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四)

“這是我們接下來的武器?”駐守高平的許是友獨30師88旅看着眼前的這些武器,都很驚訝,特別是現在的30師參謀長柳彥彪。只見他隨手拿起一挺通用機槍,看着這佈滿了散熱孔的的武器,眼睛裡充滿了驚訝甚至還有羨慕。

這款武器許是友的部隊之前只有少量,柳彥彪也就沒有見過。但這次看着這一車車拉來的武器,自然充滿了好奇,不僅柳彥彪,跟着一起投靠過來的原98軍那些士兵,都很好奇。

“沒錯,現在我們的第十一縱隊以及第一縱隊、第九縱隊,前線指揮部的這些部隊都得換裝,有了這些武器,我們遇見鬼子也就不會像以前打的那麼費勁了。”許是友笑着說道。

對於這些武器,他並不陌生,幾年前的綏寧會戰他就見過,他的部隊也曾換了不少蘇式武器。但是後面調到了晉冀魯豫地區,隨着部隊的擴編,以及跟後方的道路被切斷,他部隊的武器就開始變雜了。

“說實話,我真的對後方的兵工廠很感興趣,一直聽說咱們八路軍有獨立的軍工體系,看着這些源源不斷運來的武器,我有點按耐不住我的好奇心了。”柳彥彪認真地說道。

“有機會的,我們八路軍的這些幹部,隔幾年就會回抗大進修,像參謀長你因爲是剛加入我們八路軍,估計很快你就會回後方進修半年的時間。到時候你可以去看看,我們自己的兵工廠,幾年不見,我都不知道變成什麼規模了。

楊司令(楊虎城)時期的那個西安兵工廠現在聽說也在擴建,至於規模多大我就不知道了。不過你看着這些武器,都是新貨,而且一下子要供應三個縱隊的換裝,這還不算已經換過的那五個縱隊(軍),你加入咱八路軍肯定是沒錯的。

未來的中國,肯定是共產主義的天下,三民主義註定會失敗。”許是友自信的說道。

他的這個想法,並不是只有他一個人有,現在隨着山西局勢的變化,整個八路軍和新四軍廣大將領,特別是中高級將領都充滿了信心。

“有機會真的去看看!”看着這些嶄新的武器,柳彥彪心裡暗暗道。

這些武器的到來,讓這些剛加入八路軍陣營的將士,更加高興當加入了八路軍這個隊伍。雖然沒有固定軍餉,但是八路軍對士兵的一視同仁,包括那些實行的政策,都讓這些士兵加深了對八路軍的認同感,更別說現在還有這麼好的武器。

。。。。。。

緬甸仰光通往彬馬那(即今天的內比都)的路上,大量逃難的人們正在驚慌失措的北逃。若是說之前的毛淡棉的逃難隊伍中有少量英緬軍,那從仰光以及勃固地區向北逃難的隊伍中,英緬軍更多。

這裡的英緬軍基本是成建制的往北逃竄。不過好在英國人也有點腦子,知道把能運走的物資彈藥,都給運走,所以道路上就可以看見,大量的卡車(馬車?英國人不用這玩意)正在玩命的跑。

除了卡車,還有不少坦克以及裝甲車,都在狼狽的逃跑。這支部隊也不是無名之輩,而是被稱爲沙漠之鼠的第七裝甲旅,在北非戰場也是赫赫有名的。

當然它的這個赫赫有名是在打敗意大利軍隊的基礎上得來的,在面對隆美爾這個對手時,什麼沙漠之鼠,整個英軍都被打得屁股尿流。雖然英國陸軍是有點菜,但畢竟英國是老牌強國,底子很好,加上海空軍也很強,通過海運,英國在北非的軍隊不斷地補充裝備和部隊,所以第七裝甲旅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依然存活下來了。

本來丘吉爾把第七裝甲旅派來緬甸,是想教訓日本人的,在他看來,這個裝甲旅加上從北非調來的其他部隊足以對付沒什麼裝甲部隊不強的日本人。可是誰想到發揮並沒有預想的那麼好,緬甸的叢林地形根本不適合這種機械化部隊作戰,加上整個東南亞的英軍此時士氣大跌,根本打不過日本人。

沒辦法,第七裝甲旅也只能撤退了!

