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

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

1892年12月。

“羅格老弟你來了?”美國夏威夷商業協會會員恩德絲笑眯眯將羅格引入家中。

“摩爾,去沏一杯咖啡。”

摩爾是恩德絲家裡的僕人,是典型的黑人,而恩德絲僱傭黑人作爲自己的家僕,自然是因爲性價比高,價格合適不說,還能將家裡管理的紊紊有條,聽到命令後,摩爾老實的按照老爺吩咐去做事。

羅格躺在沙發上,顯得頗爲愜意,他對恩德絲問道:“恩德絲老闆,這次你怎麼有空叫我到這裡來,往日我可是經常邀請你,結果你都不在家。”

“呵,都是忙着生意,我不像你,生意做的那麼大,可不要多忙活一陣子,前一陣子我都在忙歐洲的訂單,單子不大,都是小份,量還大,工作起來就沒完沒了。”恩德絲說道。

“你說笑了,我也就是一個小商人,最近都沒有什麼生意,這纔有空在各地閒逛,不知道有多少纔是真羨慕你,歐洲那邊向來出手大氣,我就只能做做遠東的生意。”

在夏威夷大家主要還是做檀木生意,不過夏威夷的檀木生意也是日薄西山,想想也是,這裡本來就幾座小島,再多的資源也跟不上幾十年的砍伐速度。

至於其他地方,夏威夷最大的作用也就是充當海上船隻的停靠地點,畢竟北太平洋腹地,就夏威夷羣島一處像樣的地方。

當然,這也是東非盯上這裡的主要原因,夏威夷的位置太過重要,不插上一手都說不過去,

夏威夷正好處在北太平洋暖流的中間位置,而東非前往阿拉斯加主要就是沿着北太平洋暖流前往美洲西海岸,然後順着阿拉斯加暖流北上。

海上船隻航行,一般都順着洋流而行,可以節省不少時間成本,尤其是在風帆時代,這一點尤其突出。

而東非的南琉球羣島殖民地正好在北太平洋暖流源頭,所以只要補齊夏威夷這塊地,東非同阿拉斯加之間的交通才算穩固。

當然,等船隻從阿拉斯加返航時走的的就是另外一條線路了,也就是日本羣島和亞洲東部海域。

一般回航的阿拉斯加船隻,攜帶的大部分商品都是木材和皮毛,在日本和遠東銷售完畢後,重新裝貨再返回東非。

畢竟東非本身不缺木材,皮毛也是用不上,東非地處熱帶地區根本不需要皮毛取暖,反而是絲綢等產品更受歡迎。

得虧遠東帝國是極度缺乏木材的,尤其是北方地區,所以阿拉斯加的商船不至於返航的時候空船率太高。

當然,這樣一來,阿拉斯加航線,在東非的貿易中也賺不到多少錢,甚至要賠錢,東非每年都要往阿拉斯加輸送兩萬多噸口糧,來保證阿拉斯加王室領地的正常運轉。

當初,沙俄之所以放棄阿拉斯加的主要原因就是阿拉斯加可憐的糧食自給率。

而且,沙俄自己就有一個西伯利亞地區還要沙皇源源不斷的流放犯人才能維持人口,所以俄國人跑到阿拉斯加開荒更是不可能的事。

阿拉斯加也不是什麼都不能種,南部可以種植馬鈴薯,大麥,燕麥和少量耐旱蔬菜,不過這對於整個阿拉斯加而言也是杯水車薪,所以東非要不斷補給阿拉斯加民衆的主糧,在這個基礎上,有效利用阿拉斯加的可耕地資源。

當然,如果阿拉斯加的礦產資源能夠開發,那肯定另當別論了,但是東非現在有能力開發阿拉斯加麼?

顯然是沒有,可以肯定,如果放開阿拉斯加的礦產開發,那加拿大和美國人的大軍就立馬北上了,所以只能先苦一苦阿拉斯加的民衆了。

當然,這只是調侃,阿拉斯加的生活水平其實一點也不差,畢竟人口少,作爲農業產能過剩的國家,東非也不缺那點糧食,加上阿拉斯加漁業資源豐富,所以在衣食住行方面,阿拉斯加居民的生活水平頗高。

