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3章 縱火案

德國,斯圖亞特。

最新一期《國際新聞月報》很快就擺在了街頭的報亭裡,並且封面上就用顯眼的標題寫着“荒謬的雅利安人種論,阿道夫‘認賊作父’”。

作爲近期以來,德國最風光的人物,阿道夫本人在整個德國都具有十足的話題性,而雅利安人種論也在此時的德國十分流行。

於是這份“叛逆”的非主流觀點報刊迅速引發了很多人的關注。

“老闆,這份《國際新聞月報》給我來一份。”一名長相頗爲潦草的斯圖亞特市民洛林手指着面前的報紙說道。

報亭的老闆掏出一份報紙說道:“十二芬尼一份。”

芬尼是德國貨幣的一種,作爲馬克的輔幣,也可以理解爲零錢,如今經濟危機下,各行各業都不好混,因此報紙的價格也降低了不少。

因此,現在還有閒錢買報紙的人至少收入還是比較可觀的,畢竟,經濟危機下只是失業率居高不下,但大部分人還是有工作的。

洛林拿到報紙後,就迫不及待的翻閱起來,說實話《國際新聞月報》的這期內容,他還是很感興趣的,尤其是關於德意志民族起源問題的探討。

“雅利安人原來就是波斯和印度人麼!”這個觀點讓洛林不禁皺起了眉頭。

這當然是比較粗略的說法,應該說雅利安人主要分佈於中亞,中東和南亞地區,分佈不代表唯一,就像印度,也只有高種姓纔有資格算雅利安人。

當然,對於洛林而言,他已經在這份報紙的引導下以偏概全,把雅利安人和印度,波斯兩個國家劃了等號。

而且根據現在歐洲雅利安人論支持者們的說法,古印度文明和古波斯文明,就是雅利安人的“傑作”,這反而進一步加強了洛林對印度和波斯等於雅利安人的臆測。

《國際新聞月報》作爲一份相對權威的報紙,它的用詞還是比較保守的,因此,洛林在這個基礎上加入自己的想法,這些多出來的部分就屬於他個人的猜想和認知。

他接着往下讀去,報紙上面開始着重圍繞印度和波斯,對雅利安民人進行了介紹,換個說法,就是詳細介紹了印度和波斯的人文地理。

目前印度和波斯兩個國家,顯然在國際社會的印象,以及他們本國的真實情況,可以說相當糟糕。

尤其是印度,不僅僅是英國的殖民地,而且,在衆多領域都十分落後,《國際新聞月報》自然據事直書,原原本本的將印度“貶”的一無是處。

比如印度的種姓制度,性格,生活習慣,環境,國民素質等等,都公開了出來。

對於很多德國人而言,印度顯然是一個陌生的國度,他們對印度的瞭解可能僅限於人很多,很熱,是英國最“富饒”的殖民地。

現在,在《國際新聞月報》的揭露下,讓洛林窺見了印度這個國家的冰山一角,甚至看的的他有些窩火。

“什麼狗屁印度,原來就是這麼一個玩意,這難道就是所謂雅利安人的真相麼!”

“還有這個波斯,也沒有好到哪裡去,這麼一看,所謂的雅利安人國家,根本和文明扯不上一絲一毫的關係,反而充斥着落後,愚昧和令人窒息的腐朽,我們德國怎麼可能和這種落後的東西有關,更不可能有這樣的祖宗。”

其實,只是一點就足以徹底打消洛林過去對雅利安人論的一切幻想,那就是報紙上提到的印度人用手……

誠然,歐洲以前文明也先進不到哪裡去,但是在餐飲上,那也是會使用簡單工具的。

所以,洛林無法想象印度這個雅利安人國家和他偉大德意志民族同種同源。

報亭的老闆看着洛林如此憤慨,笑呵呵的調侃道:“其實想一想也知道,德國和所謂雅利安人扯不上半芬尼關係,就印度人的長相和我們差別就很大,至於波斯,也和民族黨宣傳的金髮碧眼無關。”

“連他們黨魁,阿道夫自己都不是金髮碧眼,居然還大言不慚的僞造雅利安敘事。”

“德國民族黨所謂的雅利安人面相,就是北歐面相,還不如說直接說維京海盜是雅利安正統靠譜。”

對於德國的南部地區來說,阿道夫標榜的金髮碧眼雅利安人,就有些站不住腳,因爲南德意志人和北方德意志人尚且存在一些差異,就比如南德意志人的頭髮,偏深色居多,有很多甚至是棕色,黑色。

這就和德國民族黨大肆吹噓的“純種”論調,發生了衝突。

洛林對此深表認同:“我也更認同《國際新聞月報》的說法,我們德意志民族本身就是自發形成的民族,頂多受到了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的影響,根本不需要攀附一個早就沒落腐朽的雅利安民族當我們的祖宗。”

“真要論起來,我們和雅利安人是敵人還差不多,就像古代古希臘和波斯是敵人,如今英國征服印度……”

