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

布隆方丹的奧蘭治人好說話,但是並不意味着鄉村的奧蘭治人和城市裡一樣。

因爲奧蘭治自由邦和原德蘭士瓦共和國經濟相似度差不多的原因,大多數奧蘭治自由邦人生活在鄉村。

而鄉村的奧蘭治人又各個依附在大地主之下,所以鄉村的奧蘭治人並不比城市好管理,而且因爲上次突然涌入的德蘭士瓦人數量很多,又進一步壯大了德蘭士瓦鄉村的力量。

而德蘭士瓦臨時政府同時看上了奧蘭治鄉村,其爪牙,德蘭士瓦復國軍開始了“下鄉”。

在布隆方丹等城鎮,德蘭士瓦復國軍還比較容易得手,但是出了城,他們就碰上了硬釘子。

布隆方丹西部的博斯蘭德村。

一隊德蘭士瓦復國軍騎兵,試圖進入博斯蘭德村進行徵稅活動。

“什麼!徵稅?”博斯蘭德村的村長卡里姆有些好笑的看着這羣惡客。

“卡里姆村長,這是布隆方丹總督府的命令,所以還希望你能理解政府的難處。”

在卡里姆面前,這些德蘭士瓦復國軍軍人並不敢囂張,因爲卡里姆旁邊有二三十人拿着武器對他們虎視眈眈。

“這可真是笑話,我在奧蘭治生活了這麼多年,就從來沒有交過稅,你們還是第一批敢在我手裡要錢的人。”

卡里姆並不是開玩笑,兩個布爾人國家,就和之前的美國一樣,根本沒有收稅部門,所以卡里姆爺爺輩就沒交過稅。

“現在時代變了,卡里姆村長,以前奧蘭治是我們布爾人統治,現在大家都在英國人統治之下,自然法律和其他方面也照着英國來!所以你不能拿老一套傳統來看現在。”

“呸,當初老子就不同意什麼併入開普敦,我們奧蘭治自由邦完全是被一羣膽小鬼出賣了,現在果然,英國人翻臉了,我告訴伱們,什麼所謂稅收一毛錢沒有。”卡里姆硬氣的說道。

“卡里姆村長,我勸你還是老老實實把錢連了爲好,英國人的實力可比我們布爾人強多了!”

“呵呵,英國人確實強,可那要看他們在哪個位置,本來奧蘭治自由邦完全可以掌握更多的自主權,要不是你們這些德蘭士瓦人爲虎作倀,心甘情願的做英國人的狗,哪有現在這麼多麻煩!”

“隊長!”

果然在卡里姆的嘲諷下,有復國軍士兵很是惱怒,因爲復國軍絕大多數都是德蘭士瓦人,所以他們看向自己的隊長,希望能給眼前這個老不死的奧蘭治人一個教訓。

但是復國軍隊長並沒有這麼做,奧蘭治自由邦民間力量並不差,尤其是鄉村,有自己的自發組成的武裝力量,他手下就十幾號人,所以並不想現在就和卡里姆這個老傢伙翻臉。

如果現在翻臉,那自己一行人恐怕今天就沒了,先不提卡里姆身邊二三十人的民兵,他們還能繼續從村子裡叫人,要是被圍住,那今天自己肯定是沒有好果子吃。

這就是全民皆兵制度的好處,而當初東非之所以能輕易拿下德蘭士瓦共和國,完全是憑藉人數優勢取得的。

東非單單是軍隊數量,就快趕上德蘭士瓦共和國全國四分之一人口了,而且上來就沒有手下留情,給德蘭士瓦共和國準備時間,所以德蘭士瓦共和國自然無力應對。現在卡里姆應對復國軍的情況完全不同,復國軍又經過三個月的擴充,現在也才勉強達到六千多人規模。

而奧蘭治自由邦的村落不在少數,卡里姆所在的博斯蘭德村就是其中之一,這些村落大多都以奧蘭治人爲主,而德蘭士瓦人更多是城鎮和礦山,所以能取得英國人的信任,用來制衡奧蘭治人。

在城市,英國人拉偏架,所以德蘭士瓦人可以胡作非爲,而鄉村就是另一番景象,甚至奧蘭治人早就不滿英國人的區別對待,鄉村之間正在進行串聯,想要把英國人連同他們的走狗趕出奧蘭治自由邦去。

所以卡里姆接着叫囂道:“哼,你們這些德蘭士瓦人,還想收稅,真是活膩了,老老實實在布隆方丹待着多舒服,別以爲手裡的有武器就可以爲非作歹,下次再敢來博斯蘭德村,我一定讓你們見見血。”

