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不畏戰

對於艾德利斯所言戰爭一事,威爾斯並不感覺意外,甚至認爲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這和東非以前長期低烈度戰爭有關。

東非幾乎打了十幾年的仗,像威爾斯這種新一代幾乎是在東非年年戰爭中度過的,就是東非的村落以前也要時常和部落,野獸發生衝突。

但是對於瑪麗,這個德國人而言就感覺不太好了!

“威爾斯,東非也經常打仗麼?”

德國人對戰爭其實是有着很強的敬畏之心的,尤其是對德國平民而言,歐洲的每一場戰爭都是極爲慘烈的,因爲交戰雙方差距不大,所以只能靠大量炮灰來相互消耗。

至於軍國主義盛行,其實都是被逼出來的,不發展軍事只能捱打,以前的德意志諸國感觸最深,德意志實際就是歐洲的中原,是各個勢力天然的戰場,如果德國人自己不奮鬥,逃脫不了被別人打的下場,所以還不如整合起來去主動打別人。

“呵呵,瑪麗不用擔心,非洲的戰爭沒有歐陸上那麼慘烈,因爲東非的對手實力並不強,我們東非以前經常和土著作戰,這不是什麼稀奇的事。”

狼不會害怕羊羣,這就是東非在非洲發展的現狀,以前非洲第一軍事強國是埃及,東非還收斂一點,現在東非已經坐實了非洲第一軍事強國的地位,所以反而應該是東非周邊勢力害怕東非。

艾德利斯也在一旁幫腔道:“戰爭對於東非人而言並不陌生,只不過大多數情況下是我們東非侵略其他國家和部落,不管從人口還是軍事實力,亦或者經濟政治上,東非都對周邊有壓倒性優勢。”

“而且這些年來,東非海陸軍發展比以前更加迅猛,武器裝備和歐洲不存在代差,同時有自己的兵工廠,所以不會戰爭不會對平民造成太多影響。”

瑪麗對二者的話是一個字也不信,因爲她從小生活環境中就渲染對戰爭恐怖,畢竟在德國統一之前,德意志大多數都是捱打的那一個。

同樣,除了對戰爭的描述以外,對非洲的描述也是如此,雖然東非治下的非洲大陸發生了極大改變,但是歐洲對非洲的刻板印象從未改變。

在此之前,瑪麗其實就不太情願離開德國,不過丈夫是東非人,所以只能一家人到東非發展,幸好東非不是歐洲描述中那樣的不毛之地。

其實這也好理解,雖然東非積極宣傳東非,忽悠移民,但是這反而阻礙了東非在德意志地區的正面輿論。

因爲相信東非優點的大部分都移民了,反而不能形成三人成虎的廣告效應,畢竟東非距離歐洲挺遙遠,詆譭多於讚譽,普通人如果不離開歐洲又不能對東非的發展有深刻體會。

這就和前世西方世界對世界其他區域的天然“濾鏡”,是一個道理,歐洲是文明的中心,這是政治正確,就是有百年曆史的美國,現在在歐洲輿論裡也不是什麼好玩意,更何況短短几十年曆史的東非。

“對於戰爭不用擔心,你們要去的布拉瓦約實際上也處於東非的大後方,就算戰事不利也不會對那裡造成太大影響,換一個角度來說,我們東非一個省的面積就和歐洲一個國家面積差不多大,這些省份之間就是天然的緩衝地帶。”艾德利斯說道,

布拉瓦約市還在馬塔貝萊省的西部,距離邊境很遙遠,當然,也沒有艾德利斯說的那麼安全。

不過東非是有地利優勢的,因爲馬塔貝萊省處在一塊單獨的高原地形上,南部是林波波河和南非高原分割,東部則居高臨下面對莫桑比克。

莫桑比克平原是非洲少有的真正意義上的平原地帶,而這也是莫桑比克最大的劣勢,高原天然就對平原具有一種軍事上的壓制優勢。

而且東非和莫桑比克交界的地方,莫桑比克開發非常差,很多都是雨林和沼澤,交通非常差,只有南北交通相對而言便利一些,這也是前世莫桑比克國境南北狹長分佈的原因。南部的南非高原確實通達性更高,可是處在內陸,而非洲這些國家裡除了東非以外,基本上交通都是一塌糊塗。

畢竟其他殖民地,包括在非洲殖民幾百年歷史的葡萄牙人,也沒有什麼建設概念,在世界衆多殖民地裡,恐怕只有英國人對印度的建設程度是最高的,而東非已經脫離了殖民地範疇,所以對國家建設自然要十分上心。

