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累斯薩拉姆和蘇聯城市有着截然不同的風格韻味,這讓蘇聯考察人員感覺十分新奇也很舒服。
蘇聯的自然環境彷彿天然帶着憂鬱和壓抑,而東非截然相反,猶如大草原上奔騰的動物一樣,充滿着熱帶國家的熱情和活力。
當然,不是所有的熱帶國家都這樣,就比如印度,過於悶熱的環境使得整個印度充滿了慵懶和散漫,在沒有空調的情況下,很多熱帶地區都是如此,這大概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在衆人巡視和打量着這個陌生國度城市風景的時候,別羅哥里耶這位蘇聯城市設計師看的更加深入。
“達累斯薩拉姆這座城市帶有明顯的規劃性,而且這種規劃和現在歐美國家的城市設計有很大不同,整個城市設計裡充滿了刻意的融合,對土地的使用毫不吝嗇。”別羅哥里耶說道。
“別羅哥里耶同志,能不能說的更加具體一些?”
別羅哥里耶用手抵着下巴,分析道:“在如今的資本主義國家裡,城市的建設,顯然更加重視利用的效率,尤其是對工業的安排。”
“歐美國家高昂的土地價格下,街道和居住區逼仄,道路狹窄,而東非與之相反,可以看出,東非人很強調人居空間的舒適性,他們的住宅密度不多不少,卻剛好五臟俱全。”
“我們這一路下來,在達累斯薩拉姆的市區,見到了不少公園,運動場所還有一些稀奇古怪的設施。”
“我猜想那應該是東非政府提供的運動器材,可惜絕大部分東非人根本沒有假期,只能看見一部分老人和兒童,使用這些器材,進行各種鍛鍊或者玩耍活動。”
“這可能也是東非這個資本主義國家的矛盾性,他們的制度問題,使得一些原本好的想法,無法得到有效的落實。”
“不過,我們蘇聯倒是可以借鑑一番,未來蘇聯的城市,也應該建設大量的公園還有健身場所。”
“這樣,我國工人空暇時間就可以有更多的娛樂休閒和運動場所,畢竟,蘇聯是嚴格的八小時勞動制國家,我們的勞動者時間上有充足享受生活的權益,而不像東非這樣,即便建設有大量的基礎設施,但是工業也沒有時間享受。”
硬要說的話,東非在法律層面也是八小時工作制國家,但是顯然只工作八小時,並不利於東非經濟的發展,所以執法上自然會放的寬鬆許多。
而且資本家都是精打細算和狡猾的,如果東非真的強制執行八小時工作制,後果也可想而知,企業主會想方設法的來規避對自己不利的法律條文,鑽法律的空子。
如果,實在規避不了,那乾脆逃離這個國家,反正全世界國家多的是,資本也沒有祖國,而東非政府顯然承受不起這種代價。
除非全世界都和蘇聯一樣,資本根本無處可逃,而真做到這一點,那就世界大同了,這種情況只存在於科幻小說裡。
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東非政府,只能從一些細枝末節上,爲本國國民“服務”,比如穩定物價,建設大量免費公共設施,降低能源價格等等。
而別羅哥里耶等蘇聯同志在達累斯薩拉姆見到的公園,運動場所等等都屬於東非政府爲本國國民提供的免費公共設施建設。
當然,在蘇聯人看來,這是東非政府的一些小把戲罷了。
別羅哥里耶的一個同事沙波瓦洛夫就對此感覺很不屑。
“東非的很多設計其實都是華而不實的擺件,這些東西完全沒有太大的實用性,看起來很漂亮,可現實卻是很多國家的人民貧窮的只能在溫飽線下苦苦掙扎。”
“有這精力還不如投入到產業,或者提高民衆的福利待遇上來。”
“而且,東非的很多公共設施,帶有巨大的浪費性,尤其是對土地資源的消耗,雖然東非是世界第二大面積國家,但這種浪費也是令人不齒的。”
“我們蘇聯國土面積世界第一,但也絕對不能學習東非的這種做法,應該多學習歐美的城市建設理念,將土地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兩人有分歧這是在正常不過的現象,別羅哥里耶看到的是潛藏福利和宜居性,而沙波瓦洛夫看的是驚人的浪費。
