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0章 深度合作

僅在第三天,凱波爾就親自造訪了弗里爾的臨時居所。

“弗里爾閣下,這次我們同意了貴國的領土交易,算是賤賣了這十幾座島嶼,還希望貴國能夠在未來保證我國在南洋地區的利益。”

“好說,好說,我敢向首相閣下保證,我們東非對東印度羣島並沒有覬覦之心,這次向貴國求助完全是出於南洋戰略安全的需求。”

達成交易後的弗里爾心情大好,自然不會再爲難凱波爾,一方面安撫這些荷蘭首相,一方面對荷蘭政府識時務者爲俊傑的務實態度大爲讚賞。

至於凱波爾首相所說的“賤賣”,那也是事實,畢竟這種具有戰略性地位的島嶼,可不是任何國家想買就能買的着的,更何況東非只掏了那麼一點錢。

也就是此時英國人被陷入一戰的泥潭之中,要不然英國肯定會跳出來阻止東非和荷蘭兩個國家間的這次領土交易。

其實,從之前東非強佔克拉地峽領地這件事,就可以看出英國當前狀態下對南洋地區的力不從心。

放在以往,東非不要說控制克拉地峽這種戰略要地,光是爲了防止東非對馬來半島上東非可能對英國殖民地造成的威脅,以及東非將勢力滲入東印度洋,對印度形成的潛在壓力。

英國人都不可能讓東非控制克拉地峽,但是如今英國卻完全做不到這一點,遂而只能退而求其次,爲暹羅保住他彼河平原,使得克拉運河無法修建。

而東非和荷蘭的領土交易,英國人就算知道也插不上話,這和東非獲取克拉地峽完全不同,爲了獲得克拉地峽,東非直接以武力威脅暹羅政府,而作爲暹羅的兩大護法之一的英國纔可以憑藉調解員的身份,對東非進行阻攔。

而東非對荷蘭的態度就不一樣了,雖然弗里爾也對凱波爾首相進行了試探,但終究在合理規則之內。

加上荷蘭不是暹羅這種完全無法獨立自主的國家,反而在歐洲,乃至世界頗有影響力。

所以東非和荷蘭兩國完全有能力關起門談生意,並不需要太關注第三方國家的態度。

弗里爾對凱波爾首相說道:“這次協議簽訂後,我們東非勢必會重視對巽他海峽航線的開發,我們也希望貴國政府能夠在區域內發揮重要作用,提升巽他海峽的經濟價值。”

“巽他海峽的潛力並不比馬六甲海峽要差許多,但是過去因爲偏離世界主航道,選擇巽他海峽的船隻並不多。”

“加上巽他海峽兩岸落後的港口和服務業,這進一步讓巽他海峽在和其他世界航道的競爭中處於劣勢。”

“所以我們東非希望和貴國取得進一步合作,聯手打造一條印度洋到遠東帝國的穩定航路。”

聽見弗里爾所說的話後,凱波爾第一時間是抱有懷疑的態度。

這也是小國的無奈,在和世界大國的交流中不謹慎是不行的,如果踏入大國的陷阱,恐怕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似乎是看出了凱波爾的擔憂,弗里爾解釋道:“首相閣下,不需要緊張,我所言非虛,我們東非既然想打破馬六甲海峽對東西方貿易的壟斷,自然會有所準備。”

“而之前與貴國的領土交易,是我國於南洋地區軍事和戰略層面的先決條件,這樣才能保證巽他海峽航線的安全。”

東非的在南洋地區的一切行動,除了自身殖民活動需要以外,更是爲了繞開馬六甲海峽,這個被英國一家壟斷的世界級貿易通道。

畢竟東非在殖民地活動中賺不了多少,甚至到目前爲止,東非大多數殖民地都沒有轉虧爲盈。

一方面,東非的殖民地環境太差,要麼是熱帶雨林氣候,要麼是阿拉斯加那種冰原寒地。

另一方面,東非的殖民地開發薄弱,人口規模少,當然,這一點少不了東非在南洋地區進行大規模“屠戮”的鍋。

但是,不管怎麼說,東非現階段根本不指望自家殖民地那點三瓜兩棗,也指望不上。

所以和殖民地相比,東非更重視貿易的暢通,如今東非作爲世界第一大工業國,在國際貿易中處在優勢地位,而這也是東非積累國家財富的主要來源。

而英國長期控制世界海洋霸權,掌握着衆多海峽,運河,通道,航道,島嶼等等戰略要地,進而控制世界貿易的基本秩序。

尤其是馬六甲海峽,和蘇伊士運河這兩個對東非至關重要的交通要道,可以說讓東非如鯁在喉,如芒在背。

這兩個通道如果被掐斷,甚至可以直接讓東非東海岸的對外貿易直接停擺一段時間。

而凱波爾首相也是理解了弗里爾話裡的意思。

他有些不確定的問道:“弗里爾閣下的意思是,貴國將會開發巽他海峽航線?”

