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1章 交通強國

達累斯薩拉姆和蘇聯城市有着截然不同的風格韻味,這讓蘇聯考察人員感覺十分新奇也很舒服。

蘇聯的自然環境彷彿天然帶着憂鬱和壓抑,而東非截然相反,猶如大草原上奔騰的動物一樣,充滿着熱帶國家的熱情和活力。

當然,不是所有的熱帶國家都這樣,就比如印度,過於悶熱的環境使得整個印度充滿了慵懶和散漫,在沒有空調的情況下,很多熱帶地區都是如此,這大概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在衆人巡視和打量着這個陌生國度城市風景的時候,別羅哥里耶這位蘇聯城市設計師看的更加深入。

“達累斯薩拉姆這座城市帶有明顯的規劃性,而且這種規劃和現在歐美國家的城市設計有很大不同,整個城市設計裡充滿了刻意的融合,對土地的使用毫不吝嗇。”別羅哥里耶說道。

“別羅哥里耶同志,能不能說的更加具體一些?”

別羅哥里耶用手抵着下巴,分析道:“在如今的資本主義國家裡,城市的建設,顯然更加重視利用的效率,尤其是對工業的安排。”

“歐美國家高昂的土地價格下,街道和居住區逼仄,道路狹窄,而東非與之相反,可以看出,東非人很強調人居空間的舒適性,他們的住宅密度不多不少,卻剛好五臟俱全。”

“我們這一路下來,在達累斯薩拉姆的市區,見到了不少公園,運動場所還有一些稀奇古怪的設施。”

“我猜想那應該是東非政府提供的運動器材,可惜絕大部分東非人根本沒有假期,只能看見一部分老人和兒童,使用這些器材,進行各種鍛鍊或者玩耍活動。”

“這可能也是東非這個資本主義國家的矛盾性,他們的制度問題,使得一些原本好的想法,無法得到有效的落實。”

“不過,我們蘇聯倒是可以借鑑一番,未來蘇聯的城市,也應該建設大量的公園還有健身場所。”

“這樣,我國工人空暇時間就可以有更多的娛樂休閒和運動場所,畢竟,蘇聯是嚴格的八小時勞動制國家,我們的勞動者時間上有充足享受生活的權益,而不像東非這樣,即便建設有大量的基礎設施,但是工業也沒有時間享受。”

硬要說的話,東非在法律層面也是八小時工作制國家,但是顯然只工作八小時,並不利於東非經濟的發展,所以執法上自然會放的寬鬆許多。

而且資本家都是精打細算和狡猾的,如果東非真的強制執行八小時工作制,後果也可想而知,企業主會想方設法的來規避對自己不利的法律條文,鑽法律的空子。

如果,實在規避不了,那乾脆逃離這個國家,反正全世界國家多的是,資本也沒有祖國,而東非政府顯然承受不起這種代價。

除非全世界都和蘇聯一樣,資本根本無處可逃,而真做到這一點,那就世界大同了,這種情況只存在於科幻小說裡。

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東非政府,只能從一些細枝末節上,爲本國國民“服務”,比如穩定物價,建設大量免費公共設施,降低能源價格等等。

而別羅哥里耶等蘇聯同志在達累斯薩拉姆見到的公園,運動場所等等都屬於東非政府爲本國國民提供的免費公共設施建設。

當然,在蘇聯人看來,這是東非政府的一些小把戲罷了。

別羅哥里耶的一個同事沙波瓦洛夫就對此感覺很不屑。

“東非的很多設計其實都是華而不實的擺件,這些東西完全沒有太大的實用性,看起來很漂亮,可現實卻是很多國家的人民貧窮的只能在溫飽線下苦苦掙扎。”

“有這精力還不如投入到產業,或者提高民衆的福利待遇上來。”

“而且,東非的很多公共設施,帶有巨大的浪費性,尤其是對土地資源的消耗,雖然東非是世界第二大面積國家,但這種浪費也是令人不齒的。”

“我們蘇聯國土面積世界第一,但也絕對不能學習東非的這種做法,應該多學習歐美的城市建設理念,將土地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兩人有分歧這是在正常不過的現象,別羅哥里耶看到的是潛藏福利和宜居性,而沙波瓦洛夫看的是驚人的浪費。

這就像古董愛好者從一件文物裡能夠獲得精神上的享受,而在其他人看來,可能就是瞎折騰。

當然,沙波瓦洛夫雖然對東非的城市規劃有看不上眼的地方,卻也不至於全盤否定。

在貶低了一番東非政府後,他又說起來了達累斯薩拉姆的一些優點。

“東非的工業佈局,還有港口交通建設,還是存在一定合理性的,如今我們蘇聯相對東非等國家,可以說落後太多。”

