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6章 野望

第三艦隊能把司令部放在富查伊拉就很說明問題,富查伊拉就在阿拉伯半島的陸地上,還有第四艦隊所在的普吉島和中南半島也僅隔着一道狹窄的海峽。

東非七支艦隊中,只有第七艦隊的司令部放在加裡曼丹島,但是加裡曼丹島上可不僅只有東非,北部還有英國的殖民地,這也是第七艦隊準備遷往勿里洞島的原因之一。

而第七艦隊屬於太平洋艦隊管轄,太平洋艦隊下轄區域裡可選擇地點多,這是東非其他兩大艦隊所不能比擬的。

所以這樣一看,作爲一座小型半島的卡塔爾,反而比東非大部分海軍基地所處的位置更加具有優勢。

“卡塔爾!”洛馬奇說道:“這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卡塔爾的港口條件比我們現在所擁有的幾個軍港都要好的多,而且優良港灣卡塔爾還有多個,當然,最重要的是卡塔爾擁有北部灣領地所不具備的天然深水港,如果能佔領卡塔爾,那我們就能依託卡塔爾,建設一座大型軍港,供戰列艦等大型戰艦停泊。”

第三艦隊對區域內的國家自然十分門清,所以卡塔爾的自然狀況如何,洛馬奇等第三艦隊指揮官心裡很清楚。

普拉託說道:“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我們出兵卡塔爾的話,是否會引起英國人的忌憚,進而引發不必要的外交和軍事衝突。”

洛馬奇否定的說道:“應該不會,卡塔爾雖然是英國的保護國,但實際上卻是十分貧窮的地方,如果不是爲了維持卡塔爾的穩定秩序,英國人估計都不想搭理這個地方。”

20世紀初的卡塔爾有多窮,毫不誇張的說,卡塔爾人的生活水平還不如非洲草原上的土著。

卡塔爾的經濟支柱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規模小的可憐的遊牧業,其次是對其十分重要的捕魚業,最後則是卡塔爾最重要的經濟收入採珠業。

遊牧業是阿拉伯人的老本行,大多數阿拉伯教國家,土地貧瘠,沒有豐富的和穩定的草場,所以爲了維持牲畜的生長,只能不斷在遷徙過程中,尋找稀疏的草地發展放牧養殖。

卡塔爾有少量的綠洲存在,這也是卡塔爾人早期生存的基本保障,但是卡塔爾面積不大,這些綠洲並不足以支撐其發展壯大,即便配合捕魚業也只能維持少量人口生存。

根據東非的情報數據顯示,卡塔爾總人口僅有兩萬人左右,而衆所周知,阿拉伯教是鼓勵生育的宗教,反觀卡塔爾人口,就可以知道卡塔爾人所面臨的殘酷生存環境。

其實,按照卡塔爾現在的人口規模,這也已經很多了,如果只靠遊牧和捕魚的話,卡塔爾能維持在一萬人水平就到頂了。

而卡塔爾人口之所以能達到兩萬人,主要靠的是兩點,也就是採珠業和打家劫舍。

採珠業是波斯灣沿岸的重要產業之一,在過去珍珠基本上只能通採集獲取,在卡塔爾就有數千人靠着採集珍珠過日子,通過採集珍珠,再和周邊地區進行貿易,換取必備的生存物資。

而打家劫舍就更簡單,就是盛行在波斯灣的海盜,這也算是阿拉伯人的傳統行業之一,東非的北部灣領地,過去就被稱爲海盜海岸,卡塔爾,巴林等鄰近國家也不意外。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前,海盜對阿拉伯半島沿岸的阿拉伯人來說,是一個非常有前景的工作。

當時,還是風帆木殼船的時代,即便歐洲海軍強國的戰艦,也不能說有多先進,而商業船隻就更加脆弱,這使得全世界的海盜業十分盛行。

尤其是阿拉伯地區這種生存條件惡劣,有一定航海技術的地方,最容易產生海盜,卡塔爾海盜就是其中之一。

靠着海盜生意,卡塔爾人口才能發展到今天的規模,但這也已經是卡塔爾的極限,畢竟就算風帆時代,卡塔爾造船業也不可能有多發達,畢竟他們本身就缺乏造船業所需要的原材料。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前,卡塔爾海盜還能划着小舟在波斯灣活躍,等到鐵甲艦時代到來,這一招就徹底不靈了。

洛馬奇說道:“當初,英國人之所以將卡塔爾變成自己的保護國,就是爲了壓制卡塔爾的海盜發展,維持卡塔爾政權穩定,從而減少海盜滋生的土壤。”

