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四面楚歌

海軍目前對南非局勢的影響無法起到主導作用,這主要源於英國在附近海域缺乏穩固的據點,歷史上英國吞併了桑給巴爾,用來鉗制德屬東非,而現在桑給巴爾早就被東非亡國了。

就是缺少了桑給巴爾這個戰略支點導致了英國在整個西印度洋海軍力量的缺失,而英國在南非地區的海軍力量基本集中在開普敦,但是受到蘇伊士運河的影響,這些年開普敦的海軍力量其實沒有得到多少增長。

反而是埃及亞歷山大港,英屬索馬里蘭,也就是地中海艦隊的力量得到整體加強,這體現出紅海航線的重要性。

……

相較於海軍的表演,陸軍纔是這次南非戰爭的主力,在拉穆灣海戰開始的同時,盟軍從多個地區對東非本土發動了進攻。

東非一下受到了來自南,東,西三個方向的軍事壓力,北方目前則處於和平狀態,但主要原因是蘇丹地區不利於行軍,英國暫且無力通過埃及對東非北部發動軍事行動,而英屬索馬里蘭則軍事實力減弱,以海軍爲主,也不具備陸地戰爭條件。

但是三個方向的軍事壓力,依然讓東非國防軍感受到了極大的威脅,安哥拉,南非(開普敦和布爾共和國),莫桑比克,幾十萬大軍同時向東非腹地進攻,東非第一次在非洲陷入了兵力短缺的境地。

第一鎮市。

亞爾曼伯爵向政府彙報目前東非的戰爭態勢,這些情報由各個戰線彙總,通過東非電報系統,能在一天之內傳遞迴第一鎮市供總參謀部和政府參考。

“目前安哥拉方面的葡萄牙軍隊主要以兩個方向,對我們形成壓迫,西部軍區兵力只能拖延其軍事行動,無法組織大規模反擊,西部的三個省在陸軍的計劃中都是緩衝地帶,同時我們要對西部實行堅壁清野,讓其大規模進攻無法得到有效的物資補給,不過這同時也意味着放棄了對西部地區長達幾年的建設。”

“必須把葡萄牙阻擋在西部,不能讓其進犯我國中部地區,至於在西部實行堅壁清野是可行的,西部除了農業以外,基本沒有太大價值產業,就算農業在東非也僅佔據不到百分之三的份額,人口也比較少,完全可以後撤到後方,對我國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在南部,以布爾共和國爲主力,英國爲輔助的兩國聯合軍事力量,同時對費特河防線,還有奧蘭治河沿線發動攻勢,不過我們常年在該區域投入軍事力量,尤其是費特河防線在多年的經營之下,可以算是固若金湯。”

“南部主要軍事壓力在於圖蓋拉河一線,英國在納塔爾殖民地囤積了大量兵力,所以圖蓋拉河一線最有可能被攻陷,而圖蓋拉河後方的新漢堡港市情況也不太妙,北方是馬普托,英國和莫桑比克聯軍已經南下。”

“所以目前看來,英國和葡萄牙打算先擊破我們在南邊疆省的軍事存在,以達到兵合一處的目的,如果讓他們實現這一點,那英軍和葡萄牙聯軍,能抽出大量兵力進入我國南方。”

“而且現在很不妙的地方在於,我們在新漢堡港市的兵力薄弱,所以總參謀部認爲應該從黑興根省抽調兵力,接管德拉肯斯山脈的鐵路和公路通道,避免新漢堡港市淪陷之後,英國和葡萄牙聯軍藉助鐵路向西部發動攻勢,這樣南方軍區就有可能被三國軍隊合圍在奧蘭治河流域。”

對於新漢堡港市,可以說是東非釘在南非最“噁心”的釘子,由於新漢堡港市的存在,使得莫桑比克和英國納塔爾殖民地幾十萬軍隊無法形成合流。

同時這段狹小的國土,也是東非南部五省最主要的海上通道,承接着和東非東部最快經濟聯繫通道。但是也正是因爲如此,對於新漢堡港市的形勢,總參謀部並不看好,兩面被聯軍包夾,同時沒有寬闊國土作爲緩衝,而且面臨海上兩國區域海軍力量威脅。

