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人口流動

姆貝亞市,第二中學。

“羅德,畢業後去哪?”哈根斯問道。

轉眼到了畢業季,東非中學畢業的學生,也將面臨就業問題,當然,成績拔尖的可以繼續留在校園,但那只是極少數人,大多數還是要選擇去向問題。

“這誰知道呢!不過按照我的成績和家裡的安排大概率會到我父親手底下繼承鐵匠鋪,要麼去工廠,至於種地,我也不會啊!”

“唉,這就是掌握一門手藝的好處,像我這種大概率要回到村裡農場工作。”

“呵呵,我其實也就半罐子水平,父親還沒有系統教授過我鐵匠的工藝,畢竟鐵匠鋪又髒又累,我每天回家基本不參與工作的事,所以即便子承父業,也要從頭學起,而且這和成績也有關係,成績越好,出路越多,最頂尖的可是能出國留學,次之也能在國內上大學,在學校前幾名也能分配好工作。”

“你的意思我是學渣唄!”羅德幽怨的說道。

“你想多了,我的成績也不比你高多少,咱們是兄弟麼!而且鐵匠鋪的工作未必比在農場好多少,掄鐵錘打鐵也是力氣活,而且全年無休,整個村子的鐵器維修可都只能靠我們一家。”

“凱爾德那傢伙也不知道會去哪?聽說他父親準備把他安排到政府機關裡去!”

“估計也不是什麼要職,大概率會去他父親手下當個小警員,畢竟現在官員是有學歷要求的,如果參加公務員考試,凱爾德這傢伙肯定過不了。”

“公務員考試難度太大,競爭太激烈了,如果我成績好的話,也想去報考,不過又沒背景,成績又差,還是省點報名費爲好。”

在東非社會環境下,政府工作人員必然是比較吃香的,這一點主要體現在中下層政府人員。

畢竟官位到了,在各個國家都能過的相當不錯,所以還是要看基層人員的待遇。

“去當兵也不錯,不過海軍的要求太高,去年我們學校才招了兩個人,聽說海軍的伙食比陸軍還要好!”

“陸軍的伙食就已經屬於頂尖水平了,海軍的不過是錦上添花,而且能接觸到更多的東西,當然,海軍也要看分配到哪裡,要是南琉球羣島,科摩羅羣島那種窮鄉僻壤,豈不是非常糟糕!”

“呵呵,陸軍更慘,萬一分配到西南非洲,或者剛果雨林,那可非常折磨人,而且要面對的威脅也相當多。”

“那也比普通人強,進了軍隊,以後待遇也差不了,退役了也能享受一定的特權,擁有一定社會地位,光是這一點就足夠了,而且現在部隊條件改善了許多,能接觸到許多新東西,長長見識也不錯。”

東非這幾年工廠建設比較頻繁,所以越來越多的畢業生可以進入工廠工作,這也代表着東非工業化的一個方向,人員向着產業流動。

除了學生,東非政府同時將部分東部工作的人羣,向西部轉移,這也是目前東非的基本國策之一。

東非各地人口分佈不均勻,尤其是西部地區,所以人口遷徙很重要,大多以工作調動爲主。姆貝亞市第一鋼鐵廠

“今年我們廠要出十五人到哈拉雷市去工作,支援西部工業發展,我還是勸伱們多想一想,哈拉雷市的環境不比姆貝亞市差,而且未來東非很多重工業必然會放在哈拉雷市,因爲西部的資源更多,所以前景也比姆貝亞市強上許多。”第一鋼鐵廠廠長動員道。

不過響應者寥寥,這也正常,能在姆貝亞市第一鋼鐵廠工作的,在姆貝亞市都是拖家帶口的,自然不想再折騰到其他城市。

“姆貝亞市到哈拉雷市距離並不算遠,也就幾天時間,而且是坐鐵路,那邊都已經安排好了,就等着工人拎包入住,再者說姆貝亞市未來鋼鐵產能肯定會比例下降,反而是哈拉雷市不斷上升,這也意味着更加穩定,就算失業,現在馬塔貝萊省的就業機會也比南薩爾茨堡省要多的多,畢竟馬塔貝萊省是東非第一個工業省。”

