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4章 在東非

時間轉眼來到1917年。

萊茵市的街道上車水馬龍,人流不息,短短十幾年時間裡,萊茵市一躍成爲東非新晉的大城市之一。

而沙皇俄國的阿列克謝皇儲和他的兩個姐姐,正在東非四皇子馬克西姆的帶領下瀏覽萊茵市。

馬克西姆皇子出生於1887年,是恩斯特最小的兒子,即便如此,歲數也比尼古拉二世的兒女們大的多。

這次來東非的沙俄皇子和公主裡,年齡最大的也就是俄國三公主瑪利亞,出生於1899年,目前也就十八歲。

這次沙俄皇室前往東非就是由這位瑪利亞公主帶隊,照顧妹妹安娜斯塔西婭,以及弟弟阿列克謝。

馬克西姆帶着他們在萊茵市的街頭閒逛,他對着已經成年的瑪利亞公主說道:“萊茵市是一座新城市,所以他的規模肯定無法和聖彼得堡相比,但是我們東非的首都卻也有聖彼得堡無法獲得的優勢,這裡四季如春,而且處在陸地中間,聖彼得堡則剛好相反。”

聖彼得堡在俄國屬於比較溫暖的區域,不過在溫暖也已經靠近北極圈,而東非的萊茵市卻接近赤道。

在地理位置上二者可以說南轅北轍,但是卻又都顯現出同緯度不同的氣候差異。

就像聖彼得堡,這個名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白雪皚皚,而萊茵市則容易讓人想到烈日炎炎,但兩地的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

聖彼得堡的冬季也就零下幾度,這要是放在俄國同緯度的其他地區,是很難想象的,而萊茵市的氣候在東非卻帶有普遍性,高原區域基本和萊茵市相似。

瑪利亞說道:“這一點確實出乎我們的意料,這個時間段,聖彼得堡或者俄國的其他地方積雪尚未消融,而東非卻正好處在夏季,但是除了剛到東非的時候,我們在萊茵市卻並沒有感覺到炎熱。”

馬克西姆說道:“那是因爲,沿海或者說平原地帶的氣候和內陸高原不同,像達累斯薩拉姆市等沿海地區,溫度普遍都比內陸高。”

“這是受到了海拔和地形的影響,就像聖彼得堡,雖然和你們國內很多地區一樣也是溫帶大陸性氣候,但是受到大西洋暖流和海洋的影響,所以溫度更高一些。”

“而我們東非人如果光是氣候因素的話則喜歡待在內陸高原地帶,這裡的氣候更加涼爽。”

雖然是夏季,但是今天萊茵市的最高溫度卻只有二十六度,並且這幾天還有陣雨,更是體驗不到夏日的炎熱。

瑪利亞公主就很喜歡這種氣候,她說道:“感覺萊茵市不管溫度,還是空氣,都比聖彼得堡要好的多,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種新奇的體驗。”

“如果是往日在聖彼得堡的話,這個時間段我更願意待在屋子裡感受火爐的溫暖,而到了萊茵市,反而更適合外出遊玩。”

馬克西姆皇子笑呵呵的說道:“既然如此,你們三個可以在萊茵市多住一段時間,這次邀請你們到東非,本來就是兩國加深感情上的需要,唯一可惜的就是你父母和兩個姐姐沒有到來。”

說到這裡,瑪利亞公主面色稍微暗淡了一下,隨後說道:“如今父皇和母后脫不開身,我的姐姐們也在前線的醫院,也就是我和安娜斯塔西婭和阿列克謝年齡太小,所以幫不上什麼忙,所以纔會受父皇的囑託,到東非來放鬆一下心情。”

“也不知道戰爭什麼時候能夠結束,在我們離開聖彼得堡之前,也聽到過一些消息,前線的戰事對俄國很不利,父皇雖然沒有說,但是我也能感受到他內心的焦急。”

估計這也是尼古拉二世,爲什麼同意東非請求,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和唯一兒子派到東非的原因的之一。

從去年開始,歐洲戰爭的局勢開始變得對俄國不利起來,尤其是到了去年年末,前線俄軍可以說節節敗退,丟失了大量土地。

而聖彼得堡的物資供應情況也開始出現了危機,一方面是德國海軍對波羅的海的封鎖,另一方面則是波蘭等原本糧食產區的淪陷。

這一切又導致了聖彼得堡的反戰活動變得開始頻繁起來,進而可能讓尼古拉二世感受到危機。

而另外一個因素則是東非邀請俄國皇室,對於目前尼古拉二世算是一個好消息。

在英法兩個盟友不可靠的情況下,東非反而成了俄國的一大助力,東非的物資出口,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俄國的物資缺口。

