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危與機

“恩斯特,根據最新情報法國和遠東帝國在基隆的戰爭,這次法國人又失敗了!”斐迪南幸災樂禍的說道。

消息是太平洋艦隊傳回來的,距離南琉球羣島軍事基地很近,所以東非海軍獲得了一手消息。

遠東帝國和法國的戰爭,實際上在去年就已經開始,只不過遠東帝國直到今年八月份才正式向法國開戰,而且根據恩斯特的預測,這場戰爭的結果,依舊會虎頭蛇尾的結束。

這倒不是遠東帝國戰鬥力不行,而是戰鬥慾望低下,政府頂層舉棋不定,最近幾年遠東帝國政府武器裝備都有大幅提升,在對沙俄,日本,美國的衝突和戰爭都取得優勢,但是最後一到談判階段,都會以退讓妥協而成定局,所以根本就是扶不起來的阿斗。

恩斯特已經知道這場戰爭的結果,所以對遠東帝國的遭遇並不感興趣。

“戰爭有沒有影響到我們同遠東帝國之間的貿易航線?”恩斯特問道。

“這自然沒有,而且就算海上主戰場發生在臺灣海峽,最先着急的也是英國人,再說我們可以從東邊繞開臺灣航線。”斐迪南接着說道:“而且太平洋艦隊也能隨時爲我們的商船提供護航服務。”

這個時候南琉球羣島的作用就得到了體現,而且對這塊區域唯一有野心的只有日本和東非,東非在上一次競爭中完勝海軍力量剛剛起步的日本。

“太平洋艦隊雖然在遠東海域有些實力,但是缺乏大型艦船支持,根據我們海軍內部的協商,打算將兩艘鐵甲艦分配到太平洋艦隊。”斐迪南大公說出了自己的打算。

“南琉球羣島有承接大型鐵甲艦的能力麼?”恩斯特問道。

南琉球羣島在東非的版圖裡,太過偏遠,所以恩斯特很長時間沒有關注南琉球羣島的建設進度。

“我們在宮古島和石垣島兩座島嶼上建設了太平洋艦隊的母港,尤其是宮古島,全部建設工作已經完成,島上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也已經完成,所以增強遠東地區艦隊實力刻不容緩。”

恩斯特:“南洋地區的蘭芳海外省,也應該分配一艘,坤甸港的條件我記得應該很不錯,這樣也能更好的銜接本土和東方航線之間的安全。”

斐迪南:“這樣也不是不可以,不過我們要重新制定計劃,而且三艘鐵甲艦對於本土艦隊來說也是比較傷筋動骨的。”

雖然這麼說,但是斐迪南一點也不心疼,因爲當初恩斯特的承諾,所以海軍這幾年一直在造新軍艦進行補充,就是有點辛苦自己女兒,今年卡琳娜又懷孕了,所以明年還要上馬新軍艦,最重要的是海軍不用掏錢。

而且東非的一些船隻,說實話也到了該快退役的時候了,所以直接拉到遠東和南洋地區,接着服役也挺好,就算沉了也不是太心疼。

“這幾年海軍經費漲的的倒是挺快,我們也應該把一些老舊艦船退役掉,爲新軍艦騰出空間,所以找個時間把快到年限的軍艦趁其還有用,賣個好價錢吧!”恩斯特直接說道。

東非造軍艦的速度還是太快,所以很多老舊艦艇還是處理掉比較好,光是維護費用,就有些超出東非海軍的承受壓力。

“應該不至於吧!我們的軍艦普遍沒有超過二十年,加上日常維護,再服役和三四十年都算正常,而且現在也有很好的去向,就比如南洋,太平洋,甚至是我們的大西洋沿岸。”“海軍需要技術上的不斷積累和革新,而且東非財政並不如其他幾個列強那樣充裕,自然養不起這麼龐大的艦隊,而且最近東非軍費要向陸軍傾斜,所以海軍不要得了便宜還賣乖,和你們相比,陸軍這十年幾乎就沒有什麼發展。”

