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6章 以德國爲首

東非對奧斯曼帝國和波斯得扶持比較簡單直接,那就是幫助兩國,尤其是奧斯曼帝國建立一定的軍事能力。

昔日威震歐亞的奧斯曼帝國,即便到現在在軍事方面其實並不算差,各種世界主流的軍事武器實際上基本都能自行製造,這一點和遠東帝國相同。

畢竟奧斯曼帝國人口僅有三千多萬,如果軍事能力不行的話,早就被沙俄或者奧匈帝國生吞活剝了。

而事實是奧斯曼帝國拖着古老的軀體和沙俄打了上百年,並且和歐洲諸國的交流從未中斷,而奧斯曼帝國之所以難有作爲,就是現代工業體系的建立緩慢,這是很多傳統古國的共同難題。

“君士但丁堡,奧斯曼人的伊斯坦布爾,奧斯曼帝國處在亞歐大陸的連接點,所以和歐洲文化,政治,經濟交流頻繁,因爲種種原因,歐洲迅速工業化的時候,奧斯曼帝國船大難掉頭,但是絲毫不妨礙君士坦丁堡的繁榮。”東非使團團長莫斯萊德矗立在船頭遙望着君士坦丁堡說道。

奧斯曼帝國算是半個歐洲國家,尤其是其首都依舊是君士但丁堡的時候,整個君士但丁堡在各個方面都不遜色歐洲的其他城市。

當然,深入整個奧斯曼帝國全境就不會如此,因爲首都不具備代表性,前世非洲諸國的首都也是建設漂漂亮亮的,但是走出首都其實就是整個大農村的說法完全不誇張。

而君士但丁堡作爲奧斯曼帝國的核心,並且處在和西方世界交流的第一線,這裡並不缺乏一些工業文明的特色,城市建設中已經應用了不少現代化的東西。

當然,莫斯萊德此行並非是過來欣賞君士但丁堡美景的,君士但丁堡的位置可以說相當優越,但也隨着面臨着戰爭的威脅,沙俄和巴爾幹半島上的國家都對這裡虎視眈眈。

莫斯萊德的副手漢斯向他介紹道:“德國人在過去幾年裡和奧斯曼帝國關係比較密切,因爲各種原因,德國希望扶持奧斯曼帝國作爲其潛在盟友,通過商業和軍事合作,德國在奧斯曼帝國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奧匈帝國同奧斯曼帝國的經濟往來也比較頻繁,是奧匈帝國工業的主要市場之一,而奧斯曼帝國也是我國主要貿易國家之一,過去我國黑奴很大一部分就是銷售到奧斯曼帝國。”

莫斯萊德:“如此算來,奧斯曼帝國同我們,德國,奧匈帝國之間的聯繫都比較密切,只不過東非和奧匈帝國同奧斯曼帝國之間的關係更多涉及經濟層面。”

漢斯:“是的,奧斯曼帝國的領土涉及到北非,紅海沿岸以及歐洲小部分和亞洲很多區域,具備大國的基礎,加上地理位置上是天然的商業大國,歐洲各國都和奧斯曼帝國之間有一定程度的商業往來。”

“不過奧斯曼帝國內部問題非常突出,如今的奧斯曼帝國蘇丹權力幾乎被架空,奧斯曼帝國內部各方勢力複雜,尤其是很多區域存在分裂或者被侵略風險,就比如奧斯曼帝國在北非的領地,因爲埃及獨立,和奧斯曼帝國之間聯絡不便,加上法國鼓動,奧斯曼帝國在當地統治實際上名存實亡。”

這一世的奧斯曼帝國境遇要稍微好一點,至少國土面積比原來要稍微大一些。

因爲意大利未完成統一的原因,所以意大利沒有像前世一樣對奧斯曼帝國北非領土進行蠶食,不過這樣一來,接力棒就傳到了法國人手中,法國通過突尼斯作爲跳板,不斷對奧斯曼帝國利比亞地區滲透。

法國一直都是比較重視北非地區的,甚至超過西非,如果能在北非建立有效統治,對於法國的地中海戰略大有裨益,所以在沒有統一的意大利作爲競爭對手的時候,法國就充當了前世意大利的角色。

而關於利比亞問題以及其他方面的影響,奧斯曼帝國和法國關係很差,這進一步加固了奧斯曼帝國和德國的合作。

漢斯:“德國幫助奧斯曼帝國建立工廠,軍事設施,以及訓練軍隊,我們此行的任務是在此基礎上和奧斯曼帝國合作,所以需要事先和德國人取得聯繫。”

