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擴軍備戰

黑興根省奧托市(原德蘭士瓦共和國比勒陀利亞)。

“按照政府要求,退伍軍人重新登記,隨時準備接受軍方徵召,非軍人或退役的成年男性,也要在閒暇時間接受政府安排的準軍事訓練,今年八月在周邊鄉村地區接受軍事訓練。”

南非地區,七月到十月爲旱季,同時是該地區的農閒時期,加上黑興根省本身農業規模並不算大,所以不會對農業造成太大影響。

“赫萊德局長,是要打仗了麼!還是奧托市市政府的要求?”

“命令來自中央,南方五省全部恢復正常的民兵組織訓練,而不僅僅是我們奧托市如此,而且接受民兵訓練,本來就是東非以前習以爲常的傳統,這一點很多新移民並不清楚,你們可以和很多老移民求證,至於是否會發生戰爭,這件事我們沒有接到通知,但是作爲邊境省份,黑興根省一直應該重視戍邊工作。”

東非南部提前進入戰備狀態確實引起了一些人的恐慌,尤其是馬塔貝萊省內,很多移民過慣了和平的生活,突然可能會發生戰爭,很容易勾起在歐洲和遠東的回憶。

“怕什麼!當年我們來東非的時候,就沒停過打仗,那個時候非洲到處都是土著部落,草原上還有各種野生動物也十分危險,還受到疾病的威脅,現在才過幾年好日子,但是也不能忘了我們脫離戰爭纔多久。”

“老彼得說的對,實際上我們大家都知道,不管在哪裡,都少不了戰爭,這個世道就是如此,不管發達還是貧困,都和我們這些平民沒有關係,歐洲是世界上最文明和富裕的地方,可是仗打起來嚇死人,動輒就數十萬人,幾年前普法戰爭更是突破百萬,那時德國統共纔多少人?”

“美國就不打仗!”有好事者說道。

“美國是不打仗,可美國的社會問題也很多,尤其是幫派火併之類的,我曾經在美國西部,那邊有多亂就不如提了,各種搶劫案,殺人案,而且在美國沒有本事,過的遠不如東非這樣旱澇保收。”

“呵,咱們這裡也不是沒有從美國過來的兄弟,不都是沒有混出頭的?而且那個國家有東非這麼好的治安?東非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咱們又不要求太高,至少政府把咱們當人看,在東非沒錢是沒錢,可只要勤勞肯幹,也能吃飽穿暖,沒有其他糟心事,醫療教育樣樣俱全。”

“實際上東非和德國比,也沒太大區別,只不過在德國,沒有那麼多工作機會,種地都沒那多地方,加上總是打仗,所以離開的人才多。”

“主要還是戰爭烈度太高,歐洲戰爭根本不是普通人能承受起得。”

“漢斯,比戰爭你們歐洲還是不如我們遠東,就算沒有戰爭,我們很多人也活不下去。”

“彼此彼此,現在德國和以前德意志不是一回事,聽說這些年德國發展的不錯,可是以前德意志每個地區的發展程度不同,就比如庫勒爾一家就是因爲南部鬧饑荒逃難到東非來的,而且當年各個邦國那是隨時都要徵兵抓人,那天不知道就上了戰場。”

德國統一之前,德意志也是爛事一堆,反正仗是沒少打,而且各個邦國之間效率,行政都不一樣,好的就像人間天堂,爛的也是稀爛。

國家之間的對比,對哪國人都樂此不疲,尤其是在德意志,美國和東非都待過的人。

他們對比三個國家後,就會得出結論,總體上美國和東非是要強於德意志的,生活壓力更小,德國,美國比東非繁華,但是現在東非也不算太差,美國的社會秩序不如德國和東非,社會秩序這一項從來都不是英美國家的強項,就比如當今世界上最繁華的倫敦,同樣是世界上最臭名昭著的罪惡之都。反正選擇在哪個國家,就要犧牲掉一些東西,不過,這也是在正常國家對比,一些不正常的國家那是樣樣不行,就比如前世的海地和菲律賓。

