剛果殖民地也受到了疫情和經濟蕭條的影響,畢竟在戰後,比利時重歸和平,不少人選擇返回本土,這讓比屬剛果和本土的之間的航運又迎來一場小高峰,而人員往來增加,這自然就導致瘟疫的快速傳播。

比利時本土可是緊挨着當時瘟疫重災區的法國,當然,彼時的比利時同樣是瘟疫的重災區,而很多跑船的水手,就把歐洲流感帶到了比屬剛果。

這着實讓一些已經打定主意定居比屬剛果的比利時人心裡怒罵,畢竟從他們視角里,病毒是從本土傳播過來的。

特雷登就說道:“確實如此,好不容易纔在剛果安定下來,就受到疫情和經濟蕭條的影響,這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確實不是好消息。”

“那你們一家不打算重回比利時了麼?”迪斯特問道。

特雷登說道:“你從哪裡聽說我有回比利時的打算?船票可不便宜,我們家可不想花那筆冤枉錢,而且現在剛果的生活就已經很不錯了,沒有必要再回到比利時那個傷心之地,說不定我們原來的家,現在已經是一片瓦礫了。”

迪斯特揭短說道:“這還不是你當初來比屬剛果的時候,自己說的戰後要回到比利時。”

當年,特雷登確實說過這種話,畢竟正常情況下,誰沒事願意跑到殖民地待着啊!

不過,此一時彼一時,說那話的時候,特雷登對剛果殖民地的印象是貧窮,落後,只能作爲臨時落腳點,戰後特雷登還要帶着家人回到紙醉金迷,經濟發達的比利時。

但是,真到了黑角市後,特雷登發現,他曾經的想法是錯誤的,剛果殖民地沒有他想象中那麼落後,反而比較繁榮,就算和本土相比也差不了多少。

當然,初到黑角市的特雷登依舊對比利時念念不忘,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特雷登終究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因爲誰也想不到戰爭又持續了兩年時間,而等到戰爭結束,一場瘟疫又席捲而來。

剛果雖然也受到了瘟疫的影響,可和比利時本土相比較而言,那完全是小巫見大巫。

除此外,在剛果的這幾年時間,特雷登和家人,已經完全融入了這裡,如果重回本土,工作,房子都是問題,所以現在的特雷登已經完全是一個剛果人了。

特雷登對迪斯特說道:“本土的情況,你我都清楚,雖然剛果情況不好,本土只會更差,而且我私下認爲,未來本土還有遭受戰爭的風險,畢竟世界大戰只是停手而已,比利時所處的位置太過危險,遠不如剛果安全。”

“比利時夾在英國,法國和德國之間,而這三個國家的關係錯綜複雜,行事又極端霸道,比利時又是一塊肥肉,所以戰爭的風險太大,而歷史上也是如此。”

“再反觀剛果,周邊只有東非一個鄰國,只要東非不侵略這裡,剛果就十分安全,而且就算東非真對剛果有想法,那戰爭烈度肯定也比歐洲小的多。”

特雷登之所以這麼說,那是因爲他認爲,如果東非真入侵剛果的話,那剛果大概率會直接投降,在歐洲比利時還可以在夾縫中生存,而剛果在非洲根本就沒得選,只能完全倒向東非。

特雷登接着說道:“而且,剛果的機會也比本土要多,經濟發展不比本土差,這個時候回到本土,就意味要重新開始,除非我腦子有問題,纔會選擇前者,在剛果待着就挺舒服。”

這話倒是引起了迪斯特的共鳴,他說道:“確實如此,實際上,剛果在經濟水平上,除了體量暫時比不過本土以外,其他方面基本上都不差。”

這是很正常的事,比利時本土人口超過七百萬,而剛果只有一百多萬,比利時本土人口是剛果的六倍,更何況剛果只是比利時的殖民地。

但是,這些絲毫不影響比利時普通人在比屬剛果的生活質量,就是比本土也差不了多少,而且比屬剛果殖民地能給他們提供本土無法做到的安全感,所以有不少人選擇在此定居。

第594章 矛盾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545章 孤兒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1522章 水利專家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1375章 《東波友好互助條約》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1324章 預謀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1449章 奧地利的陽謀第1537章 蘇聯一五計劃結算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353章 下一站第71章 海底電纜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1069章 德國討論第1554章 雙翼市場第694章 訛詐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327章 南下第711章 歸國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778章 跨海作戰第936章 軍售第1264章 在東非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998章 貝拉市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1504章 脫鉤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647章 準備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215章 交涉第1011章 借錢第31章 部落衝突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726章 深入第28章 “圈地運動”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1151章 東非人打過來了!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1340章 準備干預歐洲戰爭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830章 蓄水池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867章 推銷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672章 危與機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027章 合金鋼第900章 “三部”建設
第594章 矛盾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545章 孤兒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1522章 水利專家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1375章 《東波友好互助條約》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1324章 預謀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1449章 奧地利的陽謀第1537章 蘇聯一五計劃結算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353章 下一站第71章 海底電纜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1069章 德國討論第1554章 雙翼市場第694章 訛詐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327章 南下第711章 歸國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778章 跨海作戰第936章 軍售第1264章 在東非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998章 貝拉市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1504章 脫鉤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647章 準備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215章 交涉第1011章 借錢第31章 部落衝突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726章 深入第28章 “圈地運動”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1151章 東非人打過來了!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1340章 準備干預歐洲戰爭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830章 蓄水池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867章 推銷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672章 危與機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027章 合金鋼第900章 “三部”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