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

黑興根。

作爲小市鎮,黑興根這些年發展還算順風順水,不過當地居民也猛然發現,自己同原本黑興根王室的關聯漸行漸遠,老國王康斯坦丁遠渡重洋,小王儲也整天不在領地,就是回來也是大多時間直接居住在城堡裡,而霍亨索倫堡距離黑興根市鎮那是相當於郊區的郊區,根本就不在一個地方。

但是因爲普魯士接管了秩序,所以本地市民也漸漸習慣了這種生活,現在則應該稱之爲爲德國。德國成立當天,黑興根的民衆們自發舉行了儀式,慶祝德意志民族這歷史的一刻。

而今,恩斯特這個四處遊蕩之人終於又回來了,而且難得的來到市鎮上,學院區修葺的龐大建築羣,和黑興根市鎮小而擁擠的街道顯得格格不入,這種建築放在斯圖加特或許還不會這麼突兀。

不過因爲黑興根軍事學院的原因,這裡的建築大多是按照德國高等院校規模修建的,而且規模上更爲龐大,相比之下,附近的其他學校相比差些意思。

恩斯特看着自己一手創建的黑興根軍事學院頗爲感慨地說道:“黑興根軍事學院在黑興根已經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這裡以後就改成專供東非學子學習德國先進知識和技術的大學吧!”

東非本土目前沒有籌建自己大學的想法,一個是師資力量不夠,一個是學生生源不夠,所以東非高等教育還是寄存在歐洲好一些。畢竟這個時代能充當大學教師的人才,放在哪裡都是搶手貨,自然不願意到東非這種和流放沒有區別的地方發展。

至於生源問題,東非最早一批小學生,還有半年時間畢業,東非的中學教育建設倒是可以提上日程了。

湯姆:“殿下的意思是這裡未來改成德國普通大學?”

恩斯特點點頭道:“嗯,不僅要將黑興根軍事學院選址改成大學,其他學校也要整合後改成德國的大學,你說起什麼名字好呢?”

黑興根軍事學院旁邊還有三所黑興根王室創建的三所中學,它們同黑興根軍事學院共同構成了黑興根市鎮旁邊的龐大學區,面積上同黑興根市鎮規模簡直差不多大。

湯姆猜測道:“殿下,你是打算把這裡變成王國的留學生基地吧!”

恩斯特:“是的。黑興根雖然幽靜了一點,但是距離斯圖加特也不算遠,在這裡辦學還是不錯的,可以讓人放下心來安靜學習,同時不至於太與世隔絕。”

說實話,大學當然放在城市裡更好招收生源,但是黑興根地區生源來自東非,也就不存在這個問題,那就主要是能否吸引教師的問題了。

成年人和青年不同,青年更向往大城市,而成年人則有人喜歡城市喧鬧境,有人則喜歡鄉村的僻靜。

而黑興根環境不差,黑興根軍事學院留下的校區設施也極其完善,甚至可以說有些超標,交通上也沒有太大問題,斯圖加特是德國西南地區的交通樞紐城市,德國統一後肯定會對這裡的鐵路進一步修繕和加強,而從斯圖加特轉黑興根只需要大半天時間,黑興根是必然會接入鐵路系統的,霍亨索倫堡能成爲軍事要塞的重要原因還是因爲扼制黑森林着通往內卡河谷地的交通要道。

南北方向的要道。

湯姆:“殿下,你是打算給王國培養人才,既然這樣,不如成立一家師範學院,而且在我看來,黑興根的名聲主要靠的是黑興根銀行,但是德意志地區的民衆並不瞭解黑興根這個小地方,不如掛上斯圖加特的名號,斯圖加特畢竟是德國境內知名度比較高的大城市。”

德國民衆,乃至歐洲民衆大都知道黑興根銀行的大名,但是他們還真不太知道黑興根原本只是一個地名,有的人甚至錯認爲黑興根是一個人名,畢竟歐洲企業以人名冠名的比較多。

恩斯特:“呵呵,伱的意思是斯圖加特師範大學?”

