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章 優勢互補

第842章 優勢互補

東非在地緣環境的安全性確實不錯,而東非這種地緣環境下,未來能對東非造成威脅的主要是北部和西部,也就是北非和西非。

但是這是很難做到的,兩個地區只要不整合到一起,根本不可能有實力和東非對抗,就現在西非到處是殖民國家國家插旗,未來恐怕會形成一堆不同文化的國家。

“東非無心國際事務,但是對於和各國的經濟合作,我們還是比較感興趣,這也是兩國人民的共同期盼。”恩斯特話鋒一轉道。

合作當然沒有問題,不過現在的東非主要以經濟發展爲主要戰略方向,偶爾在南洋,太平洋埋顆釘子爲未來做準備,這也是東非大的國策方向。

當然,主要是其他地方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擴張的了,在這一點上,東非和德國其實境遇差不多,整個世界除了太平洋的一些邊角料,基本上沒有擴張空間,主要區域都在英法手裡。

當然,東非比德國強一點,在太平洋地區有不少殖民地,這主要是地理上東非比德國有優勢,畢竟德國前世殖民多少亞洲和太平洋殖民地,最後都吐了出來,繞過的海域太多。

其實東非也差不多,雖然在亞太地區有所斬獲,但是隻要馬六甲海峽在英國手裡一天,東非的那些殖民地就不算安全。

不過和德國不同,東非對殖民地的慾望其實並不算太強烈,畢竟東非本國的開發就足夠東非消化幾十,上百年。

而且大部分不是沙俄那種很難開發的寒帶土地,如果一千三百多萬平方公里開發出來,所呈現出來的潛力是驚人的。

對於東非無意和德國結盟,卡普利維感覺有些惋惜,不過經濟上的合作也足夠了。

畢竟現在德國首要目的還是爲了本國工商業開闢市場和原材料產地,從而進一步助推國力提升,這也是卡普利維“新路線”的重要施政方針。

“好吧,世界上的德意志國家並不算多,除了德國和東非以外,其他都是一些可有可無的小國,所以我們兩國的合作是必然選擇。”卡普利維說道。

他勉強把東非這個華人移民佔很大一部分的國家算作德意志的一部分,畢竟東非的文化是全面倒向德意志文化認同的,王室也是德意志傳統諸侯,現在黑興根王室依舊保留着德意志黑興根親王國的諸侯身份,所以從法理上也說的過去,而且東非具有拉攏價值。

當然,最主要的是東非的純德意志移民佔到三分一左右,非德意志移民又接受了比較徹底的德意志化,所以一些小問題完全可以忽視。

在這裡就不得不提奧匈帝國,奧匈帝國並不算德意志國家,只有奧地利是德意志的一部分,波西米亞也就是捷克斯洛伐克勉強也可以計算在內,畢竟德意志往上溯源就是神聖羅馬帝國,而波西米亞也是帝國的一部分。

即便這樣波西米亞人也只能算半德意志化的地區,而且現在奧匈帝國裡匈牙利已經和奧地利平起平坐,所以奧匈帝國怎麼說也不屬於德意志國家範疇,如果是當年奧地利帝國,那也能勉強湊合。

但是當年普魯士也不可能承認,畢竟把匈牙利等區域算在德意志國家內,那就威脅到他在德意志地區的話語權。

而現在衰弱的奧匈帝國實際上是普魯士希望看到的,只不過現在普魯士人樂見其成,恐怕等到奧匈帝國這個徒有其表的強大帝國被掀起最後的遮羞布就笑不出來了,前世如果奧匈帝國稍微強大一點,德國就有極大可能不會輸掉戰爭,沒有經歷過整個的奧匈帝國連三分之一的實力都發揮不出,被一個剛剛獨立不久的塞爾維亞所羞辱。

當然,這一點也不可責怪德國人短視,恐怕連哈布斯堡都想不到自己“強大”的國家如此不堪一擊。

不過在恩斯特的加強下,如今奧匈帝國的狀況比歷史同期好上了不止一點半點,不過即便得到威尼斯的奧匈帝國,恩斯特也並不看好這個國家的未來。

而之所以東非對奧匈帝國進行扶持,那自然是爲了未來能更好的接管奧匈帝國在全世界,主要是歐洲地區的政治資產。

畢竟東非在地中海可是一點話語權都沒有,而地中海對東非的重要性其實僅次於印度洋和太平洋,在大西洋之上。

而地中海地區沿岸那真是臥虎藏龍,東非想要在當地獲得影響力和維護經濟利益的最主要手段就是扶持奧匈帝國,現在奧匈帝國在地中海的影響力僅在英法之下,在東地中海更是僅在英國之一。