這也很好理解,英法兩國雖然是俄國的盟友,但是他們能夠給予俄國的支持相當有限。

畢竟兩國面對同盟國的壓力,自身對物資的缺口就極大,更不可能分出一部分來滿足俄國的需要。

更何況俄國這種體量,也不是英國和法國能支援的起的,這幾年兩國的工業發展也不景氣,甚至兩國的軍工產能加在一起,也才勉強和德國對抗。

而德國還有奧匈帝國作爲盟友,奧匈帝國雖然是歐洲五大列強中實力最弱的,但是卻也極大分攤了德國的壓力。

當然,也不排除英法兩國希望同盟國儘可能的去和俄國死磕,同時又擔心俄國在戰爭中取得太大進展,這就和前世二戰中的情景相似,所以協約國內也不是鐵板一塊。

對於瑪利亞公主的訴苦,馬克西姆皇子只能裝作無奈的說道:“希望戰爭早點結束吧!”

而實際上,如今最希望歐洲戰爭繼續打下去的國家就是東非,所以馬克西姆說的也不可能是真心話。

這幾年的戰爭中,東非可以說賺的盆滿鉢滿,全民享受到了歐洲戰爭所帶來的紅利,海外訂單源源不斷,所以東非自然希望這場戰爭繼續維持下去。

經濟上的好處,東非民衆感同身受,而在海外,東非更是一拳一個小朋友,在歐洲列強深陷一戰的過程中,東非的殖民擴張之路突飛猛進,在南洋和美洲,西非迅速打開局面。

作爲東非四皇子的馬克西姆也十分清楚這些,但是他總不可能在三個俄國皇室成員面前幸災樂禍。

所以馬克西姆轉移話題到:“現在既然到了東非,就不要想那些煩心事,你們姐弟三個,正好可以多領略一下我們東非的風景。”

“這次我親自給你們當導遊,這樣對於你們而言也是一次難忘的人生經歷,同樣作爲世界大國,東非和俄國可以說完全是兩種風格。”

“在這裡,你們可以看到很多俄國所見不到風光,甚至是歐洲看不到的風光。”

在當前階段的衆多世界大國中,只有東非處在熱帶地區,而俄國貴族,一般活動範圍也就是歐洲地區。

而瑪利亞,安娜斯塔西婭和阿列克謝三個人年齡都不大,所以他們離開俄國的經歷就更少了。

而這次到東非,他們一路南下,從聖彼得堡乘坐鐵路到克里米亞,最後抵達東非,一路下來路程就有萬里。

可以說這一趟東非之行,也是他們從出生到現在所經歷過最漫長的旅途了。

瑪利亞作爲三人中年齡最大的,同時也是唯一成年人,所以一路上基本都是她和馬克西姆搭話,至於安娜斯塔西婭則負責照顧年幼的阿列克謝。

阿列克謝作爲血友病的受害者,身體並不是很健康,加上歲數也小,所以兩位姐姐都不敢放鬆對他的關照。

第1093章 英國的誠意迪拜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1519章 會議第464章 勸說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182章 抉擇第1144章 背靠東非好乘涼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43章 行政區劃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1280章 達沃市第1254章 錫礦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132章 躍躍欲試第467章 觀察第961章 危與機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1492章 贊比西河改造工程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1269章 距離感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925章 造船業第98章 遊歷第82章 麪粉廠第684章 黑人力量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958章 巴拉圭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1450章 摻沙子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1154章 斷案第194章 迎接第92章 挖牆角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43章 行政區劃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832章 押解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1487章 七五編定第612章 美食節第1447章 阿拉伯部落串聯第1章 穿越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1436章 街頭爆炸案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803章 威脅第299章 預判第222章 體面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809章 事後第1185章 速成第617章 行動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204章 “流放”?“潤”!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1014章 輕工業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1193章 “理想國”第504章 借人第673章 象牙第1498章 移民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631章 準備
第1093章 英國的誠意迪拜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1519章 會議第464章 勸說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182章 抉擇第1144章 背靠東非好乘涼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43章 行政區劃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1280章 達沃市第1254章 錫礦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132章 躍躍欲試第467章 觀察第961章 危與機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1492章 贊比西河改造工程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1269章 距離感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925章 造船業第98章 遊歷第82章 麪粉廠第684章 黑人力量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958章 巴拉圭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1450章 摻沙子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1154章 斷案第194章 迎接第92章 挖牆角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43章 行政區劃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832章 押解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1487章 七五編定第612章 美食節第1447章 阿拉伯部落串聯第1章 穿越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1436章 街頭爆炸案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803章 威脅第299章 預判第222章 體面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809章 事後第1185章 速成第617章 行動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204章 “流放”?“潤”!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1014章 輕工業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1193章 “理想國”第504章 借人第673章 象牙第1498章 移民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631章 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