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1章 抵達

第991章 抵達

“各位,接下來就要到東非了!船上的人員告訴我,再過不到一小時,我們估計就能抵達東非第二大城市,蒙巴薩市。”

“我知道,對於各位而言,東非是一個陌生的國度,在蒙巴薩你們或許能夠窺見她的冰山一角,作爲東非人,誠實的品質是刻入骨髓的,所以接下來,我會將東非的情況如實的對你們透露一些。”

負責“押送”歐洲各國人才回國的可利亞德,他的話一說完,一種不妙的預感涌上這些被東非“騙過來”的歐洲移民心頭。

誠然,爲了招攬人才,東非人在歐洲肯定會對祖國的“富強,和平,文明,友善”進行一些添油加醋的描述。

但是,現在合同已經簽了,船都快到岸了,後悔基本上沒有機會了,東非人員自然也就隨性了不少,難不成這些上了東非“賊船”的歐洲人還能跳海游回去不成。

“大家也不用擔心,東非和宣傳中可能有些出入,不過誤差不至於太大,你們的工作也會受到東非政府的保障,待遇上不會比合同低,當然,想要更高的待遇,那就要看各位實力了,東非是一個尊重知識和技術的國家,在東非你們不會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可利亞德可以說越描越黑,彷彿東非真是緬甸北部的吃人魔窟,這讓船上的歐洲客人們心裡越來越涼。

“……”可利亞德沒有照顧大家的心理狀態,終於進入正題開始講解各種東非的生活常識。

而隨着可利亞德的深入講解,大家有些懷疑,可利亞德描述的國家貌似有些“夢幻”,集體農業,國有制,一五計劃,怎麼感覺像歐洲“幽靈”黨宣傳的那一套。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東非作爲一個君主制國家,肯定不可能是那種國家。

可利亞德自然沒有必要和他們解釋的太過清楚,畢竟東非的政治制度在全世界都過於異類,就是東非都被王室的各種操作搞得眼花繚亂,東非的具體情況,還是要他們親自體會一番,纔能有更好的判斷。

1900年12月3日,中午11點,東非第一批從歐洲引入的高級人才,正式抵達蒙巴薩。

“這裡就是蒙巴薩!”

在經歷了紅海沿線國家和地區對大家心理的摧殘之後,蒙巴薩是船上歐洲人見到的第一座非洲國際化大都市。

本次航線從奧匈帝國的的裡雅斯特開始,隨後通過蘇伊士運河,進入紅海,這也是船上歐洲人第一次見到非洲,毫無疑問,埃及,奧斯曼,意大利紅海殖民地,吉布提等地的茫茫沙海,讓大家心中十分失落。

因爲撒哈拉沙漠的原因,大多數人對非洲的刻板印象就是乾旱,而這佐證了大家的想法,那東非……

實際上在索馬里東部沿海,船上的乘客們就已經進入東非海域,但是索馬里那個地方,如果刨除謝貝利河流域和朱巴河流域,基本上和紅海沿岸沒有太大區別。

但是等到蒙巴薩,大家懸着的心終於放下了一半,整個蒙巴薩毫無疑問是十分繁華的,光是從建築和工廠密集度上來看,就完全不遜色於任何歐洲城市,這裡的氣候條件也比北部好的多,只不過和歐洲北部相比還是比較乾旱的,有些類似地中海沿岸地區的感覺。

看着這些歐洲移民震撼的眼神,可利亞德的心理獲得了極大滿足感,這是作爲東非人對祖國的自豪。

可利亞德對着他們大聲說道:“蒙巴薩市人口接近七十萬,是當前東非第二大城市,工商業十分發達,歐洲城市有的,蒙巴薩都不缺,同時東非的工業品也通過蒙巴薩等港口城市,暢銷海外,包括一些汽車,電力設備等高科技產品,蒙巴薩……”

在可利亞德講述蒙巴薩情況的時候,很多乘客交頭接耳起來。

“安東羅波夫,基輔有多少人?”

“應該是二三十萬左右吧!不過我們烏克蘭地區,敖德薩人口應該更多一些,我記得八十年代敖德薩人口就已經有二十多萬了。”安德羅波夫回答道。

“那東非和烏克蘭相比,你認爲哪個地方更發達?”