所以新漢堡港市的軍事壓力是空前的,英國和葡萄牙肯定會對當地進行瘋狂進攻,只要新漢堡港市在東非手裡一天,那盟軍就無法安穩的進行下一步針對東非的軍事行動。

畢竟,盟軍總部的馬普托距離新漢堡港市只有幾天路程,如果是海軍會更加便利,他們也要考慮東非以新漢堡港市爲中心,對盟軍發動軍事反擊的可能性。

亞爾曼伯爵接着說道:“在東方防線,也就是馬塔貝萊省邊界,葡萄牙和英國人集中至少數萬人同時對我們東部防線進行試探性攻擊,尤其是幾個重要軍事據點,都承受了大量壓力,但是依託地形優勢,這些據點目前都牢牢控制在我方手中。”

“然後是贊比西河防線,這裡的英葡盟軍進攻意圖並不強烈,所以我們可以肯定現在盟軍的主要進攻方向是我國中南部地區,目前東部地區承受的主要壓力就是海上。”

“拉穆灣海戰剛剛結束,我國海軍主力尚存的情況下,依託東部海軍基地,暫時不存在安全問題,英國遠征艦隊都沒有接觸到蒙巴薩市。”

這當然是海軍的主要功勞,如果英國真越過蒙巴薩打到坦噶一線海域,那東非近衛師就可以考慮組織保衛首都第一鎮市爲核心的戰爭了,那也說明東非政治中心受到極大威脅。

真要是這樣,那遷都就成了必須考慮的事,就目前而言,還沒有這個必要,首先是海軍承受住了英國的第一波進攻,其次,海軍力量就算全軍覆沒,還有近衛師下屬的海軍力量可以繼續承擔近海防禦功能,最後也就是恩斯特當初在東非沿岸建設的近海防禦系統,也可以發揮作用。

中央省的沿海地帶,適合敵人大規模登陸的只有三個大型港口,這三個港口都部署了歐洲級別的大口徑岸防火炮。

即便突破這最後一層防禦,那也不過是陸軍接管戰場,而這個時候東非政府早就能夠沿着鐵路向後方撤離了。

“北方目前沒有發現英軍異動,不過我們在尼羅河沿岸發現了可疑人員,這個情報由國防安全局在埃及的喀士穆發現,但是沒有發現有軍隊進入喀士穆的,所以尼羅河行省仍然處於安全形勢,但是可疑人員出現,也意味着英國有考慮從埃及出兵東非的打算,所以這個方向,我們有必要保持警惕。”

“最後也就是英屬索馬里蘭,英屬索馬里蘭是英國同我們接壤地區裡,英國軍事實力最薄弱的區域,所以對我國構不成威脅。”

“目前的國防安全形勢,猶如戰前所預料的一樣,我們現在的境地可謂四面楚歌,尤其是英國,葡萄牙還有布爾人的戰爭潛力,我們有所低估,這次南非戰爭顯然是經過長達近十年之久的謀劃,就是想要對我國軍事力量一擊斃命。”

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316章 萊茵盾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1316章 對話第101章 招人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1549章 潰兵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49章 疾病防控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388章 換師第316章 萊茵盾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1484章 查科戰爭結束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520章 發電廠第1117章 輿論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782章 近衛師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56章 平衡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1553章 準備後路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1263章 《東荷再協議條約》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504章 借人第204章 “流放”?“潤”!第38章 開墾第1477章 金融業大整頓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1463章 代理人第474章 討論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1069章 德國討論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453章 借款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1157章 “0”號文件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822章 卡賓達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749章 南下第1421章 鑄鐵廠第830章 蓄水池第1439章 匈牙利工黨的處境第942章 宣戰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1230章 水權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73章 消化第840章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840章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504章 借人第464章 勸說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694章 訛詐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447章 趣談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347章 開飯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
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316章 萊茵盾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1316章 對話第101章 招人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1549章 潰兵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49章 疾病防控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388章 換師第316章 萊茵盾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1484章 查科戰爭結束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520章 發電廠第1117章 輿論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782章 近衛師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56章 平衡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1553章 準備後路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1263章 《東荷再協議條約》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504章 借人第204章 “流放”?“潤”!第38章 開墾第1477章 金融業大整頓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1463章 代理人第474章 討論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1069章 德國討論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453章 借款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1157章 “0”號文件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822章 卡賓達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749章 南下第1421章 鑄鐵廠第830章 蓄水池第1439章 匈牙利工黨的處境第942章 宣戰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1230章 水權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73章 消化第840章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840章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504章 借人第464章 勸說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694章 訛詐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447章 趣談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347章 開飯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