弗里爾搖着頭說道:“當然不是,而是我們兩國一起開發巽他海峽航線,畢竟巽他海峽航線經過的地方可不單單是我們東非,反而貴國的地位和重要性更高。”

從巽他海峽東出以後,一直到遠東帝國的南海,這中間一段距離可以說完全在東非和荷蘭之間,而荷蘭掌握巽他海峽這一點,就使得這條航線的開發,離開荷蘭就搞不成。

弗里爾說道:“當然,爲了保證日後巽他海峽不會被別有用心的大國操控,我們對貴國還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巽他海峽等貴國掌握的東印度羣島區域,不應該有第三方國家軍隊或者軍事設施存在。”

“而我們東非也會支持貴國在區域裡的地位和利益,保證貴國在南洋地區的利益不會受到其他國家的染指。”

東非可以允許荷蘭繼續掌握巽他海峽,但是絕對不允許巽他海峽落入除東非以外的其他列強手中。

別看巽他海峽目前遠遠不及馬六甲海峽,但是不代表這個肥肉沒有其他國家不惦記。

前世二戰時期,日本和美國就曾經爲了巽他海峽大打出手,後來美國維持世界霸權的過程中,對巽他海峽也格外重視。

前世美國第七艦隊來往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就十分倚仗巽他海峽,而巽他海峽因爲海底情況特殊,十分適合潛艇通行。

從這些歷史和特徵中,也可以看出來巽他海峽的重要地位,實際上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巽他海峽的條件還要更高。

但是因爲周邊火山爆發,導致巽他海峽海底變淺,崎嶇不平,這不利於二十萬噸以上巨型輪船的順利通行。

當然,如今時代的船隻可不像前世二十一世紀那麼誇張,沉沒沒有多少年的泰坦尼克號排水量也不過五萬多噸。

所以巽他海峽對於東非而言絕對足夠用,尤其是軍事上,即便放在前世,巽他海峽也足夠海軍使用,畢竟前世美國航母也就十萬噸左右。

而東非對巽他海峽如此看重,那作爲世界霸主的英國呢!答案是英國對巽他海峽也有監控,但也僅僅是監控。

英國控制着巽他海峽西邊的科科斯羣島和聖誕島,但是這兩個島嶼距離巽他海峽還有很長一段距離,並不足以支撐英國對巽他海峽的封鎖。

當然,這也和馬六甲海峽重要性比巽他海峽重要有關,在東非以前,除了荷蘭等少數國家以外,世界上很少有國家選擇巽他海峽航線作爲貿易航線。

第1012章 萌芽第574章 服軟第1303章 撤資第802章 爭論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609章 提升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389章 定居第672章 危與機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1411章 工程建設第867章 推銷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1265章 新世界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1486章 對外標準輸出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631章 準備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803章 威脅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33章 尋找“光明”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387章 初交手第513章 抉擇第1532章 轉移文化資產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389章 易手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1199章 討論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99章 岸防炮第1302章 巴庫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3章 在柏林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1500章 阿根廷經濟崩潰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973章 籌備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340章 準備干預歐洲戰爭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1200章 電氣化第775章 紹奎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258章 夜襲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445章 凱末爾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298章 香蕉園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1501章 亞丁灣駐軍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878章 無線電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68章 阿拉斯加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1269章 距離感第740章 古戰法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1535章 阿道夫上臺第564章 貴人第291章 “偷國”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45章 羅恩羅達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534章 航空工業會議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1059章 戰爭販子第7章 擴大生產第903章 萊茵宮第1556章 總參謀部熱帶雨林海島作戰小組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
第1012章 萌芽第574章 服軟第1303章 撤資第802章 爭論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609章 提升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389章 定居第672章 危與機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1411章 工程建設第867章 推銷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1265章 新世界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1486章 對外標準輸出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631章 準備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803章 威脅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33章 尋找“光明”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387章 初交手第513章 抉擇第1532章 轉移文化資產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389章 易手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1199章 討論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99章 岸防炮第1302章 巴庫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3章 在柏林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1500章 阿根廷經濟崩潰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973章 籌備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340章 準備干預歐洲戰爭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1200章 電氣化第775章 紹奎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258章 夜襲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445章 凱末爾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298章 香蕉園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1501章 亞丁灣駐軍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878章 無線電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68章 阿拉斯加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1269章 距離感第740章 古戰法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1535章 阿道夫上臺第564章 貴人第291章 “偷國”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45章 羅恩羅達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534章 航空工業會議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1059章 戰爭販子第7章 擴大生產第903章 萊茵宮第1556章 總參謀部熱帶雨林海島作戰小組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