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步步爲營

第620章 步步爲營

“哼,這些東非人實在太可惡了!你看這槍,上面的油都是新的,膛線都沒有磨損,一看就是沒有用過的新貨,他們也捨得給白匪那些鄉巴佬用。”

小比勒陀利烏斯在看到布蘭卡送來的槍械樣品後怒罵道,至於其他則被布蘭卡截留下來,用來擴編部隊使用。

“總統先生,東非邊防部隊使用的是毛瑟步槍,而這把明顯是奧匈帝國部隊使用的沃恩德爾步槍,不過鑑於東非和奧匈帝國的關係,東非想獲得這種步槍簡直不要太容易,只不過他們顯然對於直接插手我們同奧蘭治人衝突是有顧慮的,所以沒有明目張膽的直接給奧蘭治人提供本國武器。”小比勒陀利烏斯的幕僚分析道。

“這顯然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好事,說明東非人對英國還是存在畏懼心理的,否則現在戰場上恐怕已經算是東非制式的武器了,東非的武器雖然質量上比德意志地區做工差一點,但是相對應的,後勤,造價,零部件等等都比從歐洲進口要容易的多。”

“除此外,東非選擇用奧匈帝國武器來支援奧蘭治人,那就多了一道程序,那就是經手東非,又要跨越海洋,然後在港口轉運陸地,最後通過鐵路送往內陸,這中間要消耗大量的時間,所以供應上勢必會出現問題,而只要我們打的足夠快,足夠好,那奧蘭治人的後勤系統就一定會出現問題。”

小比勒陀利烏斯卻沒有絲毫開心,什麼叫打的足夠快,足夠好,那現在德蘭士瓦復國軍的整體表現一定達不到這個標準。

他打斷道:“現在前線整體戰況如何了!我們軍隊的控制區域輻射效果如何?”

“布隆方丹北面的的布蘭德福特,東北方向的柏林,正東的桑拿斯波斯,南邊的卡孚河沿岸,還有西北的索特池,正西的博斯蘭德都已經被我們拿下,有效保證我們對布隆方丹的控制權和戰略安全,現在布隆方丹附近大的危險已經不復存在。”復國軍司令米的萊卡向小比勒陀利烏斯報告道。

這個結果讓在座的德蘭士瓦要員們很是滿意,這意味着布隆方丹周邊三百多公里範圍已經構成了安全區域,先不說軍事意義,光是自己的生命安全獲得保障就足以讓人開心了。

“我們在布隆方丹獲得成功之外,還新佔領了伯爾特方丹,彼得勒斯堡,雷德斯堡等城市和軍事要塞,進一步壓縮了奧蘭治人的生存空間,同時大大拓展了德蘭士瓦人的生存家園……”

“咳咳,米的萊卡將軍,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說。”小比勒陀利烏斯打斷道。

雖然德蘭士瓦人真是這麼幹的,但是扯開遮羞布自己面子上就不好看了,就像德蘭士瓦復國軍給奧蘭治自由抵抗軍的官方定義是“白匪”,絕對不能大大咧咧的把奧蘭治人和德蘭士瓦人分的太清,這對於拉攏那些處於觀望或者中立態度的奧蘭治人勢力很不利。

而且對小比勒陀利烏斯個人而言,他對奧蘭治人不存在任何偏見,甚至是希望兩家像親兄弟一樣的,因爲他的父親是老比勒陀利烏斯,布爾人公認的英雄,德蘭士瓦和奧蘭治的成立都有他父親的參與,甚至可以說起到了主導作用。

可惜現在小比勒陀利烏斯坐到了這個位置,就有些身不由己了,上有英國太上皇,下有德蘭士瓦的一衆閣老舊臣,這兩方都推着他帶領德蘭士瓦人和奧蘭治人割裂,小比勒陀利烏斯能做的只有儘可能的拖延這種趨勢。

就比如米的萊卡,他對什麼團結奧蘭治人不感興趣,而是要戰爭上的勝利,這對於他個人威望很有幫助,同時也能擴大在軍中的權勢。

“我們在英國查爾斯顧問的指導下,採取步步爲營的策略,通過這三個月的攻勢,獲得大片的根據地,‘白匪’已經不可能對我方造成嚴重威脅,戰爭天平很自然的向我方傾斜。”

在接受總統的指示後,米的萊卡還是把奧蘭治自由抵抗軍換成了白匪一詞,雖然二者本是同一樣東西。

“嗯,你做的很好,現在我們只要一步步壓縮‘白匪’的生存空間,最爲重要的是切斷他們和東非人的聯繫,那這場戰爭纔算真正的結束。”小比勒陀利烏斯說道。不過他的話讓米的萊卡沉默了,如果說一步步擴大德蘭士瓦的佔領區很容易做到,但是想切斷東非和奧蘭治人的聯繫,那就是強人所難了。

所以米的萊卡還是選擇把這個艱難的問題扔出來和政府的官員們坦誠一下:“想要切斷東非和‘白匪’的聯繫,就太困難了,不是我長他人威風,而是你們誰有辦法解決奧蘭治自由邦被東非三面包圍的這個事實?”