“在上個世紀,波斯灣沿岸的海盜,是有能力對英國控制下,波斯灣航運業務造成危害的。”

“但是,現在時代變了,就算普通的商船,速度上也越來越快,而卡塔爾海盜想要繼續發展,就必須在造船業上有所突破。”

“但是卡塔爾沒有辦法做到這一點,卡塔爾絕大部分地區都是沙漠,連生產大型船隻的木材都無法自給自足,本身也十分貧窮,無力從奧斯曼或者阿曼等國家進口稍微先進的船隻。”

“就算他們真能這麼做,如今各國海軍發展也超出了他們的想象,一艘大船的價格可不便宜,如果被其他國家護航的海軍擊沉,那反而得不償失。”

“而失去海盜生意的卡塔爾,生存上都已經出現了大問題,更不用說如今他們最重要的收入來源,採珠業也受到巨大威脅。”

採珠業受到威脅的原因則是20世紀初,人工飼養和培育珍珠產業的出現,這使得天然珍珠價格大跌。

就像人工金剛石產業出現以後,天然金剛石價格直接跳水一樣,當然,有人可能要說,前世21世紀的金剛石,尤其是珠寶行業的金剛石價格依舊很高,但這主要是因爲國際資本強行對金剛石賦予的金融屬性。

就像前世的房地產一樣,一堆鋼筋混凝土被炒到極高的價格,但實際上,房子生產越多,其價格應該越便宜,畢竟按照正常的思路絕大部分商品都是“物以稀爲貴”,房子越建越多,而價格卻不降反增,一直到完全供大於求,這個過程明顯是被人爲操縱的結果。

這個過程如果是“合理”的話,那當今世界就不應該出現經濟危機了,從東非建立到現在,世界已經經過了多輪經濟危機,正是因爲歐洲各國,美國和東非這些工業國在產能上的無限制的盲目擴張生產造成的。

這也是本輪歐洲戰爭爲什麼比原本歷史打的更加激烈和血腥的原因之一,東非成爲世界工業大國,進一步加劇了世界資本集團的內卷。

而卡塔爾人的主要收入來源,採珠業可沒有人會將其作爲金融產品炒高價格,所以人工培育珍珠產業誕生之後,卡塔爾的採珠業只有死路一條。

洛馬奇說道:“從各個角度來說,想要拿下卡塔爾,可能都比我們想象的容易,英國人本身不重視卡塔爾,所以即便卡塔爾是英國的保護國,我們也不需要太過在意,更何況英國現在也沒有閒心照顧卡塔爾的安全。”

“不僅僅是英國,縱觀整個波斯灣沿岸,都沒有人會爲卡塔爾這種落後小國申冤,所以我們獲取卡塔爾是完全可行的,而以卡塔爾爲基地,我們可以建設兩到三座軍港,這樣就能爲日後,第三艦隊擴張預留出空間。”

第1134章 奧匈帝國內部爭議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471章 漏洞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347章 開飯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1501章 亞丁灣駐軍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802章 爭論第775章 紹奎第10章 各國反應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41章 衣錦還鄉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450章 摻沙子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820章 購艦第258章 夜襲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492章 靜坐戰第1465章 1928年經濟奇觀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574章 服軟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1476章 經濟危機爆發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1章 穿越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48章 訂婚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837章 颱風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852章 夏威夷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1243章 東非自導自演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520章 發電廠第631章 準備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1302章 巴庫第1024章 監視第151章 在法國第451章 人口(續)第1224章 收網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1045章 教育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8章 普奧聯動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672章 危與機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803章 威脅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926章 機耕路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452章 化工產業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1498章 移民第1372章 平原省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704章 底氣
第1134章 奧匈帝國內部爭議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471章 漏洞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347章 開飯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1501章 亞丁灣駐軍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802章 爭論第775章 紹奎第10章 各國反應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41章 衣錦還鄉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450章 摻沙子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820章 購艦第258章 夜襲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492章 靜坐戰第1465章 1928年經濟奇觀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574章 服軟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1476章 經濟危機爆發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1章 穿越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48章 訂婚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837章 颱風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852章 夏威夷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1243章 東非自導自演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520章 發電廠第631章 準備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1302章 巴庫第1024章 監視第151章 在法國第451章 人口(續)第1224章 收網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1045章 教育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8章 普奧聯動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672章 危與機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803章 威脅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926章 機耕路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452章 化工產業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1498章 移民第1372章 平原省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704章 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