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

新婚過後,恩斯特要處理的事務也不少,鐵路和工廠的建設進度總體上沒有太大問題,至於運河和河流改造由康斯坦丁負責監督。

“殿下,這是從北方省傳回的電報,根據當地政府消息,隔壁瓦桑加利蘇丹國爆發了蝗蟲災害。”

恩斯特拿過電報讀起來:“這件事啊!我看看,嗯,沙漠蝗蟲,老朋友了。”

說是老朋友一點也不過分,恩斯特前世就和這種沙漠蝗蟲打過交道,當然,最主要的是互聯網的過分渲染,搞得這種蝗蟲好像成爲了不治之症一樣,這讓當時在坦桑尼亞工作的恩斯特有些無語。

其中最低級的一個謠言就是二零二零年:非洲沙漠蝗蟲翻越紅海,入侵印度,可能進入遠東。

先別管沙漠蝗蟲能不能適應遠東的環境,就單說那次蝗災的策源地實際上是阿拉伯半島,但是無良媒體配的圖文全是肯尼亞和索馬里,給人誤導那次蝗災是從非洲跨域紅海到達印度的。

那次蝗災是跨越了紅海,但是是從阿拉伯半島跳躍到索馬里和肯尼亞,實際上這件事應該怪罪到阿拉伯地區頭上,蝗災策源地在魯卜哈利沙漠,這塊沙漠分屬於沙特,阿聯酋和阿曼以及也門,這裡面沙特和阿聯酋作爲中東土豪,一點也沒發揮自己的作用,趕上當時也門內亂,沒有及時播撒農藥,造成了蝗蟲二次繁殖,最終形成百年一遇的蝗災,非洲反而是受害者。

本來索馬里就饑荒,遇上蝗災更是如此,相對應的肯尼亞情況就稍好一些,但是蝗災對兩國的危害遠大於阿拉伯半島,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光聽名字就知道沙漠蝗蟲的活動區域,沙漠蝗蟲主要棲息在沙漠和半沙漠區域。擴展一下可能受到威脅的地方,也就是沙漠和草原交匯地帶,當然,如果大規模爆發,可以影響到的區域就更廣了,但是也僅僅是影響,不等於受災。

這個範圍大概就是整個北非(撒哈拉沙漠),紅海沿岸,阿拉伯半島和南亞次大陸(當前印度)西北乾旱區域,東非之角。

東非國土可能遭遇沙漠蝗蟲入侵的地區是圖爾卡納省(埃塞俄比亞高原),北方省和朱巴省(索馬里),東方省和南普魯士省(肯尼亞),烏干達和南蘇丹,以及坦桑尼亞部分地區。

部分地區就很靈性,爲什麼是部分地區,那是交界地帶,或者說半溼潤和半乾旱地區交匯地帶。

也就是說沙漠蝗蟲不適應更南方溼潤的氣候環境,實際上也是如此,不過就算這樣,東非可能受災的區域也超過一百多萬平方公里(沙漠和半乾旱沙漠,乾旱草原爲主),所以必須做好防禦措施。

“通知農業部,讓北方地區各地病蟲害防治中心做好防範措施,避免災情擴散,減少對我們東非的影響,尤其是東方省和南普魯士省要嚴防死守,發揮人口優勢,避免出現重大災情。”

對於沙漠蝗蟲,東非是無力解決的,至少當前是無力解決,只能儘量避免。

實際上恩斯特確實有一套完整的處理方案,但是沒有用武之地,主要原因還是東非在索馬里地區人口太少。

對付蝗蟲最有效的辦法無非就是先進的科技手段,這一點東非無能爲力,其次就是人海戰術,通過動員羣衆通過各種手段來消滅蝗災。

但是東非在索馬里地區總共才三十多萬人口,而沙漠面積就有十幾萬平方公里,沙漠蝗蟲生活的區域就是沙漠,總不可能讓自己人全進沙漠去搗毀蝗蟲產卵地,那根本就不現實。

最後是生物防控,這個辦法根本就不算辦法,沙漠蝗蟲和其他蝗蟲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它們在沙漠活動,什麼牧雞,牧鴨都是無效的,誰在沙漠裡養雞和鴨子!