東非就像一座大山,壓在在場所有人的身上,如果背後不是英國的開普敦殖民地,說不定大家早就想辦法南遷了,就和當初面對英國人威脅布爾人北上一樣。

現在德蘭士瓦人沒得選,他們是不可能和東非和解的,東非亦然,所以只能選擇爲英國效命。

而這個選擇對德蘭士瓦人來說確實是最好的選項,至少現在大家又重新回到了政治權利的中心,雖然是看着鳩佔鵲巢而得來的。

所以說利益面前,沒有所謂的布爾人,只能是德蘭士瓦人和奧蘭治人,至於說復國大業。

可能有人依舊不忘初心,但是更多的老狐狸知道,那個目標基本上不可能完成了,除非東非突然解體,而這樣的概率很小,就算說東非解體,那東非留下的地方勢力也會填補空缺,還是沒有德蘭士瓦人的機會。

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那就是英國人出手,不過絕大部分人已經不再看好英國和東非在南非的爭端。

英國在全球的勢力和格局能輕易壓制東非,但是在非洲這一畝三分地上,英國人遇到了當初在北美面對美利堅一樣的困境。

全非洲的英國殖民地,也動搖不了東非的根基,當然,如果能扶持埃及或者阿比西尼亞帝國這種勢力還有可能,這兩個勢力人口足夠多,且和東非接壤。

不過顯然英國不可能這麼幹,現在英國控制着蘇伊士運河和紅海沿岸,怎麼可能給自己找麻煩。

而東非的存在雖然打斷了英國在非洲的戰略部署計劃,但是沒有威脅到英國的核心利益,一個是曼德海峽,一個是開普敦,都還掌握在英國手中,至於殖民非洲對於英國來說其實也不是那麼重要。

現在英國是世界第一殖民大國,控制着絕大多數精華殖民地,當然殖民地多多益善,要是不能拿到手,也沒有太大遺憾。

英國現在之所以敵對東非的最主要原因,無非是東非的國土太過龐大,而國土面積同樣代表着潛力,可沒有人會認爲東非的潛力能比的上美國,東非更像一個加大版的巴西。

 

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852章 夏威夷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28章 “圈地運動”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563章 熱心腸第12章 戰場間隙第383章 引入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316章 萊茵盾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35章 牛馬第1355章 鐵血總統第1134章 奧匈帝國內部爭議第777章 聖誕節攻勢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1505章 庫夫拉地區第1519章 會議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1168章 法國前線第1381章 拿下警局第732章 雙輸第1449章 奧地利的陽謀第938章 換血第1472章 重返歐洲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658章 方針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991章 抵達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356章 鐵路第1518章 旅遊業第1015章 市場第381章 國禮第97章 日常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249章 熱度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695章 納塔爾第1464章 鐵血暴君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1393章 世界經濟復甦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204章 “流放”?“潤”!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45章 羅恩羅達第803章 威脅第472章 備戰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74章 “整肅”運動第699章 兵役登記第28章 “圈地運動”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810章 海岸線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1053章 波斯灣第453章 借款第1325章 卡塔爾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367章 鐵甲艦第1308章 趁火打劫第1554章 雙翼市場第822章 卡賓達第820章 購艦第29章 艱苦行軍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1395章 下藥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1530章 高緯度作戰問題第1296章 接見第1092章 菜市場第1303章 撤資第66章 《東桑條約》
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852章 夏威夷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28章 “圈地運動”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563章 熱心腸第12章 戰場間隙第383章 引入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316章 萊茵盾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35章 牛馬第1355章 鐵血總統第1134章 奧匈帝國內部爭議第777章 聖誕節攻勢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1505章 庫夫拉地區第1519章 會議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1168章 法國前線第1381章 拿下警局第732章 雙輸第1449章 奧地利的陽謀第938章 換血第1472章 重返歐洲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658章 方針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991章 抵達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356章 鐵路第1518章 旅遊業第1015章 市場第381章 國禮第97章 日常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249章 熱度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695章 納塔爾第1464章 鐵血暴君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1393章 世界經濟復甦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204章 “流放”?“潤”!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45章 羅恩羅達第803章 威脅第472章 備戰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74章 “整肅”運動第699章 兵役登記第28章 “圈地運動”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810章 海岸線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1053章 波斯灣第453章 借款第1325章 卡塔爾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367章 鐵甲艦第1308章 趁火打劫第1554章 雙翼市場第822章 卡賓達第820章 購艦第29章 艱苦行軍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1395章 下藥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1530章 高緯度作戰問題第1296章 接見第1092章 菜市場第1303章 撤資第66章 《東桑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