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

惡性競爭是必然會發生的,這種事在經濟危機期間是很稀鬆平常的事,甚至都不算事,有些國家遇到經濟下行,早就準備整兵備戰,具體是誰恩斯特就不點名了。

從1870年開始,東非就已經開始改變以往對糧食作物的培養力度,轉而大力支持經濟作物發展,本質上還是東非糧食作物已經足以支撐國家發展,而且糧價不斷下跌確實沒有多少油水。糧食生產安全對一個國家格外重要,這也是東非之前一直對糧食生產大力支持,同時壓縮對經濟作物扶持力度的原因。

在本次博覽會除了各國君主捧場外,也有許多歐洲外國家參加,比如波斯國王納斯爾丁不遠萬里趕來相見,藉口是參加“維也納世博會”,而實際目的只想看看茜茜公主,這事很快成爲君主們的笑談。

世界博覽是個露臉的好場合,但是恩斯特可沒有興趣參加,主要還是因爲維也納突然爆發的霍亂。

霍亂的傳播途徑主要是水源和細菌,恩斯特自然很清楚,但是自己沒必要全世界嚷嚷,自己也不懂這些東西,說出去沒啥人相信,公司內部和東非本土宣傳宣傳就差不多了。

事實證明這次霍亂不是孤例,在印度,南洋,遠東,美國,歐洲都是重災區,就比如高爾基的父親就是今年因爲霍亂死掉的。

反而是東非在這場世界性霍亂中顯得格格不入,畢竟東非是當前全世界最重視衛生的國家。

除了這個原因外,東非的封閉也阻攔了外來疾病在東非的傳播,作爲移民國家,這麼多年東非依然維持着外來移民在港口地區消毒和隔離的措施,外來流行性疾病最多影響東非沿海地區。

19世紀往往被稱爲“霍亂的世紀”,霍亂成了“19世紀的世界病”,所以按照後世眼光,19世紀的世界就沒有宜居的地方。

東非因爲喝開水,注重衛生的原因,沒有霍亂髮生,但是東非其他疾病多,這麼多年來還是“瘧疾”這個老朋友陪着東非時間最長,最頻繁。

想要消滅瘧疾,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目前東非已經習慣和“瘧疾”共存了,不過瘧疾雖然是東非的主要流行性疾病,實際爆發率遠低於同緯度的其他國家,和溫帶國家處於同一水平,低於亞熱帶和熱帶地區。

就像蘇聯通過國家力量對抗西伯利亞地區的寒冷一樣,東非也是動用國家力量在衛生事業上下了大力。

蚊蠅在東非王國被稱爲“最沒用的東西”,衛生部的力量從中央一直延伸到基層,成爲東非的最重要部門之一。

當前的東非衛生事業可以說和前世非洲完全不同,21世紀非洲是世界霍亂最嚴重的地區,而現在這個全世界霍亂最嚴重的時期,東非反而是最低的。

有一個國家(地區)例外,那就是印度,幾乎每一次霍亂世界大流行都沒有跑掉,而且都是是重災區,21世紀依然如此,可以算是印度的頑疾之一。

衆多君主捧場,霍亂流行,經濟危機,都給這次維也納世界博覽會添上了陰影,不過依然擋不住人們對這種盛會的熱情。

實際上對本次維也納世界博覽會負面影響最大的是維也納的旅館和飯店老闆胡亂漲價,熱情再高也抵不過錢包迅速被榨乾,一些興致勃勃前來維也納參展的人羣,在享受維也納黑心商人“優待”後,紛紛又逃離維也納。

“本次博覽會,東非獲獎共四百四十一項,剛好比美國多一個,排在世界第十一位,美國和土耳其並列第十二,不過遠東政府派出的官方人員,那個英國人包臘向我們抗議,說我們偷走了他們的獎項。”

