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對阿貿易

圖爾卡納省,季馬市。

東非當初佔領埃塞誒比亞高原南部,主要目的就是爲了保證圖爾卡納湖上游奧莫河水源安全。

隨着東非佔領這裡,不單單是奧莫河,就是謝貝利河和朱巴河等一衆河流水源安全問題都得以解決,是東非東北部的“小水塔”。

而如今和阿比西尼亞帝國之間的貿易,使得圖爾卡納省成爲東非最重要的陸上貿易口岸,阿比西尼亞帝國同時是東非最大的陸地貿易國。

主要還是阿比西尼亞帝國體量大,在東非接壤國家和地區裡,人口最多的就是阿比西尼亞帝國和埃及。

可惜的是埃及核心區域距離東非太過遙遠,中間的蘇丹又太過貧瘠,而且埃及現在是英國的半殖民地,這塊市場,東非只能眼巴巴看着。

“這堆木雕,只能換三萊茵盾,因爲現在木雕市場並不紅火,尤其是你們這種木雕,雖然說有自己的文化特點,但是在其他國家看來一文不值。”

“漢斯先生,這幾個木雕可是由內格默特城最負盛名的藝術大師花了好幾天時間才精心製作出來的,你看這花紋,還有這木材的紋理,不說雕工如何,光是這木料價值就不便宜。”

不得不說,東非繼承了德國的特點,那就是叫漢斯的人太多,大街上喊一嘴,恐怕有六七個人回頭,不過遠東帝國移民,極大豐富了東非人名和姓的多樣性。

“那你想要多少?”

“至少二十萊茵盾!”

“太多了,伱的這批貨可值不了這麼多錢,就像我之前說的,你們的文化,終究和歐洲的不同,甚至和阿拉伯國家也不同,所以一味發揚本國傳統,很有可能並不受市場歡迎,之前我就和你說過,還不如按照我們提供的樣品來製作,這樣才能打開市場。”

漢斯提供的木雕樣品,自然是專門爲歐洲訂製的,主要以宗教文化因素爲模板,畢竟歐洲人什一稅,贖罪券都交的心甘情願,買點文化產品支持“上帝”也不過分。

當然,更主要的還是阿比西尼亞人木匠的手藝好,很多宗教人物能夠生動形象的表現出來,這應該是非洲人的天賦。

漢斯繼續壓價道:“你看看這個紋路,那麼好的木材就浪費掉了,甚至可以說本來挺優質的木料,本身價值就不止三萊茵盾,加上手工怎麼也可以出到五萊茵盾,就是因爲你們自作主張,所以現在三萊茵盾都算是高價。”

卡萊很顯然被漢斯的話說服了,不過真的因爲自己的主張,這批木雕價值就貶低了麼?

“那漢斯先生,這批木雕我們拉回去重做怎麼樣?稍微改小一點,應該還能補救一些價值。”卡萊試探性的詢問道。

怎麼可能,肉都到嘴邊了,漢斯自然不想吐出來,至於之前把這批木雕貶的一文不值,做生意麼!大家都懂,就是相互折價的過程。

不過漢斯說的也是實話,像阿比西尼亞帝國的這種木雕,如果不按照歐洲審美改良,還真不好賣,但是不好賣不代表沒有市場,尤其是那些藝術家,對這種帶有原始野性美的木雕很感興趣。

歐洲的藝術家,都是不差錢的主,向來出手大方,不過藝術家羣體畢竟是少數,像大衆產品也是東非重視的目標,這也是漢斯要求乙方按照歐洲宗教文化要素來製作產品的原因。所以漢斯說道:“拿回去修改就算了,畢竟一來一往多花時間不說,還影響我們下一次交易,這次我吃點虧,就以四萊茵盾的價格收購了。”

東非大量採購阿比西尼亞帝國的手工藝品,實際上也是無奈之舉,因爲阿比西尼亞帝國本身沒有什麼出色的礦產資源,農業是阿比西尼亞帝國的支柱產業,而東非同樣是農業大國,所以兩國之間貿易,東非就要多想些辦法,來讓阿比西尼亞帝國支付的起。

就拿木雕這項工藝品來說,以前東非自己也可以生產,但是本土土著的工藝,顯然無法和阿比西尼亞帝國這種文明古國來對比。

而且阿比西尼亞帝國的人力成本比東非要低的多,東非人口和國土相比太少,而阿比西尼亞帝國的情況則是相反,而阿比西尼亞帝國前幾年國土面積一直在縮減,耕地減少,人口卻不降反增,人力成本也就進一步下降。