同理,其他生物一樣很難在沙漠裡存活,所以引入其他生物治蝗不太現實,沙漠蝗蟲一但氾濫,除了科技手段還真沒有什麼有效治理手段。

當然,東非也不是什麼都不做,索馬里地區人口少,肯尼亞可不少,尤其是人口比較集中的南方區域,而且肯尼亞南方是東非重要的棉花和咖啡產地,所以還是要積極動員當地力量,防範蝗蟲入侵的。監控蝗蟲入侵路徑,在蝗蟲產卵區域進行人工干預,比如翻土,火燒,灌水等有效措施。

實際上當蝗蟲進入東非高原以後他們也成不了太大氣候,地理和環境會阻隔大部分蝗蟲。

就比如沙漠蝗蟲極其依賴風向,一般都是順風而飛,而東非大部分區域都在東南信風控制之下,所以沙漠蝗蟲想進入東非高原就要逆風而行。

不僅如此,隨着東非高原地形擡升,溫度也隨之下降,而沙漠蝗蟲喜歡高溫,尤其是四十多度的氣溫,繁殖最快,這也是沙漠蝗蟲爲什麼不入侵中高緯度地區的原因(就比如歐洲)。

所以沙漠蝗蟲在東非北部爆發後,絕大多數會隨着西南季風偏向阿拉伯半島和南亞次大陸(印度)。

這次蝗蟲爆發地點在索馬里北部,那東非只要做好肯尼亞這個重要農業產區的防範工作即可,至於屬於東非的索馬里區域,那就看天命了。

可能造成的後果無非就是歐洲進口的索馬里香蕉漲價,等災情過去再種植就好了,反正一年到頭都是那個氣候,有謝貝利河和朱巴河河水灌溉,隨時都可以補種。

“接下來做好糧食調度,保證索馬里地區糧食安全,還有讓我們的人和桑給巴爾商人聯繫好,這次蝗災如果擴大到中東,那我們要第一時間填補空缺,搶佔糧食市場。”

中東要是受災了,那對東非來說絕對是好消息,如果每次蝗災都能達到這個效果,那恩斯特巴不得這種“好事”每年都發生,東非受點災情那都不算事。

因爲恩斯特壓根就沒有大力發展過東非北部農業,索馬里地區的糧食八成都是從達累斯薩拉姆港和蒙巴薩輸送過去的。

沒有過多投入,自然沒有太大損失,雖然索馬里的香蕉種植業對索馬里很重要,但是東非其他區域也能種植,並非不可替代。

東非農業產區,目前可以分爲三大主要區域,一個是東非高原小麥種植區,一個是沿海水稻種植區,一個是大湖區,大湖區是多功能種植區,什麼都種。

其次是贊比亞,津巴布韋,圖爾卡納省,然後是北方牧場,米通巴山脈的橡膠種植區,最後才能輪到索馬里(北方省和朱巴省)。

基本上重要糧食產地和經濟作物產地不會受到蝗災影響,如果放在自由經濟體制國家,那肯定受不了這種級別的災害。

可東非王國不是自由經濟體制國家,單方面受災區域遭受到的損失由國家託底,那農民也就不會破產,不破產也就不會發生動盪。

而中東就不行了,一但遭受巨大農業損失,那就有奧斯曼帝國和埃及等殖民地頭疼的了。

恩斯特甚至不厚道的希望這次蝗災對能重創印度西北(主要是今****)的小麥產地,那樣東非就能佔領更多的糧食市場。

當然,這種想法,想一想就行了,百年一遇的蝗災可沒有這麼容易輕易遇到。

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1084章 底氣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418章 學徒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385章 煽動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505章 提速第197章 建議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1436章 街頭爆炸案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28章 “圈地運動”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1427章 經濟答卷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1271章 燎原之火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401章 駁回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992章 入籍第1008章 分析第711章 歸國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93章 姆特瓦拉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7章 擴大生產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925章 造船業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97章 日常第981章 捷徑第13章 國際調停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938章 換血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563章 熱心腸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367章 鐵甲艦第898章 太特市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577章 收尾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1446章 第四十五個省第1113章 大借款第123章 誘拐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43章 行政區劃第968章 分歧第104章 飲食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1302章 巴庫第401章 駁回第1269章 距離感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1222章 會面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56章 平衡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472章 備戰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524章 幸福第810章 海岸線第226章 遠東大使
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1084章 底氣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418章 學徒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385章 煽動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505章 提速第197章 建議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1436章 街頭爆炸案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28章 “圈地運動”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1427章 經濟答卷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1271章 燎原之火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401章 駁回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992章 入籍第1008章 分析第711章 歸國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93章 姆特瓦拉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7章 擴大生產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925章 造船業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97章 日常第981章 捷徑第13章 國際調停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938章 換血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563章 熱心腸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367章 鐵甲艦第898章 太特市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577章 收尾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1446章 第四十五個省第1113章 大借款第123章 誘拐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43章 行政區劃第968章 分歧第104章 飲食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1302章 巴庫第401章 駁回第1269章 距離感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1222章 會面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56章 平衡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472章 備戰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524章 幸福第810章 海岸線第226章 遠東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