而東非,或者說黑興根王室想要維持阿拉斯加的統治,自然需要保障兩地之間的暢通,從東非到阿拉斯加主要就是海運,所以夏威夷的重要性再次得到凸顯。

這跟當年恩斯特一意孤行插手琉球羣島紛爭是一個道理,其實最終目的都是爲了保障阿拉斯加的安全。

如果沒有阿拉斯加王室領地,東非壓根不會攪入渾水,因爲南琉球羣島和可愛島,也沒什麼資源,東非佔領兩地獲得不了什麼實際收益,還有可能遭到日本和美國的針對。

當然,美國和日本針對,東非肯定是不慫的,東非本土距離兩國遙遠,就算他們傾國之力拿東非也沒有太好辦法,而反過來東非卻能拿捏兩國。

這就體現東非地理位置上的優勢,世界貿易主要集中在亞歐大陸,美國和日本人不可能不走印度洋區域,而印度洋區域,東非只要是不針對英美兩國,誰都拿東非沒有半點辦法。

尤其是日本,歐洲生絲市場對日本極其重要,而印度洋是日本商船通往歐洲的必經之路,要不然只能繞道美洲,在巴拿馬運河沒有開通的今天,繞道美洲風險就太大了,而且時間也長。

美國19世紀鐵路建設,也是因爲海運不便,所以迫不得已通過鐵路來連接東西海岸,催生了世界最龐大的鐵路網。

可憐的法國人現在還在修建巴拿馬運河,簡直就是沒有吃“蘇伊士”運河的教訓,不過現在法國就喜歡在海外投資,畢竟本國的工業生產成本太高,在痛失洛林和阿爾薩斯後更是如此,完全競爭不過德國,所以法國在海外投資力度大也情有可原。

而法國的這套做法,也不能說沒有收穫,前世法國殖民地能相對安穩,就是因爲法國建設程度更高,殖民地分到的相對其他國家殖民地而言紅利多一些,當然,這紅利和當地土著沒有關係,主要是在法屬殖民地生活的法國裔居民。

“羅格老弟,你太小看自己了,伱在夏威夷這些年,誰不知道羅格的大名,整個可愛島上幾乎遍佈了你的產業,就憑藉這些產業,你在夏威夷也是能排上號的大商人,不像我只能在檀木生意裡打轉,而且隨着檀木資源的枯竭,恐怕要不了幾年,我就做不下去了,那個時候我要是轉行,恐怕還要老弟你多多關照。”恩德絲對羅格恭維道。

羅格的產業自然都集中在可愛島,畢竟這是中央政府的指示,有利於東非暗地裡掌控可愛島。

現在還不到攤牌的時候,東非只能繼續在可愛島加註,一但美國在夏威夷有動作,東非就會及時“響應”,實現兩國對夏威夷的瓜分。

不厚道的說,美國人也想不到東非會這麼陰險,實際上美國在夏威夷主要防範的國家有三個,英國,法國和日本。

有這三個國家分擔火力,東非這個遠在非洲的國家自然無人問津,而且在相互競爭和防範中,都想不到東非會不動聲色的把手伸到夏威夷。

第1241章 東非的殖民地第183章 到達第525章 血清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284章 連環計第1480章 有實無名的殖民地第570章 投降!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844章 魯道夫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48章 訂婚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222章 體面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811章 送行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367章 鐵甲艦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1116章 泰坦尼克號第766章 集結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1492章 贊比西河改造工程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1426章 鋁都第976章 開始第697章 石油產業佈局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87章 西北之亂第930章 漢薩省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1333章 1919年第1460章 海軍想法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822章 卡賓達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505章 提速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1045章 教育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419章 東非人的優越性第629章 教育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353章 下一站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1516章 糧食交易和饑荒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1189章 邀請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297章 熬過光明第36章 濱海區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263章 《東荷再協議條約》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1269章 距離感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177章 放牧第1182章 中間商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1281章 酒館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62章 激戰第149章 王位第1334章 世界第三人口大國(二合一)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1378章 欺軟怕硬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
第1241章 東非的殖民地第183章 到達第525章 血清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284章 連環計第1480章 有實無名的殖民地第570章 投降!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844章 魯道夫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48章 訂婚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222章 體面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811章 送行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367章 鐵甲艦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1116章 泰坦尼克號第766章 集結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1492章 贊比西河改造工程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1426章 鋁都第976章 開始第697章 石油產業佈局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87章 西北之亂第930章 漢薩省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1333章 1919年第1460章 海軍想法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822章 卡賓達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505章 提速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1045章 教育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419章 東非人的優越性第629章 教育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353章 下一站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1516章 糧食交易和饑荒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1189章 邀請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297章 熬過光明第36章 濱海區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263章 《東荷再協議條約》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1269章 距離感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177章 放牧第1182章 中間商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1281章 酒館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62章 激戰第149章 王位第1334章 世界第三人口大國(二合一)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1378章 欺軟怕硬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