所以像木雕,地毯,等手工業品,東非都交給阿比西尼亞帝國代工,當然,也僅限於手工業製品。

東非重視的是工業,而不是手工業,畢竟比手工業,現在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是遠東帝國的對手,東非很多手工業商品都會直接從遠東帝國採購。

從遠東帝國購入的手工業品,主要用於本國消費,而阿比西尼亞帝國的手工業品,主要用來轉銷其他國家和區域,實際上就是東非幹着二手販子的貨。

實際上,圖爾卡納省,同時還能依託阿比西尼亞帝國來發展自身的工業,這一點在東非內陸相當難得。

辦法也非常簡單,圖爾卡納省人口在東非並不算多,資源上也不算特別豐富,尤其是煤鐵等基礎工業原料。

圖爾卡納省面積很大,肯定不缺乏這些礦產,但是缺乏開採這些礦產的人口,所以圖爾卡納省發展工業的一個舉措就是通過和阿比西尼亞帝國的貿易優勢,來把阿比西尼亞帝國變成圖爾卡納省的原材料供應地和市場。

其他不說,圖爾卡納省邊境城市季馬市的鐵礦石和煤就全部從阿比西尼亞帝國境內進口。

同時季馬市是重要的黃金交易市場,因爲阿比西尼亞帝國的金礦儲量比較豐富,而且產業比較成熟,季馬市通過各種工業商品,將阿比西尼亞帝國的黃金等財富兌換走。

當然,兩國之間最出名的貿易,還是軍火貿易,阿比西尼亞帝國每年都要交一筆錢來採購東非的軍火,這是個長久生意,因爲阿比西尼亞帝國周圍三個國家,東非,意大利,英國(埃及),沒一個好惹的。

處在這三個國家之間,阿比西尼亞帝國自然心裡十分焦慮,所以東非對阿比西尼亞的軍火貿易保證了其國家不至於崩潰。

對東非來說,一個完整的阿比西尼亞帝國對東非而言是有利的,因爲這裡情況複雜,如果阿比西尼亞帝國四分五裂,各方勢力背後是哪國支持,都將變成一團亂麻。

而阿比西尼亞帝國作爲一個整體存在,其實力早就被東非削弱,未來潛力也大大下降,畢竟沒有前世那樣面積的國土,未來阿比西尼亞人口永遠只能維持在千萬級別。

最主要的是現在阿比西尼亞帝國的進出口貿易基本上被東非壟斷,是東非第一個實際上的原材料供應地和完全開放市場,所以東非自然要保證現在阿比西尼亞帝國政權的穩定性。

第844章 魯道夫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395章 耍無賴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1500章 阿根廷經濟崩潰第1352章 戰爭結束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140章 新品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360章 安排第559章 誣陷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1507章 大水災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231章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867章 推銷第1014章 輕工業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463章 代理人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369章 送別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98章 遊歷第1549章 潰兵第1246章 領土細節爭議第904章 卡賓達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195章 拜訪第822章 卡賓達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867章 推銷第1256章 貿易重心南移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351章 過往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617章 行動第1411章 工程建設第766章 集結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291章 “偷國”第108章 歷史課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130章 薩拉熱窩街頭第50章 教育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524章 幸福第600章 嘗試第688章 巡邏兵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769章 籌碼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1477章 金融業大整頓第1527章 德國兩黨戰爭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1514章 沙皇在東非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775章 紹奎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469章 鯨灣港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41章 衣錦還鄉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1489章 各國汽車工業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1145章 機遇第821章 裁軍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464章 勸說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
第844章 魯道夫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395章 耍無賴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1500章 阿根廷經濟崩潰第1352章 戰爭結束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140章 新品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360章 安排第559章 誣陷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1507章 大水災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231章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867章 推銷第1014章 輕工業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463章 代理人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369章 送別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98章 遊歷第1549章 潰兵第1246章 領土細節爭議第904章 卡賓達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195章 拜訪第822章 卡賓達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867章 推銷第1256章 貿易重心南移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351章 過往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617章 行動第1411章 工程建設第766章 集結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291章 “偷國”第108章 歷史課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130章 薩拉熱窩街頭第50章 教育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524章 幸福第600章 嘗試第688章 巡邏兵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769章 籌碼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1477章 金融業大整頓第1527章 德國兩黨戰爭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1514章 沙皇在東非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775章 紹奎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469章 鯨灣港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41章 衣錦還鄉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1489章 各國汽車工業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1145章 機遇第821章 裁軍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464章 勸說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