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

黑興根。

作爲小市鎮,黑興根這些年發展還算順風順水,不過當地居民也猛然發現,自己同原本黑興根王室的關聯漸行漸遠,老國王康斯坦丁遠渡重洋,小王儲也整天不在領地,就是回來也是大多時間直接居住在城堡裡,而霍亨索倫堡距離黑興根市鎮那是相當於郊區的郊區,根本就不在一個地方。

但是因爲普魯士接管了秩序,所以本地市民也漸漸習慣了這種生活,現在則應該稱之爲爲德國。德國成立當天,黑興根的民衆們自發舉行了儀式,慶祝德意志民族這歷史的一刻。

而今,恩斯特這個四處遊蕩之人終於又回來了,而且難得的來到市鎮上,學院區修葺的龐大建築羣,和黑興根市鎮小而擁擠的街道顯得格格不入,這種建築放在斯圖加特或許還不會這麼突兀。

不過因爲黑興根軍事學院的原因,這裡的建築大多是按照德國高等院校規模修建的,而且規模上更爲龐大,相比之下,附近的其他學校相比差些意思。

恩斯特看着自己一手創建的黑興根軍事學院頗爲感慨地說道:“黑興根軍事學院在黑興根已經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這裡以後就改成專供東非學子學習德國先進知識和技術的大學吧!”

東非本土目前沒有籌建自己大學的想法,一個是師資力量不夠,一個是學生生源不夠,所以東非高等教育還是寄存在歐洲好一些。畢竟這個時代能充當大學教師的人才,放在哪裡都是搶手貨,自然不願意到東非這種和流放沒有區別的地方發展。

至於生源問題,東非最早一批小學生,還有半年時間畢業,東非的中學教育建設倒是可以提上日程了。

湯姆:“殿下的意思是這裡未來改成德國普通大學?”

恩斯特點點頭道:“嗯,不僅要將黑興根軍事學院選址改成大學,其他學校也要整合後改成德國的大學,你說起什麼名字好呢?”

黑興根軍事學院旁邊還有三所黑興根王室創建的三所中學,它們同黑興根軍事學院共同構成了黑興根市鎮旁邊的龐大學區,面積上同黑興根市鎮規模簡直差不多大。

湯姆猜測道:“殿下,你是打算把這裡變成王國的留學生基地吧!”

恩斯特:“是的。黑興根雖然幽靜了一點,但是距離斯圖加特也不算遠,在這裡辦學還是不錯的,可以讓人放下心來安靜學習,同時不至於太與世隔絕。”

說實話,大學當然放在城市裡更好招收生源,但是黑興根地區生源來自東非,也就不存在這個問題,那就主要是能否吸引教師的問題了。

成年人和青年不同,青年更向往大城市,而成年人則有人喜歡城市喧鬧境,有人則喜歡鄉村的僻靜。

而黑興根環境不差,黑興根軍事學院留下的校區設施也極其完善,甚至可以說有些超標,交通上也沒有太大問題,斯圖加特是德國西南地區的交通樞紐城市,德國統一後肯定會對這裡的鐵路進一步修繕和加強,而從斯圖加特轉黑興根只需要大半天時間,黑興根是必然會接入鐵路系統的,霍亨索倫堡能成爲軍事要塞的重要原因還是因爲扼制黑森林着通往內卡河谷地的交通要道。

南北方向的要道。

湯姆:“殿下,你是打算給王國培養人才,既然這樣,不如成立一家師範學院,而且在我看來,黑興根的名聲主要靠的是黑興根銀行,但是德意志地區的民衆並不瞭解黑興根這個小地方,不如掛上斯圖加特的名號,斯圖加特畢竟是德國境內知名度比較高的大城市。”

德國民衆,乃至歐洲民衆大都知道黑興根銀行的大名,但是他們還真不太知道黑興根原本只是一個地名,有的人甚至錯認爲黑興根是一個人名,畢竟歐洲企業以人名冠名的比較多。

恩斯特:“呵呵,伱的意思是斯圖加特師範大學?”

