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卡賓達

第904章 卡賓達

想到前世各國皇室被清算的下場,恩斯特心裡還是有些恐懼的,畢竟自己現在這樣也是吊路燈的成份,所以在王宮上低調一點至少可以圖個安慰。

不過恩斯特的這種憂慮,大可不必,因爲恩斯特在一開始就絕了這條路,這一點從東非移民組成就可以看出來。

不要說普通人,就是東非政府裡都一堆口吐芬芳的粗漢,什麼貴族禮儀那是不存在的,東非貴族也就掛着“貴族”的榮譽稱呼。

上層社會尚且如此,東非普通人就更別說了,根本沒有那麼多複雜心思,而且東非的義務教育是全面倒向理工類的,這樣又少了一大批社會評論家。

19世紀的鍵盤俠門檻可是非常高的,那都是文學功底深厚,且有一定社會知名度的人才有資格充任,而且他們的圈子也只流行於上層社會。

當然,隨着工人規模的擴大,且文化層次的提高,在歐洲已經開始誕生了一批敢於亮劍的公黨活動家。

不過也僅限於歐洲,世界其他地區反而不太流行,包括工業較爲發達的美國也是如此,畢竟美國國力一直處於上升期,社會矛盾容易被消化。

而正是歐洲工業發達,且社會混亂,國家林立,反而容易引發各種思想的產生和傳播。

而這在東非和美國,亦或者遠東帝國這種國家顯然是不可能存在的情況,也就是現在遠東帝國的國家機器瀕臨癱瘓,要不然文化管制只會比東非還要嚴格。

這一點從東非文學產業的“凋零”境遇就可以看出來,截止到目前爲止,恩斯特都沒有聽說過什麼本土“文學家”,所在在一兩代人的時間裡,東非根本不可能有太大的社會變動。

目前爲止,東非的政策都是自上而下推行,也就是說基本上東非的社會進步都是恩斯特這個最頂層設計者推動的,要不然東非就會和巴西一樣,社會一片混亂。

當然了,這些都不會阻止恩斯特在個人享受上的高標準,高要求,表面上東非皇宮在規模和裝飾上比較低調,實際上內有乾坤,按照恩斯特的要求,那自然是怎麼舒服怎麼來,所以等東非皇宮建設完成後,這將是世界上最現代化的宮殿之一。

安全性也是恩斯特要考慮的重點,所以萊茵宮未來還會配套上地堡以及聯通萊茵市地鐵的專用隧道,同時預留一條通往倫塞姆富瓦河的專用通道。

倫塞姆富瓦河大壩建成後,將會形成一處巨大的人工湖泊,設計師將會根據湖泊周邊地形來設計一條專用的碼頭,方便皇室能從水路出逃。

雖說東非王室統治十分穩固,但是“保命”的配套設施那是一個也不能少,而且這也不算小題大做,東非自己都在研究飛機項目。

其他國家自然也是如此,所以未來轟炸機出現也不是什麼難事,不說轟炸機就是核武器也就四五十年後的事。

所以萊茵宮在安全性上的考慮,完全按照後世標準來,而且對這方面恩斯特頗有心得,畢竟自己前世也是工地搬磚人,在非洲幹過不少工程,所以在萊茵宮設計上並非完全不懂得小白。

這樣一來,萊茵宮設計上更加偏向實用性和生活便利性,而不是當前歐洲追求的藝術性,或者美國那種天馬行空的方案。

……

1895年開始,從北方的傑濟拉市到南方的阿平頓市,從東方的達累斯薩拉姆市到西方的卡賓達,東非全國各地興起了一波建設熱潮。

整個世界其實也都是如此,就算是最貧窮且落後的國家和地區,也會因爲殖民者的到來,而被建設上大量的種植園,千年來沒有變化的土著也會被套上枷鎖,強制勞動。

“啪”,一道橫空揮鞭聲成爲十九世紀的特色,再加上一句:“懶貨,趕快起來幹活!”,這就是殖民時代的特色。

對於這種工作,東非的監工們也非常熟稔,卡賓達市在東非手中不到五年時間已經徹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剛果河的出海口雖然僅有五公里,但是河流下切深度非常深,加上河流的湍急,所以在這裡建設橋樑是不現實的,現在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通過輪渡來實現和羅安達的對接,至於鐵路只能通過上游地區迂迴的方案來實現。”

卡賓達市已經成爲了東非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口岸之一,隨着城市規模的擴大和外貿的繁榮,人流和貨運量加大,原本的落後交通狀況也急於改變。

