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4章 蠢蠢欲動的意大利

德國民族黨的手段十分極端,但是暫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維持德國社會整體上的穩定,與之相比,隔壁的奧匈帝國就已經亂成了一鍋粥。

利貝雷茨事件,迅速引爆了波西米亞工業區,整個區域內的工人,失業人員在工黨的組織下大肆破壞原本的社會秩序,和奧匈帝國政府展開鬥爭。

帝國政府開始調集軍隊,進入波西米亞工業區平亂,但是,波西米亞的工黨組織顯然也不是好惹的,同時帝國內部其他區域的工黨,尤其是奧地利地區的工黨組織也開始策應波西米亞的暴亂。

……

羅馬。

自從貝尼託“進軍羅馬”之後,這座千年古城,迎來了新的生機,成爲意大利四千萬人的首都,全國的資源都向羅馬集中,工廠,行政部門,人口都在向羅馬匯聚。

在貝尼託政府的統治下,這些年來意大利整體的經濟發展都比較平穩,之前或許不太亮眼,但是在世界經濟危機來臨之後,意大利就成爲了歐洲經濟的一片淨土。

其他國家此時別說穩定發展了,經濟上用嚴重倒退形容也不爲過,這就把意大利經濟襯托的十分“耀眼”。

而羅馬作爲其首都,發展更是快於國內其他城市,成爲了歐洲城市在經濟危機中的“優等生”。

在奧匈帝國發生新一輪動盪的時候,最先坐不住的人就是貝尼託,他在羅馬急得上竄下跳。

“巴爾博,現在奧匈帝國發生內亂,你認爲現在是否是王國介入奧匈帝國內亂,奪回東倫巴第和威尼斯的的機會?”在收到波西米亞叛亂的第一時間,貝尼託就召見了自己的心腹巴爾博詢問。

巴爾博思索了片刻說道:“我不建議首相這麼做,如今奧匈帝國的內亂,集中在波西米亞地區,尚未擴散。”

“他們在東倫巴第,還有威尼斯的軍隊都沒有調動,所以,我們想插手的難度很大,成功率也不高。和奧匈帝國相比,意大利的軍事過於弱小,在此前我們最好不要輕舉妄動。”

貝尼託對這個回答很不滿意,他說道:“收回倫巴第還有威尼斯全境,是王國一直以來的目標,兩個區域是意大利能夠成爲世界大國的關鍵。”

“如果,我們不能收復兩地,那意大利將永遠失去崛起的機會,只能做奧地利人的附庸。”

“所以,哪怕是有風險,只要可以奪回這兩片意大利的故土,一切代價和犧牲都是值得的。”

對於貝尼託的想法,巴爾博嗤之以鼻,他直言不諱的說道:“首相先生,你的想法有些不切實際,意大利和奧匈帝國在軍事上的差距過於懸殊,如果我們的軍隊進入倫巴第和威尼斯,那下場只有一個,那就是羞辱性的被奧地利打出來。”

“誠然,這些年意大利在您的領導下,有了一定的起色,在整個歐洲更是表現比較突出,但是我們軍事上完全沒有和奧地利人一較高下的可能性,不說奧匈帝國全國,即便他們部署在東倫巴第和威尼斯的奧地利軍隊,我們也不可能輕易挑戰。”

“奧匈帝國是歐洲列強,軍事實力僅次於德國,英國和法國,我們意大利的軍事實力,和這些國家相比完全不夠看。”

和貝尼託相比,巴爾博顯然更加冷靜,而他也是意大利民族黨裡軍事才能十分突出的人物,正是因爲他在軍事上的能力,才讓他更明白意大利和奧匈帝國在軍事上的差距。

巴爾博說道:“我們意大利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這導致意大利的軍工業十分薄弱,我們無法像奧匈帝國軍隊那樣裝備精良的武器,並且還要在彈藥使用量上斤斤計較。”

“除此外,意大利的財政也不支持王國軍隊的擴充還有提升,最近幾年,意大利經濟發展的不錯,但是也沒有改變意大利的現狀。”

“因此,我們想正面和奧匈帝國戰爭收復東倫巴第還有威尼斯,幾乎不可能實現,除非我們擁有拿破崙那樣的頂級軍事天才,放低標準也應該像我們自己的民族英雄加里波第。”

“可是我並不認爲現在意大利軍隊內部有這種軍事能力上突出的將才。”

“而且意大利的地緣,還有國情也不允許我們做出這種冒險式的策略,否則別說收復東倫巴第和威尼斯,很有可能讓奧地利人反過來,攻入我們意大利現在的控制區域內。”

對於巴爾博這種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話,貝尼託心裡很是不滿,他的臉也耷拉下來,嘴巴向下一撇。

不過,貝尼託態度不好,卻也正表明了他認可巴爾博所說的話。

爲什麼這次貝尼託要把他叫過來詢問意見,原因就是貝尼託本人也十分清楚意大利和奧匈帝國之間的差距。

但是,他又不想錯過這個機會,收復東倫巴第和威尼斯對他的吸引力太大,就像賭徒一樣,望着豐厚的獎勵,總是抱有一種僥倖心理“說不定我能翻盤”。

假設他真能夠收復倫巴第和威尼斯,那貝尼託將成爲未來意大利的“聖人”,這種誘惑對於貝尼託而言是致命的,但是,巴爾博的話直接掐滅了他的幻想。

他嘴硬的說道:“那按照你的意思,我們永遠都不能收復失地,放任意大利的子民被奧地利人奴役,現在奧匈帝國內亂,我們也因爲膽怯,袖手旁觀!”

