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

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

要說本次全國工業總結中,最突出的部分,還是集中在內燃機車輛領域,同時也是恩斯特和東非政府重點關注的領域之一。

“截止到去年,我國內燃機車總量已經達到七十萬輛,覆蓋汽車,卡車和拖拉機三大類型,汽車保有量世界第一,超過十七萬輛,卡車二十萬輛,拖拉機數量超過三十萬輛,建設新型公路一百多萬公里,返修,新建機耕路三百萬公里。”

在這方面,東非真正實現了遙遙領先,光汽車一個類別,東非汽車保有量就超過了全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其中世界排名第二的美國全國汽車數量纔剛剛破萬,東非汽車產量是美國的十倍以上。

而且在下一個十年內,東非汽車產業將迎來新一輪的爆發,本次產業升級中,東非已經對本土汽車產業進行了整合升級,全國形成了七個大型汽車生產企業,覆蓋五十九個汽車品牌,全國三十多座城市,四百多家工廠。

在如今東非,汽車,卡車和拖拉機制造業都已經成爲可以和傳統產業抗衡的新興產業。

而與東非內燃機車輛大發展相對應的,從殖民到建國,再到現在,恩斯特感覺自己的主要任務就是搞基建,東非目前的基礎設施建設除了新建以外,可以分爲三大部分。

在全國就是重新建設公路系統,搞路面硬化,爲汽車產業發展提供基礎,翻新中,東部河道水網和水利設施,新建其他地區水利設施,畢竟以前東非水泥等工業產品產量有限,所以原本水利設施比較原始,以土木結構爲主,現在水泥,鋼鐵產量上來後自然要重新建設,很多無法實現的水利工程也要新建。

而拖拉機普及又要求東非對農村,農田,種植園,牧場等農業區道路進行更新換代,所以在進入九十年代後,東非的工程量反而比以前更多了。

相較於汽車,卡車和拖拉機的普及力度更大,從產量上就可以看出來,卡車和拖拉機數量都超過汽車,畢竟東非本身更重視實用性和效率。

汽車生產完全是出於收買人心的需要,主要給東非的官員和科研人員配備。

而這已經算是不錯的了,畢竟歐美國家現在只有有錢人才玩的起汽車,汽車產業還沒有下沉到平民市場。

而從東非汽車產量上來看,東非會比歐美國家先一步實現汽車對平民市場的下沉。

當然,在恩斯特的指示下,東非同樣重視對公共交通工具的研發力度,畢竟東非本土的石油資源是相對比較匱乏的。

同理,東非汽車研發也朝着“提速”和“省油”的兩大思路邁進,這就要求東非車企做到國內和國外市場的差異處理,而國內市場又要分爲民用市場和軍用市場。

恩斯特有“能源安全和危機”意識,國外市場可沒有相關概念,所以國外市場對汽車的追求重視體驗,而“省油”必然要犧牲一部分體驗價值,好在東非是封閉市場國家,所以搞差異化路線也算輕車熟路。

要不然東非龐大的汽車產能完全能壓垮其他國家汽車廠商,實際上現在國際友商就已經對東非競爭者苦不堪言了,而這僅僅是東非沿海車企發力的情況下。

東非的汽車產業主要佈局在內陸地區,同時也主要以供應國內爲主,外銷主要靠達累斯薩拉姆和蒙巴薩兩座沿海城市的汽車生產企業。

畢竟東非屬於計劃經濟,並不需要太過強調市場經濟內容,當前計劃經濟的內容就是提升東非工業化水平。

像內燃機車輛製造,東非就不太在意利潤,要不然依照目前東非居民的收入水平,想要推動東非汽車產業發展,那無疑是十分艱難的,就算東非官員也不可能輕易買的起。

所以東非汽車產業的市場,在刨除國外這個高利潤市場,在本國內有的路線就像前世遠東帝國鐵路部門一樣,客運虧損,靠貨運回血,這也是東非爲什麼卡車和拖拉機產量高於汽車的原因,卡車和拖拉機能夠創造更多的工農業收益,而汽車就差很多。

