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6章 “情同手足”

1915年12月5日。

本格拉港。

隨着經濟的發展,以及歐洲大戰的刺激,整個東非西海岸地區的經濟都藉助這次歷史機遇更上一層樓。

在本格拉的法爾塔新區,一節節列車和一輛輛汽車在這裡裝卸着從內陸或者本地出發的貨物和集裝箱。

下午八點,碼頭工人安東和工友終於完成了最後一節集裝箱的裝船工作,用毛巾擦去臉上的汗漬後,安東坐在水泥地上,對着瑪爾斯說道:“今年的活可比去年多太多了,也不知道歐洲還要打到什麼時候。”

瑪爾斯拿着他那粗大的水杯喝了一口涼茶後,說道:“打的越久越好,雖然這樣說不地道,可沒有歐洲大戰,哪有現在這麼多貿易訂單。”

“我可不管現在歐洲人過的怎麼樣,把我們自己的日子過好就不錯了,畢竟歐洲列強也不是什麼好玩意,他們如果就此衰落,那對整個世界都是一件好事。”

天下人苦歐洲久矣,當然,這種話肯定輪不到東非人來說,畢竟東非也不過區區世界列強中的一員,同樣是迫害者之一。

縱觀東非歷史,完全是一個帝國主義國家的崛起道路,是數千萬黑人,棕色人種,以及部分黃種人和白人血汗和屍骨上堆砌起來的國家。

而歐洲和東非有過齷蹉的國家,無非就是英國和葡萄牙,但是真討論起來,至於到底誰是受害者,從最後誰是獲益者的角度來看,顯然東非肯定不是。

歐洲大部分國家或許心裡看不起東非,但是政府層面和東非的關係都是不錯的,就算英國和葡萄牙這些年也“摒棄前嫌”,和東非“重歸於好”。

英國自然不用多說,從東英和解之後,兩國在官方層面算是暫時達成了妥協,而葡萄牙和東非的關係,則完全隨着東非國力的增強而導致葡萄牙政府不得不做出新的選擇。

顯然,葡萄牙人對東非的厭惡和仇恨不可能顯然,但是葡萄牙政府卻必須“務實”,在1902年,葡萄牙新政府就已經開始轉變口徑。

不再宣傳“東非仇恨論”,“東非威脅論”等等不利於兩國“友好”關係的言論,畢竟葡萄牙新政府對自己的定位很清楚。

上一屆葡萄牙政府是藉着南非戰爭失敗後國民的的反東非情緒上臺的,但是在經過了長期社會矛盾的積累後,東非仇恨論已經無法滿足民衆情緒的宣泄。

東非牌顯然已經無法成爲政府轉移矛盾的藉口,而且葡萄牙政府很清楚,繼續碰瓷東非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進一步得罪東非。

進入20世紀以後,東非已經坐穩了世界帝國主義中一員的位置,而與之相反的則是葡萄牙的全面徹底衰落。

葡萄牙政府可不會因爲民衆的情緒,就更進一步的得罪東非,畢竟隨着東非大西洋艦隊的崛起,東非軍艦是真有可能開進里斯本。

所以葡萄牙新政府上臺後,自然而然的選擇和東非“重歸於好”,在東非初步殖民非洲並且沒有和葡萄牙正面接觸的時候,雙方關係其實還是不錯的,所以兩國“重歸於好”也是名正言順。

連葡萄牙這種和東非有過“不共戴天”之仇的國家,都能“重歸於好”,歐洲其他國家和東非的關係基本上都很不錯,甚至還有德國,奧匈帝國等“手足情深”的國家。

所以安東就說道:“你有些極端了瑪爾斯,雖然歐洲戰爭確實讓我們東非獲得了巨大利益,但是歐洲各國的戰爭必然不可能一直持續,所以這一段經濟發展紅利,最終也會隨着歐洲戰爭結束而終結。”

“要我說,東非的發展終究是靠着自身的努力和奮進,而不是其他國家的實施,只要我們在工業和經濟上,超越歐洲,即便他們真的恢復過來,也不會對我們造成太大影響。”

瑪爾斯說道:“你說的不錯,發展自身才是硬道理,可我說的也沒有問題,歐美的工業國就是我們的競爭者,如果競爭者跌倒,對我們來說肯定不是壞事,所以歐洲戰爭一直打下去,對我們肯定是利大於弊的,不過這確實只是理想狀態。”

“你看我們本格拉市,這些年的發展,可以說一年一個樣,日新月異,這其中和政府對機遇的把握息息相關。”

“西海岸開發是一方面,而對南美和歐美的貿易更是刺激了本格拉等西海岸城市的迅速興起,而歐戰爆發,對於如今的本格拉來說更是一場巨大的歷史機遇。”