在東非鋼鐵工廠當工人,也不是一勞永逸的,末位淘汰制,定期會篩選掉一批工人,所以廠長會這麼說。

“廠長,你說這一天天就瞎折騰,姆貝亞市鋼鐵廠不也挺好,怎麼淨想着把人往西邊送。”

“哼,什麼叫瞎折騰,這是國家的大戰略,不要覺得受了委屈,實際上不僅我們第一鋼鐵廠,包括政府機關,學校,其他工廠,甚至村莊,都要求向西部內陸輸送人口。”

“這麼做的目的也是顯而易見的,西部人口太少,那麼多土地和資源都沒有利用上,所以開發西部自然要東部支援,而且這幾年西部條件一直在改善,尤其是霍亨索倫行省,施瓦本省,馬塔貝萊省,這三個行省的基礎條件一點也不比東部差,甚至馬塔貝萊省有超越中央省的勢頭。”

東非對馬塔貝萊省的重視是顯而易見的,而且這也符合馬塔貝萊省所處的地理位置,從姆貝亞往西,就是中部三省,而這裡又是東非資源最富集的地區之一,所以能更好的銜接東部外溢產業和人口。

而東部外溢產業和人口,自然是政府的強制行爲,因爲按照東非的人口水平,東部地區實際上遠遠沒有超出其實際承載力。

畢竟東部地區土地就有兩百多萬平方公里,人口也才區區兩千多萬,這麼點人口卻佔了東非的三分之二,東部人口密度和歐洲國家的人口密度相比完全不值一提。

“國家的考慮,自然是爲了更好的發展我們的國家,所以支援西部是必然的,而且西部不是龍潭虎穴,早年間就有西進運動,只不過這幾年不再搞這個口號了。”

西進運動是東非十年前的產物,那個時候西部省份纔是真正的蠻荒之地,現在西進運動的成果早就已經體現出來,包括中央鐵路等大型基礎設施工程,改善了西部的人居環境,這纔有了現在東非的產業大變局。

不過隨着時間推移,西進運動也就漸漸沒了聲音,但是政策一直在穩定推進,這也和東非外來移民人口下降有關。

“現在去西部簡單,未來恐怕想去都不容易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西部的機會肯定也比東部多,所以爲了前程多想一想,有想報名的人明天就可以和我報名,如果三天後人沒有湊齊,那我就只能按照老規矩指派了!”

作爲廠長,權力還是比較大的,只不過手下人主動的話,大家面子上都好看。

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1298章 別列佐夫卡匪幫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1535章 阿道夫上臺第1545章 低風險的威尼斯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122章 法國試探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197章 建議第454章 軍演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137章 補丁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782章 近衛師第1322章 新絞肉機南線戰場第1081章 消耗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38章 開墾第104章 飲食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1431章 第三個工黨政權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081章 消耗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793章 籠中鳥第1059章 戰爭販子第1403章 歹毒計劃第904章 卡賓達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1045章 教育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304章 調停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1203章 車展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903章 萊茵宮第78章 奧匈帝國第1041章 新農業第1211章 集中營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865章 高原省第1458章 廢掉的一代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355章 安卡村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1134章 奧匈帝國內部爭議第740章 古戰法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513章 抉擇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1524章 整合資源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1467章 回籠資金第1321章 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775章 紹奎
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1298章 別列佐夫卡匪幫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1535章 阿道夫上臺第1545章 低風險的威尼斯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122章 法國試探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197章 建議第454章 軍演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137章 補丁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782章 近衛師第1322章 新絞肉機南線戰場第1081章 消耗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38章 開墾第104章 飲食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1431章 第三個工黨政權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081章 消耗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793章 籠中鳥第1059章 戰爭販子第1403章 歹毒計劃第904章 卡賓達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1045章 教育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304章 調停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1203章 車展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903章 萊茵宮第78章 奧匈帝國第1041章 新農業第1211章 集中營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865章 高原省第1458章 廢掉的一代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355章 安卡村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1134章 奧匈帝國內部爭議第740章 古戰法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513章 抉擇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1524章 整合資源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1467章 回籠資金第1321章 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775章 紹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