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坦噶港

第51章 坦噶港

1866年12月14日。坦噶地區。

烈日下,頭戴草帽的東非殖民地管理人員正用鞭子監督着工地上幹活的土著。

土著們四人一組,徒手搬着巨大石塊,慢慢吞吞地碼放在岸邊。

移民用獨輪車將沙石水泥運到岸邊,加水攪拌均勻,用來填充砌好後石塊間的縫隙。

這裡是新修建的碼頭,全部用石塊砌成,石塊經過打磨平整且牢固。

不遠處移民和土著用鐵鍬,鐵鎬等工具,沿着着海岸,擴寬海灣的範圍,幾千人一齊施工,場面頗爲壯觀。

這處工地位於後世坦桑尼亞的坦噶市,而殖民地正在施工建設的就是坦噶港。

坦噶港,原歷史1889年德屬東非殖民地軍事港口,後坦桑尼亞獨立後最北的海港,坦桑尼亞全國第二大港,劍麻加工和交易中心。

當前,這裡是東非殖民地從桑給巴爾蘇丹國租借的土地,用來籌備殖民地自用的港口建設。

在此前,這裡還只是桑給巴爾蘇丹國的一處荒蕪海灣。

坦噶港東臨坦噶灣,海岸線較爲曲折,優良海灣比較密集,平均水深十七米,東部海域有奔巴島作爲海上屏障,海域裡無大風大浪。

坦噶地區十二月到次年二月吹東南風,四月到十月吹西南風,一月最高平均溫度32度,七月最低平均溫度20度,常年少霧,海面視野開闊。

坦噶港距離上濱海區最近的曼達鎮直線距離約一百二十公里,成爲了東非殖民地上濱海區最新的北部據點。

之所以港口選址在這裡,除了自然條件適合建港之外,主要是明年開始,東非殖民地將會向肯尼亞境內滲透。

目前東非殖民地已經大概掌握了坦噶尼喀地區,尤其是那些比較重要的交通節點和比較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方,都被殖民地收入囊中。

但是坦噶尼喀面積廣大,在東非殖民地據點之間還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土著部落,目前東非殖民地還沒有能力將這些土著清理出去。