“不好說,不過單從蒙巴薩的情況,那肯定東非更勝一籌,畢竟支撐如此大規模人口的城市在俄國也是很少見的,恐怕只有聖彼得堡,莫斯科和華沙能對比,但是剛纔可利亞德也說了,蒙巴薩只是東非的第二大城市。”

“我知道東非第一大城市,在歐洲的時候,那個東非的教育部副部長說過,也就是達累斯薩拉姆市,不過好像達累斯薩拉姆市和蒙巴薩差距不大,也就是說達累斯薩拉姆市人口應該也就七八十萬水平,這樣看來,東非和俄國還是有一定差距的,畢竟我們排在前二的城市,人口都比東非更多。”

安德羅波夫:“這說明不了什麼,可利亞德曾經說過,東非城市發展路徑和歐洲不同,他們特大城市少,但是中小型城市實力都不錯,而且據說東非的城市化率比我們俄國要高,這說明東非工業有可能比俄國要發達一些,畢竟東非很多產品也是比較出名的,尤其是汽車和電力設備,還有東非的農產品在俄國也很盛行。”

俄國一直是東非農業產品的重要消費市場,僅次於德意志地區,作爲比德意志地區更加寒冷的國家,東非是距離沙俄最近的熱帶產品產區。

當然,從地理上來說,印度和東南亞距離俄國更近,但是從航線上,東非優勢更大,尤其是走黑海航線,並且如今東南亞地區開發程度過低,完全無法和東非競爭。

東南亞的大規模開發,還需要英,法兩國的努力,現在東南亞不像後世人口那麼多,開發程度也低,就比如前世東南亞是世界最大橡膠產地,現在橡膠業幾乎被東非壟斷,英,法雖然在東南亞等地有橡膠園,但是剛剛處在起步階段,還要面臨東非的競爭,發展十分緩慢。

作爲世界第一大橡膠生產國,靠着大規模種植和完善橡膠產業優勢,東非嚴重壓低了國際橡膠的價格,就是爲了打壓巴西,東南亞等地區的橡膠產業。

橡膠只是一個方面,在熱帶水果,香料等產業東非採取的也是類似措施,在中,東歐市場幾乎形成了壟斷趨勢,這也不會和中,東歐這些糧食種植大國產生經濟競爭。

而相對應的,東非也會從中,東歐地區進口大量糧食,至於東非糧食則用作飼料或者工業生產,就拿食品加工業來說,東非如果不進口俄國的優質小麥,用本國小麥加工再出口,口感上就差很多。

不過,東非對俄國的貿易總體上處在順差地位,東非對俄國的進口主要體現在糧食,礦產和少量工業品領域,這其中都有東非政府的干預,做生意有來有往,才能細水長流。

就像遠東帝國和英國早期貿易,遠東帝國憑藉發達的手工業,打的英國工業品完全不堪一擊,玩不起的英國乾脆直接通過戰爭和其他陰損手段使得遠東帝國手工業強行破產,從而使本國工業品流入遠東帝國。

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793章 籠中鳥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981章 捷徑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1337章 麥哲倫海峽第67章 大臣路線第865章 高原省第521章 申請第680章 緩衝區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413章 拉攏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810章 海岸線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904章 卡賓達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1491章 文化入侵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207章 換牌第222章 體面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487章 七五編定第464章 勸說第1271章 燎原之火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821章 裁軍第570章 投降!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852章 夏威夷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1269章 距離感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1298章 別列佐夫卡匪幫第840章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830章 蓄水池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976章 開始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973章 籌備第1484章 查科戰爭結束第475章 出手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1546章 南斯拉夫聯盟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1483章 北非鐵路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809章 事後第431章 居所第700章 龍騎兵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88章 衝突升級第930章 漢薩省第1026章 鋼鐵產業計劃提前完成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1220章 萊茵人第1548章 利比亞本土化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356章 鐵路第64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930章 漢薩省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1460章 海軍想法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903章 萊茵宮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57章 探險隊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
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793章 籠中鳥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981章 捷徑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1337章 麥哲倫海峽第67章 大臣路線第865章 高原省第521章 申請第680章 緩衝區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413章 拉攏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810章 海岸線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904章 卡賓達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1491章 文化入侵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207章 換牌第222章 體面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487章 七五編定第464章 勸說第1271章 燎原之火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821章 裁軍第570章 投降!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852章 夏威夷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1269章 距離感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1298章 別列佐夫卡匪幫第840章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830章 蓄水池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976章 開始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973章 籌備第1484章 查科戰爭結束第475章 出手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1546章 南斯拉夫聯盟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1483章 北非鐵路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809章 事後第431章 居所第700章 龍騎兵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88章 衝突升級第930章 漢薩省第1026章 鋼鐵產業計劃提前完成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1220章 萊茵人第1548章 利比亞本土化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356章 鐵路第64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930章 漢薩省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1460章 海軍想法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903章 萊茵宮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57章 探險隊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