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5章 二五計劃

當然,如果僅因爲同爲君主制國家就對東非產生興趣,顯然是不太可能的,兩國在其他方面相似點也非常多,就比如中央集權,官辦企業,人種等等。

遍數全世界,東非的中央集權在全世界可以說無出其右,而在歐美國家幾乎找不到這種類型的國家。

遠東帝國洋務運動興辦的大批官辦企業和東非國有企業也有很多相像之處,對於遠東帝國官方對自身興辦企業的模式也有一定借鑑意義,

現在洋務運動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失敗,但是洋務運動的支持者完全可以拿東非企業來做案例,當然,洋務運動興辦的企業對於遠東帝國的工業而言絕對是有益,其失敗主要是在政治方面。

人種方面,東非作爲一個混血國家,華人移民佔據很大一部分,這在某種意義上也駁斥了西方的人種論。

當然,西方國家和遠東帝國思考問題的立場和角度不同,西方國家對東非發展的成績自然歸功於歐洲移民,畢竟連最高統治者也是歐洲貴族,而遠東帝國則認爲東非發展中華人移民做出了重要貢獻,並且在東非社會發揮巨大作用,像東非目前主持經濟工作的思維特就是華裔,這完全說明華人絲毫不遜色遠東帝國內部的徳裔。

這個問題來問恩斯特,那自然是人種之間沒有差異,至少目前沒有根本性證據證明人種之間的差異,就算在東非做牛做馬的非洲土著,恩斯特都不認爲他們在智商上有問題。

在東非的管理下,這些土著照樣能像牛馬一樣“勤勤懇懇”的工作,爲東非社會建設做出巨大貢獻。

……

不管外界對東非是什麼看法,東非政府依舊有條不紊的組織國家生產建設活動,一五計劃結束,東非的二五計劃目標也在1905年12月份正式出爐。

“我國鋼鐵產業在二五計劃期間的目標是達到至少一千萬噸,在剛剛過去的一五計劃期間,我國鋼鐵產量突破了六百萬噸,比一五計劃之前增加了近三百萬噸,所以二五計劃期間我國鋼鐵產業增加量應該不少於這個數字。”

“根據二五計劃中鋼鐵部門規劃,將在卡賓達和金沙薩兩地藉助本地和比屬剛果的鐵礦資源,籌建大型鋼鐵企業,同時在萊塔尼亞省和太特省等地進行新一輪的鋼鐵企業擴建,進一步提高沿海地區對外引入型鋼鐵生產建設活動。”

卡賓達和金沙薩所在的剛果省,包括前世剛果(布),剛果(金)和安哥拉部分區域,而剛果(布)擁有豐富的鐵礦資源。

前世剛果布的領土被東非和比利時瓜分,而比利時對於比屬剛果的資源勘探工作在非洲地區是比較完善的。

這很好解決,前世的比屬剛果,面積高達兩百多萬平方公里,而本時空,比屬剛果面積大幅度縮水,這也使得比利時政府將對比屬剛果的利用發揮到了極致。

法國和英國雖然在非洲擁有大量的殖民地,但他們對殖民地開發利用效率未必就比利時強,畢竟英法殖民地太多,而比利時只能集中力量開發比屬剛果。

而像比利時這種工業強國,開發面積僅僅二十多萬平方公里的比屬剛果那還是很容易辦到的。

二十世紀初,比利時的人口已經高達六百多萬,工業極其發達,鋼鐵產量達到一百五十多萬噸以上,成爲歐洲第五大出口國,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港是世界十大港口之一。

