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3章 警示

第1473章 警示

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奧匈帝國的繁榮絲毫不減當年,繼續穩坐歐洲五大強國的位置,就其經濟狀況,比法國也遜色不了多少。

如今的歐洲五大強國,也就是英法德奧蘇這五個國家,英國和德國各有所長,屬於歐洲強國第一梯隊,而法國,奧匈帝國和蘇聯,屬於第二梯隊。

第二梯隊的三個國家,各有各的缺陷,法國的主要問題是人口,還有資源,奧匈帝國是民族問題,蘇聯則是經濟和工業,這也是他們無法和英國,德國平起平坐的主要原因。

三個國家都在極力解決自己的短板,但是短時間裡很難改變,目前恩斯特看好的也只有蘇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蘇聯的問題也是最容易解決的。

維也納,中央火車站。

一列內燃機車牽引的火車,緩緩的駛入車站,停靠在站臺前,站臺上的閒雜人被清空,只有衛兵和奧匈帝國的高層在這裡等候。

一節車廂的車門被緩緩打開,過了少許時間,恩斯特從車門處下來,踩在提前鋪好的地毯上。

不少人都好奇的打量着這位萊茵帝國的皇帝,恩斯特沒有什麼架子,如果不是這莊重的場合還有一身衣着,放在人羣裡,和普通老大爺沒多少區別。

而這個其貌不揚的老人,卻是一個人口上億國家的統治者,且東非不僅人口數量驚人,在工業,科技,教育等等方面都不遜色世界上的任何國家,遠不是一般強國可以相提並論,所以,沒有人敢忽視這位長相平凡的老者。

“魯道夫,節哀!”下了火車,恩斯特就看到了魯道夫皇儲,他向魯道夫皇儲問候了一句。

魯道夫皇儲的精神狀態不怎麼好,弗朗茨皇帝的離世,對他的打擊不小,很難想象年輕時弗朗茨皇帝是魯道夫最看不順眼的人。

叛逆期的雛鷹總是想擺脫父親的掌控,但是等到那個爲他遮風擋雨的存在真正永別後,當年的雛鷹懊悔也來不及了。

“姐夫,多謝你能來參加我父親的葬禮。”魯道夫眼睛有些泛紅的說道。

這是真心話,因爲世人皆知萊茵皇室很少“挪窩”,歐洲大陸上的貴族,想串門,並不是一件難事,但是東非和歐洲的距離,註定了萊茵皇室不可能頻繁在歐洲走動。

尤其是康斯坦丁和恩斯特時代,萊茵皇室人口並不多,近些年,隨着恩斯特孫子輩成長起來,萊茵皇室出國才變得稍微頻繁。

現在,恩斯特這個帝國皇帝,能親自到奧匈帝國參加弗朗茨皇帝的葬禮,也就顯得格外珍貴了。

恩斯特這次前來,不僅代表皇室,同時代表了岳父斐迪南大公一家,他對魯道夫說:“你叔父的年紀實在太大,身體禁不起折騰,所以不能親自到維也納參加哥哥的葬禮,他老人家聽聞弗朗茨陛下去世的消息,心裡也十分悲痛。”

魯道夫點點頭說:“叔父的年齡也不比父親小多少,能留在東非最好,確實不適合海上的長途漂泊……”

簡單聊了幾句家常後,兩人在衛兵的保護下,向着葬禮舉行地方而去。

……

恩斯特遠在維也納的時候。

東非也開啓了1929年的國家統計,此時距離東非“六五”結束也只剩下不到兩年時間,所以1929年是一個統計“大年”,本輪數據統計,比普通年份更加徹底和嚴格。

除了各項工業數據以外,1929年最引人注目的話題之一,就是東非的人口統計,每十年東非都要進行一次全國人口普查,從而爲接下來的國家發展提供參考數據。

而這一次國家統計工作,由弗里德里希皇儲親自監督和參與。

“這次人口普查,不僅僅涉及到本土,同時對部分殖民地,也要進行人口統計,從而判斷如今殖民地的發展情況。”弗里德里希對政府官員說道。

往年東非對於殖民地人口是不太重視的,之前,東非的殖民地人口數量太少,所以顯得無足輕重,但是經過這些年的發展,部分殖民地人口飛速發展,已經到了不得不重視的程度。

尤其是東非在南洋地區的部分殖民地,在東非二三十年的經營下,已經形成了不小的市場規模。

東非政府對於殖民地人口數據倒也不是完全一無所知,但是往年,這些數據由殖民地政府上報,真實性有待考察,這次東非中央政府親自派人到殖民地落實人口統計工作。

從而獲得整個帝國人口發展的具體情況,人口也代表着如今東非在世界中的位置,不管一個國家發展情況如何,人口越多的國家,顯然受到的關注也越多。

就像許多人都知道遠東帝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一樣,這兩個國家完全沒有懸念,但世界第三人口大國就不一定了。