此時的英緬軍可謂比抗戰之處的國民黨軍隊還差勁。國民黨畢竟是還打了幾個月,雖然敗了,但是裝備畢竟趕日本人差了不少。英緬軍不同啊,裝備比日軍好,人也多,雖然真正的英軍不多,但是澳大利亞的軍隊戰鬥力也不差行嗎,可還是這樣英國人一月之間丟城失地。

不過此時在東籲(即同古)方向,跟英緬軍的狼狽逃竄不同,一支中國軍隊扛着青天白日旗正在往南前進,而且這些士兵一個個都精神抖擻,充滿了鬥志。

在看到中國軍隊來了,駐守東籲的英緬軍第一師直接把東籲的防務扔給了中國軍隊,就拉着倉庫裡的物資就跑了,片刻也沒有停留。

這支部隊就是戴安瀾率領的200師,他的部隊將奉命接替英緬軍第一師防守東籲。

而在北逃的隊伍中,還有五個衣衫襤褸的人也在其中。雖然這五人的衣着破爛,但是他們身上佩戴的那一支支手槍,讓其他人都避而遠之。這五人不是旁人,而是被範永明解救的羅文慶五人。

護送他們的南洋縱隊的士兵早在一天前就離去了,畢竟對方也不想暴露行蹤,所以在看到有英軍存在的逃難隊伍後,就停止了對羅文慶等人的護送。他們分開的地方,離東籲不太遠,安全自然沒什麼大問題。

“羅參謀,這些英國人也太窩囊了,那麼好的裝備都打不過日本人。當初我們200師可就這些家當跟日軍第五師團幹了一場大的,這英國人卻直接跑了。”在休息中,看着遠處的那正冒着黑煙在公路上疾馳的英軍坦克,不禁嘲諷道。

雖然行進中的英軍裝甲部隊並不是第七裝甲旅的全部力量,但也有着超過100輛坦克和裝甲車,中間還有近百輛滿載武器的卡車。要知道之前的200師也就八十來輛坦克,就憑這些坦克,200師就能重創日軍一個甲種師團。

當然現在整個第五軍的坦克以及裝甲車都很少了,畢竟打了幾年,坦克損失慘重,而且國民黨自己又不會造,自然越打越少。所以看着英軍有着這麼多好東西,幾個200師的官兵自然很羨慕。

“沒辦法,英國人太讓人失望了。不過我們也被抱怨這個了,沒有坦克,我們一樣可以打日本人,我們200師的威名可不是吹出來的。再休息五分鐘,我們就出發,這裡離着東籲很近了,回到咱們自己的部隊就好了。”羅文慶看了看遠處的那一切,淡淡地說道。

五分鐘後,幾人就出發了,並在兩個小時後跟駐守最前沿的200師的部隊匯合了,羅文慶等人這才正式回到了大部隊。不過就當他去面見師長戴安瀾的時候,戴安瀾正在指揮部大發脾氣呢。

“師座,我剛剛讓人去看了城裡的那些軍火庫。一些已經被英軍給搬空了,剩下的那些英國人不讓我們進入!”就在戴安瀾正在給部隊部署防守計劃的時候,他的輜重營營長跑來抱怨道。

“怎麼回事?不是說好了,英國人給提供彈藥嗎?”戴安瀾聽到這個消息,一臉凝重的說道。

他的部隊在英國人急切要求下,基本上是輕裝趕過來的,武器雖然帶齊了,但是彈藥這些卻不是很多。之所以這樣,是因爲英國人說的給提供彈藥,不然以戴安瀾怎麼會不帶足彈藥。

“英國人說這些是他們的彈藥,他們沒有接到上面的命令,所以不能給我們。現在他們正在一車一車的往北邊拉呢,就是不給我們,我們就差點跟他們動手了。”輜重營營長生氣的說道。

只見戴安瀾重重的一掌排在桌上。

“這英國人也太不是人了,我們過來幫他們收拾爛攤子,它倒好,說好的武器彈藥不提供。周參謀,馬上給杜軍長髮報,就跟他說,英國人要不是不給彈藥,這東籲讓他們自己守去吧!”戴安瀾不悅地吩咐道。

“是,師座!”