“光我們今年的工作量,恐怕就比以前兩三年加起來還要多,大量的訂單從歐美髮過來,工廠不停晝夜的開工,鐵路夜以繼日的工作運轉,而我們也纔有更多的工資拿到手。”

歐洲戰爭的爆發,對於本格拉市的改變是肉眼可見的,這也是瑪爾斯支持歐洲戰爭繼續的主要原因。

畢竟整個東非距離瑪爾斯太遠,但是本格拉市的發展情況可就和瑪爾斯息息相關了。

他接着說道:“想當初,我們法爾塔新區可真是從一窮二白髮展到如今這個規模的。”

“沒有經歷過的人,肯定無法想象六年前這裡還只是一片大工地,但是現在已經發展成爲和老城區平起平坐的新區,港口,碼頭,道路,建築樣樣不差,除了環境相對單調一點以外,新區與老城區對比幾乎挑不出任何缺點。”

對此,安東也是十分認同的,他說道:“確實如此,想當初你和我不過是薩爾茨堡農村走出來的兩個小青年,現在也算成了正兒八經的城市居民了。”

“還記得當時剛來到本格拉的時候,我們還挺激動,畢竟本格拉怎麼說在當時應該也屬於帝國比較有名的大城市了。”

本格拉在東非還是有一定知名度的,雖然安東和瑪爾斯出身於東非內陸的農村,但是因爲本格拉作爲曾經葡萄牙人在安哥拉的重要據點,其本身在安哥拉就比較出名。

當然,最出名的當屬和本格拉市同名的本格拉寒流了,本格拉寒流是東非地理課本上的重要內容,所以但凡上課用心一點,或者多翻翻書本,很多東非人都能記住本格拉寒流這個詞彙。

毫無疑問,本格拉寒流屬於洋流中的重要內容,而因爲其位於東非西海岸的原因,自然會被東非教師重點提及,常常被拿來和秘魯寒流作爲比較。

再加上東非鐵路大動脈,中央鐵路的西部重要支線,本格拉鐵路這一地理詞條,本格拉這個詞彙在東非的出現的頻率就不可能太低。

而本格拉市本來就在東非歷史中佔有重要地位,同時還是本格拉也是東非省份之一,本格拉市又是省會,所以本格拉市經濟基礎就不可能太差,知名度也不可能太低。

這也是安東當初工作被分配到本格拉的時候,他如此激動的主要原因,一個比較耳熟能詳的城市,顯然其經濟狀況不會差到哪裡。

雖然安東和瑪爾斯的故鄉薩爾茨堡省條件比本格拉省強太多,而薩爾茨堡省的省會姆貝亞市更是東非赫赫有名的十大城市之一,可這些都和薩爾茨堡農村的安東,瑪爾斯沒有太大關係。

第837章 颱風第179章 總部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1473章 警示第1142章 莫斯塔爾議會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1044章 缺大德的東非第298章 香蕉園第1211章 集中營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847章 畜牧業第402章 妥協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811章 送行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551章 交涉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949章 戰敗第403章 撤資第1404章 警告第924章 海洋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1290章 戰略要地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243章 70式第1435章 雙總部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82章 麪粉廠第1128章 開端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555章 羞辱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925章 造船業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401章 駁回第1013章 站隊第1389章 定居第28章 “圈地運動”第800章 威尼斯變化第1295章 巴拉諾夫大使第464章 勸說第276章 “老朋友”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137章 補丁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1468章 亞松森利馬鐵路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1513章 兩黨合流第204章 “流放”?“潤”!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1499章 殺雞儆猴第658章 方針第769章 籌碼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967章 奧拓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1164章 爭議第633章 “故”人第1534章 航空工業會議第1526章 全軍突擊檢查第802章 爭論第1482章 魯道夫改革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
第837章 颱風第179章 總部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1473章 警示第1142章 莫斯塔爾議會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1044章 缺大德的東非第298章 香蕉園第1211章 集中營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847章 畜牧業第402章 妥協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811章 送行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551章 交涉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949章 戰敗第403章 撤資第1404章 警告第924章 海洋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1290章 戰略要地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243章 70式第1435章 雙總部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82章 麪粉廠第1128章 開端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555章 羞辱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925章 造船業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401章 駁回第1013章 站隊第1389章 定居第28章 “圈地運動”第800章 威尼斯變化第1295章 巴拉諾夫大使第464章 勸說第276章 “老朋友”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137章 補丁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1468章 亞松森利馬鐵路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1513章 兩黨合流第204章 “流放”?“潤”!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1499章 殺雞儆猴第658章 方針第769章 籌碼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967章 奧拓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1164章 爭議第633章 “故”人第1534章 航空工業會議第1526章 全軍突擊檢查第802章 爭論第1482章 魯道夫改革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