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1章 交涉

這讓艾卜耶德十分惱火,打不下賈盧鎮就算了,他們居然連東非十幾人的小哨所都打不下。

宰古特也是慌了神:“首領,敵人的火力太猛了,他們的機槍比意大利人還多一挺,其中兩挺還是重機槍,我們現在真是進退維谷了。”

艾卜耶德大喊道:“我不知道敵人火力兇猛麼?現在是要想辦法,怎麼把對方的烏龜殼撬開,而不是抱怨,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

博爾馬說道:“首領,如今兩軍對峙,敵人有火力和地形上的優勢,我們只在人數上佔優,想通過常規辦法,即便能攻下這處據點,我們也會損失巨大。因此,我建議還是先撤……”

不等博爾馬把話說完,宰古特就打斷道:“撤?往哪裡撤,離開了這裡,我們到哪裡補充飲用水和食物,如果不拔掉這顆釘子,我們最後的命運只能是被渴死,餓死在沙漠裡。”

艾卜耶德也是說道:“宰古特說的對,我們沒有任何撤退的可能性,博爾馬,現在想要攻下這處據點,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想辦法摸到敵人的碉堡附近。”

“之前,是你們小隊擅自撤退,導致我們失去了作戰良機,否則我們可以輕鬆拿下這處據點。”

被艾卜耶德這麼一說,博爾馬的面色很不好看,他反駁道:“這怨不得我,畢竟誰知道東非人抽了什麼風,把我們往外趕,假如首領你們能來早一點,情況也不至於這樣。”

本來隊伍最近一段時間就接連吃敗仗,現在隊伍裡的矛盾也爆發出來,大家相互推諉責任。

艾卜耶德被博爾馬反駁後,他也自知理虧,只能強壓說道:“現在,不是算總賬的時候,只要打下這處據點,我們再清算究竟誰的責任。”

“博爾馬,你帶你的人往前摸過去,宰古特,你們負責吸引敵人機槍的火力,其他人負責掩護,就先這樣吧!這個時候,誰也不能再貪生怕死,因爲打不贏這一仗,我們大家都沒有活路。”

雖然艾卜耶德的部隊確實士氣低落,但是在拼命這個問題上,所有人態度都是一致的,有些背水一戰的意思。

卡蘭舒哨所裡。

“班長,敵人的攻勢加強了。”東非官兵已經察覺到了艾卜耶德隊伍的變化。

特萊尼命令說:“這羣人沒有重火力,甚至連基礎火力都很薄弱,所以大家不要擔心,我們只要和他們慢慢耗下去就好。”

艾卜耶德等人之前在賈盧鎮就打了一仗,彈藥消耗了不少,也得不到補充,自然只能省着點用。

而卡蘭舒哨所的東非官兵就完全不一樣了,平時卡蘭舒哨所根本遇不到戰爭,彈藥量十分充裕。

毫不客氣的說,卡蘭舒哨所儲備的彈藥,就夠艾卜耶德在賈盧鎮之前,所有彈藥的總量了。

這一點也好理解,在意屬利比亞,抵抗組織自身沒有兵工廠和軍事工業,他們想要獲得武器彈藥,基本上只能靠外部勢力資助,亦或者是繳獲。

在意屬利比亞抵抗軍的武器裝備,基本上是由北非其他區域阿拉伯人勢力資助的,就比如法屬利比亞,亦或者埃及。

當然,本地抵抗軍也可以購買武器,意屬利比亞靠近地中海,加上原宗主國奧斯曼帝國存在,通過走私獲取武器的途徑並不困難。

但想要購買武器是要花錢的,但是意屬利比亞,當地人並不富裕,放在前世21世紀,利比亞坐擁大量石油資源,而今,利比亞的石油資源根本就還沒有得到開發。

其實,恩斯特對於利比亞石油資源的開發,是很眼饞的,只不過在北非鐵路建成以前,東非不可能這麼做。

北非鐵路的利比亞段,經過的就是前世利比亞石油最豐富的區域,後續這裡的石油資源,可以通過北非鐵路輸送到東非的北部。

所以,北非鐵路不僅是一條東非連接環地中海市場的戰略鐵路,同時是一條事關東非國家能源戰略的交通要道。

話題說回來,目前意屬利比亞的抵抗組織,他們的軍工能力甚至不如遠東帝國工黨的根據地,完全就是一堆遊兵散勇。

而艾卜耶德的隊伍都算是這堆遊兵散勇中,勢力比較大的了,在賈盧鎮戰役之前,他的兵力甚至接近三百人,看似不多,可在人煙稀少的意屬利比亞,三百人並且配備熱武器的軍隊,在整個意屬利比亞抵抗組織中,都屬於規模最大的一支了。