目前世界第三人口大國的競爭者有兩個,首先是東非,然後是蘇聯。

雖然十年前東非就已經成爲世界第三人口大國,但是,當時蘇聯因爲內戰等原因,人口增長處於非正常狀態,所以兩國之間依舊有很大懸念,如果蘇聯能保持帝俄時代的人口增速,未必不能對東非實現反超。

至於人口同樣過億的美國,十年前和東非人口差距就達到五千萬以上,所以十年後,除非美國大肆招收移民,否則根本不可能超過東非。

對於東非這種國土遼闊的工業國來說,人口更多的是財富,尤其是對殖民地的開發,更是迫切的需要大量人口。

東非國家統計局局長董宇對弗里德里希皇儲說道:“根據往年數據,我們可以推算出,如今帝國人口應該在接近兩億,如果算上殖民地,可能直接突破兩億。”

“這也就意味着帝國最有可能成爲世界上第三個人口突破兩億大關的國家。”

“而我國的國土面積和歐洲差不多大,歐洲的人口可能超過五億,所以從人口密度的角度來說,現在東非人口還遠沒有達到極限。”

歐洲人口增長速度,必然不慢,尤其是奧匈帝國和蘇聯這種工業化程度不高,但發展又不慢的國家,人口正處於一個快速增加的階段,除此外,中東歐和南歐的其他國家,情況也差不多,就比如意大利,巴爾幹等地區。

當然,東非和歐洲的環境不同,所以歐洲能涵養的人口上限要超過東非,不過,這幾十年裡,東非一直在對本國居住環境進行大規模改造,加上東非本來就比歐洲大個小几百萬平方公里,所以,即便排除一些特別爛的土地,東非理論上可以養活的人口,也不容小覷。 不考慮東非對本國環境的大規模改造,就按照前世非洲各國的情況,東非所在區域,養活四億人口是沒有問題的,光是前世剛果一個國家人口就超過一億,更別說東非,南非,中非,埃塞俄比亞高原等地區。

弗里德里希說:“以現階段的情況來說,帝國本土人口的理想數字是三億,這樣既可以保證對帝國土地的有效利用和開發,促進經濟的正向循環,又能避免對生態的過度破壞。”

“不過,我們殖民地的人口總量是偏少的,未來本土向殖民地人口轉移,是穩定帝國對殖民地控制和影響的一個重要方向。”

東非政府一直試圖從本土向殖民地地區輸送人口,但是效果不佳,畢竟,東非本土的生活條件遠不是殖民地可以相比的,而東非這些年來經濟狀況又不錯,所以願意跑到殖民地發展的本國公民顯然少之又少。

在世界殖民大國裡,反而是英國對殖民地人口輸出數量比較大,就比如澳大利亞,在本世紀初,1900年左右人口也就三百萬規模,到1929年已經超過六百萬。

新增加人口中,英國移民佔比很高,這也和澳大利亞比較排外的移民政策有關,否則的話,光是遠東和南洋地區的移民就能擠爆澳大利亞的移民部門。

即便如此,按照如今澳大利亞的人口增速,再過幾十年,突破一千萬完全沒任何問題,而英國的殖民地可不止澳大利亞一處,還有加拿大,新西蘭,印度,南非……

這還沒考慮到英國向美國等國家的移民數據,所以英國對外人口輸出能力實際上是很強的。

其中,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頻繁經濟危機起到了巨大作用,殖民地成爲了英國失業人口的蓄水池,而東非反而因爲躲過了衆多經濟危機,導致本土人口大規模外流情況較爲少見。

不過,接下來東非未必沒有機會,1929年世界經濟大危機,如果和前世一樣來勢洶洶的話,那基本沒有多少國家可以倖免於難。

尤其是如今東非經濟已經徹底和世界接軌後,除非像蘇聯那樣,和世界主流經濟體脫鉤,否則沒有逃脫危機的可能性。

當然,在世界經濟大危機沒有爆發之前,各國未來前途依舊不明,只有等到經濟危機徹底爆發以後,才能知道世界各國的具體情況。

就比如德國,前世德國是經濟危機最大的受害者,一邊要償還根本不可能還完的債務,一邊要頂着經濟危機的壓力,如果不是阿道夫上臺,德國可能直接提前爆炸了。

但是,本時空裡,德國可不是戰敗國,這勢必會讓德國政府應付經濟危機的能力有所改變。

還有奧匈帝國這個前世早就消失的國家,現在也依舊存在,奧匈帝國會如何應對經濟危機,也是很難預測的。

……

維也納。

恩斯特就正在給魯道夫提醒。

“魯道夫,根據我們東非經濟專家的預測,新一輪的經濟危機,很有可能在近幾年內爆發。”

