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

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

1868年8月19日。

在柏林,黑興根財團與多家德意志研究或者學術性機構達成協議,

由黑興根財團提供資金和實驗土地,在東非建設一個專門用來研究東非當地農業作物和熱帶地區植物的研究機構——東非農業研究所。

“安東·佩魯茲教授合作愉快!”恩斯特舉起酒杯向安東·佩魯茲說道。

安東·佩魯茲將手中的一飲而盡道:“都是爲了德意志!”

作爲德意志地區的熱帶農業專家,安東·佩魯茲在接受黑興根財團邀請之前,過的可以說極不如意。

當別國的同僚在世界各地奔波,擁有自己的實驗場和充足資金的時候,安東·佩魯茲卻只能在德意志本土的一所小實驗室裡搞自己的科學研究。

而德意志對熱帶農作物全部依賴進口,本土的貴族們只對提高自己田地裡的糧食產能感興趣。

德意志本來就是溫帶氣候,自然所有研究資金和人才就向着研究本土適宜生長的作物傾斜。

沒有德意志貴族對什麼熱帶農作物研究感興趣,更不會去投資一個註定不會盈利的項目。

德意志對熱帶農作物研究和本土其他學科相比基本上等於零,這對於安東·佩魯茲來說就是最糟糕的。

而東非殖民地的出現,改變了這種情況,現在德意志人在熱帶也有了一塊麪積龐大的殖民地。

而且這塊殖民地的農業條件相當好,爲了不浪費這塊土地的天賦,就要重視本地農業的研究。

東非農業研究所組建的目的就是爲了將東非的農業天賦儘可能的開發出來。

雖然,東非的氣候條件並不算獨具一格,同一緯度的巴西高原等和東非差不多。

但畢竟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點,這些都需要慢慢去發現。

之前東非殖民地農業方面都是拿來主義,直接從世界各地引用成熟的種植和方案,或者直接聘請相關方面的專家。

東非農業研究所的工作,主要是育種,農作物疾病防治,提高糧食單位面積產量……

爲了支持安東·佩魯茲等人的工作,黑興根財團提供了八個實驗點,面積達到三百多畝。

從沿海平原到內陸高原,從北部乾旱的沙漠邊緣到南部的溼潤地帶,還有東非三個大湖沿岸,都設立了實驗地點。

“安東·佩魯茲教授,你們呢,請放心在東非搞研究工作,我們會盡可能的滿足你們團隊所需的一切支持,你們的家人,我們公司會時常關照他們生活。”恩斯特對安東·佩魯茲說道。

“感謝王子殿下,伱對德意志農業事業的貢獻。”在金主面前安東·佩魯茲可不敢託大,而且還是一位頂級貴族身份的金主。

“不用客氣,這都是我應該做的,我們德意志因爲分裂的影響,在全世界喪失了許多利益,讓其他國家在海外做大做強,現在德意志距離統一越來越近,未來一定會向海外擴張我們自己的利益。

所以,你我所辦的事,不過是爲未來德意志民族海外擴張事業做鋪墊和準備,到時候安東·佩魯茲,您的研究成果決對能名聲大噪的。”恩斯特盡情畫着大餅。

但安東·佩魯茲當真了,這些年來,德意志民族主義覺醒,伴隨着普魯士的迅速崛起,德意志地區工業快速發展。

德意志民衆的自信心也越來越強,現在就差一個契機,德意志就能一飛沖天,而這個契機自然就是普法戰爭。

安東·佩魯茲和衆多德意志人一樣,堅信德意志是最偉大的民族之一,所以他對恩斯特所言未來德意志在海外開拓自己的利益深信不疑。

“王子殿下,德意志人同樣不會忘記先驅者的偉大功績,我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農業專家,和您所做的事業相比,不值一提。”安東·佩魯茲拍着馬屁道。

“事業哪有尊貴卑微之分,在我眼中您所做的事那是爲整個世界都有貢獻的,同奮鬥,同奮鬥!”恩斯特毫不吝嗇的誇讚道,說着敬了安東·佩魯茲一杯。

酒會上觥籌交錯,所有人都心滿意足了。

幾天後,漢堡港。

“安東·佩魯茲先生,您好!”

“你是?”

