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7章 南非破冰
憑良心來說在1933年,世界上真正重視民生問題的國家政府,估計也就只有社會民主黨和工黨組成的政府,後者還好理解,前者代表是瑞典。
其執政黨,目前就是社會民主黨,並且推行了一系列社會福利制度,這也是後世北歐地區福利國家的雛形。
至於東非,美國這種看似過的不錯的國家,更多的是依賴領導人的良心,就比如美國新任總統羅斯福。
而德國的阿道夫上臺後,推出了不少惠民政策,但最終目的還是爲了發動戰爭,因此也不能算。
……
1933年國際上的一個重大事件就是羅斯福登上美國總統的寶座,作爲世界公認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美國領導人的變化,對於整個世界都有着深刻的影響。
而羅斯福的一些對外政策,也對東非的世界戰略形成了衝擊。
萊茵市。
如今已經是年末,和北半球不同,東非大部分地區按照南半球的時間,即將轉入夏季,當然,對於東非這種國家,沒有四季的概念,只有雨季和旱季,而萊茵市剛好進入雨季。
“父親,美國和蘇聯正式建交了!”弗里德里希頗爲激動的說道。
恩斯特對於美國和蘇聯的建交完全不奇怪,弗里德里希皇儲卻不同,畢竟他身處於這個時代,沒有恩斯特那種視野。
現在,弗里德里希的心情,類比一下的話,大概相當於前世,美國和遠東帝國進行貿易戰的時候,突然美國向世界宣佈:不打了!並且還要和遠東帝國展開全方位合作。
知道美國和蘇聯正式建交的弗里德里希皇儲,心理上受到的衝擊還是很大的。
因爲在全世界範圍,沒有哪個國家和美國一樣,如此和蘇聯這麼不對付,當然,德國不算,德國和蘇聯是典型的利益之爭,而美國和蘇聯是意識形態領域的死敵。
如果說蘇聯是最典型的工黨國家,那美國就是全世界最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度,二者天生犯衝,這就像現實裡兩個沒有多少交集的人,第一次見面就覺得對如此礙眼,讓人感到不爽。
恩斯特躺在沙發上,看着奧匈帝國的報紙說道:“這個結果,我們早就已經清楚了,畢竟羅斯福之前就一直在推動美國和蘇聯關係的正常化,美國的新總統羅斯福,確實很有魄力。”
“這也說明美國如今的經濟情況很糟糕,他們之前和蘇聯的合作吃到了一定的甜頭。”
“以至於羅斯福總統能夠放下成見,和蘇聯破冰,來應對本國的危機,他跳出了名利上的圈套,比前面的美國總統更加務實。”
什麼是恩斯特所說名利的圈套,那就是“反蘇”,亦或者說“反工”,對於大多時候的美國總統而言,反蘇言論可以增長他們的支持率,獲得美國上層階級的支持。
而在沒有工黨以前,美國的主要“敵人”是英國人,這種敵人是美國故意樹立的,就像即便前世蘇聯解體之後,美國會尋找新的“敵人”一樣,就比如伊拉克,俄羅斯,21世紀製造業崛起後的遠東帝國。
這種政治行爲並不奇怪,就比如蘇聯說其他資本主義列強是帝國主義,東非故意引導輿論,引導本國人敵視美國,日本還有蘇聯一樣。
在羅斯福上臺以前,反蘇是美國的一項政治正確,而現在他上臺後,積極推動和蘇聯關係正常化,並且最終建立外交關係,顯然在部分美國人看來羅斯福有“通蘇”嫌疑。
甚至更有人直接說羅斯福是“間諜”,“工黨分子”也完全不足爲奇。
弗里德里希皇儲對恩斯特的說法也很認同,畢竟羅斯福上臺也有一段時間了,他對羅斯福這個人也有所瞭解。
“羅斯福正如父親所言,是一個很有魄力的人,而且精明能幹,也比較親民。”
“還不到一年時間,美國政府就在他的主導下,推動了一系列改革法案的出臺,整頓金融,工業和農業,並且已經給美國民衆重新樹立了信心。”
經過長達三年經濟大危機的摧殘,加上工黨思潮在世界的傳播,在羅斯福上臺以前,美國民衆確實對本國的前途感到擔憂,他們甚至毫不懷疑美國即將滅亡。
畢竟在美國失業人員數量太多,很多人吃飯都成問題,這種情況下,很難有人對國家的命運抱有樂觀態度。