如果用斯圖加特師範大學冠名確實很有氣勢,斯圖加特在德國的地位還是比較高的,這樣確實可以誤導不少前來應聘的教師,本來以爲工作地點在大城市,結果到達地點之後發現只是一個距離斯圖加特有點近的鄉村地區。

有點類似前世蘭州大學,一聽名字好像就在蘭州市區,實際上最大的校區距離市區距離四十多公里,巧了,黑興根距離斯圖加特也是四十多公里路程。

湯姆:“殿下,德國人稍微有些知識的都知道斯圖加特,而黑興根哪怕曾經作爲獨立國家,也不過是諸多德意志邦國裡排名靠後的不知名的小國,我們要吸引教師那就必須使用點小手段。”

恩斯特:“那就乾脆搞兩個吧!一個斯圖加特師範大學,一個斯圖加特理工大學。”

說完恩斯特自己都不厚道的笑了,要是未來斯圖加特市民知道自己城市被拿來冠名黑興根的學校,心裡不知是何等臥槽。

主僕兩人對話透露出這次恩斯特回來的目的,那就是黑興根軍事學院將要被遷往東非了,作爲在德國境內的野雞軍校,回到東非那就是官方認證的最高軍事院校。

之前黑興根軍事學院建立在德國的原因是那時東非殖民地也纔剛剛起步,還承擔不起黑興根軍事學院的建設,現在東非王國肯定是有這個能力的,自然要將黑興根軍事學院這個東非軍事人才的搖籃搬回東非。

而黑興根軍事學院搬走後,原校址也就空下來了,恩斯特自然要利用上,才建沒幾年,建築都還是新的,而且設施比柏林大學都不差,這麼好的地方自然不能荒廢。

東非未來肯定是要派遣留學生到德國和奧地利學習的,剛好可以將黑興根的幾個學校整合起來,成爲東非的人才培養基地。

這裡可以招募德國本土的教師前來任教,讓他們去東非可能不情不願,而黑興根就不一樣了,這裡條件也不差,回家也近,生活成本也低。

大學建在黑興根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方便東非方面對留學生進行管理,太過分散可能真就憑白爲德國培養人才了。

這些留學生未來都是要回到東非去建設東非的,如果把他們送往德國各個學校學習,那東非就無法及時監管他們的動向,總不可能一個個學校去抓人,這是無法迴避的問題,東非落後是現實,而高端人才普遍喜歡流向發達地區。

而在黑興根建立大學,他們就很難接觸不到德國的大城市,這裡還是黑興根王室以前的基本盤,至於東非所需要的學科,只要聘請相關教師就解決了。

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793章 籠中鳥第547章 登陸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1265章 新世界第938章 換血第123章 誘拐第1399章 加入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844章 魯道夫第79章 閒談第904章 卡賓達第240章 大借款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435章 雙總部第103章 “大殺器”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1041章 新農業第539章 鄰居論第1262章 慫恿第1084章 底氣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243章 70式第1362章 醫療產業第925章 造船業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1063章 推力第619章 繳獲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1424章 契卡的監視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991章 抵達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1069章 德國討論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833章 拖拉機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96章 西北悲歌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792章 條件第71章 海底電纜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196章 鐵路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878章 無線電第1378章 欺軟怕硬第1230章 水權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234章 兄弟拉扯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101章 招人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304章 調停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769章 籌碼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93章 姆特瓦拉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79章 閒談第1214章 四五規劃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30章 多多馬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938章 換血第1200章 電氣化
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793章 籠中鳥第547章 登陸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1265章 新世界第938章 換血第123章 誘拐第1399章 加入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844章 魯道夫第79章 閒談第904章 卡賓達第240章 大借款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435章 雙總部第103章 “大殺器”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1041章 新農業第539章 鄰居論第1262章 慫恿第1084章 底氣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243章 70式第1362章 醫療產業第925章 造船業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1063章 推力第619章 繳獲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1424章 契卡的監視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991章 抵達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1069章 德國討論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833章 拖拉機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96章 西北悲歌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792章 條件第71章 海底電纜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196章 鐵路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878章 無線電第1378章 欺軟怕硬第1230章 水權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234章 兄弟拉扯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101章 招人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304章 調停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769章 籌碼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93章 姆特瓦拉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79章 閒談第1214章 四五規劃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30章 多多馬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938章 換血第1200章 電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