對於貝尼託的氣話,巴爾博完全不放在心上,畢竟這位意大利領導人有時就是喜歡意氣用事,他已經習慣了。

不過,巴爾博肯定不會讓貝尼託編排的這頂帽子扣在自己頭上。

他說道:“收復東倫巴第和威尼斯是每一個意大利的目標,即便是我,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哪怕去赴死,也絕對不會有任何猶豫。”

“但是,想要收復故土,不是靠着一腔熱血就能達成目的的,尤其是一着不慎,就可能把整個意大利未來的光明前途賠進去。”

“所以在這件事上容不得我們感情用事,當然,收復故土的這個目標,我們也不可能因爲困難就放棄。”

“我們雖然不能直接和奧匈帝國發生軍事衝突,但是也可以着手做一些準備,然後靜觀其變,等到未來時機成熟再動手也不遲。”

貝尼託無精打采的問道:“那你說我們應該怎麼做?”

巴爾博胸有成竹的說:“我們不正面和奧匈帝國發生衝突,但是完全可以在暗地裡給奧地利人增加麻煩。”“現在奧匈帝國內亂,主要是波西米亞地區經濟上問題的集中爆發,而東倫巴第和威尼斯在奧匈帝國的統治下,經濟狀況也沒有好到哪去。”

“這次奧匈帝國的起火點是北部的利貝雷茨市,這座城市最先發生暴亂,是當地工黨和紡織工人促成的。”

“而東倫巴第和威尼斯,也是現在奧匈帝國紡織產業的主要分佈區域,所以利貝雷茨面臨的經濟問題,東倫巴第和威尼斯同樣存在。”

“我們可以加一把火,讓東倫巴第和威尼斯的意大利人和波西米亞一樣動起來,加劇奧匈帝國內部的動盪。”

“不過,我們暫時不應該有太大的動作,而是等波西米亞的事態進一步惡化之後,再開啓對東倫巴第和威尼斯的挑動。”

貝尼託皺着眉頭問道:“爲什麼,不是奧匈帝國越亂,對我們越有利麼?”

巴爾博解釋說:“奧匈帝國越亂當然對我們越有利,但是,最好在這次動盪之中,波西米亞等區域能夠給予奧匈帝國政府壓力,讓他們不得不抽調東倫巴第和威尼斯的軍隊,前往其他地方鎮壓,這對於我們意大利纔是更好的結果。”

“反之,如果現在東倫巴第和威尼斯也發生動盪,那奧匈帝國就不僅不會放心調走當地的軍隊,還會加強在當地的軍事存在。”

奧匈帝國目前主要提防的方向有三個,首先是巴爾幹半島,其次是東部的蘇聯,最後就是意大利半島。

其中,應對蘇聯方面的軍事力量,奧匈帝國應該不會輕易調動,就只剩下巴爾幹半島還有意大利半島兩地的軍隊了。

巴爾博自然希望奧匈帝國能夠減少在意大利半島的駐軍,這樣意大利纔有可能渾水摸魚,甚至是收復東倫巴第和威尼斯。

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示敵以弱,讓奧匈帝國放鬆對意大利的戒心。

貝尼託也明白過來,他說道:“你的意思是我們先觀望一下奧匈帝國內部的事態發展,然後在合適的時間,鼓動東倫巴第還有威尼斯的動盪。”

巴爾博點點頭說道:“就是這樣,同時,我們應該做好軍事上的準備,不過不能在邊境地帶這麼做,防止奧地利人起疑心。”

“可以放在王國的西北部,秘密調集軍隊,假如奧匈帝國最終無法控制住局面,我們就可以嘗試冒險,把軍隊通過鐵路運送到邊境,最後進入東倫巴第和威尼斯。”

這裡巴爾博主要指的是陸軍,至於海軍方面,意大利完全不可能是奧匈帝國的對手,即便奧匈帝國海軍的活動範圍僅限於亞得里亞海,但是其實力,也不是意大利能碰瓷的。

這還是經濟上的問題,統一的奧匈帝國在財政上,終究不是尚未完全統一意大利可以相提並論的,而海軍又是極其燒錢的軍種。

這幾年,意大利纔剛剛完成對原意大利王國還有那不勒斯王國海軍的合併,沒有大規模擴張。

巴爾博接着說:“同時,我們應該向其他國家訂購一批武器,來抵消我們和奧匈帝國軍隊在武器裝備上的差距。”

“至少能保證我們在奪回倫巴第和威尼斯後,能夠抵擋住奧匈帝國的反撲。”

