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4章 在東非

時間轉眼來到1917年。

萊茵市的街道上車水馬龍,人流不息,短短十幾年時間裡,萊茵市一躍成爲東非新晉的大城市之一。

而沙皇俄國的阿列克謝皇儲和他的兩個姐姐,正在東非四皇子馬克西姆的帶領下瀏覽萊茵市。

馬克西姆皇子出生於1887年,是恩斯特最小的兒子,即便如此,歲數也比尼古拉二世的兒女們大的多。

這次來東非的沙俄皇子和公主裡,年齡最大的也就是俄國三公主瑪利亞,出生於1899年,目前也就十八歲。

這次沙俄皇室前往東非就是由這位瑪利亞公主帶隊,照顧妹妹安娜斯塔西婭,以及弟弟阿列克謝。

馬克西姆帶着他們在萊茵市的街頭閒逛,他對着已經成年的瑪利亞公主說道:“萊茵市是一座新城市,所以他的規模肯定無法和聖彼得堡相比,但是我們東非的首都卻也有聖彼得堡無法獲得的優勢,這裡四季如春,而且處在陸地中間,聖彼得堡則剛好相反。”

聖彼得堡在俄國屬於比較溫暖的區域,不過在溫暖也已經靠近北極圈,而東非的萊茵市卻接近赤道。

在地理位置上二者可以說南轅北轍,但是卻又都顯現出同緯度不同的氣候差異。

就像聖彼得堡,這個名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白雪皚皚,而萊茵市則容易讓人想到烈日炎炎,但兩地的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

聖彼得堡的冬季也就零下幾度,這要是放在俄國同緯度的其他地區,是很難想象的,而萊茵市的氣候在東非卻帶有普遍性,高原區域基本和萊茵市相似。

瑪利亞說道:“這一點確實出乎我們的意料,這個時間段,聖彼得堡或者俄國的其他地方積雪尚未消融,而東非卻正好處在夏季,但是除了剛到東非的時候,我們在萊茵市卻並沒有感覺到炎熱。”

馬克西姆說道:“那是因爲,沿海或者說平原地帶的氣候和內陸高原不同,像達累斯薩拉姆市等沿海地區,溫度普遍都比內陸高。”

“這是受到了海拔和地形的影響,就像聖彼得堡,雖然和你們國內很多地區一樣也是溫帶大陸性氣候,但是受到大西洋暖流和海洋的影響,所以溫度更高一些。”

“而我們東非人如果光是氣候因素的話則喜歡待在內陸高原地帶,這裡的氣候更加涼爽。”

雖然是夏季,但是今天萊茵市的最高溫度卻只有二十六度,並且這幾天還有陣雨,更是體驗不到夏日的炎熱。

瑪利亞公主就很喜歡這種氣候,她說道:“感覺萊茵市不管溫度,還是空氣,都比聖彼得堡要好的多,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種新奇的體驗。”

“如果是往日在聖彼得堡的話,這個時間段我更願意待在屋子裡感受火爐的溫暖,而到了萊茵市,反而更適合外出遊玩。”

馬克西姆皇子笑呵呵的說道:“既然如此,你們三個可以在萊茵市多住一段時間,這次邀請你們到東非,本來就是兩國加深感情上的需要,唯一可惜的就是你父母和兩個姐姐沒有到來。”

說到這裡,瑪利亞公主面色稍微暗淡了一下,隨後說道:“如今父皇和母后脫不開身,我的姐姐們也在前線的醫院,也就是我和安娜斯塔西婭和阿列克謝年齡太小,所以幫不上什麼忙,所以纔會受父皇的囑託,到東非來放鬆一下心情。”

“也不知道戰爭什麼時候能夠結束,在我們離開聖彼得堡之前,也聽到過一些消息,前線的戰事對俄國很不利,父皇雖然沒有說,但是我也能感受到他內心的焦急。”

估計這也是尼古拉二世,爲什麼同意東非請求,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和唯一兒子派到東非的原因的之一。

從去年開始,歐洲戰爭的局勢開始變得對俄國不利起來,尤其是到了去年年末,前線俄軍可以說節節敗退,丟失了大量土地。

而聖彼得堡的物資供應情況也開始出現了危機,一方面是德國海軍對波羅的海的封鎖,另一方面則是波蘭等原本糧食產區的淪陷。

這一切又導致了聖彼得堡的反戰活動變得開始頻繁起來,進而可能讓尼古拉二世感受到危機。

而另外一個因素則是東非邀請俄國皇室,對於目前尼古拉二世算是一個好消息。

在英法兩個盟友不可靠的情況下,東非反而成了俄國的一大助力,東非的物資出口,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俄國的物資缺口。