當然,即便如此,這對於東非汽車產業的擴張也是有利的,畢竟在政府的行政措施下,強行製造出了本國市場,而這個市場在全世界是規模最大的,雖然利潤遠不及國外市場。

下一步東非車企的目標就是進一步壓縮生產成本,擴大產能,從而真正實現東非“車輪上國家”這個目標。

“內燃機車輛在我國交通運輸,工程建設,農業生產中已經開始發揮巨大作用,同時內燃機相關的工業生產設備,如發動機,發電機在工廠中廣泛應用,水利等民生設施大量使用泵站也需要內燃機或者電機作爲動力。”

“內燃機產業和電力產業無疑成爲了我們東非發展的最重要引擎,使得我們東非在新興產業領域率先實現工業強國的目標。”

“如果沒有這些新興產業持續發力和巨大潛力,那我們東非永遠都只是歐美國家的追隨者,而新興產業上的領先地位,等於我國工業發展抓住了未來,隨着時間推移,我國工業必然會在世界範圍內優勢越發凸顯。”

在傳統產業領域,東非,德國,美國都不可能輕易超越英國,尤其是蒸汽機和紡織業領域,而解決辦法就是通過新興產業淘汰傳統產業,從而奪取市場份額。

當然,相對於東非,美國和德國的傳統產業同樣十分強大,而這正是東非和兩國之間經濟存在巨大差距的主要原因。

還有一點則是東非目前工業規模和兩國尚且存在差距,不過這個差距並不算太大,主要還是東非的人口增長速度太快,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東非的工業化率和城市化率不再提升,工業規模也會人口增長而被動增加。

其實美國工業在1890年超越英國就是這個路線,人口是重要的資源,在工業化時代,各個正在工業化的國家都會迎來人口的暴漲。

不過東非想保證本國工業化水平不下降並且實現增長難度也很大,畢竟人口多了也是負擔。

不過東非工業化階段所處的國際環境遠比前世遠東帝國好的多,在這個時代,先發國家對落後國家的封鎖力度小的多,畢竟世界並非一家獨大,而是真正的多極化,雖然有強有弱,但無疑給落後地區和國家創造了更多機會。

而19世紀的貨幣綁定的是金銀,作爲金礦大國,東非工業化階段幾乎可以買到自己想要的任何工業設備,這也是東非能輕鬆完成產業升級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然,東非本省新興產業實力不弱,但是在產業升級後,煤炭,鋼鐵,鐵路,化工,紡織業等產業也實現了更新迭代,大大節省了時間和效率。

這就爲東非下一步工業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下一個十年裡,即便面對人口增長壓力,東非政府也有信心保證本國工業水平的進一步增長。

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800章 威尼斯變化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1031章 軍火貿易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55章 到東非去第563章 熱心腸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1214章 四五規劃第840章第1045章 教育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1027章 合金鋼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758章 331師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515章 狗咬狗第1185章 速成第1295章 巴拉諾夫大使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1514章 沙皇在東非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184章 談判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840章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1422章 蘇聯第70章 蒙巴薩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1516章 糧食交易和饑荒第1500章 阿根廷經濟崩潰第714章 伊林加第1128章 開端第207章 換牌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809章 事後第606章 後悔第953章 新家第726章 深入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395章 耍無賴第8章 普奧聯動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606章 後悔第103章 “大殺器”第961章 危與機第343章 屯田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1540章 鐵路橋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1517章 契卡出動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1324章 預謀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136章 道路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1435章 雙總部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197章 建議第475章 出手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1132章 皇室商討第79章 閒談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1415章 貝尼託的隱忍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716章 突擊檢查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694章 訛詐第938章 換血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
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800章 威尼斯變化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1031章 軍火貿易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55章 到東非去第563章 熱心腸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1214章 四五規劃第840章第1045章 教育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1027章 合金鋼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758章 331師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515章 狗咬狗第1185章 速成第1295章 巴拉諾夫大使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1514章 沙皇在東非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184章 談判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840章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1422章 蘇聯第70章 蒙巴薩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1516章 糧食交易和饑荒第1500章 阿根廷經濟崩潰第714章 伊林加第1128章 開端第207章 換牌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809章 事後第606章 後悔第953章 新家第726章 深入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395章 耍無賴第8章 普奧聯動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606章 後悔第103章 “大殺器”第961章 危與機第343章 屯田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1540章 鐵路橋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1517章 契卡出動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1324章 預謀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136章 道路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1435章 雙總部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197章 建議第475章 出手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1132章 皇室商討第79章 閒談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1415章 貝尼託的隱忍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716章 突擊檢查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694章 訛詐第938章 換血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