“而東非在交通建設方面,足以排在世界首位,我研究過東非的鐵路,公路和港口等基礎設施。”

“毫無疑問,東非能夠在短短几十年時間裡,成爲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大國,瘋狂的交通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萊茵宮對交通領域的投入可以說毫不吝嗇,東非的鐵路僅次於美國,公路更是排在世界第一位,港口方面雖然存在天然不足,但是卻通過大規模改造,從而成爲我所見過最具有現代化的港口改造典型案例。”

“這對於我們國家很具有參考意義,因爲在世界大國裡,只有東非和蘇聯的基礎條件最爲相似。”

蘇聯和東非的相似點,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話題,事實上,在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東非也很喜歡拿俄國作爲參考對象。

因爲當時東非不管國土面積,還是人口,工業規模,亦或者經濟體量等等,在全世界最相似的國家就是俄國。

而現在在蘇聯人眼中,東非和蘇聯是世界唯二國土面積超過千萬平方公里的大國,當然,這是在不計算殖民地的情況下。

因爲把殖民地加入國土計算,英法兩國的面積也能排在世界前列,英國更是能排進世界第一位,單單是加拿大,澳大利亞和印度三塊殖民地的面積之和就超過兩千萬平方公里。

當然,蘇聯也差不了多少,蘇聯的國土面積也在兩千兩百萬平方公里左右,這還是在失去波蘭,西烏克蘭的情況下。 雖然蘇聯的領土相對於沙俄縮水了一些,但是蘇聯反而比沙俄更加可怕,畢竟在沙俄時代,很多領土和殖民地沒有差別,而蘇聯則將這些原殖民地通過意識形態凝聚在一起。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中亞,放在沙俄時代,中亞人肯定不認爲他們和俄國是一家人,而在蘇聯意識形態下,大部分中亞人會以蘇聯人自居,並引以爲傲。

當然,肯定有不少極端宗教分子選擇死硬到底,堅持和蘇聯政府鬥爭,但是這並不影響如今蘇聯的大局,在蘇聯徹底腐朽以前,其意識形態凝聚效果還是很顯著的。

別說蘇聯本國人,蘇聯的意識形態甚至能夠影響到歐亞,乃至全世界上很多國家,成爲很多人的精神祖國。

而這也是帝國主義國家極度恐懼蘇聯的地方。

沙波瓦洛夫接着說道:“東非和蘇聯都是國土面積超大的國家,這也使得兩國對國土的有效利用比一般國家更加困難。”

“但是,東非人顯然現在走在了我們前面,要知道19世紀六十年代,東非還只是一塊毫不起眼的殖民地。”

“那時東非人口可能也就幾萬,甚至只有幾千人,而帝俄人口卻早就超過一億,有一定的工業和遠超過東非的經濟實力。”

“現在,東非卻在短短半個世紀時間裡全面超越原本帝俄,也就是我們蘇聯所繼承土地上的人口,工業和經濟總量。”

“由此可見,帝俄罪大惡極,他們嚴重耽誤了我們蘇聯的發展,直到現在,我們還要收拾帝俄留下來的爛攤子……”

“咳咳……”別羅哥里耶打斷道:“沙波瓦洛夫同志,帝俄畢竟已經是過去式了,再追究他們的責任,也改變不了如今我們所面臨的困難處境,你還是重點說一說東非如何快速崛起的秘訣吧!”

沙波瓦洛夫平息了一下情緒,點點頭說道:“嗯,是我有些激動了,迴歸話題,我認爲東非能夠短時間裡崛起的關鍵,就在於東非對本國交通的大規模改造。”

“你們看看達累斯薩拉姆市的道路,不僅廣闊而且十分平整,並且建設有大量附屬基礎設施還有細緻的規劃,來提供交通的利用效率,比如信號燈,各種警示線,告示牌……”

這一點上東非確實比很多國家要先進的多,東非路面上的各種警示線,用於區分車道,人行道,轉向,直行,亦或者停車等特殊用途。

這都是恩斯特前世獲取的先進經驗,雖然再簡單不過,但是在20世紀初,這個交通尚且沒有徹底成熟的時代,東非就已經建設了便利,統一和高效的交通規則,在全世界確實獨屬一份。

其實,德國、美國等列強國家這方面也不差,但是毫無疑問東非在更多的細節處理上,佔據一定的優勢。

這也是必然結果,因爲就算沒有恩斯特前世經驗加持,就目前東非的國情來說,也會在道路交通層面比其他國家走的更超前一些。

畢竟東非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公路系統,汽車保有量世界第一,在東非這個汽車王國,沒有匹配的交通規則建設,顯然說不過去。

