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水滿則溢

太子其實有一句話說錯了,他們兄弟裡面,其實有一個人的生育能力有問題。

老大慶王李琮,他的媳婦是竇鱷的堂姐,妻子加上好幾個小妾,也沒能給他生下一兒半女,說明什麼?說明問題就在李琮身上。

但是,李琮因面部有傷,與儲君擦肩而過,本來就遭受了極大的打擊,

你要再說他不能生,他還活不活了?

人活一張臉,所以當年李隆基特別警告過,誰敢說李琮不能生,直接砍了。

那麼慶王妃竇氏就將這口鍋頂了,自言是自己不能生育,而李琮也將自已的所有小妾全部打發掉,女眷只剩下妻子一人,夫妻倆也算是相依爲命。

老二廢太子瑛,有五個兒子,五個全是庶出,死後全部過繼給了慶王李琮。

其中老三李倩是小兒麻痹症,天生殘疾,生母出身又差,所以鮮爲人知,這五個全部沒有繼承權。

那麼老三就是太子李紹了,李紹的長子李,毫無疑問,擁有大唐皇室第二順位繼承權,是當下皇孫當中地位最高的。

這小子剛出生的時候,李隆基親往探視便曾經說過:這個孩子的福祿遠遠地超過他的父親,這個殿裡有三個天子,真是高興啊。

尤其那句:此兒甚有異相,他日亦是吾家一有福天子也,基本確定了太子李紹之後,就是李傲來接手他們家的產業。

這小子今年十六了,訂婚封王,已經被提上日程,目前爲止大唐的第一潛力股。

「我怎麼覺得你不怎麼上心啊?」

少陽院,李紹正在與妻子韋妃商議長子的婚事,他不願意親自出面去找韋家,降尊纖貴,他落不下臉來,所以韋妃是最合適的。

但是韋妃還是日常照舊,除了去了幾趟韋陟家裡,回到少陽院依然是該幹嘛幹嘛,並不是很重視這件事。

她其實是一個好後媽,但是牽扯到自己兒子的時候,那可就不行了。

「我談過了,紫薇郎說了,會慎重考慮的,」韋妃淡淡道。

中書令是紫薇令,中書侍郎便是紫薇郎。

省內兩位侍郎,原本是戶部尚書兼任中書侍郎的王琚,另外一位就是蕭華了。

王琚不是死了嗎?就在上個月,韋陟從中書舍人升到了紫薇郎,補上了王琚的缺,成爲中書省兩大臺柱之一,他還兼着禮部侍郎和御史中丞,身兼三職,儲相之選。

人家在族內說話有分量,不是因爲級別高,而是因爲他爹韋安石,就是鄖國公,李旦時期的宰相,死後被李隆基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諡號文貞。

他們家跟楊洄的情況挺相似,鄖公房,誰繼承鄖國公,誰就是宗長,韋陟目前看來基本上是不二之選。

「呵呵....:.他還需要考慮?」李紹聲音上揚,咧嘴道:

「怎麼?他瞧不起孤?」

韋妃嘆息一聲:「紫薇郎又怎會輕視殿下?事情總需慢慢來,兒還未封王,又不是很着急。」

「你說的什麼荒唐話?」李紹不滿道:

「大郎都十六了,如今已經惦記上一個教坊的箏女,整日廝混,你非得等那個賤婢給他生個兒子才行嗎?」

韋妃燮眉道:「我私下囑咐過傲兒,可以嘶混,但不能讓那個女人懷上皇家子嗣,傲兒是謹慎之人,他知道該怎麼做。」

畢竟十六了,肯定有生理需求,這不叫亂搞,這叫水滿則溢。

「不要以爲孤不知道你在盤算什麼?」李紹一拂袖子,不小心打在韋妃臉上,怒道:

「你不就是想替六郎(李)謀劃嗎?孤現在就告訴你,他不行,他上面五個哥哥,怎麼輪也輪不到他。」

大唐開國至今,繼承人嫡庶之別,問題就出在李隆基身上,這老小子也是第一個庶子繼位的,以至於到了李紹這裡,庶子的身份他不敢不重視。

不重視,就是瞧不起他爹,以及他自己。

「吾兒可是嫡出,」韋妃力爭道:

「我要還是良娣,不爭也罷,但我不該是太子妃,母以子貴,子以母貴,我不替六郎謀劃,還有誰能幫他謀劃?」

李紹一愣,一個巴掌扇在韋妃臉上,厲聲道:

「你反了天了,一個婦人也敢左右我李唐家事?孤今天就告訴你,你再敢有這個心思,就給孤滾。」

兒子是自己的血脈,但媳婦不是,媳婦能換,兒子可換不了,李紹其實並沒有錯,當然了,韋妃也沒有錯,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場考慮罷了。

