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

隨着恩斯特的要求,國防部和陸軍總參謀部制定了1883年東非陸地相關軍事調動事宜。

亞爾曼和思維特對這次軍事變動做出了細緻的報告:

“殿下,這次兵力調動,我們根據你的要求,做出瞭如下部署,其中同埃及蘇丹接壤尼羅河行省的傑濟拉市兵力加強,如果英國人從北方入侵東非,那傑濟拉市是唯一通道。”思維特說道。

傑濟拉市在尼羅河沿岸,同蘇丹的重要城市喀士穆距離十分接近,傑濟拉東部是埃塞俄比亞高原,也就是阿比西尼亞帝國,西部是努巴山脈,再往西就是科爾多凡高原。

這樣傑濟拉市平原地形,就顯得格外突出,這裡天然是重要的軍事要道,往東埃塞俄比亞高原或者往西努巴山脈都是天險。

而科爾多凡高原區域沙漠廣佈,英軍應該沒有那個耐心從沙漠迂迴偷襲東非,而且東非和科爾多凡高原接壤區域的尼羅河行省地區,幾乎沒有多少人口。

大部分集中在東部傑濟拉市和東南部朱巴市附近,這也就意味着即便冒險穿過科爾多凡高原進入東非尼羅河行省,敵人還將面對荒蕪的熱帶草原區域,而且尼羅河行省河流縱橫交錯,沼澤溼地遍佈。

從乾旱的沙漠地帶,驟然進入悶熱潮溼的尼羅河行省西部,難度完全不下於“長征”,甚至條件更加惡劣,恩斯特自己都不敢想象19世紀有這樣的軍隊存在。

“理論上來說,從阿比西尼亞帝國借道是可行的,但是阿比西尼亞帝國內部派系衆多,有什麼風吹草動我們都能很快得到消息,而且我們在同阿比西尼亞帝國邊境一直部署有軍隊存在,所以從這裡突襲到東非的可能性不大。”

而且思維特有一點還沒說,那就是阿比西尼亞帝國未必敢借道給英國人。

恐怕阿比西尼亞帝國更害怕假道伐虞這種情況發生,當年阿比西尼亞帝國被英國人覆滅過一次,以至於阿比西尼亞帝國改朝換代,所以阿比西尼亞帝國對英國人的警惕性遠大於東非。

“這是我們同蘇丹接壤地區的軍事部署,整體上十分牢靠,而且真發生意外,我們也來的及時間做出反應,在朱巴市構建第二道防線。”

朱巴市也算東非的軍事重鎮,最主要的是東非在這裡訓練熱帶多地形作戰部隊。

當然,最主要的尼羅河行省的基礎設施建設,只達到朱巴省,在往北大多依靠水運。

白尼羅河流域面積幾乎遍佈尼羅河行省全境,所以尼羅河行省的交通極度依賴水運,朱巴市作爲省會和經濟第一大市傑濟拉之間的聯絡就靠白尼羅河來完成。

這就使得朱巴市成爲尼羅河行省內唯一的水陸交通樞紐,從傑濟拉市進入東非腹地,必然要通過朱巴市,再從朱巴市通往東非核心區域的大湖區。

而進入了大湖區,也就意味着從這裡可以通往東非其他核心地帶,因爲大湖區的大湖(維多利亞湖)航運銜接着東非的北方鐵路和中央鐵路。

“東北方向,我們需要注意的就是北方省,北方省內以沙漠爲主,所以不適合行軍,只有德雷達瓦市靠近英國的索馬里蘭殖民地。但是,德雷達瓦市本身就是軍事重鎮,而且前往內陸交通不便,所以我們不用過於擔心。”

東非自己往德雷達瓦市輸送物資都比較困難,更何況是從德雷達瓦市進入東非,而這也是東非支持德雷達瓦市發展自身經濟的重要原因。

德雷達瓦市的存在,更多是爲了戰略威懾,次要目的纔是作爲邊境進行軍事防禦。“整個北方也就以傑濟拉市和德雷達瓦市爲重點,其餘地區不需要太多改變,東部沿海軍事不易有大變動。”

東部是東非當前經濟核心區,一直以來是東非軍事實力最強的區域,所以總參謀和國防部並不建議有大變動,或者說東部地區在手,那東非就有翻盤的機會。

當然,東部防禦除了看陸軍以外,海軍的力量不容忽視,而東非海軍的實力目前在世界處於前列,在西印度洋地區算是霸主存在,這樣東非沿海的主要防禦手段也就從當初依靠近海防禦系統變成了依託海軍和印度洋的外海防禦體系。