這也很好理解,英法兩國雖然是俄國的盟友,但是他們能夠給予俄國的支持相當有限。

畢竟兩國面對同盟國的壓力,自身對物資的缺口就極大,更不可能分出一部分來滿足俄國的需要。

更何況俄國這種體量,也不是英國和法國能支援的起的,這幾年兩國的工業發展也不景氣,甚至兩國的軍工產能加在一起,也才勉強和德國對抗。

而德國還有奧匈帝國作爲盟友,奧匈帝國雖然是歐洲五大列強中實力最弱的,但是卻也極大分攤了德國的壓力。

當然,也不排除英法兩國希望同盟國儘可能的去和俄國死磕,同時又擔心俄國在戰爭中取得太大進展,這就和前世二戰中的情景相似,所以協約國內也不是鐵板一塊。

對於瑪利亞公主的訴苦,馬克西姆皇子只能裝作無奈的說道:“希望戰爭早點結束吧!”

而實際上,如今最希望歐洲戰爭繼續打下去的國家就是東非,所以馬克西姆說的也不可能是真心話。

這幾年的戰爭中,東非可以說賺的盆滿鉢滿,全民享受到了歐洲戰爭所帶來的紅利,海外訂單源源不斷,所以東非自然希望這場戰爭繼續維持下去。

經濟上的好處,東非民衆感同身受,而在海外,東非更是一拳一個小朋友,在歐洲列強深陷一戰的過程中,東非的殖民擴張之路突飛猛進,在南洋和美洲,西非迅速打開局面。

作爲東非四皇子的馬克西姆也十分清楚這些,但是他總不可能在三個俄國皇室成員面前幸災樂禍。

所以馬克西姆轉移話題到:“現在既然到了東非,就不要想那些煩心事,你們姐弟三個,正好可以多領略一下我們東非的風景。”

“這次我親自給你們當導遊,這樣對於你們而言也是一次難忘的人生經歷,同樣作爲世界大國,東非和俄國可以說完全是兩種風格。”

“在這裡,你們可以看到很多俄國所見不到風光,甚至是歐洲看不到的風光。”

在當前階段的衆多世界大國中,只有東非處在熱帶地區,而俄國貴族,一般活動範圍也就是歐洲地區。

而瑪利亞,安娜斯塔西婭和阿列克謝三個人年齡都不大,所以他們離開俄國的經歷就更少了。

而這次到東非,他們一路南下,從聖彼得堡乘坐鐵路到克里米亞,最後抵達東非,一路下來路程就有萬里。

可以說這一趟東非之行,也是他們從出生到現在所經歷過最漫長的旅途了。

瑪利亞作爲三人中年齡最大的,同時也是唯一成年人,所以一路上基本都是她和馬克西姆搭話,至於安娜斯塔西婭則負責照顧年幼的阿列克謝。

阿列克謝作爲血友病的受害者,身體並不是很健康,加上歲數也小,所以兩位姐姐都不敢放鬆對他的關照。

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991章 抵達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1444章 蒙巴薩島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552章 過往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1231章 水電佔比第1259章 同意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810章 海岸線第803章 威脅第991章 抵達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347章 開飯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631章 準備第47章 聯姻事宜第1419章 東非人的優越性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981章 捷徑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1401章 擺了一道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1325章 卡塔爾第18章 遠洋貿易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949章 戰敗第673章 象牙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33章 尋找“光明”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968章 分歧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1008章 分析第697章 石油產業佈局第360章 安排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555章 羞辱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1128章 開端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1154章 斷案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1415章 貝尼託的隱忍第222章 體面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878章 無線電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867章 推銷第1008章 分析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394章 硬氣第401章 駁回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224章 收網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1239章 兵變第1412章 六月事變第1431章 第三個工黨政權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618章 良知第797章第154章 發“貨”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1437章 徵兵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
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991章 抵達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1444章 蒙巴薩島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552章 過往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1231章 水電佔比第1259章 同意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810章 海岸線第803章 威脅第991章 抵達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347章 開飯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631章 準備第47章 聯姻事宜第1419章 東非人的優越性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981章 捷徑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1401章 擺了一道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1325章 卡塔爾第18章 遠洋貿易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949章 戰敗第673章 象牙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33章 尋找“光明”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968章 分歧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1008章 分析第697章 石油產業佈局第360章 安排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555章 羞辱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1128章 開端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1154章 斷案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1415章 貝尼託的隱忍第222章 體面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878章 無線電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867章 推銷第1008章 分析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394章 硬氣第401章 駁回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224章 收網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1239章 兵變第1412章 六月事變第1431章 第三個工黨政權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618章 良知第797章第154章 發“貨”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1437章 徵兵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