洛林和報亭老闆對於雅利安人進行了激烈的討論,而這種情況,也發生在德國各地,《國際新聞月報》銷售的地區。

一時間,《國際新聞月報》在德國掀起了一定的波瀾,不過,《國際新聞月報》在德國的銷量本就不多,因此,並沒有徹底扳倒德國民族黨的雅利安人論。

即便如此,這份報紙還是引起了有心人的關注,並且最終被遞交到巴伐利亞的德國民族黨總部。

……

巴伐利亞王國,慕尼黑。

“阿爾弗雷德,這是什麼東西?”阿道夫看着面色匆匆的阿爾弗雷德問道。

阿爾弗雷德是德國民族黨內部思想和外宣的重要人物,同時也是德國民族黨對雅利安人論宣傳的主要推動者。

他面帶怒氣的向阿道夫彙報說:“黨魁閣下,你看看這份報紙,他公然挑釁我們雅利安人的推論,並且大肆抹黑領袖您本人。”

阿道夫眉頭一皺,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畢竟操縱輿論是他未來接管德國大權的重要舉措,如今居然有人公開挑釁德國民族黨,更是對他本人進行“污衊”,這就觸碰了他的禁忌。

他接過《國際新聞月報》閱讀起來,而隨着時間的流逝,面色也越發陰沉,最後更是狠狠的把報紙拍在桌面上。因爲在報紙裡,無不充斥着對他的批評和調侃,這對他在德國塑造的人設具有很大威脅和破壞性,同時,他本人推動的雅利安人種論,也被這份報紙說的一無是處,這也是他所無法容忍的。

阿爾弗雷德接着說道:“根據我們組織成員和褐衫隊的報告,這份報紙在德國很多地方都有出現,這對於我們而言,是一種挑釁,許多無知民衆因此受到欺騙,同時對您的威信也是一種赤裸裸的貶低。”

阿道夫問道:“這份報紙背後的推動者是誰,是不是工黨,或者其他組織?”

阿爾弗雷德說道:“根據我們的調查,《國際新聞月報》的背後股東是東非人,這份報紙總部在東非,但是在德國和奧匈帝國設有分部。”

“他們在德國的分部,設置在符騰堡的斯圖亞特,現在,慕尼黑也有這份報紙銷售,如果不加以禁止,可能會進一步對我們造成威脅。”

在瞭解《國際新聞月報》的幕後黑手後,阿道夫說道:“果然,這是東非人的陰謀,他們這些雜血混蛋,就是嫉妒我們雅利安人血統的純正性,這是故意抹黑雅利安人的高貴性。”

阿道夫本人一直都看不上東非這個混血國家,因此,他第一時間就把東非政府列爲第一嫌疑人。

而事實上,《國際新聞月報》還真和東非政府有一點關係,這家報紙是東非的一傢俬人企業,不過蒙巴薩市政府有一些股份。

蒙巴薩市政府對這種本地輿論機構投資,實際上是爲了在國內和國際上宣傳蒙巴薩,從而鞏固和推動蒙巴薩經濟的發展,因此,很多有影響力的本地報紙,蒙巴薩市政府都有投資。

蒙巴薩市政府投資的這些報紙,偶爾也會抹黑一下達累斯薩拉姆等東非城市,但在國際宣傳上,肯定不會輕易樹敵。

這次《國際新聞月報》和德國民族黨發生衝突,完全是報社的自發行爲。

當然,阿道夫必然不這麼想,他已經認定了《國際新聞月報》就是那些敵對分子故意用來噁心他的武器。

於是,他向阿爾弗雷德命令道:“現在,你們要採取一切手段,徹底壓制《國際新聞月報》在德國的聲音,同時,把這種敵對分子,境外勢力,工黨分子的報社都列爲打擊目標。”

“《國際新聞月報》已經不是一般的報紙了,必須重拳出擊,我會讓褐衫隊配合你們,讓他們知道,在德國,只允許一個聲音出現。”

簡單來說,阿道夫準備做兩手準備,一方面加大德國民族黨的輿論攻勢,對包括工黨分子,境外勢力,敵對分子等等,進行輿論上的無差別攻擊。

另一方面,他準備出動手下的暴力組織,從物理上“圍剿”這些和他作對的敵人。

在阿道夫做出部署後,接下來的兩個月裡,德國臭名昭著的犯罪集團,阿道夫的私人武裝,褐衫隊開始在德國全境涌動起來。

他們開始直接上門收繳各種“非法”報刊,書籍,讀物,只要是任何“詆譭”德國民族黨和阿道夫本人的物品,統統銷燬。

當然,因爲褐衫隊終究沒有得到德國政府的認證,因此,他們只能通過威脅,暴力等手段,來強行“執法”。

……

斯圖加特市,《國際新聞月報》德國分部。

夜幕之下,斯圖加特異常安靜,此時已經是深夜兩點,大多數斯圖加特市民早已經進入夢鄉。

而此時,一隊人馬卻鬼鬼祟祟的匯聚在一起。

“漢斯,確定是這裡麼?”一個年紀稍大的青年科爾對身邊的小青年問道。

漢斯:“老大,這裡就是《國際新聞月報》的分部,他們在德國發行的報紙,都是從這裡流出去的。”