沙波瓦洛夫接着說:“當然,我們蘇聯目前想把本國的道路,改造成東非這樣,顯然有很大的難度,光是達累斯薩拉姆市道路的細節處,就可以看出來,這種道路的造價必定不低。”

“在達累斯薩拉姆除了一些步行街和特殊場所,他們的道路居然全部鋪設了瀝青材料。”

“也不知道東非的其他城市道路狀況和達累斯薩拉姆是否一樣,畢竟達累斯薩拉姆市是東非經濟最發達的城市。”

“我想東非首都萊茵市,還有前首都第一鎮市的道路,說不定都還在達累斯薩拉姆之上。”

“單單達累斯薩拉姆市區的道路建設,即便因爲這座城市的特殊性,我也認爲這恰好是東非政府重視交通的一個重要體現。”

“加上我研究的一些關於東非交通的材料,以及現在在達累斯薩拉姆的親眼所見,我認爲交通強國是東非快速崛起的一個重要內容。”

“甚至不客氣的說,我們蘇聯的交通比東非落後了二十年也不爲過,蘇聯的道路情況,可能也就和二十年前的東非差不多。”

實際上,二十年前東非的交通建設也比當時的俄國要強太多,畢竟從殖民地時代,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就一直屬於東非政府最重視的國家治理範疇。

而如今蘇聯交通領域的真實水平,應該和東非上個世紀末差不多。

現在蘇聯還沒有進行大規模工業建設,而是一直在恢復元氣,也就是說蘇聯現在很多方面數據,可能還不如帝俄時期。

沙波瓦洛夫說:“發達的交通,使得東非發展工業的成本大大降低,並且提高了東非對全國資源的調配效率。”

“這可能也是東非經濟相對於我們蘇聯更加均衡的一個重要因素,東非東西海岸,以及內陸的經濟差距並不明顯,也佐證了這一點。”

“因爲發達的交通,讓東非即便是內陸也能以較低的成本發展產業經濟,提高經濟效益。”

“而蘇聯,東西差距十分明顯,內陸地區更是開發薄弱,尤其是烏拉爾山以東,如果想把我們國家的潛力徹底發掘出來,需要更多的鐵路和公路。”

“至少西西伯利亞的自然環境並不像遠東地區那樣惡劣,且資源也不缺乏,最明顯的短板就是交通。”

“如果能夠解決交通問題,從而開發西西伯利亞地區,這對於蘇聯來說,能夠極大提高我們的國力。”

“當然,即便是東歐平原,蘇聯經濟的核心區域的交通發展情況也比東非落後太多,全蘇聯的鐵路都不到東非的一半,但是我們的國土面積卻比東非大很多,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畢竟,兩國人口數據相差不大,我們至少要把交通提升到東非這個水平纔算合格。”

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1116章 泰坦尼克號第1220章 萊茵人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774章 搬遷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640章 工地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1485章 半殖民地第945章 空軍第537章 過去的七十年代第1184章 通吃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8章 普奧聯動第1269章 距離感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1467章 回籠資金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572章 停火線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925章 造船業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844章 魯道夫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70章 蒙巴薩第243章 70式第1442章 公園取經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552章 過往第606章 後悔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1145章 機遇第1113章 大借款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1541章 海外鐵路業務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1499章 殺雞儆猴第1134章 奧匈帝國內部爭議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570章 投降!第1153章 雷霆手段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1337章 麥哲倫海峽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600章 嘗試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942章 宣戰第161章 檢閱第426章 回歐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187章 勸說第88章 衝突升級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1010章 海軍發展還在審覈……第619章 繳獲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383章 引入第887章 北方八市
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1116章 泰坦尼克號第1220章 萊茵人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774章 搬遷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640章 工地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1485章 半殖民地第945章 空軍第537章 過去的七十年代第1184章 通吃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8章 普奧聯動第1269章 距離感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1467章 回籠資金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572章 停火線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925章 造船業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844章 魯道夫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70章 蒙巴薩第243章 70式第1442章 公園取經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552章 過往第606章 後悔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1145章 機遇第1113章 大借款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1541章 海外鐵路業務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1499章 殺雞儆猴第1134章 奧匈帝國內部爭議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570章 投降!第1153章 雷霆手段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1337章 麥哲倫海峽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600章 嘗試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942章 宣戰第161章 檢閱第426章 回歐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187章 勸說第88章 衝突升級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1010章 海軍發展還在審覈……第619章 繳獲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383章 引入第887章 北方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