“我是接應你們的東非工作人員,你們可以稱呼我爲丹尼爾·張,這次前往東非我會幫助你們在海上有個不錯的旅程,有什麼需要,可以和我說。”

“你好,張,多謝貴公司對我們事業的支持。”安東·佩魯茲客氣道。

“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先生,請跟我來,我們已經在船上給你們留好了房間。”說着丹尼爾·張拿起安東·佩魯茲的行李就開始帶路。

很快,一行人就來到了“梅麗”號上,這是一艘漢堡黑興根造船廠自己修建的大型遠洋輪船。

“丹尼爾·張,我看這船上有許多德意志人,他們也是要到東非殖民地去麼?”

“是的,先生,這些都是要到東非去發展的移民,現在東非是許多德意志人的重要選擇,整個東非德意志人已經有近兩百百萬人。”丹尼爾·張介紹道。

“原來如此!可是兩百萬德意志人,東非殖民地不可能有這麼多吧!”安東·佩魯茲質疑道。

要知道就算是德意志本土,德意志人口過百萬的國家都沒幾個,一個名不經傳的殖民地竟然德意志人數量達到百萬之多,安東·佩魯茲自然不相信了。

“安東·佩魯茲先生,是這樣的,在東非是不承認其他民族存在的,所有生活在東非的居民都必須學習德意志文化,每一個發自內心皈依德意志文化的人,都被自動劃分成爲德意志人。”丹尼爾·張說道。

“原來是這樣!那你難道?”

“是的,我是個德意志人,在黑興根軍事學院學習和畢業。”

安東·佩魯茲壓根不知道黑興根軍事學院是哪個學校,但黑興根他知道。

看着眼前這個黃皮膚的德意志人,安東·佩魯茲感覺一陣異樣,不過安東·佩魯茲並沒有說什麼。

這不就是同化麼!像安東·佩魯茲這樣的文化份子和其他德意志上層人士,纔是鼓吹德意志民族主義的主力。

對於安東·佩魯茲而言,德意志的一切那就是最好的,雖然東非殖民地的政策有些不倫不類,讓安東·佩魯茲這個地地道道的德意志文化人心中有些不適應,但如果是以本民族文化,作爲同化的核心,那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就比如奧匈帝國,民族融合不是不行,問題是奧地利和匈牙利都想以自己的文化爲核心去融合其他民族,那自然是做不到。

而東非從來就是以德意志爲核心,而且教育等方面都是德語,被同化者也比較心甘情願,自然不會有奧匈帝國的煩惱。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東非移民羣體裡很少有安東·佩魯茲這樣的知識分子。

你要是從遠東請一批稍微有點文化的過來,他們嘴上不說,暗地裡絕對偷偷搞串聯,像東南亞那些有文化傳承的家族勢力就是如此。

所以東非殖民地大量引入文盲,也是爲了減少同化成本,那些接受過非德意志教育的人,其思想早就定型了,改都不一定能改掉。

(本章完)

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1410章 東北非博弈第1315章 交接第1518章 旅遊業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453章 借款第1211章 集中營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28章 “圈地運動”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1102章 備戰第132章 躍躍欲試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197章 建議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570章 投降!第925章 造船業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1466章 蒸蒸日上的美國第570章 投降!第1章 穿越第1410章 東北非博弈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31章 部落衝突第1102章 備戰第958章 巴拉圭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976章 開始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811章 送行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1498章 移民第1019章 選擇路線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1504章 脫鉤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79章 閒談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74章 “整肅”運動第924章 海洋第1333章 1919年第345章 援助團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1045章 教育第137章 補丁第162章 打魚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336章 東非菜?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612章 美食節第559章 誣陷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1326章 野望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67章 大臣路線第168章 餐具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1250章 謠言第475章 出手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1037章 電氣化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
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1410章 東北非博弈第1315章 交接第1518章 旅遊業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453章 借款第1211章 集中營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28章 “圈地運動”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1102章 備戰第132章 躍躍欲試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197章 建議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570章 投降!第925章 造船業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1466章 蒸蒸日上的美國第570章 投降!第1章 穿越第1410章 東北非博弈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31章 部落衝突第1102章 備戰第958章 巴拉圭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976章 開始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811章 送行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1498章 移民第1019章 選擇路線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1504章 脫鉤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79章 閒談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74章 “整肅”運動第924章 海洋第1333章 1919年第345章 援助團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1045章 教育第137章 補丁第162章 打魚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336章 東非菜?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612章 美食節第559章 誣陷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1326章 野望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67章 大臣路線第168章 餐具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1250章 謠言第475章 出手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1037章 電氣化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