主要是沒有地方安排這些土著,最好的辦法是出售給桑給巴爾蘇丹國的商人,其次是殖民地內一些工程消化一部分。

但這都只是杯水車薪,阿拉伯人對奴隸的需求畢竟有限,而且自從東非殖民地開拓以來,深入內陸的東非殖民地把大量土著人口打包送給桑給巴爾蘇丹國,造成市場飽和。

直到現在奴隸價格都維持在低位,曾經暴利的行業都玩起了薄利多銷的套路。

既然阿拉伯商人無法消化,那隻能東非殖民地自己想辦法把這些土著弄走。

因爲船隻比較緊張的緣故,大多船隻都只能用來安排移民,暫時無力將這些土著打包送到海外。

所以東非殖民地只能暫時對一些土著部落進行驅趕,即使這樣,東非殖民地手中還是積攢了數量龐大的土著勞動力。

既然如此,東非殖民地只能用他們來搞一些大工程了,除了開墾農田,修建公路,挖通水渠外。

今年最大的工程就是建設坦噶港,同時還有港口通往上濱海區曼達鎮的道路都使用了大量的土著。

在廣泛使用土著俘虜後,坦噶港初見規模,碼頭和倉庫都已經建好,同時在港口建起了座十七米高的燈塔。

作爲未來東非殖民地進出口的關鍵港口,恩斯特從奧匈帝國進口了一批火炮,從的裡雅斯特裝船,繞過直布羅陀海峽和漫長的非洲海岸線,在達累斯薩拉姆港上岸。

在人拉馬拽後送到了坦噶,現在用這些火炮在港區南北架起防禦炮臺。

在坦噶港修建同時恩斯特籌建了殖民地第一座工廠,劍麻加工廠。

恩斯特特地從法國進口了一批剝麻機,運到東非組裝。

作爲當前東非殖民地的優勢商品,劍麻的利潤十分可觀,爲了進一步提高劍麻的價值,將出口劍麻原材料改爲出口成品和半成品。

劍麻加工廠將東非殖民地種植的劍麻,進行挑選和整理,送入機器中先完成碾壓,濾渣,清洗,烘乾等工序,最後由工人排麻,理麻,並條,然後是紡紗,織布等工序。

成品是麻繩和帆布,以及初級加工的纖維半成品。

劍麻屬於粗纖維,所以不適合作爲紡織面料。

但是劍麻質地縝密,韌性強,耐鹽鹼,不容易被海水腐蝕,在化學纖維誕生之前,是做船纜繩的最好材料。

同時劍麻還廣泛用於漁網,帆布,礦井纜繩,各種用途的麻繩,麻袋……

還是用作高級紙張的原材料,比如航海圖和鈔票。

所以劍麻的銷路不成問題,世界其他地區也有劍麻種植,其中巴西和東南亞規模較大。

劍麻加工廠設立在坦噶港有助於未來提升東非劍麻產業在世界的競爭力。

劍麻本身是一種比較耐旱耐貧瘠的植物,加之東非氣候十分適合劍麻種植,農民在將劍麻種在地裡後基本上不用打理。

當前殖民地的人力成本相當低,加上機械的加持,東非殖民地劍麻工廠生產的劍麻纖維成本極低。

目前工廠裡的工人,全都是移民,總共組建了三個廠房,都在坦噶港附近。

隨着機器的轟鳴,工人將碼好的劍麻葉子,投入到機器裡,滾輪在劍麻葉子上滾動,被打散。

工人用木棍在出口將劍麻纏成團,放入鍋中漂洗,然後撈出烘乾。

最後用手將劍麻纖維理順,用來搓成麻繩,或者在下一個工廠裡變爲帆布。

生產好的劍麻成品和半成品,會在坦噶港就近出口海外,由東非殖民地自己的商船或者沿岸經過的葡萄牙人,荷蘭人的商船運回歐洲銷售。

坦噶港已經成爲一個劍麻加工兼交易中心,同時殖民地的特色物產,丁香,除蟲菊,金雞納樹皮等也可以通過坦噶港對外輸送。

而殖民地需要的物資也可以通過此地轉運,尤其是明年對肯尼亞地滲透。

從坦噶港直接出發,向北不遠就可以進入肯尼亞境內,到時從海外運送來的移民可以直接在坦噶上岸,在經過分配後,直接輸送到肯尼亞各地。

這樣比直接從達累斯薩拉姆港上岸,要省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當然,後續開發坦桑尼亞的移民還會在達累斯薩拉姆港上岸,用來填補坦桑尼亞境內殖民地的空白區域,而前往肯尼亞境內的移民則選擇從坦噶港登陸。

(本章完)

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1446章 第四十五個省第164章 肉類第1467章 回籠資金第769章 籌碼第539章 鄰居論第304章 調停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1268章 人口分佈第371章 生意第1053章 波斯灣第1329章 兇名在外的劊子手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444章 到家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65章 電燈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1212章 奔向自由世界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1457章 爆金幣第77章 “貨物”到港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87章 西北之亂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898章 太特市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1476章 經濟危機爆發第1521章 蘇亞雷斯港第772章 心態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1470章 巴拉圭動員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206章 “收破爛”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612章 美食節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41章 衣錦還鄉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49章 疾病防控第1399章 加入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973章 籌備第1456章 內訌和逼宮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387章 初交手第1266章 富瓦河水庫第1464章 鐵血暴君第53章 土豆種植第441章 回國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612章 美食節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547章 移民申請斐迪南大公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1488章 高速發展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617章 行動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1523章 電氣化鐵路比例
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1446章 第四十五個省第164章 肉類第1467章 回籠資金第769章 籌碼第539章 鄰居論第304章 調停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1268章 人口分佈第371章 生意第1053章 波斯灣第1329章 兇名在外的劊子手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444章 到家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65章 電燈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1212章 奔向自由世界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1457章 爆金幣第77章 “貨物”到港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87章 西北之亂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898章 太特市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1476章 經濟危機爆發第1521章 蘇亞雷斯港第772章 心態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1470章 巴拉圭動員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206章 “收破爛”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612章 美食節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41章 衣錦還鄉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49章 疾病防控第1399章 加入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973章 籌備第1456章 內訌和逼宮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387章 初交手第1266章 富瓦河水庫第1464章 鐵血暴君第53章 土豆種植第441章 回國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612章 美食節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547章 移民申請斐迪南大公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1488章 高速發展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617章 行動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1523章 電氣化鐵路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