“如今,你馬上要成爲奧匈帝國的實際掌控者,如果遇上這場經濟危機,那對於哈布斯堡的統治,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從一戰結束,到現在,整個世界的經濟都火熱發展,但這種情況顯然是不健康的。”

“全球市場就那麼大,但是各國的工業都在突飛猛進式發展,而我們這些工業國,又源源不斷的從那些落後國家掠奪財富,這也意味着他們消費水平和能力的極大削弱。”

“總而言之,如今世界的工業生產和消費市場是極其不匹配的,這也意味着全球經濟秩序隨時有崩塌的風險。”

“而且,我預測這次經濟危機的破壞性將超過所有人的想象,所以,你應該提前做些準備,畢竟,你剛剛掌權,如果再遇到經濟危機,這對於你是極其不利的。”

恩斯特可不希望哈布斯堡在奧匈帝國的統治倒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奧匈帝國是東非在歐洲戰略的重要支點,關係到東非在歐洲的利益存在和影響力。

同時,恩斯特作爲君主制的代言人之一,他並不希望歐洲君主的數量進一步減少。

魯道夫對恩斯特所說的情況,也表達了自己的擔憂,他絲毫不懷疑恩斯特“預測”的真實性。

畢竟,經濟危機發生的原理,各國上層很清楚,如今世界市場的“不健康”發展,大家心裡都有譜,但是各國政府就像賭徒一樣,不得不持續跟進。

就比如工業領域的發展,工業代表着國力,尤其是歐洲這個國家林立的地方,如果工業落後,那就必然會在競爭中處於不利的位置,所以對於工業產能過剩,大部分國家都選擇忽視,大不了打一仗,這樣一來,市場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贏家通吃。

而誰能成爲贏家,工業能力強的國家自然勝算越大,所以各國政府只能硬着頭皮發展工業。

魯道夫對恩斯特問道:“姐夫,不知道你有什麼好的建議?”

對於恩斯特,魯道夫還是比較信任的,而且東非從一塊殖民地,發展到今天這個水平,就算恩斯特是個白癡,也沒有人會懷疑他的能力。

恩斯特說道:“讓我提建議的話,那就是在這次經濟爆發的時候,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尤其是奧匈帝國這種國情比較複雜的國家,如果放任經濟惡化,勢必會引發新一輪的政治危機。”

“所以,你接下來必須保證本國工業不至於在經濟危機衝擊下,發生系統性的崩壞,度過最困難的時期。”

“甚至不妨參考一些蘇聯的經濟政策,畢竟要說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沒有哪個國家比蘇聯做的更徹底。”

“當然,我話也要說在前面,如果學習蘇聯,那勢必會引發一些既得利益羣體的不滿,這可能導致奧匈帝國內部的動盪,甚至是解體風險,具體該怎麼操作,接下來每一步你都必須慎重。”

(本章完)

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290章 長絨棉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811章 送行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第483章 新民族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924章 海洋第215章 交涉第1189章 邀請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547章 登陸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401章 駁回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1130章 薩拉熱窩街頭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1544章 蠢蠢欲動的意大利第1482章 魯道夫改革第1534章 航空工業會議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33章 尋找“光明”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559章 誣陷第991章 抵達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556章 氣吐血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1134章 奧匈帝國內部爭議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51章 坦噶港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1511章 聲吶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862章 後續第293章 入關!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207章 換牌第9章 接觸戰第255章 五五開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774章 搬遷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446章 第四十五個省第1038章 資源城市問題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1493章 阿道夫出獄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1158章 歷史淵源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594章 矛盾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290章 長絨棉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114章 抉擇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1269章 距離感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1014章 輕工業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484章 訓練第58章 密謀第1343章 法國動搖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7章 擴大生產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852章 夏威夷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
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290章 長絨棉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811章 送行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第483章 新民族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924章 海洋第215章 交涉第1189章 邀請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547章 登陸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401章 駁回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1130章 薩拉熱窩街頭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1544章 蠢蠢欲動的意大利第1482章 魯道夫改革第1534章 航空工業會議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33章 尋找“光明”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559章 誣陷第991章 抵達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556章 氣吐血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1134章 奧匈帝國內部爭議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51章 坦噶港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1511章 聲吶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862章 後續第293章 入關!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207章 換牌第9章 接觸戰第255章 五五開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774章 搬遷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446章 第四十五個省第1038章 資源城市問題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1493章 阿道夫出獄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1158章 歷史淵源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594章 矛盾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290章 長絨棉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114章 抉擇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1269章 距離感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1014章 輕工業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484章 訓練第58章 密謀第1343章 法國動搖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7章 擴大生產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852章 夏威夷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