“嗯,爲什麼?”恩斯特問道。

“殿下,我們東非的一部分參展商品,發源於東非,所以有很多雷同的地方,所以纔會引發爭議。” “原來是這件事!別搭理他!”恩斯特說道。

東非展區內爲什麼會有展品和遠東重合很好理解,因爲東非有些物產確實發源於遠東,就比如茶葉還有工藝品,移民到東非的遠東移民那麼多,總有些手藝也被傳到東非。

包臘願意抗議,就讓他抗議,恩斯特可以肯定沒有人搭理他,因爲這次世界博覽會裡的評委很多都是“自己人”。

如果東非和遠東的展品一樣,那評委會肯定會把獎頒給東非,實際上受害者不止遠東,日本和朝鮮都是受害者,恩斯特可是從兩國淘了不少好東西。

如果說遠東的一些工藝和物產是被移民無意帶到東非,並且發展起來的,那日本和朝鮮就是東非政府主動策劃直接複製粘貼過來的。

至於爲什麼只有包臘向東非抗議,那是因爲他一個英國人自然對東非的行爲看不上眼。

實際上參會的日本人員,後槽牙都快咬碎了,不過處於對西方的畏懼,不敢表達出來罷了,主打一個隱忍。

“小泉君!你看這件展品明明就是我們大日本的寄木細工,現在換一個名字,什麼津巴布韋木藝就堂而皇之的出現在這裡,還說什麼由津巴布韋土著部落掌握的技藝,這明明就是無恥的抄襲,最可惡的是他們的展品還獲獎了,反而我們的寄木細工什麼也沒撈着。”

“規三君,也許真的只是巧合而已,畢竟世界這麼大,有一些事情就是如此不可思議。”

“小泉君,不要欺騙自己了,寄木細工是巧合,那摺扇也是巧合麼?這種東非摺扇,風格明顯就是日本風格,他們甚至連上面的畫作都懶得修改一下!而且這個材質上我沒有猜錯的話都是我們日本獨有的紋理,他們甚至可能直接從日本買了扇子,然後換個名字直接參展。”

這一點就誤會東非了,怎麼可能不改一些,沒有批量生產價值的展品,東非都不可能拿來參展,有市場東非才會拿來參展。

這次世界博覽會有沒有黑幕,答案是有,而且黑幕非常大,東非展品百分之九十以上都獲獎,甚至超越美國,這種事不存在黑幕都不可能。

至於奧地利如此偏袒東非,還是因爲恩斯特現在是奧地利政府的座上賓,光是解決鋼鐵過剩一個問題,就極大緩解了奧地利政府的壓力。

爲此奧地利政府和哈布斯堡家族都給康斯坦丁,恩斯特發了不少獎章和榮譽,黑興根企業獲得不少同頭銜。

所以在世博會上評委偏袒東非也就說的通了,實際上,黑興根財團在世博會上獲得的獎項就達到了七百多,這一部分並沒有算在東非王國頭上,而是被算作德國和奧匈帝國兩國的展品。

奧地利以六千多獎項榮居第一位,普魯士也達到五千五百多獎項居於第二位(歷史上奧地利5991,普魯士5066)。

奧地利能當第一就很說明問題了,所以東非王國能跟着混口湯喝也可以理解。

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1348章 二次和平會議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1130章 薩拉熱窩街頭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220章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388章 換師第42章 移民熱潮第1章 穿越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1349章 犧牲第740章 古戰法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1027章 合金鋼第1114章 抉擇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345章 援助團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577章 收尾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87章 西北之亂第1084章 底氣第898章 太特市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243章 70式第1360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926章 機耕路第1374章 波斯第37章 戰爭第949章 戰敗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1044章 缺大德的東非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784章 自己人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903章 萊茵宮第29章 艱苦行軍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769章 籌碼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992章 入籍第574章 服軟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130章 入侵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782章 近衛師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364章 燃燒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1156章 軟刀子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981章 捷徑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55章 到東非去第1038章 資源城市問題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332章 稻種第1151章 東非人打過來了!
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1348章 二次和平會議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1130章 薩拉熱窩街頭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220章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388章 換師第42章 移民熱潮第1章 穿越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1349章 犧牲第740章 古戰法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1027章 合金鋼第1114章 抉擇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345章 援助團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577章 收尾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87章 西北之亂第1084章 底氣第898章 太特市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243章 70式第1360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926章 機耕路第1374章 波斯第37章 戰爭第949章 戰敗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1044章 缺大德的東非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784章 自己人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903章 萊茵宮第29章 艱苦行軍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769章 籌碼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992章 入籍第574章 服軟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130章 入侵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782章 近衛師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364章 燃燒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1156章 軟刀子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981章 捷徑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55章 到東非去第1038章 資源城市問題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332章 稻種第1151章 東非人打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