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7章 回籠資金

1928年,美國,芝加哥。

作爲美國第二大城市,芝加哥以三百萬人口的優勢,在全世界城市裡也能名列前茅。

僅僅是紐約和芝加哥人口加起來就將近一千萬,而此時美國總人口大約也就一億出頭,由此可見美國頭部城市的厲害。

這和東非的情況完全不同,事實上,全世界主要國家裡,東非都算比較另類的存在,因爲東非城市裡沒有發展出具備絕對壓倒性優勢的存在。

即便前世21世紀,以均衡著稱的德國,在20世紀初,柏林這座人口接近四百萬的城市,在德國也找不到第二座能與之相提並論的城市。

而東非雖然有十幾座人口超百萬的城市,可他們的人口規模差距都不大,就比如普遍認爲的第一大城市達累斯薩拉姆和第二大城市蒙巴薩,兩者人口就在伯仲之間,難分勝負。

所以,東非人在美國,尤其是紐約和芝加哥,很容易被這種超大型城市震撼到。

芝加哥黑興根銀行。

經理庫因萊爾遙望着芝加哥的鋼鐵森林驚歎說:“芝加哥不愧是美國第二大城市,這裡比達累斯薩拉姆的人口都多出一百多萬,而且高樓林立,我估計也就只有倫敦和紐約,能穩壓芝加哥一頭。也不知道東非未來是否能有城市人口也超過三百萬。”

副經理安東尼奧則搖搖頭說:“別說三百萬,國內城市能突破兩百萬估計都不容易,我們東非城市發展的路徑和世界絕大部分國家都不太一樣。”

“就拿紐約來說,它的海港,氣候環境,地形,水源等綜合優勢,我們國內沒有一座城市能夠比得上。”

“而芝加哥也就只有海港這一個條件限制,但是有五大湖和發達的內陸水運,水運條件也不會太差。”

“所以,像紐約和芝加哥這種超大型城市,在東非是很難出現的,我們的國情和美國大爲不同。”

東非本土的缺陷十分明顯,那就是海岸線過於平直,缺乏優良港口,而這也導致了東非的海運相對分散,甚至許多規模不大的海港都能分得一杯羹。

同時,東非缺乏航運價值高的大河,內陸運輸中,鐵路和公路佔比較大,而鐵路和公路建設更講究均衡,這也讓各個沿海區域都能獲得更多的機會。

雖然東非建設有橫貫東西海岸的人工大運河,但是其通航船舶載重最多也就百噸規模,而且是由一系列河流串聯在一起,這也意味着從東海岸到西海岸,想走水運,要經過衆多船閘,載貨量小,手續複雜,時效性差,很難和鐵路、公路形成競爭力。

不過,這對於許多內陸城市,還有沿海中小城市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庫因萊爾對安東尼奧的看法並不完全贊同,他說道:“雖然,東非的國情比較特殊,但兩三百萬的城市,我相信帝國應該還是會涌現出來的。”

“就比如達累斯薩拉姆和蒙巴薩,雖然城市規模發展相對緩慢,但這些年來一直都在增長。”

“其他大城市這些年也發展比較迅速,而帝國的城市化率在工業國裡,只能排在中上游水平,所以,未來東非城市肯定還會繼續擴容。”

“不過,像倫敦,紐約這種人口超過五百萬的特大城市,我們東非大概率很難實現了。”

“而且,城市人口太多,也未必是好事,就像芝加哥,雖然看起來十分繁榮,但也犧牲了宜居性,治安,公共資源,交通等方面的壓力都很大,尤其是治安問題,美國和東非完全沒有可比性。”

芝加哥的治安問題,是庫因萊爾最爲詬病的一點,當然,這不僅是芝加哥的問題,而是整個美國的問題。

畢竟,如今整個美國都是黑幫橫行的地方,除此外,美國的社區環境也很差勁,不僅有富人區和貧民區之分,同時還有黑人社區,白人社區等等。

就比如芝加哥,黑人社區,意大利社區,波蘭社區等等,天然的把底層民衆割裂開來,這種情況下,如果不發生衝突纔是怪事。

與之相反的則是東非,東非同樣是移民國家,就沒有這麼多彎彎繞繞。

安東尼奧在聽到庫因萊爾的最後一句話後,開口說:“說到治安,就讓我想到了芝加哥的黑幫,美國政府確實太不負責任,而且歪招多,尤其是禁酒令,不僅沒有起到作用,反而讓黑幫又多了一份生意。”

