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收尾

中草藥培育院對人蔘產地選址,沒有什麼花裡胡哨的技巧,東非整體大環境還是趨向於熱帶,高原兩個特點,一些特殊地帶,比如高山河谷盆地等存在一些差異。

所以人蔘適合不適合在當地種植,光靠理論是行不通的,而是要多加實踐,紙上談兵終究不可取,理論研究只能給中草藥培育院提供大致的方向,具體問題還是要在當地具體實踐後解決和分析。

……

第一鎮市。

恩斯特照常處理公務。

“殿下,我們已經按照你的要求和日本政府簽訂了協議,根據日方要求這是一份密約,你看看是不是有什麼遺漏和不滿意的地方。”

下屬直接遞給恩斯特一整本的關於南琉球羣島的協議書,準確名稱:《東日關於南琉球羣島以及宮古海峽的劃分協定》。

恩斯特不急不慢的打開書冊翻看起來,這可是涉及領土和主權的大問題,馬虎不得。

首先是大綱,然後是正文,都是經過東非和日本逐條逐句判定下來的,當然,也附有遠東帝國的參考意見,畢竟東非是借雞生蛋。

然後是十分精確的南琉球羣島地圖集,用筆尺和詳細數據標註東非南琉球羣島區域範圍,包括宮古海峽也有一部分被劃入南琉球羣島海域範圍。

正文加圖片,共兩百二十三條,明確了這次東非遠征艦隊的成果,同時也是東非第一次在海外競爭中通過武力壓迫取得的勝利。

至於蘭芳海外省,基本上可以說是荷蘭賣給東非的,所以二者之間情況不一樣。

恩斯特看過後順手中的協議還給下屬道:“嗯,做的很好,接下來讓軍方加快南琉球羣島的建設工作,爲了防止下次再發生被漁船包圍的情況,島上要囤一批糧食和彈藥,同時必須妥善管理,做到有戰即用。

至少可以堅持三個月時間,還有儲水池等設施也應該多建,太平洋上的淡水資源還是很寶貴的,這方面我們東非本土的專家可以去當地考察一番,對症下藥。”

要說對飲用水的研究,東非本土專家還是有些手段的,因爲當初東非殖民地時期,就重視這方面工作,畢竟這涉及到恩斯特能不能成功殖民非洲的計劃。

南琉球羣島飲用水資源還是比較緊張的,很大一部分來源於雨水,所以供養部隊的情況下,勢必要對南琉球羣島的水源進行處理,而淨化水資源就是東非的專業。

“王儲殿下,南琉球羣島的通信問題也需要解決,目前爲止島上沒有一條連接外部的電報,這在我們之前的工作中就添了不少麻煩。”

“嗯,這確實是個問題,南琉球羣島的電報就接到福建省,通過遠東帝國的電報網絡和我們東非對接就好了,尤其是宮古島,宮古島是南琉球羣島的前哨,我們可以及時獲取情報。”

現在遠東的電報公司大多都是私營企業,尤其是北方數省有東非的牽線搭橋,西門子公司和黑興根電力公司爲首的德國企業佔據絕對優勢。

不過也僅限於此,至於珠海通商區面積過於狹小,不過有一句話叫濃縮的都是精華,東非在珠三角也就只有這一個經濟開發區,自然配置相當齊全。

以前珠海通商區總人口不過萬餘人,且大部分都居住在村落裡,周邊只有一個香山縣,如今珠海通商區已經發展成爲人口八萬多的繁華城市,很多德國和奧匈帝國商船會在這裡停靠休整,然後北上膠州。也有直接在通商區內辦工廠,公司和開店的,這裡最出名的就是生絲產業,主要銷往德意志地區和東非,只不過東非的訂單很小,且大部分爲官方採購。