“師座,別生氣了,英國人本來就不是好東西,要不是爲了保住滇緬公路,誰願意幫英國人打仗。”

“就是,犯不着爲了英國人生氣。”

看見戴安瀾很生氣,旁邊的幾個參謀以及團長便連忙勸道。

“我就不明白,英國人想不要要緬甸了。我們在這是拿命去拼的,他們倒好,卻是在後面拆橋。”戴安瀾臉色仍然鐵青,要不是涉及兩國關係,他都想直接把那些軍火庫強行接管了。

其實不僅戴安瀾,很多國民黨將領,包括老蔣都想錯了。緬甸對於英國人來說還真不重要,英國人只要保住印度這個殖民地就行,緬甸即便丟失,英國人都不會很心疼。

不過在英國人看來,緬甸寧願給日本人也不願給中國。在英國人看來,日本人最後肯定是會失敗的,到時候緬甸還能收回來;但中國離着緬甸這麼近,萬一對緬甸有想法,英國人肯定不幹。所以英國人對於抵抗日本的侵略就不是很上心,只是想保住軍隊而已,在其他方面也不斷刁難遠征軍。

其實英國人也是小人之心,老蔣對緬甸可沒有興趣,包括這些遠征軍,只是想守住滇緬公路,給祖國保住這條生命線而已。若是把李衛國換在老蔣的位置,估計英國人想防也防不住,這麼好的機會,李衛國絕對會把緬甸給吞了,而且不是以殖民地形式,而是直接納爲國土。

要知道緬甸此時的人口也就1000萬,而且近百萬華人,現在又是二戰,吞併一個殖民地也不是什麼不可行的。

“師座,師座!羅參謀他們回來了!”就在200師師部人員在那說英國人的時候,羅文慶等人也來到了師部報道。

。。。。。。

納當山,這是一座高達兩千多米的高山,離着東籲這個地方,只有不到60公里。不過這個地方山高林密,又不是什麼戰略要地,交通也不方便,自然不會受到目前打的正起勁的緬甸戰役所影響。

不過此時在納當山以北,一支穿着綠色軍裝的士兵正在這裡,其中還有數百人穿的日式軍裝,組合特別令人奇怪。當然這並不是一支真正的日軍,而是一支南洋縱隊的部隊,而這支部隊正好是範永明率領的。

“團長,我們穿着這身狗皮幹什麼?搞得其他人看着我們都一副怪怪的眼神,而且我們自己一看着旁邊有穿着日軍軍裝的部隊都以爲是敵人。”範永明下面的一個營長在那抱怨道。

“你知道個屁,不穿這一身怎麼幹票大的!你的這個營別亂跑,免得被遠征軍發現把你們當日本人給我乾死了。”範永明坐在一個石頭上抽着一根菸,淡淡地說道。

原來他並不是在羅文慶等人走後還待在達昆,而是趁機摸到了納當山這個離着戰場前線比較近的位置。他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趁火打劫,不過不是打遠征軍,也不是日本人,而是搞英國人,這幾百穿着日軍軍服的自然就是他的秘密武器。

他之所以有這個想法是因爲,他發現現在英國人看到日軍就驚慌失措,也不管對方人多不多就跑,甚至投降。搞日本人,他這點人估計就只能跟一箇中隊幹,還不一定乾的過;遠征軍是中國人,不能搞自己人啊,於是乎英國人貌似就成了最好打的了。

