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不畏戰

對於艾德利斯所言戰爭一事,威爾斯並不感覺意外,甚至認爲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這和東非以前長期低烈度戰爭有關。

東非幾乎打了十幾年的仗,像威爾斯這種新一代幾乎是在東非年年戰爭中度過的,就是東非的村落以前也要時常和部落,野獸發生衝突。

但是對於瑪麗,這個德國人而言就感覺不太好了!

“威爾斯,東非也經常打仗麼?”

德國人對戰爭其實是有着很強的敬畏之心的,尤其是對德國平民而言,歐洲的每一場戰爭都是極爲慘烈的,因爲交戰雙方差距不大,所以只能靠大量炮灰來相互消耗。

至於軍國主義盛行,其實都是被逼出來的,不發展軍事只能捱打,以前的德意志諸國感觸最深,德意志實際就是歐洲的中原,是各個勢力天然的戰場,如果德國人自己不奮鬥,逃脫不了被別人打的下場,所以還不如整合起來去主動打別人。

“呵呵,瑪麗不用擔心,非洲的戰爭沒有歐陸上那麼慘烈,因爲東非的對手實力並不強,我們東非以前經常和土著作戰,這不是什麼稀奇的事。”

狼不會害怕羊羣,這就是東非在非洲發展的現狀,以前非洲第一軍事強國是埃及,東非還收斂一點,現在東非已經坐實了非洲第一軍事強國的地位,所以反而應該是東非周邊勢力害怕東非。

艾德利斯也在一旁幫腔道:“戰爭對於東非人而言並不陌生,只不過大多數情況下是我們東非侵略其他國家和部落,不管從人口還是軍事實力,亦或者經濟政治上,東非都對周邊有壓倒性優勢。”

“而且這些年來,東非海陸軍發展比以前更加迅猛,武器裝備和歐洲不存在代差,同時有自己的兵工廠,所以不會戰爭不會對平民造成太多影響。”

瑪麗對二者的話是一個字也不信,因爲她從小生活環境中就渲染對戰爭恐怖,畢竟在德國統一之前,德意志大多數都是捱打的那一個。

同樣,除了對戰爭的描述以外,對非洲的描述也是如此,雖然東非治下的非洲大陸發生了極大改變,但是歐洲對非洲的刻板印象從未改變。

在此之前,瑪麗其實就不太情願離開德國,不過丈夫是東非人,所以只能一家人到東非發展,幸好東非不是歐洲描述中那樣的不毛之地。

其實這也好理解,雖然東非積極宣傳東非,忽悠移民,但是這反而阻礙了東非在德意志地區的正面輿論。

因爲相信東非優點的大部分都移民了,反而不能形成三人成虎的廣告效應,畢竟東非距離歐洲挺遙遠,詆譭多於讚譽,普通人如果不離開歐洲又不能對東非的發展有深刻體會。

這就和前世西方世界對世界其他區域的天然“濾鏡”,是一個道理,歐洲是文明的中心,這是政治正確,就是有百年曆史的美國,現在在歐洲輿論裡也不是什麼好玩意,更何況短短几十年曆史的東非。

“對於戰爭不用擔心,你們要去的布拉瓦約實際上也處於東非的大後方,就算戰事不利也不會對那裡造成太大影響,換一個角度來說,我們東非一個省的面積就和歐洲一個國家面積差不多大,這些省份之間就是天然的緩衝地帶。”艾德利斯說道,

布拉瓦約市還在馬塔貝萊省的西部,距離邊境很遙遠,當然,也沒有艾德利斯說的那麼安全。

不過東非是有地利優勢的,因爲馬塔貝萊省處在一塊單獨的高原地形上,南部是林波波河和南非高原分割,東部則居高臨下面對莫桑比克。

莫桑比克平原是非洲少有的真正意義上的平原地帶,而這也是莫桑比克最大的劣勢,高原天然就對平原具有一種軍事上的壓制優勢。

而且東非和莫桑比克交界的地方,莫桑比克開發非常差,很多都是雨林和沼澤,交通非常差,只有南北交通相對而言便利一些,這也是前世莫桑比克國境南北狹長分佈的原因。南部的南非高原確實通達性更高,可是處在內陸,而非洲這些國家裡除了東非以外,基本上交通都是一塌糊塗。

畢竟其他殖民地,包括在非洲殖民幾百年歷史的葡萄牙人,也沒有什麼建設概念,在世界衆多殖民地裡,恐怕只有英國人對印度的建設程度是最高的,而東非已經脫離了殖民地範疇,所以對國家建設自然要十分上心。

