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危與機

“恩斯特,根據最新情報法國和遠東帝國在基隆的戰爭,這次法國人又失敗了!”斐迪南幸災樂禍的說道。

消息是太平洋艦隊傳回來的,距離南琉球羣島軍事基地很近,所以東非海軍獲得了一手消息。

遠東帝國和法國的戰爭,實際上在去年就已經開始,只不過遠東帝國直到今年八月份才正式向法國開戰,而且根據恩斯特的預測,這場戰爭的結果,依舊會虎頭蛇尾的結束。

這倒不是遠東帝國戰鬥力不行,而是戰鬥慾望低下,政府頂層舉棋不定,最近幾年遠東帝國政府武器裝備都有大幅提升,在對沙俄,日本,美國的衝突和戰爭都取得優勢,但是最後一到談判階段,都會以退讓妥協而成定局,所以根本就是扶不起來的阿斗。

恩斯特已經知道這場戰爭的結果,所以對遠東帝國的遭遇並不感興趣。

“戰爭有沒有影響到我們同遠東帝國之間的貿易航線?”恩斯特問道。

“這自然沒有,而且就算海上主戰場發生在臺灣海峽,最先着急的也是英國人,再說我們可以從東邊繞開臺灣航線。”斐迪南接着說道:“而且太平洋艦隊也能隨時爲我們的商船提供護航服務。”

這個時候南琉球羣島的作用就得到了體現,而且對這塊區域唯一有野心的只有日本和東非,東非在上一次競爭中完勝海軍力量剛剛起步的日本。

“太平洋艦隊雖然在遠東海域有些實力,但是缺乏大型艦船支持,根據我們海軍內部的協商,打算將兩艘鐵甲艦分配到太平洋艦隊。”斐迪南大公說出了自己的打算。

“南琉球羣島有承接大型鐵甲艦的能力麼?”恩斯特問道。

南琉球羣島在東非的版圖裡,太過偏遠,所以恩斯特很長時間沒有關注南琉球羣島的建設進度。

“我們在宮古島和石垣島兩座島嶼上建設了太平洋艦隊的母港,尤其是宮古島,全部建設工作已經完成,島上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也已經完成,所以增強遠東地區艦隊實力刻不容緩。”

恩斯特:“南洋地區的蘭芳海外省,也應該分配一艘,坤甸港的條件我記得應該很不錯,這樣也能更好的銜接本土和東方航線之間的安全。”

斐迪南:“這樣也不是不可以,不過我們要重新制定計劃,而且三艘鐵甲艦對於本土艦隊來說也是比較傷筋動骨的。”

雖然這麼說,但是斐迪南一點也不心疼,因爲當初恩斯特的承諾,所以海軍這幾年一直在造新軍艦進行補充,就是有點辛苦自己女兒,今年卡琳娜又懷孕了,所以明年還要上馬新軍艦,最重要的是海軍不用掏錢。

而且東非的一些船隻,說實話也到了該快退役的時候了,所以直接拉到遠東和南洋地區,接着服役也挺好,就算沉了也不是太心疼。

“這幾年海軍經費漲的的倒是挺快,我們也應該把一些老舊艦船退役掉,爲新軍艦騰出空間,所以找個時間把快到年限的軍艦趁其還有用,賣個好價錢吧!”恩斯特直接說道。

東非造軍艦的速度還是太快,所以很多老舊艦艇還是處理掉比較好,光是維護費用,就有些超出東非海軍的承受壓力。

“應該不至於吧!我們的軍艦普遍沒有超過二十年,加上日常維護,再服役和三四十年都算正常,而且現在也有很好的去向,就比如南洋,太平洋,甚至是我們的大西洋沿岸。”“海軍需要技術上的不斷積累和革新,而且東非財政並不如其他幾個列強那樣充裕,自然養不起這麼龐大的艦隊,而且最近東非軍費要向陸軍傾斜,所以海軍不要得了便宜還賣乖,和你們相比,陸軍這十年幾乎就沒有什麼發展。”

陸軍沒有什麼發展,自然是誇張的說法,實際上全世界陸軍這些年都沒有什麼太大變化,反倒是海軍的競爭日益激烈,尤其是美國,遠東帝國,日本等國家,也開始在海軍上發力,主要還是爲了應對19世紀八十年代日益緊張的國際形勢。