實際上生絲在東非屬於相當暢銷的產物,需要排隊購買,畢竟東非的天氣白天穿絲綢製品很舒服,透氣涼快還很順滑,而且一年四季都能穿,畢竟東非沒有冬天。

所以東非國民對生絲的需求量很大,東非也不是沒有替代品,只不過沒有生絲受歡迎,東非雖然說工資不高,但是相對應的物價也低,而絲綢在東非就屬於輕奢產品。

而東非和德意志地區一個路數,對發展輕工業不是很上心,尤其是紡織業,勉強夠用即可,因爲遠東的人力成本更低。

而珠海通商區自然而然的成了遠東生絲產業的一箇中心,衣食住行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衣是高消耗品,東非就算每人只買一套,那就有三千多萬套需求,所以這個市場非常可觀,這也是紡織業成爲這個時代全世界僅次於農業的原因,同時也是工業領域目前最重要的產業。

珠海通商區雖然繁華,但是距離南琉球羣島卻有段距離,所以東非想要給南琉球羣島通上電報,還是通過福建省更節約成本。

“王儲殿下,遠東的福建省包括蛋灣島,我們是不是要通過蛋灣島中轉?”下屬突然問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恩斯特這才意識到現在蛋灣島可是福建的一部分,他受前世影響,總是容易把蛋灣島作爲單獨省份。

所以恩斯特說道:“不用,我們直接把電報通過海底電纜鋪設到福州就好了。”

福州作爲省會,早在1876年就有了電報,黑興根財團也在福州有電報分公司,所以南琉球羣島電報通過福州在轉珠海,最後通過廣州接入國際通用海底電纜,直達印度在到歐洲,就可以繞回東非。

畢竟東非也不可能在當下,建設一條從東非直達遠東的海底電纜來傳遞信息,太不划算。

至於安全問題也不用擔心,國際通用電纜自然是大家都用,東非也不擔心有人做手腳,只不過需要繳費就是了。

接下來恩斯特又多說了幾句,主要還是催下面人,趕緊把南琉球羣島的防禦工事建設完成,把南琉球羣島打造成東非在西太平洋的鋼爪,畢竟日本人一直對南琉球羣島存在野心,就是要防止日本狗急跳牆,至於未來日本真想通過武力搶奪南琉球羣島,那東非也要崩掉一口大牙,知道這塊肥肉不是那麼好吃的,商量完對南琉球羣島的安排。

“還有,那幾艘炮艇留在南琉球羣島,也算海軍在太平洋的重要武裝力量,暫時算是未來東非太平洋艦隊的基地好了。”

“王儲殿下,蘭芳海外省明顯比南琉球羣島重要,爲什麼不把蘭芳海外省和南琉球羣島放在一起?”

“蘭芳海外省所處的南洋地區,對我們來說比太平洋價值重要的多,所以算作單獨的戰略地區。”

南洋其實屬於太平洋地區,但是南洋對東非的重要性顯然比除南洋以外的所有太平洋區域都重要,這裡可是東非未來主攻的方向。

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871章 “萊茵”市第64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027章 合金鋼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1248章 普吉島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1250章 謠言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696章 油井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1512章 維也納密謀第973章 籌備第1236章 敖德薩第1027章 合金鋼第1141章 學習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500章 阿根廷經濟崩潰第1210章 三大艦隊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1513章 兩黨合流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128章 打探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258章 夜襲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564章 貴人第1315章 交接第354章 電報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386章 萊茵盾國際化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837章 颱風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222章 體面第46章 船隊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1280章 達沃市第1540章 鐵路橋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1547章 移民申請第27章 地圖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1415章 貝尼託的隱忍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1505章 庫夫拉地區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65章 電燈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1541章 海外鐵路業務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1281章 酒館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606章 後悔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882章 出口
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871章 “萊茵”市第64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027章 合金鋼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1248章 普吉島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1250章 謠言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696章 油井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1512章 維也納密謀第973章 籌備第1236章 敖德薩第1027章 合金鋼第1141章 學習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500章 阿根廷經濟崩潰第1210章 三大艦隊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1513章 兩黨合流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128章 打探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258章 夜襲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564章 貴人第1315章 交接第354章 電報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386章 萊茵盾國際化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837章 颱風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222章 體面第46章 船隊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1280章 達沃市第1540章 鐵路橋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1547章 移民申請第27章 地圖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1415章 貝尼託的隱忍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1505章 庫夫拉地區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65章 電燈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1541章 海外鐵路業務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1281章 酒館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606章 後悔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882章 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