這就像古董愛好者從一件文物裡能夠獲得精神上的享受,而在其他人看來,可能就是瞎折騰。
當然,沙波瓦洛夫雖然對東非的城市規劃有看不上眼的地方,卻也不至於全盤否定。
在貶低了一番東非政府後,他又說起來了達累斯薩拉姆的一些優點。
“東非的工業佈局,還有港口交通建設,還是存在一定合理性的,如今我們蘇聯相對東非等國家,可以說落後太多。”
“而東非在交通建設方面,足以排在世界首位,我研究過東非的鐵路,公路和港口等基礎設施。”
“毫無疑問,東非能夠在短短几十年時間裡,成爲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大國,瘋狂的交通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萊茵宮對交通領域的投入可以說毫不吝嗇,東非的鐵路僅次於美國,公路更是排在世界第一位,港口方面雖然存在天然不足,但是卻通過大規模改造,從而成爲我所見過最具有現代化的港口改造典型案例。”
“這對於我們國家很具有參考意義,因爲在世界大國裡,只有東非和蘇聯的基礎條件最爲相似。”
蘇聯和東非的相似點,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話題,事實上,在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東非也很喜歡拿俄國作爲參考對象。
因爲當時東非不管國土面積,還是人口,工業規模,亦或者經濟體量等等,在全世界最相似的國家就是俄國。
而現在在蘇聯人眼中,東非和蘇聯是世界唯二國土面積超過千萬平方公里的大國,當然,這是在不計算殖民地的情況下。
因爲把殖民地加入國土計算,英法兩國的面積也能排在世界前列,英國更是能排進世界第一位,單單是加拿大,澳大利亞和印度三塊殖民地的面積之和就超過兩千萬平方公里。
當然,蘇聯也差不了多少,蘇聯的國土面積也在兩千兩百萬平方公里左右,這還是在失去波蘭,西烏克蘭的情況下。 雖然蘇聯的領土相對於沙俄縮水了一些,但是蘇聯反而比沙俄更加可怕,畢竟在沙俄時代,很多領土和殖民地沒有差別,而蘇聯則將這些原殖民地通過意識形態凝聚在一起。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中亞,放在沙俄時代,中亞人肯定不認爲他們和俄國是一家人,而在蘇聯意識形態下,大部分中亞人會以蘇聯人自居,並引以爲傲。
當然,肯定有不少極端宗教分子選擇死硬到底,堅持和蘇聯政府鬥爭,但是這並不影響如今蘇聯的大局,在蘇聯徹底腐朽以前,其意識形態凝聚效果還是很顯著的。
別說蘇聯本國人,蘇聯的意識形態甚至能夠影響到歐亞,乃至全世界上很多國家,成爲很多人的精神祖國。
而這也是帝國主義國家極度恐懼蘇聯的地方。
沙波瓦洛夫接着說道:“東非和蘇聯都是國土面積超大的國家,這也使得兩國對國土的有效利用比一般國家更加困難。”
“但是,東非人顯然現在走在了我們前面,要知道19世紀六十年代,東非還只是一塊毫不起眼的殖民地。”
“那時東非人口可能也就幾萬,甚至只有幾千人,而帝俄人口卻早就超過一億,有一定的工業和遠超過東非的經濟實力。”
“現在,東非卻在短短半個世紀時間裡全面超越原本帝俄,也就是我們蘇聯所繼承土地上的人口,工業和經濟總量。”
“由此可見,帝俄罪大惡極,他們嚴重耽誤了我們蘇聯的發展,直到現在,我們還要收拾帝俄留下來的爛攤子……”
“咳咳……”別羅哥里耶打斷道:“沙波瓦洛夫同志,帝俄畢竟已經是過去式了,再追究他們的責任,也改變不了如今我們所面臨的困難處境,你還是重點說一說東非如何快速崛起的秘訣吧!”