如果用斯圖加特師範大學冠名確實很有氣勢,斯圖加特在德國的地位還是比較高的,這樣確實可以誤導不少前來應聘的教師,本來以爲工作地點在大城市,結果到達地點之後發現只是一個距離斯圖加特有點近的鄉村地區。

有點類似前世蘭州大學,一聽名字好像就在蘭州市區,實際上最大的校區距離市區距離四十多公里,巧了,黑興根距離斯圖加特也是四十多公里路程。

湯姆:“殿下,德國人稍微有些知識的都知道斯圖加特,而黑興根哪怕曾經作爲獨立國家,也不過是諸多德意志邦國裡排名靠後的不知名的小國,我們要吸引教師那就必須使用點小手段。”

恩斯特:“那就乾脆搞兩個吧!一個斯圖加特師範大學,一個斯圖加特理工大學。”

說完恩斯特自己都不厚道的笑了,要是未來斯圖加特市民知道自己城市被拿來冠名黑興根的學校,心裡不知是何等臥槽。

主僕兩人對話透露出這次恩斯特回來的目的,那就是黑興根軍事學院將要被遷往東非了,作爲在德國境內的野雞軍校,回到東非那就是官方認證的最高軍事院校。

之前黑興根軍事學院建立在德國的原因是那時東非殖民地也纔剛剛起步,還承擔不起黑興根軍事學院的建設,現在東非王國肯定是有這個能力的,自然要將黑興根軍事學院這個東非軍事人才的搖籃搬回東非。

而黑興根軍事學院搬走後,原校址也就空下來了,恩斯特自然要利用上,才建沒幾年,建築都還是新的,而且設施比柏林大學都不差,這麼好的地方自然不能荒廢。

東非未來肯定是要派遣留學生到德國和奧地利學習的,剛好可以將黑興根的幾個學校整合起來,成爲東非的人才培養基地。

這裡可以招募德國本土的教師前來任教,讓他們去東非可能不情不願,而黑興根就不一樣了,這裡條件也不差,回家也近,生活成本也低。

大學建在黑興根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方便東非方面對留學生進行管理,太過分散可能真就憑白爲德國培養人才了。

這些留學生未來都是要回到東非去建設東非的,如果把他們送往德國各個學校學習,那東非就無法及時監管他們的動向,總不可能一個個學校去抓人,這是無法迴避的問題,東非落後是現實,而高端人才普遍喜歡流向發達地區。

而在黑興根建立大學,他們就很難接觸不到德國的大城市,這裡還是黑興根王室以前的基本盤,至於東非所需要的學科,只要聘請相關教師就解決了。

第810章 海岸線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295章 拒絕第1018章 磋商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183章 到達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24章 籌措資金第998章 貝拉市第88章 衝突升級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847章 畜牧業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82章 麪粉廠第1236章 敖德薩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1469章 查科戰爭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110章 數據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1366章 德伯爾恩的野心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75章 大逃亡第308章 滲透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515章 狗咬狗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822章 卡賓達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354章 電報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43章 行政區劃第1511章 聲吶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395章 耍無賴第1422章 蘇聯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49章 疾病防控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742章 大捷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546章 許可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1173章 結下樑子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第1389章 定居第515章 狗咬狗第968章 分歧第215章 交涉第37章 戰爭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113章 野望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454章 軍演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418章 學徒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563章 熱心腸第958章 巴拉圭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882章 出口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
第810章 海岸線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295章 拒絕第1018章 磋商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183章 到達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24章 籌措資金第998章 貝拉市第88章 衝突升級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847章 畜牧業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82章 麪粉廠第1236章 敖德薩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1469章 查科戰爭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110章 數據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1366章 德伯爾恩的野心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75章 大逃亡第308章 滲透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515章 狗咬狗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822章 卡賓達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354章 電報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43章 行政區劃第1511章 聲吶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395章 耍無賴第1422章 蘇聯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49章 疾病防控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742章 大捷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546章 許可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1173章 結下樑子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第1389章 定居第515章 狗咬狗第968章 分歧第215章 交涉第37章 戰爭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113章 野望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454章 軍演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418章 學徒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563章 熱心腸第958章 巴拉圭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882章 出口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