換句話說,就是東非將國防體系向海洋方向橫向拓展,極大提高了東非東部沿海的安全性,禦敵於大洋之外的安全策略。

“我們目前最主要的還是加強南方地區的軍事防禦體系,尤其是中部的核心工業省份——馬塔貝萊省。

所以計劃從北方和西北各抽調一個主力師南下,進入馬塔貝萊省,一方面提防馬塔貝萊省東部莫桑比克地區葡萄牙人勢力可能對馬塔貝萊省的襲擊,一方面可以通過中央鐵路,隨時機動進入黑興根省(德蘭士瓦共和國)境內,支援南部假設戰區。”

南部,尤其是馬塔貝萊省纔是東非最重視的地區,當然,恩斯特本身看中黑興根省,黑興根省的資源比馬塔貝萊省還要高一個等級,是東非未來工業發展的原料池。

只不過因爲恩斯特對黑興根省的限制性開發,所以黑興根省的潛力被隱藏,這就導致國防部和總參謀部對黑興根省的認知不足。

這樣也好,自己人都不知道黑興根省的潛力,那其他勢力更無從得知,如果布爾人和英國人,光是知道黑興根省存在全世界最大的金礦,恐怕英國早就行動了。

“馬塔貝萊省爲首的中南部省份,開發時間比較晚,所以移民構成也以1873年以來的新移民爲主,民間軍事訓練和對戰爭的反應能力不及東部,所以我們打算近期開展對中南部省份的預備役軍事訓練。”

中部和南部省份,和東非東部省份不同,東非東部是完全從殖民地發展而來,而中南部省份就大爲不同。

在中南部省份成立之前,東非就已經通過常規軍事力量,對中南部省份的土著和敵對勢力進行了清剿。

而東非東部省份,當初甚至動員過接近數十萬民兵力量,對境內土著勢力進行打擊,所以東部一直有完善的動員機制。

這也就意味着東部省份民衆面臨戰爭威脅時,能夠迅速對戰爭做出反應,很多都經歷過和土著部落,王國的廝殺。

而中南部這些後併入東非的省份民衆,顯然做不到這一點,因爲他們到東非時,存在的威脅大部分已經被東非清除掉了,所以對東非中南部的預備役,民兵武裝力量重組和升級也就顯得比較急迫。

畢竟現在東非的主要威脅就是南部的開普敦殖民地和葡萄牙殖民地,加上現在中南部已經發展爲東非重要的工業基地,礦產資源核心地帶,人口分佈集中地域,所以這一切都是有必要。

“最後,我們擬定新成立兩個機動騎兵師,重點佈防黑興根省和新巴登省(貝專納和博茨瓦納部分地區),其中一個騎兵師部署在新巴登省,沿奧蘭治河隨時應對可能存在的風險。”

新巴登省和開普敦殖民地的邊境漫長,東部更是和英國開普敦殖民地(奧蘭治自由邦)的重要城市金伯利非常近,南邊也距離開普敦市也不遠,所以提升新巴登省的軍事力量,是總參謀部和國防部的一起分析後的共同意見。

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194章 迎接第1538章 世界第四工業強國第1407章 重要地位第1445章 凱末爾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1273章 尼古拉二世下臺第811章 送行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1503章 縱火案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1374章 波斯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1460章 海軍想法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135章 休整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13章 國際調停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22章 殖民地開發還在審覈……第862章 後續第357章 索加第1506章 焦夫鎮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865章 高原省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1035章 二五計劃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191章 青檸第191章 青檸第1491章 文化入侵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390章 勸離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572章 停火線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1074章 市場和矛盾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607章 迂迴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第926章 機耕路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991章 抵達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1269章 距離感第1027章 合金鋼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704章 底氣第1264章 在東非第1276章 酒精第144章 貿易第1548章 利比亞本土化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629章 教育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53章 送酒第844章 魯道夫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833章 拖拉機第1211章 集中營
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194章 迎接第1538章 世界第四工業強國第1407章 重要地位第1445章 凱末爾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1273章 尼古拉二世下臺第811章 送行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1503章 縱火案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1374章 波斯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1460章 海軍想法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135章 休整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13章 國際調停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22章 殖民地開發還在審覈……第862章 後續第357章 索加第1506章 焦夫鎮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865章 高原省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1035章 二五計劃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191章 青檸第191章 青檸第1491章 文化入侵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390章 勸離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572章 停火線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1074章 市場和矛盾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607章 迂迴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第926章 機耕路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991章 抵達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1269章 距離感第1027章 合金鋼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704章 底氣第1264章 在東非第1276章 酒精第144章 貿易第1548章 利比亞本土化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629章 教育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53章 送酒第844章 魯道夫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833章 拖拉機第1211章 集中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