實際上西部幾個四個港口城市發展速度都不算慢,也就和貝拉港相比稍微差一點。

畢竟是大西洋貿易的的橋頭堡,而大西洋沿岸地區和國家,在經濟實力上是絲毫不弱於亞歐貿易的,當然,這裡的亞歐貿易也包括印度洋段,在海運時代,亞歐貿易繞不開印度洋。

大西洋沿岸中,南美和西非是東非定位的原材料產地,而歐美則是市場,兩者齊備的情況下,加上德國投資和東非內陸經濟對接,使得西部沿海城市增速遠高於安哥拉內陸。

當然,這種情況和東非的地理情況有重要干係,不管安哥拉和西南非洲怎麼發展,其享受的國家政策資源是確定的。

但是,算上安哥拉和西南非洲,目前爲止也僅有四個可供商業貿易運營的港口,從北到南分別是卡賓達,羅安達,本格拉和鯨灣港,除此外還有兩個海軍的軍港,也就是亞歷山大港和斯瓦科普蒙德港,這些港口之外的奧蘭治蒙德等地只能算小型移民據點。

而卡賓達的位置就和東非東部的蒙巴薩一樣,是西海岸最接近國際貿易主航線的港口。

唯一的缺憾就是沒有鐵路同內陸連接,而卡賓達旁邊的剛果河下游又因爲上游瀑布羣的原因,沒有航運價值,在水陸交通雙雙的缺失的情況下。

1895年羅安達人口突破七萬人,主要靠的就是區位優勢,從而大力發展進出口貿易,以及加工製造業。

因爲國內交通不通暢,所以羅安達從西非和南美進口原材料,然後再通過加工,將成品或者半成品輸出到西非和南美地區,部分商品甚至能出口到歐美國家。

當然,在石油資源尚未開發的情況下,卡賓達的重要性遠不及羅安達,羅安達目前是東非西海岸最發達的城市。

尤其是德國的投資也集中在羅安達和本格拉兩地,至於卡賓達完全依賴東非政府的投入。

而造成這種結果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鐵路等交通的缺失,所以卡賓達市對鐵路的迫切需求比東非任何一個城市都要高。

而在1895年,即羅安達和本格拉鐵路之後,東非政府終於要着手改變這種情況,而卡賓達鐵路的最終方案則是和上游的金沙薩同時進行。

“剛果河金沙薩市段,河流狀況最好,適合鐵路橋樑建設,不過這可能也是東非建國以來最大的橋樑建設項目。”

“等到橋樑建設完成後,可以供應鐵路公路同時通過,同時解決金沙薩和卡賓達的鐵路問題,該鐵路從羅安達鐵路分出一條支線,然後北上抵達金沙薩,再通過剛果河特大橋,沿剛果河北岸最終抵達卡賓達市。”

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1114章 抉擇第104章 飲食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505章 提速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1477章 金融業大整頓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379章 黃金葉第1222章 會面第840章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1228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609章 提升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1281章 酒館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1021章 海外領地建設第1152章 黑幫第355章 安卡村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898章 太特市第903章 萊茵宮第234章 兄弟拉扯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1552章 1933年貿易形勢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938章 換血第1502章 雅利安人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1099章 鋼鐵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1272章 犀牛園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379章 黃金葉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735章 廓爾喀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520章 發電廠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258章 夜襲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438章 倒計時第382章 渡河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395章 耍無賴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967章 奧拓第1019章 選擇路線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1250章 謠言第249章 熱度第77章 “貨物”到港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1518章 旅遊業第802章 爭論第1273章 尼古拉二世下臺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968章 分歧第304章 調停第1511章 聲吶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479章 牛馬帝國
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1114章 抉擇第104章 飲食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505章 提速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1477章 金融業大整頓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379章 黃金葉第1222章 會面第840章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1228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609章 提升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1281章 酒館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1021章 海外領地建設第1152章 黑幫第355章 安卡村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898章 太特市第903章 萊茵宮第234章 兄弟拉扯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1552章 1933年貿易形勢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938章 換血第1502章 雅利安人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1099章 鋼鐵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1272章 犀牛園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379章 黃金葉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735章 廓爾喀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520章 發電廠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258章 夜襲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438章 倒計時第382章 渡河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395章 耍無賴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967章 奧拓第1019章 選擇路線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1250章 謠言第249章 熱度第77章 “貨物”到港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1518章 旅遊業第802章 爭論第1273章 尼古拉二世下臺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968章 分歧第304章 調停第1511章 聲吶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479章 牛馬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