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1章 危與機

第961章 危與機

當然,美國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如今美國已經拿起了當年英國“自由貿易”的劇本,並且大力發展海軍實力。

原歷史上,美國就是在今年九月份搞出了所謂“門戶開放政策”,要求更多“公平競爭”的機會。

而東非暫時還沒有發展到美國這個階段,不過隨着東非工業的發展,過不了多少年,東非也會支持美國的主張。

畢竟如今世界規則是由英,法等傳統歐洲強國制定的,對於打破這個舊的世界體系,其他國家都是比較樂意的,東非也不例外。

“繼續加大和南美國家的外交,文化,政治交流,尤其是要多扶持我們的代理人,如今國際市場幾乎被瓜分殆盡,而想要多吃多佔,就意味着有人讓出手裡的利益,這顯然是不會輕易辦到的,所以我們只能繼續努力,多開闢新賽道,避開直接競爭,或者提升我們的工業水準,提高商品的競爭力。”恩斯特說道。

打鐵還需自身硬,如果東非工業水平進一步提升,這樣東非的工業產品才能正面和其他國家同臺競技,最後還是要看誰的工業實力強,工業水平上來之後,自然會帶動其他領域的發展。

就像美國,其對外政策轉變也是因爲其工業的飛速膨脹,工業發展帶動了美國實力的提升,這是如今美國海軍發展的前提,也是美西戰爭獲勝的保障。

如今東非工業在數量上都還沒有起來,自然無法和其他列強相比,不過隨着時間推移,東非工業也將進入一個新的爆發期。

在1899年,東非之前的工業領域改革基本完成,新建設了大量工廠,遍佈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北部和南部也實現了工業的從無到有。

而在中,東部地區,東非的一批新興產業正在飛速壯大,電力,機械,石油,化工,機械幾個產業都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尤其是電力,汽車等產業不僅規模起來了,還積累了大量技術上的優勢,只要隨着時間推移,未來二三十年內這部分產業的市場,東非是有極大競爭優勢的。

同時,這也意味到1899年,東非之前一輪的工業投資已經完畢,後面就是東非工業投資開始回血的過程了。

而這也是東非積極開發南美等新消費市場的主要原因,畢竟工業產品生產出來後,不可能只由東非國內市場消化,國際市場甚至更重要。

而國際市場,刨除各國殖民地和勢力範圍以後,可供東非選擇的地區和國家本來就不多,南美也是東非唯一還沒有大規模涉足的地區。

所以恩斯特說道:“從出口上來說現在我們的主要市場是歐洲,遠東和中東,歐洲是東非工農業產品的主要市場,而遠東和中東是優勢市場,在這個基礎上,南美就是未來東非貿易的第四大市場。”

“而對新市場的開發,最重要的就是利益綁定,這樣才能在如今高關稅壁壘的環境下取得一定的突破。”

按照恩斯特的記憶,前世20世紀初發生過幾次經濟危機,尤其是1913年經濟危機直接導致了世界大戰的爆發。

所以在整個20世紀初,工業領域競爭只會越發激烈,不過對東非的影響應該不大,一方面是東非本國市場尚未飽和,作爲農業國,東非國內市場需求就是比較旺盛的。

就像拖拉機,電力設備,汽車等,目前東非自產自銷是要大於出口的,而這些產業有賴於新興產業,新興產業應對經濟危機的能力遠比傳統產業強的多。

而東非前一輪的工業投資中,已經完成了一次產業升級,淘汰了大部分落後產能,在其他國家大力擴軍的背景下,東非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技術和設備更新,科研,教育等領域,本身就佔據了優勢。

當然,這並不是說其他國家選擇的道路是錯誤的,如果能夠通過擴軍佔領更多的殖民地和市場自然也能應對經濟風險。

但是恩斯特並不看好這條道路,至少對於目前階段而言,擴軍對於國家發展弊大於利。

目前各個列強國家實力相對均衡,這讓各國很難下定決心開戰,不打仗自然也就無法對蛋糕重新分配,當然,美西戰爭應該算是例外,但是美國獲取的古巴和菲律賓本身體量就不大,對於美國而言只是杯水車薪。