“好,很好,卡里姆村長,看來你已經做出了選擇,希望你不會爲今天的話感到後悔,我們走!”德蘭士瓦復國軍的隊長不得不下令撤退。

然後這一支復國軍小隊趾高氣昂的進村,現在又只能灰溜溜的撤回布隆方丹,當然,他們並不在意,回去向政府彙報,然後再來找博斯蘭德村的麻煩。

不僅僅是博斯蘭德村,今天布隆方丹周邊,很多村落都上演了這一幕,只不過各個村子的選擇不同,有的像卡里姆一樣硬氣,有的則因爲還是招來布隆方丹城內大軍圍剿,所以選擇忍氣吞聲,還有一些村落髮生了流血事件,但是吃虧的主要是德蘭士瓦復國軍。

而卡里姆也不會坐以待斃,今天得罪了布隆方丹城內的復國軍,所以他們這些奧蘭治人開始了全國大串聯。

奧蘭治人各地的大地主們開始互通書信,包括城市內早已經被德蘭士瓦人架空的原奧蘭治統治者也開始蠢蠢欲動,準備配合鄉村的行動,重新奪回布隆方丹等城市的控制權。

1881年2月28日。

不甘心被奪權的奧蘭治布隆方丹城市議員和奧蘭治市民率先打響了推翻英國人和德蘭士瓦人聯合暴政的第一槍。

憤怒的奧蘭治人衝擊警察局,兵營,以及傀儡議會政府,還有德蘭士瓦臨時政府。

奧蘭治人對德蘭士瓦人和英國人進行了洗劫,但是很快,在德蘭士瓦復國軍的鎮壓下,奧蘭治人的反抗宣佈失敗,德蘭士瓦臨時政府接管布隆方丹,並且對城內的奧蘭治人以牙還牙,許多參與暴亂的奧蘭治人被處死。

3月,奧蘭治各地鄉村,宣佈成立新的奧蘭治自由邦政府,並且把英國人和德蘭士瓦人定義爲侵略者,雙方正式形成對峙。

開普敦政府則給予德蘭士瓦共和國支持,對奧蘭治人進行圍剿,並許諾鎮壓叛亂後,把奧蘭治人的部分土地贈予德蘭士瓦共和國。

東非也接到了奧蘭治自由邦爆發內戰的消息,除了國防安全局的情報外,還有奧蘭治人新政府派人越過邊境向東非求助的原因。

面對這種突發情況,東非政府也必須馬上做出決定,是否支持奧蘭治人,且怎樣支持奧蘭治人,東非又能獲取哪些利益。

從邊境到東非中央政府有電報傳信,所以在3月12日東非政府就獲得了消息,而此時奧蘭治人已經和英德(蘭士瓦)聯軍發生好幾次交火。

奧蘭治人雖然佔地利優勢,但是物資和軍火消耗很快,若無外部支持,很難和英德聯軍對抗。

第1436章 街頭爆炸案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1505章 庫夫拉地區第591章 歸途第862章 後續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844章 魯道夫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1171章 新達爾馬提亞王國第471章 漏洞第556章 氣吐血第108章 歷史課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355章 安卡村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177章 放牧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1263章 《東荷再協議條約》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66章 《東桑條約》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1447章 阿拉伯部落串聯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1189章 邀請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726章 深入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62章 激戰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525章 血清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1391章 國際會議第387章 初交手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1318章 歐洲形勢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313章 交易達成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10章 各國反應第511章 輸血第1360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1302章 巴庫第1534章 航空工業會議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308章 滲透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86章 咖啡第793章 籠中鳥第140章 新品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559章 誣陷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45章 羅恩羅達第1074章 市場和矛盾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1262章 慫恿第844章 魯道夫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368章 插曲第1214章 四五規劃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99章 岸防炮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1524章 整合資源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1415章 貝尼託的隱忍第519章 百萬黑奴
第1436章 街頭爆炸案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1505章 庫夫拉地區第591章 歸途第862章 後續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844章 魯道夫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1171章 新達爾馬提亞王國第471章 漏洞第556章 氣吐血第108章 歷史課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355章 安卡村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177章 放牧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1263章 《東荷再協議條約》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66章 《東桑條約》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1447章 阿拉伯部落串聯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1189章 邀請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726章 深入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62章 激戰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525章 血清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1391章 國際會議第387章 初交手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1318章 歐洲形勢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313章 交易達成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10章 各國反應第511章 輸血第1360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1302章 巴庫第1534章 航空工業會議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308章 滲透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86章 咖啡第793章 籠中鳥第140章 新品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559章 誣陷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45章 羅恩羅達第1074章 市場和矛盾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1262章 慫恿第844章 魯道夫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368章 插曲第1214章 四五規劃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99章 岸防炮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1524章 整合資源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1415章 貝尼託的隱忍第519章 百萬黑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