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

正如恩斯特所言,在得到遠東主力艦隊幾乎喪失戰鬥力的消息後,尼古拉二世政府都在這一噩耗中驚醒。

俄國的大臣向尼古拉二世彙報道:“旅順港基地的海軍主力損失慘重,現在遠東艦隊的所有戰列艦要麼重傷,要麼被封死在旅順港內,只能被動挨炸,只有海參崴分艦隊沒有受到攻擊,但是這個時候遠水不解近渴,根本不可能解圍,也沒有實力解圍,所以我們要做最壞的打算。”

此時,俄國遠東艦隊並沒有完全覆沒,海參崴分艦隊依舊存在,但是這支艦隊顯然無法和日本海軍抗衡,其主力軍艦沒有一艘戰列艦,而且戰鬥力稍弱的巡洋艦。

而且日本顯然不會放任海參崴分艦隊支援旅順港的俄國海軍主力,雖然日本海軍實力遠比不上俄國,但是對上俄國遠東艦隊這一個部分還是佔據絕對優勢的。

俄國的三大海軍艦隊中,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遠東艦隊,遠東艦隊實力最弱,至少比日本聯合艦隊要弱一些。

尼古拉二世敲着後腦勺,焦急的問道:“能否從旅順港突圍出去?”

俄國海軍總司令搖着頭嘆氣道:“基本沒有可能,日本海軍是夜間發動的偷襲,這導致我們很多在港內停靠的軍艦受到致命性打擊,這使得旅順港海軍已經喪失了大部分戰鬥力,靠着剩餘力量,根本不可能有效反擊,現在只能依靠旅順駐軍和日本僵持。”

“這也說明目前我國喪失了在遠東海域的主動權,日本海軍只要指揮得當,吃掉我國駐旅順海軍只是時間問題。”

“而海參崴分艦隊戰鬥力弱,並且南下肯定要經過日本海域,日本海軍不可能坐視不管,這個時候南下基本上就是羊入虎口,落入日本海軍的圈套之中。”

尼古拉二世有些氣急敗壞的說道:“難道我們就眼睜睜看着帝國海軍在旅順港覆滅,而無動於衷麼!”

海軍總司令勸慰道:“主要是誰也想不到日本海軍會採取夜間偷襲的方式,日本政府根本沒有向我國宣戰,從而打了我們一個措手不及,所以旅順港的慘劇,根本原因是我們忽視了日本這個國家的無恥程度,這在我們以往和文明國家的戰爭是完全不同的。”

尼古拉二世咬牙切齒道:“這些該死的日本矮猴子,他們完全沒有羞恥和道德感。”

尼古拉二世對日本的痛恨可以說達到了極點,而且是新仇加舊恨,因爲當年還是皇儲的尼古拉二世就遭遇過日本人的刺殺,這麼多年來尼古拉二世對此事一直念念不忘,現在日本不宣而戰的卑鄙手段,更是讓尼古拉二世的內心暴躁到了極點。

當然,刺殺對於尼古拉二世而言可能不至於引起對日本的憎惡,畢竟沙皇遭到刺殺並不稀奇,就比如尼古拉二世的爺爺亞歷山大二世就是受害者,讓尼古拉二世對日本憎惡的主要原因是當時日本政府對兇手的包庇態度。

本來年輕時尼古拉二世剛到訪日本時態度是比較友好的,同時對日本印象也比很滿意,可遇到後來的糟心事,任何一個正常人都不會不可能在心裡善罷甘休。

尼古拉二世雖然痛恨這個完全不講武德且沒有廉恥的國家,但是還不至於被憤怒衝昏頭腦,他問道:“現在戰爭已經爆發,而且對我們來說,開局十分糟糕,你們有什麼方案化解這場危機?”

海軍總司令悲觀說道:“現在我們只能讓海參崴分艦隊不要做無謂的犧牲,避免遠東艦隊全軍覆沒,儘可能的讓他們消耗日本海軍的精力,至於旅順的遠東艦隊主力,只能說形勢堪憂,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而且爲了防止戰爭形勢進一步惡化,我們必須提前做好準備,隨時派遣遠征艦隊到太平洋地區進行支援,如果讓日本佔領旅順,那我們將進一步陷入被動之中。”

尼古拉二世有些着急的說道:“既然如此,你們還不快點拿出方案。”