聽完他的計劃後,貝尼託臉色終於發生了一些變化,他站起身來對巴爾博說道:“巴爾博,你是我們意大利最偉大的軍事天才,現在,我代表意大利將收復東倫巴第和威尼斯的這個重任,交給你來處理。”

“在這段時間裡,你有任何需要,我都可以給予你支持,包括經費,軍隊的調動等等,希望最終的結果,不會讓我失望。”

巴爾博向貝尼託敬了一個軍禮,保證說道:“請首相閣下放心,我會一直盯着奧匈帝國,只要有機會,哪怕拼了命也要讓東倫巴第和威尼斯重回祖國的懷抱。”

貝尼託和巴爾博說到底,還是在賭奧匈帝國內部會發生問題,並且最終無法解決收場,至於意大利靠自己和奧匈帝國戰鬥,那就是以卵擊石,自不量力。

於是,從一月末開始,意大利民族黨在東倫巴第和威尼斯的行動變得開始活躍起來。

早在許多年以前,東倫巴第和威尼斯就有意大利民族黨的分部,只不過一直受到奧匈帝國政府的打壓。

但是,隨着世界經濟危機的爆發,奧匈帝國在當地的控制力,也不斷因爲經濟問題而失效。

經濟危機導致社會混亂,還有大量失業人口出現,這都使得近兩三年,東倫巴第和威尼斯的意大利民族黨重新活躍,並且規模上快速擴張。

當然,這兩地的工黨分子也比較活躍,有奧地利工黨,也有意大利工黨,他們都在東倫巴第還有威尼斯活動。

工黨和意大利民族黨此時,不謀而合,都想更進一步的攪亂當地局勢,工黨的目的主要是爲了策應奧匈帝國其他地區,從而讓哈布斯堡首尾不能相顧,從而徹底顛覆哈布斯堡的統治。

這其中蘇聯起到了主導作用,畢竟這次奧匈帝國內部暴動,本身就是1932年末莫斯科提前策劃好了的,而不僅僅是巧合。

包括利貝雷茨工人運動,都是蘇聯方面提前計劃和最終實施的,而蘇聯的最低要求就是肢解奧匈帝國,從而讓這個蘇聯進軍歐洲的障礙,從地圖上消失。

因此,他們這次不僅支持奧地利工黨,同時發動捷克工黨,斯洛伐克工黨,意大利工黨等等對其進行配合。

這種情況下,他們也就和奧匈帝國境內的各個民族主義分子,朝着同一個目標前進,不管工黨還是民族主義分子,他們的首要目標都是推翻哈布斯堡家族在奧匈帝國的統治,然後再考慮其他問題。

於是,巴爾博驚喜的發現,意大利民族黨在東倫巴第和威尼斯的工作十分順利,這個時候,奧地利人完全就是兩眼一抹黑,根本搞不清楚是工黨,還是其他勢力在東倫巴第和威尼斯搞破壞。

不過,相對於工黨,巴爾博和意大利民族黨按照此前的安排,在行動上還是比較隱蔽的,工黨就沒有這些顧慮了,因此他們也吸引了奧匈帝國政府大部分的火力。

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581章 “火車頭”第324章 珠海通商區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31章 部落衝突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865章 高原省第1200章 電氣化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740章 古戰法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96章 西北悲歌第1539章 中東第494章 假情報第101章 招人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688章 巡邏兵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1526章 全軍突擊檢查第1492章 贊比西河改造工程第736章 第九旅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789章 態度第1026章 鋼鐵產業計劃提前完成第99章 岸防炮第1245章 交易達成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55章 到東非去第595章 鼓動第1552章 1933年貿易形勢第697章 石油產業佈局第810章 海岸線第467章 觀察第123章 誘拐第1259章 同意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1419章 東非人的優越性第259章 意大利:這次該輪到我上場了吧!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991章 抵達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1037章 電氣化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797章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168章 餐具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924章 海洋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1166章 體驗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968章 分歧第1502章 雅利安人第72章 菸草種植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903章 萊茵宮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840章第758章 331師第1266章 富瓦河水庫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183章 到達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496章 交戰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367章 鐵甲艦
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581章 “火車頭”第324章 珠海通商區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31章 部落衝突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865章 高原省第1200章 電氣化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740章 古戰法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96章 西北悲歌第1539章 中東第494章 假情報第101章 招人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688章 巡邏兵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1526章 全軍突擊檢查第1492章 贊比西河改造工程第736章 第九旅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789章 態度第1026章 鋼鐵產業計劃提前完成第99章 岸防炮第1245章 交易達成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55章 到東非去第595章 鼓動第1552章 1933年貿易形勢第697章 石油產業佈局第810章 海岸線第467章 觀察第123章 誘拐第1259章 同意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1419章 東非人的優越性第259章 意大利:這次該輪到我上場了吧!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991章 抵達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1037章 電氣化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797章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168章 餐具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924章 海洋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1166章 體驗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968章 分歧第1502章 雅利安人第72章 菸草種植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903章 萊茵宮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840章第758章 331師第1266章 富瓦河水庫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183章 到達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496章 交戰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367章 鐵甲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