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購艦

第820章 購艦

德國,斯德丁市。

斯德丁是德國重要的海港城市之一,聽起來並不算熟悉,但是,他在前世有一個比較響亮的“波蘭”名字——什切青。

這裡是俄羅斯帝國的締造者俄國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出生地,她的父親是普魯士王國中的一位親王。

什切青這個名稱還出現在著名的“鐵幕”演說當中,丘吉爾宣稱“從波羅的海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的裡雅斯特,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降落下來”,是冷戰的見證者。

當然,前世這兩座城市,什切青和的裡雅斯特,分別作爲德國和奧匈帝國重要的海港城市,命運可謂頗爲相似。

而德國顯然稍好一些,再如何拆分,尚且存在,而奧匈帝國在一戰後就解體了,所以民族主義問題一直被恩斯特重視。

“赫爾曼伯爵,我們德國的造船技術絕對十分可靠,就在十年前遠東帝國從我們廠定製了兩艘一等鐵甲艦和三艘巡洋艦,已經在遠東地區得到了充分驗證,完全能夠滿足東非海軍的需求,所以說你們在德國衆多造船廠中選中我們伏爾鏗造船廠完全是來對了地方。”

伏爾鏗造船廠也就是北洋水師訂購軍艦的地方,前身僅僅只是1851年創建的一座小型船舶製造廠。

不過1851年德國都尚未統一,加上當時普魯士海軍十分弱小,所以伏爾鏗造船廠的起點在德國並不算低,在當時也是尚未統一德意志的普魯士王國的一家現代化的造船業先驅。

而且,伏爾鏗造船廠的母公司不僅製造軍民用船舶還製造鐵路裝備,算是普魯士地區比較強大的軍工企業。

在德國統一後更是得到飛速發展,成爲全國領先的造船廠之一,而該廠最大的成績顯然就是在八十年代爲遠東帝國建造了兩艘世界先進水平的鐵甲艦。

在此前伏爾鏗造船廠實際上從來沒有建造大型鐵甲艦的經驗,在這一點上反而不如東非的巴加莫約造船廠,而且伏爾鏗造船廠競爭對手衆多,能脫穎而出完全是靠着遠東帝國在八十年代的採購。

伏爾鏗船廠位於普魯士中部,在斯德丁(什切青)郊區的奧得河下游的佈雷多。

現在該造船廠廠長威爾斯正在極力向東非推銷本廠的業務,而對威爾斯的話,東非外交部長赫爾曼顯然沒有太大興趣。

“威爾斯廠長,對於貴廠的技術和製造能力我們是不懷疑的,不過我們只需要訂購一艘鐵甲艦作爲海軍的補充,現階段東非對海軍的需求並不是太旺盛。”赫爾曼伯爵委婉說道。

海軍作爲吞金獸,永遠都不會滿足,軍艦當然是越多越好,不過東非海軍顯然代表不了東非政府的態度。

目前有了南非戰爭這場漂亮的立國之戰,東非在短時間內可以說非常安全,所以東非也開始着手裁軍工作。

而海軍當前一次性就要退役四艘鐵甲艦,當然,作爲補償,將引入三艘最新技術的鐵甲艦作爲補充。

東非準備自己造一艘,剩下兩艘分別從德國和奧匈帝國引入,除了吸收同行的先進技術以外,也方便東非海軍進一步開拓視野。

東非的鐵甲艦大部分都是六,七十年代建造,現在大部分已經落後,當然作爲世界最頂級的海軍軍事工業,鐵甲艦技術落後也只是相對於列強而言,放在其他區域依舊能發揮威懾力。

而東非海軍退役軍艦中兩艘就準備按照戰前和遠東帝國的交易,以六十萬兩白銀的價格賣掉,均價只有三十萬兩,基本上等於白送。

不過東非海軍要發展,留着這些鐵甲艦也不能下蛋,讓其在遠東海域“養老”也算不錯的去處,不然只能拆除或者打靶。

當然,這筆生意對遠東帝國而言絕對是賺到了,畢竟東非退役軍艦的軍齡並不算長,最早的也不超過二十年。

性價比依舊非常高,稍微保養再多服役個十幾年不成問題,就算是賣廢鐵都能回點本。

而德國的造船技術可能比東非強,但是強的有限,尤其是伏爾鏗造船廠,黑興根財團本身就在德國漢堡有自己的造船廠,所以東非完全有能力獲得部分德國造船技術。

伏爾鏗造船廠的特殊性在於它的名氣大,至於實力,實際上和東非算是半斤八兩的水平,當然,背靠德國實力和教育的強大,未來伏爾鏗造船廠的發展應該並不會差。

所以赫爾曼伯爵等東非官員對從伏爾鏗造船廠引入軍艦其實興趣不大,不過伏爾鏗造船廠畢竟有獨立建造鐵甲艦的能力,很多技術都有自己的獨創性,所以還是值得東非海軍作爲參考的。