對於卡普利維的恭維,恩斯特談不上興趣,還是談一些比較實在的利益爲好。

“東非和德國都是世界上主要的經濟體,如果我們兩國能夠在經濟領域聯手,那自然是皆大歡喜的事,也能夠推動德意志在全球的影響力。”

“在我看來,德國是真正的經濟強國,而東非則是完全依靠國土和人口規模堆積起來的經濟大國,兩者之間可以實現完美的互補,我們東非需要德國人才和技術以及資金上的支持,而東非可以給德國提供市場,以及豐富的原材料,雙方都能因此獲益。”

而恩斯特所言,也正是卡普利維本次出訪東非的真實目的,東非的領土實在太大了,而根據近年來德國分析的東非大致進出口數據,這其中的利益完全不輸給任何一個歐洲國家。

或許東非政府想繼續“充當國際社會的小透明”,但是東非外海上繁忙的商業船隊和印度洋沿岸發達的城市經濟是騙不了人的。

就以達累斯薩拉姆市爲例,雖然只有柏林建成區的四分之一規模,經濟上可能更差,畢竟柏林是德國的首都,全國的經濟和政治資源都向柏林匯聚,但是能夠到柏林四分之一規模的城市全世界也沒有多少。

尤其是在非洲,達累斯薩拉姆市就已經是最繁華的城市,超過了埃及的開羅,已經成爲非洲地區的經濟中心。

而這樣的城市東非還不止一座,蒙巴薩實際上和達累斯薩拉姆差距很小,達累斯薩拉姆市僅以微弱的優勢領先於蒙巴薩。

除此外,新漢堡港,摩加迪沙,基斯馬尤,姆特瓦拉等開發較早的地區或者東非重點建設的沿海城市都發展的不錯。

而這僅僅是東非沿海,根據使館工作人員的情報和對東非的分析,東非還有內羅畢,姆貝亞,哈拉雷等等內陸經濟較發達的城市。

所以東非的利益有多大,已經超乎了大多數國家的預料,而想要建設這樣一批經濟較發達的城市,說東非內陸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德國政府自然是不相信的。

畢竟德國本身在非洲也有塊殖民地,也就是喀麥隆,毫不客氣的說喀麥隆的經濟狀況相當差,至今德國政府都在往裡面添錢,至於收回成本恐怕遙遙無期。

有了喀麥隆作爲對比,德國自然就知道東非的不俗,畢竟撒哈拉以南非洲其實各個地區大同小異,喀麥隆完全可以看做東非的縮小版。

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1330章 選定地點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740章 古戰法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967章 奧拓第1200章 電氣化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1482章 魯道夫改革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1200章 電氣化第1243章 東非自導自演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1224章 收網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315章 清倉第499章 建交熱第1084章 底氣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444章 到家第1497章 噴氣式飛機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451章 人口(續)第355章 安卡村第1458章 廢掉的一代第992章 入籍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1543章 德國應對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1405章 產業轉移第1429章 潛在危機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29章 艱苦行軍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1220章 萊茵人第1011章 借錢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992章 入籍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581章 “火車頭”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454章 軍演第976章 開始第967章 奧拓第1152章 黑幫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24章 籌措資金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1479章 英國的農業請假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1556章 總參謀部熱帶雨林海島作戰小組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還在審覈……第381章 國禮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1501章 亞丁灣駐軍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7章 擴大生產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577章 收尾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1263章 《東荷再協議條約》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388章 換師第73章 消化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31章 部落衝突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1222章 會面第1526章 全軍突擊檢查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971章 經濟狀況
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1330章 選定地點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740章 古戰法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967章 奧拓第1200章 電氣化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1482章 魯道夫改革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1200章 電氣化第1243章 東非自導自演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1224章 收網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315章 清倉第499章 建交熱第1084章 底氣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444章 到家第1497章 噴氣式飛機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451章 人口(續)第355章 安卡村第1458章 廢掉的一代第992章 入籍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1543章 德國應對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1405章 產業轉移第1429章 潛在危機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29章 艱苦行軍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1220章 萊茵人第1011章 借錢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992章 入籍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581章 “火車頭”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454章 軍演第976章 開始第967章 奧拓第1152章 黑幫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24章 籌措資金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1479章 英國的農業請假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1556章 總參謀部熱帶雨林海島作戰小組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還在審覈……第381章 國禮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1501章 亞丁灣駐軍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7章 擴大生產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577章 收尾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1263章 《東荷再協議條約》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388章 換師第73章 消化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31章 部落衝突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1222章 會面第1526章 全軍突擊檢查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971章 經濟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