而這樣一支“兵強馬壯”的抵抗組織,他們的武器也僅限於步槍,同時步槍的品種也頗爲多樣,甚至還有奧斯曼帝國時期留下的燧發槍,放在東非都可以進博物館了。

正是因爲他們的裝備過於落後,且彈藥稀缺,卡蘭舒哨所的班長特萊尼才能穩坐釣魚臺。

實際上,在之前剛剛交戰時,特萊尼也是很慌的,畢竟敵人數量還有火力不明,同時卡蘭舒哨所也沒有充足的戰鬥經驗,所有人心裡都有些忐忑,他們很多人甚至是第一次遇到戰爭。

畢竟,卡蘭舒哨所只是一個邊境地帶的小據點,方圓百公里範圍內,都是沙漠地帶,用鳥不拉屎形容都不爲過。

東非方面根本就想不到卡蘭舒哨所會遇到戰爭,拿下卡蘭舒哨所帶不來任何經濟上的利益,別說卡蘭舒哨所,就是後方的焦夫鎮,經濟上的價值也幾乎是副作用,前期需要大量投入,並且後續維護成本也高。

就算把北非鐵路算上,也未必能給東非帶來多少實際收益,更別說如今北非鐵路建成還需要好幾年時間。

東非根本想不到,有誰會對這樣地區裡沙漠腹地裡的邊防哨所動心思,這個地方如果真這麼吃香,那意大利人早就佔領了。

砰……砰……砰……

噠噠噠……噠噠噠……

每一次艾卜耶德手下的零碎槍聲,收到的都是東非機槍的迴應。

艾卜耶德的部隊幾次想要摸到碉堡下面,都被打退,畢竟東非建設這座碉堡時考慮的情況很多,加上四處空曠,根本沒有死角。

半個小時後,艾卜耶德的人馬就又多出了三十多具屍體。

宰古特這個時候,已經變得十分頹喪,他眼睛佈滿了血絲,雙眼通紅的向艾卜耶德彙報說:“首領,不能打了!我們現在只剩下七十多號人了,弟兄死了四十多個,再繼續下去,就全部要折在這裡了。”

在進攻卡蘭舒哨所之前,艾卜耶德手下有一百二十四號人,兩輪衝鋒,就死了四十八名士兵,只剩下七十六人,而且這還沒有算上傷員。

雖然艾卜耶德部隊的戰鬥意志十分頑強,可在這種驚人的戰損下,安拉來了,恐怕也打不下去。艾卜耶德十分不甘的說道:“我們一百多號人,就爲了這個小小的據點,犧牲了這麼多人,我不甘心啊!”

宰古特勸說道:“首領,我們嚴重低估了東非的火力,這是沒有辦法的事,現在不撤退,那就真是雞蛋碰石頭,不自量力了。”

“而且我們絕對不能全死在這裡,畢竟我們還要收復西蘭尼加,把意大利人從我們的土地上趕出去。”

“只不過是一場挫折罷了,我們之前又不是沒有經歷過,終有一天,我們能夠捲土重來,爲弟兄們報仇的!”

從艾卜耶德舉事,對抗意大利人開始,他的隊伍並不是一帆風順,打的敗仗並不在少數,但是,意大利人也很難把他們完全殲滅。

所以,在宰古特看來,只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他繼續諫言說:“這次戰敗,我們只能繼續往西北方向跑,路上大不了把戰馬殺掉,補充補給,只要能去到法國人控制的區域,我們終有一天會再打回來的,到時候再和意大利,還有東非人算賬。”

聽完宰古特的勸解,艾卜耶德只能咬咬牙說:“撤……”

來不及處理地上戰友和馬匹的屍體,艾卜耶德部隊帶着十幾號傷員,匆匆撤離了戰場,消失在北方的大漠之中。

過了半晌,哨所裡的東非官兵聽到槍聲徹底停歇,艾卜耶德部隊也徹底失去了蹤跡。

特萊尼班長盯着手錶說道:“先等半個小時,避免敵人殺個回馬槍。”

半小時後,卡蘭舒哨所的士兵才走出碉堡,打掃戰場,在周邊的空地上,四十多具屍體還有三十多匹戰馬,倒在黃沙上。

卡蘭舒哨所的士兵,清理這些屍體就花費了不少時間,最後澆上汽油,一把火點燃,至於說把他們掩埋掉,那太耗費功夫,在沙漠裡挖坑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一天後,東非的兩架軍用飛機趕到了卡蘭舒哨所,同時一個步兵排的兵力被帶了過來。

“特萊尼班長,敵人呢?”前來支援的科裡少尉問道。

特萊尼報告說:“少尉,敵人已經被我班擊退,我們班共消滅敵人四十八人,但是,還有大約不到百人,往西北方向逃離了。”

這讓匆忙而來的科裡少尉有些意興闌珊,不過,還是表揚說:“以一個班的兵力擊斃敵人近五十人,好樣的,你們把戰果詳細的記錄下來,我會爲你們請功。”

然後,他嚴肅的問:“知道敵人的身份麼?”