“我們之前已經給他們發出了警告,但是《國際新聞月報》的人,完全不予理睬,反而一意孤行,因此,正常的手段,顯然無法讓他們閉嘴。”

科爾面色陰狠的說道:“在斯圖加特,還從來沒有人敢不把我們褐衫隊放在眼裡,既然如此,我們也就沒有必要客氣了。”

“漢斯,你去把他們的門鎖撬開,其他人,準備好汽油,一會把裡面澆滿。”

在科爾的指揮下,很快漢斯就拿着一根撬棍別開了《國際新聞月報》分部的大門,然後,包括科爾在內的幾個褐衫隊隊員,提着油桶,進入裡面。

他們先搜刮了一番,把一些便於攜帶的值錢玩意塞入各自的口袋,隨後纔開始在各個房間的桌椅和地面澆上汽油,隨手把油桶一起丟到各個房間裡。

很快,所有人重新集合在門口,科爾說道:“你們先離開,機靈一點,別被警察抓住了,我來收尾。”

於是,其他成員紛紛離場,回家睡覺,而在確定所有人都離開後,科爾掏出一盒火柴,

刺啦一聲,一道火苗出現在黑夜裡,科爾面帶一絲冷笑,把火柴連帶火苗丟到流着汽油的地板上。

瞬間,地板上的汽油就被引燃,並且開始沿着地板向四處擴散,而科爾已經顧不上欣賞自己的“傑作”,他在確認火燒起來後,也迅速逃離現場,並且消失在夜色中。

而《國際新聞月報》分部的火勢越來越旺,伴隨着明亮的火光,熾熱的溫度,濃郁的煙霧,終於還是引起了周邊居民的注意。

但是,此時在汽油的加持下,整個分部的所有區域,都已經被烈火覆蓋,一時半會根本不可能把火滅掉。

四周的居民只能眼睜睜的看着這家報紙分部被大火無情的吞噬,一直到火勢自己變小,報社工作人員,還有消防人員才緩緩抵達,而這時,距離天亮已經沒有多少時間。

天亮後,報社分部主管,才進入廢墟,他看着地面上被燻黑的油桶,第一時間就想到了褐衫隊。

可惜,這注定成爲一樁無頭公案,因爲褐衫隊做的很乾淨,沒有留下任何有效線索,至於懷疑,德國的警察部門可不會以此爲根據判案。

當然,《國際新聞月報》吃了這麼大虧,肯定不會善罷甘休,在隨後的一段時間裡,他們更是盯着德國民族黨以及阿道夫“瘋咬”,尤其是在奧匈帝國和其他“言論自由”的區域,在德國,他們對付不了阿道夫,別的地方,他的手就很難伸過來了。

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924章 海洋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547章 登陸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673章 象牙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335章 初級工業強國第1402章 契卡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1360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第492章 靜坐戰第1161章 帶毒的誘餌第1334章 世界第三人口大國(二合一)第1525章 視察軍隊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6章 戰爭臨近第981章 捷徑第700章 龍騎兵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1556章 總參謀部熱帶雨林海島作戰小組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924章 海洋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1413章 拉攏第68章 阿拉斯加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第191章 青檸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196章 鐵路第49章 疾病防控第1394章 形勢判斷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968章 分歧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1522章 水利專家第1391章 國際會議第1554章 雙翼市場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1480章 有實無名的殖民地第1467章 回籠資金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401章 駁回第385章 煽動第1241章 東非的殖民地第958章 巴拉圭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1025章 未雨綢繆第973章 籌備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1238章 教唆第964章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1534章 航空工業會議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758章 331師第672章 危與機第1447章 阿拉伯部落串聯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請假第1557章 南非破冰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600章 嘗試第258章 夜襲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1265章 新世界第867章 推銷第870章 前期工作
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924章 海洋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547章 登陸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673章 象牙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335章 初級工業強國第1402章 契卡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1360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第492章 靜坐戰第1161章 帶毒的誘餌第1334章 世界第三人口大國(二合一)第1525章 視察軍隊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6章 戰爭臨近第981章 捷徑第700章 龍騎兵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1556章 總參謀部熱帶雨林海島作戰小組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924章 海洋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1413章 拉攏第68章 阿拉斯加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第191章 青檸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196章 鐵路第49章 疾病防控第1394章 形勢判斷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968章 分歧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1522章 水利專家第1391章 國際會議第1554章 雙翼市場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1480章 有實無名的殖民地第1467章 回籠資金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401章 駁回第385章 煽動第1241章 東非的殖民地第958章 巴拉圭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1025章 未雨綢繆第973章 籌備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1238章 教唆第964章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1534章 航空工業會議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758章 331師第672章 危與機第1447章 阿拉伯部落串聯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請假第1557章 南非破冰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600章 嘗試第258章 夜襲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1265章 新世界第867章 推銷第870章 前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