“是,團長!只要我們不被自己人打死就行了!”當然後面這一句是那個營長自己的嘀咕聲,範永明並沒有聽到。

第340章 編制調整第27章 武漢之戰(八)第401章 大同戰役(五)第498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五)第201章 兩廣事變第184章 權力分配會議第379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第136章 九一八(六)第528章 觀察團事件(二)第367章 調動第584章 緬甸反擊戰(十)第114章 紅四軍團第199章 東征(九)第518章 收復外蒙(五)第1章 獨立團營長第456章 華北大掃蕩(五)第232章 天津(七)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82章 第一次反圍剿(八)第537章 親歷駝峰航線(二)第7章 安仁之戰(四)第427章 皖南事變(七)第373章 晉西事變(五)第534章 觀察團事件(八)第61章 大撤退(一)第589章 津浦線風雲(五)第357章 綏寧會戰(十七)第348章 綏寧會戰(八)第232章 奇襲太原(三)第572章 戰平漢線(八)第91章 東陵盜墓事件(續)第34章 衝突第6章 安仁之戰(三)第228章 太原!太原!第1章 獨立團營長第161章 西征(四)第235章 天津(十)第3章 汝城之戰(二)第507章 察哈爾反擊戰(五)第372章 晉西事變(四)第154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六)第127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一)第420章 黃橋戰役第262章 晉綏根據地(三)第92章 東陵盜墓案第184章 權力分配會議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512章 察哈爾反擊戰(十)第191章 東征第465章 華北大掃蕩(十四)第508章 察哈爾反擊戰(六)第554章 日軍的反擊(五)第435章 閻錫山的動搖第536章 親歷駝峰航線(一)第123章 第二次反圍剿(七)第60章 武漢起義(九)第489章 南洋風雲(一)第479章 渡河戰役(二)第418章 百團大戰(十三)第142章 十堰改編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350章 綏寧會戰(十)第616章 興安嶺雄風(十六)第346章 綏寧會戰(六)第636章 大結局(上)第52章 武漢起義(一)第87章 陝北第230章 奇襲太原第19章 汀泗橋之戰(二)第146章 一二八事變第610章 興安嶺雄風(十)第21章 武漢之戰(二)第73章 崛起(四)第77章 第一次反圍剿(三)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216章 激戰板垣師團(四)第307章 第一次反掃蕩第477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第393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九)第627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二)第33章 未來的根據地第483章 渡河戰役(六)第318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二)第11章 空閒之餘的收穫第85章 二次北伐以及濟南慘案第91章 東陵盜墓事件(續)第116章 中原大戰第259章 白銀的銅礦(二)第528章 觀察團事件(二)第292章 洛陽會議第344章 綏寧會戰(四)第239章 奇襲太原(八)第231章 奇襲太原(二)第618章 攻克濟南(一)第173章 西征(十六)第301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二)第483章 渡河戰役(六)第403章 大同戰役(七)第519章 收復外蒙(六)第545章 太原光復(六)第327章 天津(二)
第340章 編制調整第27章 武漢之戰(八)第401章 大同戰役(五)第498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五)第201章 兩廣事變第184章 權力分配會議第379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第136章 九一八(六)第528章 觀察團事件(二)第367章 調動第584章 緬甸反擊戰(十)第114章 紅四軍團第199章 東征(九)第518章 收復外蒙(五)第1章 獨立團營長第456章 華北大掃蕩(五)第232章 天津(七)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82章 第一次反圍剿(八)第537章 親歷駝峰航線(二)第7章 安仁之戰(四)第427章 皖南事變(七)第373章 晉西事變(五)第534章 觀察團事件(八)第61章 大撤退(一)第589章 津浦線風雲(五)第357章 綏寧會戰(十七)第348章 綏寧會戰(八)第232章 奇襲太原(三)第572章 戰平漢線(八)第91章 東陵盜墓事件(續)第34章 衝突第6章 安仁之戰(三)第228章 太原!太原!第1章 獨立團營長第161章 西征(四)第235章 天津(十)第3章 汝城之戰(二)第507章 察哈爾反擊戰(五)第372章 晉西事變(四)第154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六)第127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一)第420章 黃橋戰役第262章 晉綏根據地(三)第92章 東陵盜墓案第184章 權力分配會議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512章 察哈爾反擊戰(十)第191章 東征第465章 華北大掃蕩(十四)第508章 察哈爾反擊戰(六)第554章 日軍的反擊(五)第435章 閻錫山的動搖第536章 親歷駝峰航線(一)第123章 第二次反圍剿(七)第60章 武漢起義(九)第489章 南洋風雲(一)第479章 渡河戰役(二)第418章 百團大戰(十三)第142章 十堰改編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350章 綏寧會戰(十)第616章 興安嶺雄風(十六)第346章 綏寧會戰(六)第636章 大結局(上)第52章 武漢起義(一)第87章 陝北第230章 奇襲太原第19章 汀泗橋之戰(二)第146章 一二八事變第610章 興安嶺雄風(十)第21章 武漢之戰(二)第73章 崛起(四)第77章 第一次反圍剿(三)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216章 激戰板垣師團(四)第307章 第一次反掃蕩第477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第393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九)第627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二)第33章 未來的根據地第483章 渡河戰役(六)第318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二)第11章 空閒之餘的收穫第85章 二次北伐以及濟南慘案第91章 東陵盜墓事件(續)第116章 中原大戰第259章 白銀的銅礦(二)第528章 觀察團事件(二)第292章 洛陽會議第344章 綏寧會戰(四)第239章 奇襲太原(八)第231章 奇襲太原(二)第618章 攻克濟南(一)第173章 西征(十六)第301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二)第483章 渡河戰役(六)第403章 大同戰役(七)第519章 收復外蒙(六)第545章 太原光復(六)第327章 天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