沙波瓦洛夫平息了一下情緒,點點頭說道:“嗯,是我有些激動了,迴歸話題,我認爲東非能夠短時間裡崛起的關鍵,就在於東非對本國交通的大規模改造。”
“你們看看達累斯薩拉姆市的道路,不僅廣闊而且十分平整,並且建設有大量附屬基礎設施還有細緻的規劃,來提供交通的利用效率,比如信號燈,各種警示線,告示牌……”
這一點上東非確實比很多國家要先進的多,東非路面上的各種警示線,用於區分車道,人行道,轉向,直行,亦或者停車等特殊用途。
這都是恩斯特前世獲取的先進經驗,雖然再簡單不過,但是在20世紀初,這個交通尚且沒有徹底成熟的時代,東非就已經建設了便利,統一和高效的交通規則,在全世界確實獨屬一份。
其實,德國、美國等列強國家這方面也不差,但是毫無疑問東非在更多的細節處理上,佔據一定的優勢。
這也是必然結果,因爲就算沒有恩斯特前世經驗加持,就目前東非的國情來說,也會在道路交通層面比其他國家走的更超前一些。
畢竟東非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公路系統,汽車保有量世界第一,在東非這個汽車王國,沒有匹配的交通規則建設,顯然說不過去。
沙波瓦洛夫接着說:“當然,我們蘇聯目前想把本國的道路,改造成東非這樣,顯然有很大的難度,光是達累斯薩拉姆市道路的細節處,就可以看出來,這種道路的造價必定不低。”
“在達累斯薩拉姆除了一些步行街和特殊場所,他們的道路居然全部鋪設了瀝青材料。”
“也不知道東非的其他城市道路狀況和達累斯薩拉姆是否一樣,畢竟達累斯薩拉姆市是東非經濟最發達的城市。”
“我想東非首都萊茵市,還有前首都第一鎮市的道路,說不定都還在達累斯薩拉姆之上。”
“單單達累斯薩拉姆市區的道路建設,即便因爲這座城市的特殊性,我也認爲這恰好是東非政府重視交通的一個重要體現。”
“加上我研究的一些關於東非交通的材料,以及現在在達累斯薩拉姆的親眼所見,我認爲交通強國是東非快速崛起的一個重要內容。”
“甚至不客氣的說,我們蘇聯的交通比東非落後了二十年也不爲過,蘇聯的道路情況,可能也就和二十年前的東非差不多。”
實際上,二十年前東非的交通建設也比當時的俄國要強太多,畢竟從殖民地時代,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就一直屬於東非政府最重視的國家治理範疇。
而如今蘇聯交通領域的真實水平,應該和東非上個世紀末差不多。
現在蘇聯還沒有進行大規模工業建設,而是一直在恢復元氣,也就是說蘇聯現在很多方面數據,可能還不如帝俄時期。
沙波瓦洛夫說:“發達的交通,使得東非發展工業的成本大大降低,並且提高了東非對全國資源的調配效率。”
“這可能也是東非經濟相對於我們蘇聯更加均衡的一個重要因素,東非東西海岸,以及內陸的經濟差距並不明顯,也佐證了這一點。”
“因爲發達的交通,讓東非即便是內陸也能以較低的成本發展產業經濟,提高經濟效益。”
“而蘇聯,東西差距十分明顯,內陸地區更是開發薄弱,尤其是烏拉爾山以東,如果想把我們國家的潛力徹底發掘出來,需要更多的鐵路和公路。”
“至少西西伯利亞的自然環境並不像遠東地區那樣惡劣,且資源也不缺乏,最明顯的短板就是交通。”
“如果能夠解決交通問題,從而開發西西伯利亞地區,這對於蘇聯來說,能夠極大提高我們的國力。”
“當然,即便是東歐平原,蘇聯經濟的核心區域的交通發展情況也比東非落後太多,全蘇聯的鐵路都不到東非的一半,但是我們的國土面積卻比東非大很多,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畢竟,兩國人口數據相差不大,我們至少要把交通提升到東非這個水平纔算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