如果不是出於這個目的,東非完全可以把訂單交給漢堡的黑興根造船廠,當然,如今黑興根造船廠漢堡分廠實力已經大不如前,主要以商用船舶爲重點也是原因之一。

畢竟東非本土造船業能夠發展起來,主要靠的就是從威尼斯和漢堡抽調精兵強將,這樣一來威尼斯和漢堡造船廠自然發展受限。

不過德奧兩國都是世界一流列強,背靠兩國的資源和教育體系,漢堡和威尼斯造船廠發展依舊不錯,在兩國依舊能夠排的上號。

“那真是太可惜了,東非海軍的實力是值得讓人尊敬的,能夠爲這種擁有實打實戰績的海軍生產軍艦,是很多造船廠的榮信,在這一點上我都有些羨慕的裡雅斯特皇家造船廠。”

在南非戰爭中,東非海軍表現出色,雖然只是打了一個平手,而且還略有吃虧,但是要看對手是誰。

目前世界海軍最強大的兩個國家就是英法,東非海軍能夠正面和英國皇家海軍對抗,就十分出人意料。

而這也讓奧匈帝國軍工造船業揚眉吐氣,因爲東非大部分海軍主力艦艇都由奧匈帝國建造,或者技術來源於奧匈帝國。

而奧匈帝國海軍之前本來就有利薩海戰作爲戰績傍身,而在這方面德國就差了不止一點半點。

所以東非能夠到伏爾鏗造船廠訂購軍艦本身就讓伏爾鏗造船廠感覺有些出乎意料。

“威爾斯廠長你也不用太沮喪,德國的造船業發展是有目共睹的,可以說德國海軍發展是世界上最快的,就拿你們廠來說,在整個八十年代能擊敗英國,拿下遠東帝國的訂單可以說是在行業內部揚眉吐氣,現在德國無非是欠缺實戰的機會。”赫爾曼伯爵寬慰道。

東非海軍雖然發展也極爲迅速,但是十分依賴奧匈帝國的技術支持,而德國從一開始就更加具有創造性和獨立性,所以在這個領域德國依舊比東非強的多。

而且東非最欠缺的是體系,尤其是高端人才上的匱乏,這和東非的教育體系發展時間太短息息相關,東非海軍算是買造參半。

尤其是七十年代非常急功近利,東非海軍直接一口吃成胖子,到目前爲止都沒有消化殆盡。

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658章 方針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536章 間諜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1168章 法國前線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926章 機耕路第953章 新家第1329章 兇名在外的劊子手第925章 造船業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1345章 能源結構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1325章 卡塔爾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1185章 速成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704章 底氣第1436章 街頭爆炸案第488章 情報戰第24章 籌措資金第1081章 消耗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199章 結款第168章 餐具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1499章 殺雞儆猴第809章 事後第1154章 斷案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191章 青檸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381章 國禮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請假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545章 孤兒第1170章 奧匈戰場第1446章 第四十五個省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444章 到家第298章 香蕉園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1271章 燎原之火第958章 巴拉圭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430章 客人第258章 夜襲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284章 連環計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422章 蘇聯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1425章 文物買賣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484章 訓練
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658章 方針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536章 間諜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1168章 法國前線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926章 機耕路第953章 新家第1329章 兇名在外的劊子手第925章 造船業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1345章 能源結構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1325章 卡塔爾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1185章 速成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704章 底氣第1436章 街頭爆炸案第488章 情報戰第24章 籌措資金第1081章 消耗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199章 結款第168章 餐具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1499章 殺雞儆猴第809章 事後第1154章 斷案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191章 青檸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381章 國禮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請假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545章 孤兒第1170章 奧匈戰場第1446章 第四十五個省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444章 到家第298章 香蕉園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1271章 燎原之火第958章 巴拉圭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430章 客人第258章 夜襲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284章 連環計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422章 蘇聯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1425章 文物買賣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484章 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