東非刁民們的議論,恩斯特是聽不到了,現在他要忙的事太多,尤其是擴軍問題。

事實上,作爲君主專制國家,從來都不可能有什麼上達天聽,誇張一點來說恩斯特做做樣子工程,用金鋤頭鋤地都算合格了。

畢竟古代君主都知道,這就是一個形式,讓大家知道自己重視農業,至於農民用什麼工具耕作,那不是自己該關心的事。

當然,這也就是開個玩笑,東非還是相當注重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從當初純人力農業,已經徹底過渡到半畜力農業,現在還在準備進軍機械化農業。

……

“如果擴軍的話,最好是在東部進行,因爲大部分人口分佈在東部地區,馬塔貝萊省人口不算太少,但是很多都是產業工人,所以爲了不耽誤工業生產,我們計劃從東部農村,招兵,不過殿下,我們這次擴軍數量保持在多少,算作合理區間?”菲利克斯對恩斯特說道。

中南部地區,人口最多的省份也就是馬塔貝萊省,但是馬塔貝萊省的工業佔比高,大多就業都在工廠和礦山,所以爲了不耽誤生產工作,自然不適合從馬塔貝萊省抽調人口參軍。

“就先五萬吧!這樣可以保證我們和英國,葡萄牙還有德蘭士瓦三方勢力整體上的動態平衡,而且我們的部隊都是按照高標準建設的常備軍,如果都不能應對南非的軍事威脅,那也就太廢物了。”恩斯特說道。

東非陸軍的待遇從來都不差,尤其是這幾年,恩斯特一直壓制軍隊擴充,更多的軍費,用在武器裝備還有後勤保障提升上。

而且這幾年東非很多從德奧兩國畢業的優秀軍事人才進入軍隊,進一步提升了東非陸軍的綜合素養,至少可以保證東非精銳部隊的戰鬥水平。

而南方軍區長期處在國防第一線,一直都比較重視軍事訓練,可能因爲東非承平日久,有些懈怠,但是稍微重視,幾個月時間應該就可以恢復,保證部隊精神狀態維持在一個比較好的區間。

所以這次擴軍人數也不用太多,當然,最關鍵的還是,英國人就算想偷襲東非,也需要長時間的動員,英國不缺兵,也需要從本土和印度調集,至於開普敦本地,人口基數還是太少,不過,開普敦人口多的話,英國也不會忍這麼久,早就選擇對東非動手了。

英國從本土或者印度抽調兵力,那也需要動員,等他們動員的時候,東非再針對性動員也不晚,所以現在只需要補充少數兵力,就可以保證東非兵力上的優勢。

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1222章 會面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830章 蓄水池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66章 《東桑條約》第1185章 速成第616章 行蹤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108章 歷史課第27章 地圖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498章 和談第24章 籌措資金第1179章 鷹擊號航母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1285章 挖坑第1313章 交易達成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1349章 犧牲第1498章 移民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499章 建交熱第200章 分裂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833章 拖拉機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449章 野心第351章 過往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1448章 竊聽第430章 客人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1421章 鑄鐵廠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1386章 萊茵盾國際化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606章 後悔第1512章 維也納密謀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938章 換血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1540章 鐵路橋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46章 船隊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179章 總部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1240章 分險平攤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249章 熱度第1329章 兇名在外的劊子手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1358章 海軍比例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958章 巴拉圭第56章 平衡第1331章 巴達維亞
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1222章 會面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830章 蓄水池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66章 《東桑條約》第1185章 速成第616章 行蹤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108章 歷史課第27章 地圖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498章 和談第24章 籌措資金第1179章 鷹擊號航母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1285章 挖坑第1313章 交易達成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1349章 犧牲第1498章 移民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499章 建交熱第200章 分裂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833章 拖拉機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449章 野心第351章 過往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1448章 竊聽第430章 客人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1421章 鑄鐵廠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1386章 萊茵盾國際化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606章 後悔第1512章 維也納密謀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938章 換血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1540章 鐵路橋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46章 船隊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179章 總部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1240章 分險平攤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249章 熱度第1329章 兇名在外的劊子手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1358章 海軍比例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958章 巴拉圭第56章 平衡第1331章 巴達維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