東非政府本次對奧斯曼帝國進行扶持,還是要以德國爲主,一方面東非並不是真心幫助奧斯曼帝國搞建設,只是爲了利用奧斯曼帝國來威脅英國和沙俄兩國,從而在中東地區尤其是波斯灣沿岸獲得影響力。

奧斯曼帝國的領土一直延伸到波斯灣,是波斯灣沿岸主要國家,伊拉克和科威特都屬於奧斯曼帝國的核心領土。

另一方面,恩斯特希望加強奧斯曼帝國,從而讓德國未來更加膨脹,從而最終引發歐陸戰爭。

前世一戰,至少在開戰前,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三個同盟國對上英國,法國,俄國爲首的協約國,至少在列強數量上差不多,如今意大利只是一個區域政權,而非列強,並且因爲奧匈帝國的原因也不可能加入協約國,哪怕暫時加入都不太可能。

這樣一來,德國在歐洲大陸上缺乏盟友,如果單靠奧匈帝國,兩國恐怕未必敢於發動戰爭。

前世意大利雖然是個二五仔,但是作爲列強,哪怕是最弱的一個,對於德國和奧匈帝國也算一種心理安慰。

沒有了意大利,那德國就勢必在歐洲國家扶持出新的力量,來幫助德國奪取歐洲霸權,就東非所知,羅馬尼亞,保加利亞以及奧斯曼帝國都是德國比較上心的拉攏對象。

事實上,威廉二世嘴巴老實一些,不對英國的海洋霸權發出威脅,那德國也不至於陷入如此糟糕的外交困境。

英國是樂於德國和法國之間大打出手的,如果沒有英國參與,那一戰也打不起來,頂多發展成爲“普法戰爭”加強版。

其實,當下來看,英國對於德國的情緒就比較複雜,因爲英國外交政策的核心是大陸均衡,能不直接下場自然最好。

但是德國大力發展海軍,觸犯了英國人的底線,加上德國工業實力的增長,對英國工業產生了巨大威脅,種種因素讓現在德國成爲了英國頭號打壓對象。

當然,任何一個在歐陸上最強大的國家,都將變成英國首要打壓對象,俄國已經因爲日俄戰爭丟盡顏面,法國的實力遠不及德國,所以目前德國就是歐陸上最強大的國家,所以英國勢必會想盡辦法將德國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削弱,從而維持整個歐洲大陸上的均衡。

所以一戰爆發的關鍵就是德國,德國在一戰前的“囂張跋扈”,使得歐洲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反德同盟”。

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77章 “貨物”到港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斐迪南大公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1233章 抓捕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1344章 輿論戰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924章 海洋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151章 在法國第1488章 高速發展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417章 炊事車第792章 條件第1447章 阿拉伯部落串聯第1552章 1933年貿易形勢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1165章 抵押物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521章 申請第1437章 徵兵第62章 激戰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449章 野心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1254章 錫礦第837章 颱風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596章 壓迫感第1322章 新絞肉機南線戰場第1543章 德國應對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861章 分贓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809章 事後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1170章 奧匈戰場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1349章 犧牲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1276章 酒精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958章 巴拉圭第958章 巴拉圭第1436章 街頭爆炸案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79章 閒談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316章 萊茵盾第577章 收尾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195章 拜訪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1412章 六月事變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800章 威尼斯變化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97章 日常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633章 “故”人第505章 提速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42章 移民熱潮第504章 借人第802章 爭論第572章 停火線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821章 裁軍第1398章 歐洲共識
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77章 “貨物”到港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斐迪南大公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1233章 抓捕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1344章 輿論戰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924章 海洋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151章 在法國第1488章 高速發展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417章 炊事車第792章 條件第1447章 阿拉伯部落串聯第1552章 1933年貿易形勢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1165章 抵押物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521章 申請第1437章 徵兵第62章 激戰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449章 野心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1254章 錫礦第837章 颱風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596章 壓迫感第1322章 新絞肉機南線戰場第1543章 德國應對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861章 分贓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809章 事後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1170章 奧匈戰場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1349章 犧牲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1276章 酒精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958章 巴拉圭第958章 巴拉圭第1436章 街頭爆炸案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79章 閒談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316章 萊茵盾第577章 收尾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195章 拜訪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1412章 六月事變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800章 威尼斯變化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97章 日常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633章 “故”人第505章 提速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42章 移民熱潮第504章 借人第802章 爭論第572章 停火線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821章 裁軍第1398章 歐洲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