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

黑興根財團意圖組建的三角商業聯盟,其實就和地方商超組成聯盟對抗外來競爭者是一個道理。

說實話,兩家也未必真心想和黑興根財團合作,尤其是晉商,黑興根銀行在華北地區開展業務,實際上原來就是其覆蓋勢力範圍,不過晉商大本營遙遠,對華北地方官員影響力也弱,沒有像珠海那樣地方大族的權勢,士農工商,晉商就是最傳統的“商”,或許在山西還能有些話語權,在華北就不好使了。

黑興根財團願意合作對於晉商來說絕對是好事,喬致庸就最先提出:“合作可以,不過我們要事先劃好各自區域,以哪裡爲界限必須明確下來,然後大家都不得越界。”

黑興根銀行遠東總經理安東尼:“當然沒有問題,不過我們也必須強調,在劃定各自區域後,未來北方我們三方,都必須優先採購盟友的商品,就比如糧食,工業品等,你們應該優先向我們採購,我們從北方進口產品也優先考慮你們兩家。”

胡雪巖:“如果貴行的商品質量有問題?”

安東尼:“我們黑興根財團的產品是不存在問題的,當然,空口無憑,這件事我們可以設置統一標準,將商品根據質量分級,好的產品自然價格高一些,質量差的自然價格低一些,我們互派專業人員,設立一個統一的機構來監督。”

喬致庸和胡雪巖對視了一眼,相互點了點頭。

喬致庸:“那這個機構也就是我們三方的聯絡中心,總堂應該設在哪裡?”

安東尼:“膠州,徐州,開封三個地點任選其一,具體是哪個地點,主要由你們來商量,不過只能是這三個城市,”

喬致庸:“那就選擇開封吧!畢竟我們三家距離這裡都比較近。”

胡雪巖:“開封還可以,不過我的話更傾向於徐州。”

安東尼:“那就開封了,這裡作爲三方合作和聯繫的總部,可以建在東非王國駐開封領事館旁邊,也方便我們交流合作。”

胡雪巖:“還有劃界問題,這些年貴方在遠東擴張太快,這對於我們來說很不友好。”

安東尼:“稍安勿躁,胡先生,我們這是在貴國官方允許下通過正常貿易獲得的市場,畢竟人們會主動選擇物美價廉的商品。”

胡雪巖:“可是,如果貴方一直按現在速度擴張,到時候是不是一直要越過淮河,直達長江,那我們徽商也就名存實亡了,安東尼閣下,伱說這是合作麼!”

太看的起我啦!這是安東尼的想法,要是東非真這麼有實力,哪還有英法美三國的事。

安東尼:“劃定商業邊界,就按照當前各自區域爲止吧!不過胡雪巖先生,我要提醒您,貴方最大的敵人恐怕是英國人,我們黑興根銀行還沒有傻到去長江流域和英國人競爭想法,雖然德意志有兩個世界強國,但是他們在遠東沒有影響力,像我們黑興根銀行也必須在遠東低調做人。”

那真是低調做人,東非挑選的地方都是英國人看不上的,就比如北方,黑興根銀行的業務是圍繞沂蒙兩山南部呈彎月形深入到中原地區,南方就更是如此,僅有珠海一地小塊沿海區域,沒有進入南方內陸腹地。

胡雪巖:“多謝您的提醒,不過貴行到底屬於普魯士還是奧匈帝國,亦或者是鮮有人提的東非王國。”

鮮有人提,確實很有意思,畢竟東非王國建國才一年,在歐洲都未必有多少人知道,別看建國時登過報紙,只要瞟一眼非洲,就直接跳過。

安東尼:“黑興根銀行是德意志民族企業,自然是屬於整個德意志民族,不僅包括你所說的三國,所以黑興根銀行不是一個限於某個國家的企業。”

胡雪巖:“呵呵呵,安東尼先生不要見怪,我只是對貴行比較好奇。”

安東尼:“不必如此,實際上我們的情報都是公開的,就是歐洲地區一家平平無奇的銀行罷了。”

喬致庸:“安東尼先生,不知道我們是否可以派人到歐洲去考察一下貴公司的運營模式?”

喬致庸早就對西洋人的這個所謂銀行感興趣了,雖然說錢莊類似,但絕對是兩個東西。

安東尼:“喬先生,如果你對銀行業感興趣,完全沒必要參考黑興根銀行,因爲黑興根銀行作爲一家銀行並不純粹,如果你感興趣,我們可以安排你們到荷蘭去考察,那裡是歐洲商業氛圍最濃郁的地方,同時也是金融業最純粹的地方。”

喬致庸:“哦!荷蘭。”

安東尼:“是不是意想不到?實際上許多現代金融概念都是荷蘭人先發明出來的,荷蘭也是歐洲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喬致庸:“讓您見笑了,我本人更多是待在遠東中西部,對於海外諸國也不甚瞭解,也就是聽聞過英吉利和法蘭西,還是因爲前些年……”

安東尼:“喬先生,你不用客氣,如果真想了解歐洲諸國,完全可以派人去學習,我們黑興根銀行願意支持你們,少走一些彎路。”

喬致庸:“那真是太感謝了!”

朝廷師夷制夷,晉商也該有所行動,早在同黑興根銀行競爭的時候,喬致庸就發現,西方銀行的運營模式更加具有競爭力,就比如這個銀行的利息,去存錢的人反而多得利益,那銀行的盈利點在哪?。

胡雪巖:“不知道我們是否也可以派人前往歐洲學習!”

安東尼:“當然沒有問題,不過我們只給你們提建議,具體如何選擇還是靠你們自己。”

三家既然是盟友,讓這兩個傳統商幫跟進時代很有必要,也方便同黑興根財團合作。

學會西方的一些規則,也有利於未來不要被其他國家資本欺騙,遠東政府是指望不上的,只能靠他們自力更生,以至於安東尼本人都同情兩位同行,黑興根銀行要是有事可以求助德國,奧匈帝國,東非王國三方政府,一般都能解決問題,他們反而要提防“自己人”。

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1361章 影響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第1053章 波斯灣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109章 聖誕節第361章 k001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820章 購艦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1537章 蘇聯一五計劃結算第1179章 鷹擊號航母第1443章 監視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93章 姆特瓦拉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1248章 普吉島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1182章 中間商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992章 入籍第936章 軍售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926章 機耕路第1144章 背靠東非好乘涼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405章 產業轉移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930章 漢薩省第1396章 急轉直下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1513章 兩黨合流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658章 方針第104章 飲食第1455章 日本人的野心第1483章 北非鐵路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130章 入侵第1084章 底氣第80章 農業第87章 西北之亂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581章 “火車頭”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84章 消息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403章 撤資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732章 雙輸第1025章 未雨綢繆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539章 鄰居論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976章 開始第1359章 瘟疫肆虐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696章 油井
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1361章 影響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第1053章 波斯灣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109章 聖誕節第361章 k001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820章 購艦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1537章 蘇聯一五計劃結算第1179章 鷹擊號航母第1443章 監視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93章 姆特瓦拉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1248章 普吉島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1182章 中間商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992章 入籍第936章 軍售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926章 機耕路第1144章 背靠東非好乘涼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405章 產業轉移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930章 漢薩省第1396章 急轉直下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1513章 兩黨合流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658章 方針第104章 飲食第1455章 日本人的野心第1483章 北非鐵路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130章 入侵第1084章 底氣第80章 農業第87章 西北之亂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581章 “火車頭”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84章 消息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403章 撤資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732章 雙輸第1025章 未雨綢繆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539章 鄰居論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976章 開始第1359章 瘟疫肆虐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696章 油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