“不過東非這麼多年戰爭,國家疆域應該也擴張到極限了,如果再次發生戰爭,那我們的對手應該不是土著了吧!”威爾斯想到了一個關鍵問題。

“大概率是葡萄牙人,不過葡萄牙的軍事實力放在歐洲並不出彩,就連我們東非都讓其割地賠款過,所以我想葡萄牙人恐怕實力在東非眼裡也就比土著高一個層次。”艾德利斯說道。

“當然,也有可能是德蘭士瓦人,畢竟東非和德蘭士瓦人之間的敵意是最大的。”

艾德利斯沒有想過英國,英國雖然和東非關係不算太好,但是應該也沒有什麼太大的仇恨,當然,就算有威脅,國防部和總參謀部應該也有預案。

瑪麗:“本來以爲離開德國就見不到戰爭了,沒想到世界上其他地方也是這樣。”

“區別大了,歐亞大陸的戰爭纔是正常的戰爭形態,而其他地區的戰爭烈度沒有能比上歐洲的,就以東非爲例,除非東非也發生美國那樣的南北戰爭,不然任何形式的戰爭對東非而言都是局部戰爭。”

東非還沒有享受過德國那種敵人從四面八方而來敵人的情況。未來恐怕也很難享受到,因爲東非的鄰國不多,且實力不強。

當然,如果英國人能拉法國等歐洲國家形成對東非的干涉大軍另說,但是這種情況的可能性基本爲零,至少可以肯定德國和奧匈帝國是一定會反對的,而其他國家肯定也是模棱兩可,這就是大國的好處。

當然,大國身份並不一定好用,這一點奧斯曼帝國和遠東帝國感觸應該最深,反而因爲兩國的威脅,備受其他國家打壓。

就像歐洲人想不到在恩斯特前世時空,美國人隔着大西洋統治歐洲一樣,所謂的文明中心,先是成爲美蘇之間的籌碼,最後徹底淪爲美國的傀儡。

不過美國,望之不似人君,在徹底建立其全球霸權後,正面形象遠不及負面形象,作爲世界“領袖”,應該以身作則,爲其他國家發展做出表率。

但是美國在國內建設上,寸功未立,成爲“槍支”,“毒品”,“種族”,“流浪漢”,“性別”……各種國際社會問題的策源地。

至於美國的功勞,當然也不能否認,但是其國際秩序和成就基本上都是冷戰時期爲了和蘇聯競爭的產物,蘇聯死後美國也迅速腐化。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109章 聖誕節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53章 送酒第1358章 海軍比例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1315章 交接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1389章 定居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136章 道路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1352章 戰爭結束第43章 行政區劃第124章 水井第1045章 教育第1431章 第三個工黨政權第316章 萊茵盾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504章 借人第524章 幸福第1116章 泰坦尼克號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811章 送行第289章 教學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1171章 新達爾馬提亞王國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10章 各國反應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1053章 波斯灣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772章 心態第552章 過往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898章 太特市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387章 初交手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204章 “流放”?“潤”!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1223章 “療養”第86章 咖啡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315章 清倉第981章 捷徑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1273章 尼古拉二世下臺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1348章 二次和平會議第404章 暴富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1084章 底氣第1273章 尼古拉二世下臺第1315章 交接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539章 鄰居論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1220章 萊茵人第775章 紹奎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727章 艦隊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800章 威尼斯變化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1081章 消耗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
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109章 聖誕節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53章 送酒第1358章 海軍比例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1315章 交接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1389章 定居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136章 道路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1352章 戰爭結束第43章 行政區劃第124章 水井第1045章 教育第1431章 第三個工黨政權第316章 萊茵盾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504章 借人第524章 幸福第1116章 泰坦尼克號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811章 送行第289章 教學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1171章 新達爾馬提亞王國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10章 各國反應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1053章 波斯灣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772章 心態第552章 過往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898章 太特市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387章 初交手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204章 “流放”?“潤”!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1223章 “療養”第86章 咖啡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315章 清倉第981章 捷徑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1273章 尼古拉二世下臺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1348章 二次和平會議第404章 暴富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1084章 底氣第1273章 尼古拉二世下臺第1315章 交接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539章 鄰居論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1220章 萊茵人第775章 紹奎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727章 艦隊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800章 威尼斯變化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1081章 消耗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