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南非對於東非就是這種情況,但是,在19世紀末的南非戰爭時期,東非確實也沒有吞掉整個南非的條件。
其中,英國是主要因素,開普敦對於英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英國皇家海軍長期駐守此地,而19世紀,東非海軍力量薄弱,沒有可能繞過好望角進攻那裡。
當時,東非海軍雖然已經完成初步建設,但是僅活動於東部沿海和西印度洋區域,至於東非的西海岸,當時還沒有吞併安哥拉全境,主要以條件惡劣的納米比亞地區爲主。
一直到20世紀後,東非的大西洋艦隊纔開始進入發展的快車道,並且最終成長爲東非的主要海上力量。
就算冒着風險進攻開普敦,對於當時東非也得不償失,這有可能引發英國方面的強烈反應。
東非佔領德蘭士瓦和奧蘭治,尚且在英國人的接受範圍之內,畢竟這裡原本就不被英國人重視,屬於布爾人的土地。
可南非其他地方就不一樣了,在19世紀東非如果繼續往南進攻,幾乎和全面向英國宣戰沒有區別。
在19世紀,或者說一戰之前,英國的強大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英國抽調一部分力量集中對付東非,不是當時東非能夠承受起的。
除了這個原因,東非當時不能吞併南非的理由就是當時南非主要人口已經以白人爲主,白人可不是非洲的土著,對他們動手,會受到整個國際社會的譴責,甚至是封鎖。
這一點從東非佔領德蘭士瓦和奧蘭治時期就可以看出來,即便是布爾人,東非也不能搞種族滅族,而是把他們驅趕到奧蘭治河以南。
這倒不是白種人比非洲土著高貴,而是19世紀的主流國際社會完全被白種人操控,當時,日本都還不是列強,而彼時東非雖然自稱“德意志國家”,卻以混血爲主,並不被歐洲社會認同。
一直到20世紀後,東非國力以驚人的速度積累,成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歐洲才“勉爲其難”的把東非認證爲“德意志”,甚至是“白種人”國家。
他們願意“接納”東非,並非心甘情願,而是東非太強了,如果不承認東非這個混血國度爲“白種人”,那歐洲中心論和白人優越論豈不是出現了巨大破綻!
對於歐洲這種欺軟怕硬的心態,俄羅斯人最有感觸,當年拿破崙在歐洲耀武揚威的時候,他們把原本視作蠻夷,蒙古血統的俄國,吹捧成“歐洲救星”,“歐洲憲兵”,那時俄國人就是歐洲人。
克里米亞戰爭之後,俄國人就又成了歐洲一同歧視的對象,是未開化,落後的野蠻國家。
前世,二戰爆發後,整個歐洲被阿道夫訓的和狗一樣的時候,西方社會再一次“寬容”的接納了“蘇聯人”,蘇聯解體後,蘇聯又被歐洲翻案,成爲了一切罪惡的代名詞,甚至二戰也成了蘇聯和阿道夫兩人一起發動的。
估計阿道夫在地獄聽到這個消息後,會把約瑟夫嘲笑死。
當然,蘇聯人或者說俄羅斯人被歐洲如此戲耍,也是完全自作自受,某種程度上來說,俄羅斯人就是歐洲的“舔狗”,在這一點上他們遠不如美國人,美國是反過來把歐洲當狗一樣拿捏。
至於東非,從出現以來,恩斯特就引導本國以“德意志認同”爲核心,而不是宣傳歐洲文明論,所以東非和歐洲關係,向來是放在平等的姿態,甚至和美國一起,在一些領域對“舊大陸”進行貶低。
不過,放在19世紀,東非在硬實力上可沒有這樣貶低歐洲的底氣,也就很難下決心,一次性解決南非問題。
……
針對南非問題,東非打算主動謀求兩國和解,從而穩定自家的後院,但是羅斯福政府上臺後,真正給東非帶來的麻煩在南美。
羅斯福政府在美洲推行所謂的“睦鄰政策”。
所謂的睦鄰政策包括三個原則:不干涉內政,平等合作,文化交流三個方面。
現在羅斯福政府正在謀求前世《蒙得維地亞公約》的簽訂,來落實睦鄰政策在南美的落地。