1920年,美國政府頒佈了嚴格的禁酒令,根據這項法律規定,凡是製造、售賣乃至於運輸酒精含量超過0.5%以上的飲料皆屬違法。

到如今,禁酒令在美國已經實施了將近八年時間,但事實證明,禁酒令根本無法消除美國民衆喝酒的慾望和需求,在正規市場被禁的同時,地下黑市卻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非法制造和買賣酒類製品帶來的暴利深度挖掘了“酒販子”潛力。

說是酒販子,實際上就是一羣違法分子,畢竟現在美國法律嚴格限制酒水生產和販賣活動。

而美國的違法分子剛好又集中在大大小小的黑幫之中,所以,禁酒令推動了黑幫的發展這個說法完全符合現實情況。

當然,從事實角度來說,禁酒令的本意是好的,但這就和蘇聯的很多政策一樣,過於理想主義,尤其是對人性的壓抑,反而容易引發民衆的叛逆心理。

不過,也不是沒有成功的案例,就比如前世一些阿拉伯教國家對酒精飲料的限制就很成功,畢竟宗教和酒精一樣,能夠麻痹一些生活不如意的人,或者提供精神寄託,所以美國禁酒令的主要推動羣體就包括清教徒,這也證明了這一點。

安東尼奧說道:“這一點,還是東非好,畢竟喝酒不完全是壞事,而美國政府有禁酒的這種態度去處理黑幫,犯罪等問題,恐怕也比禁酒更對社會有用。”

毫無疑問,安東尼奧是喜歡喝酒的人,所以他自然會對美國禁酒令感覺不滿。

“現在,在美國只有黑市上才能買到酒水,而且質量參差不齊,價格還高,所以還不如放開限制爲好。”

庫因萊爾對禁酒令的事完全不感興趣,反正他不是嗜酒的人。

他對安東尼奧說道:“現在別管這些細枝末節的問題了,最近上面佈置的任務,可不輕鬆,我們還是加快處理芝加哥等地的資產問題吧!”隨着對經濟危機的預感,東非皇室和政府,正在悄悄摸摸的在全世界拋售資產。

這些年來,東非在海外的投資規模可不小,而美國這個活躍市場,東非顯然也參與其中。

一戰結束後,東非政府手裡的資金十分充裕,而近幾年來,東非本土的建設項目並不算活躍,所以,很多資金被投入到國外。

當然,東非本土建設項目不活躍,主要指的是政府工程,比如鐵路,公路,運河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這幾年東非政府基本沒有太多投入。

不過,民間資本填補了東非政府大規模退出後的大部分空白,所以,東非市場的活躍度,基本上是靠民營經濟和外資拉起來的。

安東尼奧說道:“也不知道上面是怎麼想的,如今美國可以說閉着眼都能撿到錢,卻要求我們變賣資產,這損失可太大了。”

“而且,還不能引起美國政府和市場的關注,這極大增加了我們最近一段時間員工的工作量。”

庫因萊爾說:“老老實實按照本土的指示做就好,畢竟本土不可能無的放矢,他們對如今美國市場並不看好,所以纔會這麼幹,這其中肯定有其道理。”

安東尼奧說:“就是太麻煩,不僅要避免引起美國人的關注,還要把資產進行兌換,變成黃金等硬通貨,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把資產賣掉很容易,但想要變現,就很困難了,東非肯定想獲得更多的黃金或者其他貴金屬,但規模太大,美國人顯然會不願意。

庫因萊爾說:“反正,我們只能想盡辦法來解決問題,直接交易不行,可以到民間收買,這些年美國人也很富裕,奢侈品消費高漲,民間的金銀首飾也不少。”

民間的貴金屬存量很多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平均到美國一億多人口的國家,想通過這種手段,來收集美國社會的貴金屬,必然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成本。

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畢竟民間貴金屬不受政府監管,操作空間更大,交易也更安全。

黃金是避險資產,在預感經濟危機可能爆發的情況下,東非方面,自然要加大對黃金收集。

但顯然,作爲硬通貨,哪個國家也不想輕易把本國的黃金交給別人,會限制黃金的外流,至於自由兌換和流通,那也就是說說,真到了一定的規模,必然會引起所在國政府的預警。

這樣一來,繞開所在國的監管,對東非能否掌握更多的有用資產,就十分重要了。

事實上,東非已經是世界黃金儲備最多的國家,而東非黃金儲備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一個是貿易,一個是本國開採,一個是掠奪。