“陛下,派遣遠征艦隊並不是容易的事,因爲英國人的原因,我們黑海艦隊肯定出不去,這個時候只能從波羅的海艦隊抽調兵力,但是我們也面臨着嚴重問題,艦隊從歐洲到太平洋地區萬里之遙,沿線形勢複雜,說不定其他國家不會給予我們便利。”

海軍總參謀羅日傑斯特文斯基也說道:“英國人很大概率會成爲我們的阻礙,他們控制着直布羅陀,蘇伊士運河等交通要道,而且英國和日本關係非常密切,甚至可以說日本海軍就是其一手扶持起來,用以平衡我們的力量,所以英國人大概率會站在日本一方,給我們造成很大麻煩。”

這一判斷可以說非常準確,對於現在的英國人而言,巴不得俄國在遠東地區折戟沉沙。

“而且艦隊調動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在我們需要大量的準備工作,波羅的海艦隊光是航行就要耗費大量時間,還要面臨氣候上的考驗,等到了遠東地區恐怕已經精疲力盡。”

尼古拉二世問道:“難道我們就不能繞過英國麼?”

“幾乎不可能,就算不走直布羅陀和蘇伊士運河,好望角和馬六甲海峽也在英國人手裡,不過英國人也不可能完全阻攔我們,只是這樣一來會耗費我們大量時間和精力,而戰爭形勢瞬息萬變,這個時候,完全有可導致我們戰爭失敗。”

當然,此時俄國政府心裡還是抱有僥倖的,雖然遠東艦隊遭遇了偷襲,但並不是全軍覆沒,所以遠東艦隊依舊有翻盤的可能性,但是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

所以此時波羅的海艦隊準備馳援亞洲要提早準備,這就是俄國海軍將領所說的做好最壞的打算。

“英國人很有可能拿直布羅陀海峽,或者蘇伊士運河做文章,而除了英國以外,其他國家我們也要考慮在內,尤其是德國和法國的態度,如果因爲英國人的阻撓,而選擇好望角線路,那東非也是我們要考慮的因素。”

“波羅的海艦隊經過的海域和國家太多,而有能力不賣面子的國家,也就是德國,法國,英國和東非四國,其他國家就算不滿也不敢幹預,法國應該不會阻攔我們,至於德國和東非的態度需要我們進行試探,尤其是德國,如果德國在這場戰爭中偏袒日本,那我們可能連波羅的海都出不去。”

“而東非的重要性在於,如果我們選擇好望角線路,那我國海軍很長一段航程都要經過東非海岸,而且東非在亞洲還有殖民地存在,蘭芳和南琉球羣島的位置,都能對我國海軍中途休整提供有利保證,同時東非和英國關係比較僵硬,所以不會受到英國態度的干預,這一點對於我們來說也很重要。”

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195章 拜訪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123章 誘拐第1081章 消耗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1510章 九大工業區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81章 煤礦第163章 年底第37章 戰爭第822章 卡賓達第1464章 鐵血暴君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1031章 軍火貿易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811章 送行第140章 新品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1165章 抵押物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1517章 契卡出動第903章 萊茵宮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1330章 選定地點第183章 到達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128章 打探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1296章 接見第1493章 阿道夫出獄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1491章 文化入侵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556章 氣吐血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1466章 蒸蒸日上的美國第58章 密謀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1407章 重要地位第261章 威脅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938章 換血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1446章 第四十五個省第1426章 鋁都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8章 普奧聯動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30章 多多馬第388章 換師第809章 事後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1420章 客戶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1282章 學習營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930章 漢薩省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381章 國禮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284章 連環計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28章 “圈地運動”第1254章 錫礦
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195章 拜訪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123章 誘拐第1081章 消耗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1510章 九大工業區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81章 煤礦第163章 年底第37章 戰爭第822章 卡賓達第1464章 鐵血暴君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1031章 軍火貿易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811章 送行第140章 新品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1165章 抵押物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1517章 契卡出動第903章 萊茵宮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1330章 選定地點第183章 到達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128章 打探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1296章 接見第1493章 阿道夫出獄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1491章 文化入侵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556章 氣吐血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1466章 蒸蒸日上的美國第58章 密謀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1407章 重要地位第261章 威脅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938章 換血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1446章 第四十五個省第1426章 鋁都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8章 普奧聯動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30章 多多馬第388章 換師第809章 事後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1420章 客戶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1282章 學習營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930章 漢薩省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381章 國禮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284章 連環計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28章 “圈地運動”第1254章 錫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