這就和東非購買棉蘭老島是一樣的,棉蘭老島人口少,得不到有效開發,東非暫時也就不能從棉蘭老島獲取收益。

而且目前裝備技術正處於一個飛速迭代時期,尤其是海軍,美國海軍的擴張實際上是早買早享受,而恩斯特的海軍發展路線就屬於晚買享折扣,在無畏艦出現之前,東非海軍這四五年時間裡都不打算大規模擴充軍艦數量。

在恩斯特看來,接下來幾年時間,一直到1905年,東非國家發展的重心就是大力發展經濟,尤其是提升東非的工業實力,而等到1905年之後,再考慮國際形勢變動,制定東非發展戰略也不遲。

當然,20世紀初不斷頻發的經濟危機也確實值得恩斯特警惕,雖然歷史變動了不少,但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應該是不變的,要避免其他國家的經濟危機傳導到東非本土,打亂東非的佈局。

當然,這種擔心有些多餘,其他國家或許僅僅是高關稅壁壘,而東非現在除了沿海城市,大部分地區還是閉關鎖國狀態。

有這個防火牆存在,即便經濟危機真影響到東非,也只會對沿海地區的經濟造成衝擊。

而且經濟危機對當前東非而言並不是壞事,危機中同樣代表着機遇,這樣也更有利於東非獲得其他國家的先進技術和設備。

雖然東非本身工業亮點不少,但僅限於新興產業,傳統產業上和其他國家的差距還是難以抹平的,而經濟危機就是東非的機會。

當然,如今東非再引入技術和設備,就和七十年代大爲不同了,七十年代經濟危機中,東非主要解決的是從無到有的問題,而新世紀東非最重要的是彌補東非工業的短板,對東非工業體系查缺補漏,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區別。

不過這也讓恩斯特頗爲遺憾,那就是在20世紀初,東非無法扮演前世蘇聯的角色,雖然東非經濟體制上和蘇聯有些相似特徵,但是東非已經提前將資金投入到了工業發展上。

不過這也並不是壞事,蘇聯在三十年代經濟危機中確實迅速實現了工業化,享受到了歐美經濟危機的紅利,雖然對於蘇聯本國的工業和科研也是一種衝擊,但把握好度,就可以避免。

而與之相比東非算是採取了截然不同的路線,畢竟恩斯特一直追求的都是穩紮穩打,在恩斯特看來短時間內讓東非工業迅速膨脹未必是好事,不然的話黑興根省的金礦開挖,就能解決東非工業發展的資金需求。

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157章 風車磨坊第426章 回歐第187章 勸說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1426章 鋁都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194章 迎接第1512章 維也納密謀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276章 酒精第1438章 會議召開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1480章 有實無名的殖民地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1203章 車展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98章 遊歷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212章 奔向自由世界第861章 分贓第936章 軍售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681章 金沙薩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195章 拜訪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449章 野心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577章 收尾第191章 青檸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1538章 世界第四工業強國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1045章 教育第67章 大臣路線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38章 開墾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981章 捷徑第1403章 歹毒計劃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1035章 二五計劃第109章 聖誕節第182章 抉擇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371章 生意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844章 魯道夫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449章 野心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1171章 新達爾馬提亞王國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521章 申請第1450章 摻沙子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1179章 鷹擊號航母第381章 國禮第640章 工地第566章 比較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45章 羅恩羅達第898章 太特市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
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157章 風車磨坊第426章 回歐第187章 勸說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1426章 鋁都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194章 迎接第1512章 維也納密謀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276章 酒精第1438章 會議召開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1480章 有實無名的殖民地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1203章 車展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98章 遊歷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212章 奔向自由世界第861章 分贓第936章 軍售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681章 金沙薩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195章 拜訪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449章 野心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577章 收尾第191章 青檸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1538章 世界第四工業強國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1045章 教育第67章 大臣路線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38章 開墾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981章 捷徑第1403章 歹毒計劃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1035章 二五計劃第109章 聖誕節第182章 抉擇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371章 生意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844章 魯道夫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449章 野心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1171章 新達爾馬提亞王國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521章 申請第1450章 摻沙子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1179章 鷹擊號航母第381章 國禮第640章 工地第566章 比較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45章 羅恩羅達第898章 太特市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