蒙得維地亞,也就是烏拉圭的首都,《蒙得維地亞公約》就是在此地簽訂並且得名的。
弗里德里希皇儲說道:“美國這個時候在美洲外交政策的轉變,可以說開了一個很壞的頭,如果帝國不能妥善處置,就有可能引發整個美洲的反東非情緒,因此我們不能讓美國完全主導會議的結果。”
對於這個點,恩斯特面色也變得很嚴肅,他說道:“這就是羅斯福和其他美國總統的區別,睦鄰政策的提出,極有可能扭轉拉美國家對美國的態度,最重要的是,這讓我們還有歐洲一些國家的處境就顯得很尷尬了。”
“如果我們不跟進,那美國依靠睦鄰政策,就成爲了‘白蓮花’,其他在拉美實行霸權主義的國家,就變成了反派。”
在拉美地區實行霸權主義政策的國家,主要是美國和東非兩家,但是其他國家在拉美也沒有完全放棄,就比如英國,法國,還有德國。
前世,羅斯福推行睦鄰政策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爲了防止德國對拉美地區的滲透,就比如德國和玻利維亞,阿根廷,智利等等拉美國家的軍事,經濟合作。
在本時空裡,美國睦鄰政策的打擊面變得更加廣泛,尤其是對東非,因爲東非在南美的擴張,這反而讓東非替代了德國,成爲睦鄰政策的主要利益受損者。
換句話說,睦鄰政策本就是無差別攻擊,而東非在拉美的利益最大,所以東非就承受了主要傷害。
因此,恩斯特說道:“我們絕對不能放任美國睦鄰政策在南美的順利進行,雖然這個政策,客觀而言確實對拉美地區有益。”
“但是,美國想踩着我們的臉面,拉攏拉美,我們也要給他們一些顏色看看。”
弗里德里希自然也是這個態度,但是他皺着眉頭問道:“話是這麼說,可美國的睦鄰政策,這是一個陽謀,如果我們反對,必然會受到拉美國家的反感。”
“美國人對於這種情況這肯定是樂見其成的,不過美國也確實無恥了一些,他們正面和我們競爭不過,就把桌子也掀了!”
這並非弗里德里希皇儲吹噓東非,而是客觀事實,東非在過去二十多年裡,在美洲和美國的競爭中確實處於優勢地位。
在東非之前,美國幾乎把整個美洲看做自己的後花園,並且藉着歐洲衰落的大勢,在美洲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最典型的就是戰勝西班牙,並且佔領古巴等殖民地。但是一戰以後,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因爲英國被德國牽扯住,英國在南美建立秩序的崩壞速度超過了美國的想象。
而提前熟知這種情況的恩斯特,早就做好了準備,彼時東非的國力也空前發展,再加上地理優勢,東非大舉入侵南美市場。
這個階段,其實美國還不至於感到憂慮,畢竟美國在南美的佈局可比東非早的多,兩國只能說打了個半斤八兩。
真正讓美國在南美徹底失勢的,還是1929年的經濟大危機,直接導致美國局勢動盪,社會秩序崩壞,財政結構失衡。
東非藉此機會,成功挑撥發動了查科戰爭,打通玻利維亞,使得東非的勢力蔓延到南美洲腹地,延伸到太平洋沿岸,從哥倫比亞往南,東非的勢力和觸手幾乎覆蓋了整個南美市場,並且威脅到美國在加勒比海的利益。
因此,說美國正面競爭不過東非確實是客觀事實,在羅斯福政府上臺之前,美國和東非一樣,都是搞霸權主義的高手。
現在,羅斯福的睦鄰政策一提出了,就像一張賭桌上輸了牌的人報了警,東非還有歐洲一些國家就要問候美國人的母親了。
還真別說,如果說美國“國父”是法國人的話,那美國母親還真就是英國人,兩者都是一脈相傳的“缺德”。
恩斯特說道:“現在,事已成舟,多說無益,美國甚至已經在加勒比海地區撤出了一些殖民地軍隊,這就讓南美各國看到了他羅斯福的誠意。”
“不管羅斯福出於什麼心理,他的睦鄰政策都對東非利益造成了傷害,我們也必須馬上改變在南美的外交政策。”