貿易不用多說,作爲世界第一大工業國,東非一直都是黃金流入國,尤其是在一戰前後,東非從同盟國和協約國撈到了海量的黃金。

本國開採,這方面東非優勢也很明顯,東非龐大的國土面積,以及豐富的黃金儲量,讓東非本國黃金開採量十分可觀。

最後是掠奪,就比如喀山黃金,不過這種機會十分稀有,不具備可複製性,但是僅僅是喀山黃金就讓東非狠狠吸了沙俄一口血。

龐大的黃金儲備,也是東非政府未來應對經濟危機的重要底氣所在。

進入1928年後,東非通過各種手段,從海外獲取黃金等資產的速度也在加快,與此同時,東非也在加速回籠資金,爲本國應對經濟風險儲備彈藥。

而黑興根銀行作爲東非皇室資產,它的動作也反應瞭如今東非皇室對未來幾年裡,世界經濟的悲觀預測。

……

東非,萊茵宮。

恩斯特對弗里德里希說:“在今年年底,我們必須將所有的海外不良資產,全部清理乾淨,世界經濟的泡沫,隨時都有可能被戳破。但凡跑慢一步,就有可能被波及,損失巨大。”

對於父親的憂慮,弗里德里希皇儲胸有成竹的說道:“現在,我們已經處理了大部分海外資產,回籠了大量資金,皇室企業基本完成了大部分任務,政府方面可能晚一點,但即便此時,經濟危機爆發,我們的損失也不可能最大。”

“這樣就能確保,經濟危機爆發後,我們手中的資金比其他國家更充沛,能做的事也更多。”

“同時,我們也在儘可能的加強和蘇聯,奧斯曼帝國的一些相關貿易,進一步擴大未來的市場,從而搶佔先機,尤其是保證一些企業的生存能力。”

如果經濟危機爆發,那蘇聯和奧斯曼帝國這種,已經實施和世界經濟脫鉤的國家,大概率會成爲香餑餑。

這種脫鉤是必然的,畢竟蘇聯和奧斯曼帝國得罪了不少國家,就比如企業國有化,實際上就是通過行政手段,以低廉價格強行把企業和資產轉爲國有產業,這就是從帝國主義國家那裡虎口奪食。

但是,等到經濟危機爆發後,這些恩怨就都不重要了,彼時蘇聯反而會成爲重要的新興市場,畢竟蘇聯想要工業化,他們就必然要大規模引入技術和生產設備,誰能搶佔先機,誰就可以在危機中多一條出路。

而現在,東非方面的做法是,在部分領域解除對蘇聯的貿易的限制,就比如一些原本國際社會所共識,不售賣給蘇聯的重要技術和機器。

而這些限制解除後,也就意味着東非能讓蘇聯更容易的接受東非的技術標準,從而讓蘇聯在短時間內,部分產業對東非工業產品形成路徑依賴。

就比如軍火貿易中,東非把一些原本非賣品賣給蘇聯,至少在蘇聯本國同類型產品仿製和研發,並且自主生產替代前,還要繼續和東非做生意,而仿製和研發,自己生產替代,顯然都需要時間,而經濟危機爆發時,對於帝國主義國家最重要的就是時間,只要能率先做好調整,那就能率先從危機裡走出來。

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1522章 水利專家第615章 交流電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還在審覈……第1337章 麥哲倫海峽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1509章 兩大戰略後方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196章 鐵路第1486章 對外標準輸出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163章 年底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76章 應許之地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742章 大捷第822章 卡賓達第1199章 討論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460章 衝突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1504章 脫鉤第1475章 鋼鐵第949章 戰敗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1479章 英國的農業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396章 推測第1296章 接見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577章 收尾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1262章 慫恿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1450章 摻沙子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981章 捷徑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157章 風車磨坊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494章 假情報第47章 聯姻事宜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395章 耍無賴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861章 分贓第1236章 敖德薩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215章 交涉第101章 招人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27章 地圖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1528章 養寇自重第964章第1473章 警示
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1522章 水利專家第615章 交流電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還在審覈……第1337章 麥哲倫海峽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1509章 兩大戰略後方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196章 鐵路第1486章 對外標準輸出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163章 年底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76章 應許之地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742章 大捷第822章 卡賓達第1199章 討論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460章 衝突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1504章 脫鉤第1475章 鋼鐵第949章 戰敗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1479章 英國的農業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396章 推測第1296章 接見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577章 收尾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1262章 慫恿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1450章 摻沙子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981章 捷徑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157章 風車磨坊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494章 假情報第47章 聯姻事宜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395章 耍無賴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861章 分贓第1236章 敖德薩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215章 交涉第101章 招人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27章 地圖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1528章 養寇自重第964章第1473章 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