“不過東非這麼多年戰爭,國家疆域應該也擴張到極限了,如果再次發生戰爭,那我們的對手應該不是土著了吧!”威爾斯想到了一個關鍵問題。

“大概率是葡萄牙人,不過葡萄牙的軍事實力放在歐洲並不出彩,就連我們東非都讓其割地賠款過,所以我想葡萄牙人恐怕實力在東非眼裡也就比土著高一個層次。”艾德利斯說道。

“當然,也有可能是德蘭士瓦人,畢竟東非和德蘭士瓦人之間的敵意是最大的。”

艾德利斯沒有想過英國,英國雖然和東非關係不算太好,但是應該也沒有什麼太大的仇恨,當然,就算有威脅,國防部和總參謀部應該也有預案。

瑪麗:“本來以爲離開德國就見不到戰爭了,沒想到世界上其他地方也是這樣。”

“區別大了,歐亞大陸的戰爭纔是正常的戰爭形態,而其他地區的戰爭烈度沒有能比上歐洲的,就以東非爲例,除非東非也發生美國那樣的南北戰爭,不然任何形式的戰爭對東非而言都是局部戰爭。”

東非還沒有享受過德國那種敵人從四面八方而來敵人的情況。未來恐怕也很難享受到,因爲東非的鄰國不多,且實力不強。

當然,如果英國人能拉法國等歐洲國家形成對東非的干涉大軍另說,但是這種情況的可能性基本爲零,至少可以肯定德國和奧匈帝國是一定會反對的,而其他國家肯定也是模棱兩可,這就是大國的好處。

當然,大國身份並不一定好用,這一點奧斯曼帝國和遠東帝國感觸應該最深,反而因爲兩國的威脅,備受其他國家打壓。

就像歐洲人想不到在恩斯特前世時空,美國人隔着大西洋統治歐洲一樣,所謂的文明中心,先是成爲美蘇之間的籌碼,最後徹底淪爲美國的傀儡。

不過美國,望之不似人君,在徹底建立其全球霸權後,正面形象遠不及負面形象,作爲世界“領袖”,應該以身作則,爲其他國家發展做出表率。

但是美國在國內建設上,寸功未立,成爲“槍支”,“毒品”,“種族”,“流浪漢”,“性別”……各種國際社會問題的策源地。

至於美國的功勞,當然也不能否認,但是其國際秩序和成就基本上都是冷戰時期爲了和蘇聯競爭的產物,蘇聯死後美國也迅速腐化。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第1377章 賄賂第1489章 各國汽車工業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011章 借錢第75章 大逃亡第577章 收尾第697章 石油產業佈局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1466章 蒸蒸日上的美國第47章 聯姻事宜第1325章 卡塔爾第1283章 要命的氣候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1494章 被架空的威廉二世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865章 高原省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1212章 奔向自由世界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234章 兄弟拉扯第356章 鐵路第704章 底氣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289章 教學第210章 小丑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658章 方針第1279章 溫斯頓的計劃第467章 觀察第793章 籠中鳥第1402章 契卡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194章 迎接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1399章 加入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867章 推銷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968章 分歧第1419章 東非人的優越性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66章 《東桑條約》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1514章 沙皇在東非第523章 旱情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570章 投降!第1420章 客戶第698章 魚餌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43章 行政區劃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93章 姆特瓦拉第191章 青檸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981章 捷徑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1509章 兩大戰略後方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865章 高原省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713章 不畏戰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1264章 在東非
第1377章 賄賂第1489章 各國汽車工業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011章 借錢第75章 大逃亡第577章 收尾第697章 石油產業佈局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1466章 蒸蒸日上的美國第47章 聯姻事宜第1325章 卡塔爾第1283章 要命的氣候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1494章 被架空的威廉二世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865章 高原省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1212章 奔向自由世界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234章 兄弟拉扯第356章 鐵路第704章 底氣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289章 教學第210章 小丑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658章 方針第1279章 溫斯頓的計劃第467章 觀察第793章 籠中鳥第1402章 契卡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194章 迎接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1399章 加入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867章 推銷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968章 分歧第1419章 東非人的優越性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66章 《東桑條約》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1514章 沙皇在東非第523章 旱情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570章 投降!第1420章 客戶第698章 魚餌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43章 行政區劃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93章 姆特瓦拉第191章 青檸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981章 捷徑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1509章 兩大戰略後方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865章 高原省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713章 不畏戰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1264章 在東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