“首先是加快挑選帝國在南美的利益代言人,現在我們在南美還有優勢,把那些親東非的勢力,儘快挑撥起來,充當我們在南美的爪牙。”
“同時,撤銷一些不太重要的軍事基地項目,減少在南美洲的兵力,只保留重點軍事基地,尤其是北部,防止美國的滲透。”
“最後,美國想要召開蒙得維地亞會議,我們也要參與進去,並且表明帝國的態度。”
美國人既然掀了桌子,東非肯定不可能也學他們這樣“撒潑打滾”。
恩斯特接着說道:“最重要的是,東非應該極力阻止美國所謂的美洲共識,尤其要把南美和北美區分開來,強調兩塊大陸的獨立性。”
美國干涉南美,最喜歡提到的一個說法,那就是“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所以,美洲國家應該把美洲之外的國家排除在外,或者說一致對外。
這對於東非是很不利的,畢竟東非不是美洲國家,所以東非必須否定美國的這種說法。
弗里德里希皇儲補充說道:“我們也可以提倡南大西洋洋經濟合作,畢竟南美主要國家的經濟,本身就和南大西洋息息相關。”
當然,以上的應對措施,本質上還是東非吃虧,畢竟東非本來現在就在南美佔據優勢。
而上面提到的應對方案,不僅不能給東非帶來利益,還要讓渡一部分利益,來拉攏南美各國。
這麼憋屈的事情,東非肯定不能讓美國如此如意。
恩斯特說道:“下面就是給美國人找找麻煩了,他們不要以爲,我們會吃下這個悶虧。”
“既然美國搞所謂的睦鄰政策,那我們也可以利用這一點,把勢力往加勒比海方向擴張,包括墨西哥都可以成爲東非的合作對象。”
“按照睦鄰政策,美國會縮減在加勒比海的駐軍,甚至在部分國家完全撤出駐軍,那我們就和這些國家地區,立刻展開合作,搶奪美國人的市場。”
“就比如古巴,海地等等,美國的睦鄰政策,威脅到我們在南美的利益,那我們也要把火燒到他的加勒比海後花園。”
“這個時候,美國如果出爾反爾,看他們還怎麼收場。”
要真論南美各國對東非的態度,顯然東非的口碑可是比美國在加勒比海地區好太多。
畢竟美國對加勒比海國家地區的迫害,從上個世紀就已經開始,而東非大舉進入南美也就最近二十年的事。
換句話說,東非根本就來不及在南美做多少壞事,而且東非入侵南美市場,已經是20世紀一零年代以後,這時的國際思想也取得了巨大進步,東非不可能違背這種大趨勢,胡作非爲。
除了玻利維亞戰爭以外,東非和南美其他國家,都算的上各取所需,當然,具體過程中,東非肯定使用了不少見不得光的手段。
但是,這些手段和美國相比,那就“善良”太多了,在加勒比海地區,美國的苦主可都有話說,就比如被美國侵佔大半國土的墨西哥,被嚴酷壓榨的古巴,還有危地馬拉,洪都拉斯等等被聯合果品等美國企業欺負的國家和地區。
即便,現在羅斯福在美洲搞所謂的睦鄰政策,這些長期受到美國剝削和奴役,或者霸凌的國家,也不可能就對美國徹底放下戒心,畢竟殖民者從來都是“出爾反爾,反覆無常”的。
這個時候,如果東非政府出面,向他們提出合作,加勒比海地區的國家,肯定更願意相信東非,而不是美國。
畢竟,東非在怎麼聲名狼藉,他們也只有可能聽聞過,而美國怎麼壞事做盡,他們可是親身經歷過。
弗里德里希皇儲也笑呵呵的說道:“父親這個辦法好,美國既然想裝美洲的白蓮花,那我們就讓他們裝,他們現在以爲吃定了我們,等我們把手伸到加勒比海,甚至古巴,墨西哥這些對美國極爲重要的地區,他們就笑不出來了!”
“以前,我們顧及美國,所以尊重他們在加勒比海的利益,現在,既然他們先撕破臉皮,就不要怪東非打加勒比海的主意。”
總的來說,美國想把南美的棋盤掀了,換一張新的棋盤,東非也借坡下驢答應,但是東非要求把這張棋盤做的更大,並且覆蓋到加勒比海這一美國核心利益區,盤子大了,東非就能從加勒比海彌補南美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