歐洲列強之間倒是挺和平,但是這也正是對落後國家和地區最危險的時候,這其中也包括東非。

除了德國,奧匈帝國受地理限制以外,英國,沙俄,法國,甚至是美國先後找遠東帝國的麻煩,這是八十年代的一個顯著特點。

東非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爲東非在七十年代吃的太多,現在東非也算一塊肥膘,只不過東非的成色怎麼樣,其他國家還拿不準。

至於和東非有過較量的葡萄牙,不能成爲參照標準,畢竟葡萄牙是殖民地和東非本土作戰。

就像英國入侵阿富汗,其實是印度殖民地軍隊和阿富汗作戰,即便失敗了,也不會有人輕視英國。

因爲終歸是殖民地,其軍事實力不能和本土相比,葡萄牙殖民地軍隊有時候甚至連全世界各地的土著都打不過,在印第安人,遠東,非洲,阿拉伯等等都栽過跟頭,所以被東非欺負也算正常。

東非現在只等着看葡萄牙和英國什麼時候試探東非軍隊的實力,畢竟東非陸軍確實有些年沒打過仗,而且以前的戰績也不能作爲參考,那個時候東非的對手全是土著,沒有含金量,畢竟英國人在其殖民地也是壓着土著打,像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亞都是如此。

“那你打算把軍艦賣給誰?”

“問問遠東帝國,他們是否感興趣吧!畢竟這次法國人應該能讓他們更加認識到海軍的重要性,而且遠東帝國敵人太多,以後要應對的威脅也比我們重,所以需求量也大。”

二手鐵甲艦本來就不是那麼好賣的,能找到客戶接手東非就不算虧,畢竟列強基本上自己都能生產,小國又養不起,只有遠東帝國這種體量大的國家需要這種鐵甲艦。

現在遠東帝國主要還是靠着一堆炮艇撐場面,鐵甲艦完全屬於空白,實際上遠東帝國只要肯下功夫,一樣可以自己製造鐵甲艦。

在馬尾海戰後,福建船政局痛定思痛,自力更生,最終在八十年代末,建造了遠東帝國第一艘國產鐵甲艦——平遠號。

所以這個時代遠東帝國軍工業其實還是可以追趕上列強的,西方的各種武器仿製起來並不難,就比如“平遠號”水平一點也不比歐洲同行差。

這一點從東非,日本軍工造船業也可以看出來,兩個國家海軍起步都比較晚,但是十九世紀末危機和機遇並存,把握住時機的國家能夠藉助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大趨勢,迅速在國力上追趕那些老牌強國。

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803章 威脅第1158章 歷史淵源第742章 大捷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35章 休整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742章 大捷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844章 魯道夫第793章 籠中鳥第1375章 《東波友好互助條約》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778章 跨海作戰第1484章 查科戰爭結束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33章 尋找“光明”第1520章 《巴拉那河商船通航協定》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1372章 平原省第837章 颱風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474章 討論第1246章 領土細節爭議第183章 到達第1479章 英國的農業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1044章 缺大德的東非第925章 造船業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1516章 糧食交易和饑荒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412章 六月事變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8章 普奧聯動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560章 記者會第367章 鐵甲艦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1518章 旅遊業第545章 孤兒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177章 放牧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13章 國際調停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618章 良知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837章 颱風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1420章 客戶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98章 遊歷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1099章 鋼鐵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302章 巴庫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792章 條件第360章 安排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1335章 初級工業強國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195章 拜訪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574章 服軟第904章 卡賓達
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803章 威脅第1158章 歷史淵源第742章 大捷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35章 休整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742章 大捷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844章 魯道夫第793章 籠中鳥第1375章 《東波友好互助條約》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778章 跨海作戰第1484章 查科戰爭結束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33章 尋找“光明”第1520章 《巴拉那河商船通航協定》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1372章 平原省第837章 颱風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474章 討論第1246章 領土細節爭議第183章 到達第1479章 英國的農業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1044章 缺大德的東非第925章 造船業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1516章 糧食交易和饑荒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412章 六月事變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8章 普奧聯動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560章 記者會第367章 鐵甲艦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1518章 旅遊業第545章 孤兒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177章 放牧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13章 國際調停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618章 良知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837章 颱風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1420章 客戶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98章 遊歷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1099章 鋼鐵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302章 巴庫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792章 條件第360章 安排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1335章 初級工業強國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195章 拜訪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574章 服軟第904章 卡賓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