而羅斯福的出現,改變了這一點,雖然他的改革,未必能短時間解決美國經濟問題,但是他能讓美國人現在就找到一份工作,並且維持基本的生存,就是實現這麼簡單的訴求,美國的民心就穩定了。
“不過,羅斯福這種人上臺,對美國確實有益,對東非就未必是一件好事了。”
“本來東非就是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而且我們兩國還在南美有直接的利益衝突,美國如果復甦,會直接威脅到我們的利益。”
美國和東非的利益衝突,主要體現在經濟領域,東非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美國排在第二,至於世界第三有一定的爭議,有人說德國,也有人說是蘇聯。
但是,現階段不管德國還是蘇聯,他們的工業體量和東非,美國相比,都不是一個級別的,德國工業質量高,體量不夠,蘇聯體量大,質量低。
這恰好使得兩國和東非,美國在經濟結構,產業上的競爭重迭少。
而東非和美國就並非如此,兩國都是全產業鏈國家,從低端到高端產業都有競爭,在新興產業領域更是如此,就比如汽車產業,美國雖然不及東非,卻是全世界唯一能夠威脅到東非汽車產業在世界市場地位的國家。
還有石油工業,美國也是唯一能和東非競爭的國家,蘇聯的石油資源雖然不缺乏,但是開發的有限,還遠遠不能和東非,美國兩國相比。
電力產業同樣如此,美國有世界第二大電力市場,普及程度超過歐洲之和,也是東非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東非和美國的競爭還不侷限於工業領域,農業上兩國也是不相伯仲,不過,在農業領域英國也不差,但是英國對其殖民地的控制在不斷減弱。
英國衰弱顯然對美國更有利,因爲兩國文化和制度上的相似性,還有繼承性,美國更有可能接手英國的全球資產,這就不是東非希望看到的了。
其中,加拿大以後基本上只能和美國一條路走到黑,東非則要防止澳大利亞,南非,新西蘭等在英國霸權終結後,直接倒向美國。 這其中,並沒有提到英國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那是因爲在東非視角里,美國的勢力基本夠不到印度,而且印度本來就和美國不是一個文化圈。
即便前世印度有太多令人窒息的操作,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印度在警惕殖民的態度是值得肯定的,當然,印度警惕的外部勢力殖民印度,但輪到它對外滲透,侵略,擴張的時候,印度就很雙標了。
這都是英國造的孽,在英國的諸多殖民地裡,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等區域,都是收益更大,只有在印度,英國人是真把他們當做牲口對待。
而且,印度本身宗教和傳統等基因強大,註定不可能融入盎格魯撒克遜國家圈子。
要說,東非對印度的態度,相較於美國人,蘇聯人纔是更大的威脅,東非作爲印度洋霸主,美國根本無力把勢力伸入印度洋,而蘇聯完全不同,蘇聯和印度只有一個阿富汗的距離,不需要走海路。
而南非和澳大利亞,就可以直接通過海洋和美國建立關係了。
弗里德里希皇儲就有些憂慮的說道:“在帝國的世界戰略裡,澳大利亞還好說,南非是一個值得我們頭疼的問題,畢竟南非和我們直接接壤。”
“眼下英國遲早有一天會放手南非,美國就有可能趁虛而入,威脅帝國背後,所以對於南非,我們也應該早做安排。”
討論到南非,這確實是一個長期被東非忽視的國家,自從南非戰爭以後,東非和南非的關係基本上是政治上不相往來。
眼下,已經過去了近四十年,南非民間和東非的關係實際上已經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緩和,畢竟和東非有仇的一代,基本快死絕了。
這四十年裡,東非又沒有仗着國力欺負南非,發生什麼衝突,而經濟領域,兩國又不得不發生一些合作。