所以20世紀初的比利時是一個極其發達的國家,就單從其人口規模上來說,達到了法國的六分之一左右,所以比利時開發一塊麪積偏小的殖民地是完全有能力做到的。

目前比屬剛果很多重要礦產資源已經被比利時發現,其中比屬剛果的錫礦,鐵礦和鉀鹽對於東非比較重要。

在1902年的時候,比利時在比屬剛果西南部發現了一個優質大型鐵礦,並且進行了初步開採,就近出口到東非,其次是比利時本土或者法國。

這也是東非政府在二五計劃期間,有意在剛果省投資大型鋼鐵企業,藉助當地和比屬剛果的豐富鐵礦資源進一步推動鋼鐵產業發展的原因。

同理,隨着化工業在東非興起,未來對比屬剛果豐富的鉀鹽資源,東非也是志在必得的。

鉀鹽是重要的化肥原料,對於農業有着巨大的促進作用,而世界上鉀鹽資源分佈是極不均勻的。

比屬剛果的鉀鹽礦是世界上最大的鉀鹽礦牀之一,擁有巨大的儲量,鉀鹽儲量可達到數百億噸,是前世全球鉀肥市場的重要供應源。

這個鉀鹽礦牀主要分佈在非洲西海岸,比利時殖民地和東非境內,很可能是東非最大鉀鹽礦資源之一。

所以,除了工業部以外,農業部對比屬剛果鉀鹽資源也十分重視,隨着東非農業發展轉型,目前東非農業對化肥和農藥的需求持續增長。

“在一五計劃期間,我國已經初步對原有的一些大型鋼鐵生產企業進行了改造,但是依舊有很大一部分地方性鋼鐵企業尚未完成技術和設備更新,二五計劃期間,針對這些落後鋼鐵企業進行產業升級是鋼鐵產業的重要目標。”

“同時加大對西部和北部煤和鐵礦資源的勘測工作也是二五計劃期間的主要工作任務。”

東非主要礦產分佈在中南部,西部和東部也不差,北部一直是東非礦產資源比較匱乏的區域,呈現在鋼鐵產業上尤其如此,所以針對北方煤礦,和鐵礦資源的勘測工作,是二五計劃期間鋼鐵部門的比較重視的工作。

主要原因還是因爲北方經濟過於薄弱,在過去幾十年裡,東非其他國土基本處在飛速發展階段,而北方經濟和工業發展相對緩慢,其中就受到資源上的嚴重限制。

所以二五計劃期間,東非政府爲了縮小區域間工業發展差距,會對北方地區進行一些照顧。

“在二五計劃期間,進一步提升對國外鋼鐵原材料的進口量是鋼鐵產業發展的重要特徵之一,包括從印度,比利時,南美等地區進口部分煤炭和鐵礦石。”

購買國外鋼鐵生產原材料,在現在工業化階段無疑會拉高生產成本,而東非之所以這麼幹,主要原因還是爲了增加和其他地區的貿易量。

隨着一五計劃完成,東非工業生產也進一步提升,但是國外市場的存量是有限的,東非想要促進本國工業品出口,就必須付出一定代價,畢竟其他國家不可能讓錢全被東非賺了,所以出於“貿易公平”考量,東非也要從相關貿易國或者地區引入一部分“等價”的商品。

而對落後地區和國家的工業品出口,對應的自然是原材料進口,所以反映在東非鋼鐵產業就是增加對國外煤炭和鐵礦石的進口量。

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958章 巴拉圭第84章 消息第1410章 東北非博弈第1504章 脫鉤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961章 危與機第810章 海岸線第97章 日常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1426章 鋁都第1471章 戰鬥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184章 談判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336章 東非菜?第867章 推銷第1552章 1933年貿易形勢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98章 遊歷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695章 納塔爾第865章 高原省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308章 滲透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792章 條件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220章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1223章 “療養”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830章 蓄水池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290章 戰略要地第865章 高原省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803章 威脅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552章 過往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1326章 野望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572章 停火線第231章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1374章 波斯第926章 機耕路第1377章 賄賂第1524章 整合資源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1422章 蘇聯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1185章 速成第607章 迂迴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1502章 雅利安人第1538章 世界第四工業強國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
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958章 巴拉圭第84章 消息第1410章 東北非博弈第1504章 脫鉤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961章 危與機第810章 海岸線第97章 日常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1426章 鋁都第1471章 戰鬥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184章 談判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336章 東非菜?第867章 推銷第1552章 1933年貿易形勢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98章 遊歷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695章 納塔爾第865章 高原省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308章 滲透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792章 條件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220章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1223章 “療養”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830章 蓄水池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290章 戰略要地第865章 高原省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803章 威脅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552章 過往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1326章 野望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572章 停火線第231章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1374章 波斯第926章 機耕路第1377章 賄賂第1524章 整合資源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1422章 蘇聯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1185章 速成第607章 迂迴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1502章 雅利安人第1538章 世界第四工業強國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