陸軍沒有什麼發展,自然是誇張的說法,實際上全世界陸軍這些年都沒有什麼太大變化,反倒是海軍的競爭日益激烈,尤其是美國,遠東帝國,日本等國家,也開始在海軍上發力,主要還是爲了應對19世紀八十年代日益緊張的國際形勢。

歐洲列強之間倒是挺和平,但是這也正是對落後國家和地區最危險的時候,這其中也包括東非。

除了德國,奧匈帝國受地理限制以外,英國,沙俄,法國,甚至是美國先後找遠東帝國的麻煩,這是八十年代的一個顯著特點。

東非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爲東非在七十年代吃的太多,現在東非也算一塊肥膘,只不過東非的成色怎麼樣,其他國家還拿不準。

至於和東非有過較量的葡萄牙,不能成爲參照標準,畢竟葡萄牙是殖民地和東非本土作戰。

就像英國入侵阿富汗,其實是印度殖民地軍隊和阿富汗作戰,即便失敗了,也不會有人輕視英國。

因爲終歸是殖民地,其軍事實力不能和本土相比,葡萄牙殖民地軍隊有時候甚至連全世界各地的土著都打不過,在印第安人,遠東,非洲,阿拉伯等等都栽過跟頭,所以被東非欺負也算正常。

東非現在只等着看葡萄牙和英國什麼時候試探東非軍隊的實力,畢竟東非陸軍確實有些年沒打過仗,而且以前的戰績也不能作爲參考,那個時候東非的對手全是土著,沒有含金量,畢竟英國人在其殖民地也是壓着土著打,像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亞都是如此。

“那你打算把軍艦賣給誰?”

“問問遠東帝國,他們是否感興趣吧!畢竟這次法國人應該能讓他們更加認識到海軍的重要性,而且遠東帝國敵人太多,以後要應對的威脅也比我們重,所以需求量也大。”

二手鐵甲艦本來就不是那麼好賣的,能找到客戶接手東非就不算虧,畢竟列強基本上自己都能生產,小國又養不起,只有遠東帝國這種體量大的國家需要這種鐵甲艦。

現在遠東帝國主要還是靠着一堆炮艇撐場面,鐵甲艦完全屬於空白,實際上遠東帝國只要肯下功夫,一樣可以自己製造鐵甲艦。

在馬尾海戰後,福建船政局痛定思痛,自力更生,最終在八十年代末,建造了遠東帝國第一艘國產鐵甲艦——平遠號。

所以這個時代遠東帝國軍工業其實還是可以追趕上列強的,西方的各種武器仿製起來並不難,就比如“平遠號”水平一點也不比歐洲同行差。

這一點從東非,日本軍工造船業也可以看出來,兩個國家海軍起步都比較晚,但是十九世紀末危機和機遇並存,把握住時機的國家能夠藉助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大趨勢,迅速在國力上追趕那些老牌強國。

第177章 放牧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362章 醫療產業第496章 交戰第1158章 歷史淵源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772章 心態第684章 黑人力量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1116章 泰坦尼克號第624章 要人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606章 後悔第1248章 普吉島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780章 追蹤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474章 討論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594章 矛盾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1012章 萌芽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28章 打探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1200章 電氣化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1421章 鑄鐵廠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938章 換血第903章 萊茵宮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249章 熱度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832章 押解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1396章 急轉直下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1290章 戰略要地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878章 無線電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1355章 鐵血總統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474章 討論第451章 人口(續)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865章 高原省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563章 熱心腸第184章 談判第1137章 領土交易第135章 休整第160章 革新
第177章 放牧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362章 醫療產業第496章 交戰第1158章 歷史淵源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772章 心態第684章 黑人力量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1116章 泰坦尼克號第624章 要人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606章 後悔第1248章 普吉島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780章 追蹤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474章 討論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594章 矛盾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1012章 萌芽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28章 打探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1200章 電氣化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1421章 鑄鐵廠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938章 換血第903章 萊茵宮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249章 熱度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832章 押解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1396章 急轉直下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1290章 戰略要地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878章 無線電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1355章 鐵血總統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474章 討論第451章 人口(續)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865章 高原省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563章 熱心腸第184章 談判第1137章 領土交易第135章 休整第160章 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