東非本土挨着大西洋和印度洋,兩岸的貿易和交流,必然不可能完全繞過南非,這也促進了開普敦的經濟發展。
東非工農業的發展,使得在非洲大陸上形成了一個世界發達的市場之一,這就助推了好望角航線的復興,許多商船重歸該航線,從而減輕了蘇伊士運河對好望角航線的削弱。
這是事實就造成南非因爲東非的崛起,反而在經濟上獲益,和前世南非不同,對於前世的南非而言,他的經濟主要依賴礦產和因爲豐富礦產資源而發展起來的工業。
現在的南非則更加依賴海洋貿易,因爲東非佔據了南非高原,尤其是奧蘭治河北部流域,而這裡恰好是南非地區礦產和農業資源最優渥的區域。
而南非佔據的奧蘭治河南部,礦產資源缺乏,耕地面積也小,同時面臨嚴重的缺水問題。
所以,現在南非人口基本沿着沿海的狹長平原地帶分佈,就比如南非首都開普敦,背後就是近乎直角的懸崖峭壁,其他城市德班,伊麗莎白港都集中於沿海地帶。
總而言之,南非十分依賴海洋經濟,包括爲過往船隻提供相對應服務,以及漁業資源,至於發展農業,南非缺乏土地和麪臨水源短缺問題,而發展工業,他的人口又不足夠。
就像英國工業最發達的殖民地,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其中澳大利亞的人口也有六百萬以上,並且有充足的資源條件。
當下南非總人口規模也就才一百多萬,且幾乎以白人爲主,只有極少量土著,在南非的土著主要是桑人,不過桑人並非黑人,整體上可以把如今南非看做一個白人國家。
恩斯特說道:“南非確實值得我們關注,我們可以允許他暫時留在英國的統治秩序之下,但是決不能允許南非未來投入美國人的懷抱。”
“更不能讓美國把軍事力量部署到南非,從而對帝國形成威脅。”
如果是常規軍事力量,恩斯特自然不擔心,可恩斯特清楚,未來導彈,核武器出現後,世界的軍事也將發生劇變,恩斯特並不希望南非成爲前世的韓國,被美國利用。
就像美國人也害怕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甚至核武器一樣。
從地理上上來說,南非就是東非的“後院”,所以後院的門栓必須控制在東非手裡。
“我們和南非是有一定歷史恩怨的,所以,要拉攏南非,就必須對兩國關係進行破冰。而其中和我們歷史積怨頗深的布爾人,反而應該成爲我們的主要照顧對象。”
“南非也不是鐵板一塊,其中英國人和布爾人就只是一個政治聯盟,他們能合作,完全是因爲過去我們東非這個威脅存在。”
“所以,我們應該打消南非人的顧慮,讓他們明白,東非對南非沒有野心,在取得這個基礎後,再支持布爾人成爲南非的主體。”
“布爾人畢竟和英國人不一樣,他們在文化和種族認同上和美國有隔閡,所以,未來布爾人如果掌控南非,反而未必會加入美國陣營。”
前世也是如此,南非白人政府和美國的關係就算不上太好,甚至遭受了西方社會的制裁,而前世西方社會其實就是美國一手遮天的陣營。
恩斯特繼續說道:“哪怕不能讓南非和我們站在一起,也絕對不能容忍南非倒向其他國家,南非只維持中立,對我們也是一件好事。”
“弗里德里希,這件事剛好由你來做,正式展開東非和南非之間的關係正常化,並且嘗試加強兩國經濟上的合作,爲日後兩國關係打下基礎。”
弗里德里希皇儲來操辦這件事,比恩斯特親自做更加合適,畢竟南非戰爭恩斯特就是發動者,在一部分佈爾人眼裡,恩斯特或許就是“劊子手”形象,手上流血布爾人老一輩的血。
“先派人到南非接觸一下,看看他們對我們的態度,假如現在南非已經放下了仇恨,以後說不定可以親自到南非。”
這裡恩斯特還是穩了一手,就是爲了防止有極端分子,威脅皇室成員安全,畢竟曾經塞爾維亞人就在波斯尼亞刺殺過奧匈帝國的斐迪南大公。
因此,恩斯特打算讓東非的官員先去南非探探路,如果南非人對東非的情緒依舊比較激烈,恩斯特可不會讓兒子到南非,以身犯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