特萊尼搖搖頭說道:“少尉,我們還真不知道敵人的具體身份,不過,從他們的穿着打扮,還有我們繳獲的槍械來看,他們可能是意大利控制區內的阿拉伯教勢力,可能是土匪,也可能是部落武裝。”

科裡少尉問道:“沒有抓到活口?”

特萊尼回答:“敵人數量是我們的近十幾倍,即便到了最後,敵人撤退時人數也比我們多,所以,整場戰鬥我們都不敢輕易出兵,而是憑藉碉堡和他們周旋。”

對於沒有抓到活口,科裡少尉感覺很遺憾,不過這也不是太大問題,他說道:“這股敵人,大概率是意大利人賈盧鎮那邊過來的,接下來只要知會一下他們,我們應該就可以知道敵人的身份。”

……

班加西,意大利總督府。

“巴多格里奧總督,謝謝你們提供的情報,不過,貴國如果再遇到這種情況,還請提前向我方彙報,否則的話,卡蘭舒哨所如果處置不當,就可能造成我方的人員傷亡。”

“下次,再有敵人從賈盧鎮往南潰逃,我們東非也能提前做好準備。”

和巴多格里奧總督會面的是東非駐班加西的聯絡小組組長張晉,這個小組建立的目的,本來是關於兩國共建利比亞鐵路成立的。

巴多格里奧總督說道:“這次賈盧鎮的匪徒,我們也沒有想到他們會跑到貴國地界上,給貴國造成麻煩。”

“不過,張晉先生,你放心,我們意大利是不會讓這種事情再發生的,如今王國就已經對利比亞的所有恐怖分子,進行大規模圍剿,像艾卜耶德匪幫這種規模的恐怖組織,我們會連根拔起,並且剔除他們生存的土壤。”

在面對東非人時,巴多格里奧總督還是很客氣的,一方面東非是大國,意大利得罪不起,另一方面則是巴多格里奧也不想落下口實。

畢竟這次卡蘭舒哨所的事就可大可小,往小了說,東非可以完全不在意,往大了說,這或許就成爲東非北上的藉口。

既然你們意大利管不住自己的地盤,那東非出於本國利益和安全考慮,是不是就可以派兵進入意屬利比亞。

別說東非對意屬利比亞不感興趣,至少巴多格里奧總督就不這麼認爲,從19世紀中期以來,世界上最具有侵略性的就是東非人。

東非本土就不用多說了,那麼大的地盤,可不是別人白送的,甚至當年東非和英國,葡萄牙都幹了一仗。

19世紀末的葡萄牙,雖然已經衰落,可終歸還有一些家底,在當時世界的地位類似於如今的意大利,至於現在麼,葡萄牙已經徹底成爲歐洲人人可欺的小國。

當年東非能壓着葡萄牙打,如今同樣能壓着意大利打,畢竟,如今東非也不是19世紀末的東非,變得更加強大,讓人升不起任何反抗的心思。

而近十幾年來,海外擴張最誇張的國家,依舊是東非,也就是19世紀末的時候,東非本土還沒有徹底成型,否則當時歐洲列強瓜分全世界,東非肯定也要插上一手。

至於說如此強大東非看不上意屬利比亞這塊爛地,巴多格里奧也有話說,在他看來,意屬利比亞的情況,總比東非的達爾富爾,克拉地峽,波斯灣領地等等,那些地方要強太多。

這其中達爾富爾的環境比意屬利比亞可要惡劣的多,東非不還是把此地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所以,巴多格里奧對東非抱有戒心,他不可能給東非任何機會插手意屬利比亞的事務。

第523章 旱情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1503章 縱火案第13章 國際調停第1471章 戰鬥第13章 國際調停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981章 捷徑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1442章 公園取經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1129章 火藥桶上跳舞第10章 各國反應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861章 分贓第27章 地圖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1425章 文物買賣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1173章 結下樑子第797章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299章 預判第1114章 抉擇第351章 過往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991章 抵達第10章 各國反應第315章 清倉第1421章 鑄鐵廠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1114章 抉擇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698章 魚餌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1484章 查科戰爭結束第867章 推銷第1386章 萊茵盾國際化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726章 深入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1262章 慫恿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1420章 客戶第1264章 在東非第1165章 抵押物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1467章 回籠資金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
第523章 旱情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1503章 縱火案第13章 國際調停第1471章 戰鬥第13章 國際調停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981章 捷徑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1442章 公園取經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1129章 火藥桶上跳舞第10章 各國反應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861章 分贓第27章 地圖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1425章 文物買賣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1173章 結下樑子第797章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299章 預判第1114章 抉擇第351章 過往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991章 抵達第10章 各國反應第315章 清倉第1421章 鑄鐵廠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1114章 抉擇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698章 魚餌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1484章 查科戰爭結束第867章 推銷第1386章 萊茵盾國際化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726章 深入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1262章 慫恿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1420章 客戶第1264章 在東非第1165章 抵押物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1467章 回籠資金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