他們倆的爭執,不僅僅是家事,也是國事,夫妻倆沒有處理好,以至於陷入僵持。

韋妃沒有再說一句話,捂着臉離開了房間。

太子妃,不是太子能廢的,只有和離一個途徑,必須女方同意才行,不同意你也離不了。

李紹怒不可遏,瘋狂在屋內打砸傢俱,他在外面是一位仁厚勤儉的儲君形象,但在家裡,就是另外一副樣子了。

韋妃的曾祖,是唐初名將韋雲起的弟弟韋雲平,正宗的彭城公房,與韋家其它幾房也一直都維持着良好的關係。

韋妮兒她們這一支,出自韋孝寬三子韋總,韋陟則是出自韋孝寬六子韋津,絕對的近親了。

所以別看韋昭訓眼下混的不求行,但人家家裡牛比人太多了。

而京兆韋氏眼下能拿的出手與李傲配對的,只有韋妮兒一個。

「你們都說說看吧,我平日難得空閒,今晚先將事情議個大概,」韋陟在自已家裡,主持宗族議事。

他的家也在平康坊,不但有宅子,中曲還有門面樓。

「牽扯太大了,右相盯的很緊,太子妃那邊肯定是不願意的,韋堅不是也有信嗎?咱們要是同意了,韋堅恐怕要鬧事,」堂弟韋廉率先說道。

他的職位,是吏部考功司員外郎,這是一個相當牛逼的崗位,竇鱷被免職,也得經他的手。

將作少監韋蘭做爲彭公房代表,皺眉發言道:

「別說的那麼難聽,你們要是真乾的出來,我們纔會鬧,不去做,我們自然也不會不滿,諸位,太子妃可是有兒子,得隴望蜀可就沒意思了。」

來自逍遙公房的少府少監韋附和道:

「事情確實不能這麼辦,別的不說,右相那關過不去啊,婚嫁一事從來都不是輕易就能下決定的,韋妮兒性耿直,不如太子妃沉穩,不宜嫁給太子長子,族內因此遭禍,歷歷在目,諸位不可不謹慎啊。」

他是暗指中宗皇帝的韋皇后,韋皇后一出事,駙馬房都快絕後了,其它幾房或多或少也被牽連。

這就是性格不穩理下的禍根。

嫁給繼承人,需要全方位考慮,富貴還是災禍,有時候就在一線之間。

韋陟點了點頭,看向當事人韋昭訓,皺眉道:

「大郎怎麼看?」

韋昭訓嘆息一聲:「弟不敢拿主意,全憑兄長做主。」

韋陟皺眉沉思半響,看向衆人,緩緩道:

「這件事兩難啊,不瞞諸位,我其實也沒有主意,太子已經催我多次,

既然大家傾向於不嫁,那麼該如何應對東宮,你們給我拿個主意。」

韋蘭率先道:「東宮有吾妹頂看,此事無憂,就說韋妮兒配不上太子長子,請太子另選良媳。」

「那你去說!」韋廉聞言,頓時不滿道:

「讓你出主意,不是讓你亂來,你這個建議兄長如何啓齒?這不是掃太子顏面嗎?」

韋鑾也是一臉鄙夷的看向韋蘭:

「太子妃真的頂得住嗎?她太良善了,容易被人說服,韋堅不在京,她便沒有主心骨,無論如何,我們不能因此事,導致太子與太子妃不睦,所以這件事還真不能讓太子妃去頂,虧你還是親哥哥,連這個道理都不懂嗎?」

這話韋蘭不好反駁,於是將矛頭又指向韋昭訓,沒好氣道:

「你那個閨女還未出閣,便在長安赫赫有名,整日鬥雞走狗,闖出好大的名聲,現在好了,讓人家盯上了?你最好有個心理準備,上嫁是別想了,

能別嫁的太慘,你就偷着樂吧。」

韋昭訓一愣,拿起自己桌子上的杯子就朝韋蘭扔了過去。

「」的一聲,沒有砸中。

他肚子裡着一股氣,卻是無處發泄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他也算看明白了,李林甫不可能眼睜睜看着鄖公房與少陽院一氣。

太子妃的彭公房實力有限,但勳公房可不一樣,一旦選擇站隊,影響極其之大。

偏偏眼下,朝堂之上最惹不起的人,就是李林甫。

韋堅現在又是勢頭正盛,堅決表態不同意,那麼其它幾房勢必會重點考慮韋堅的立場。

家族嘛,最忌諱的就是內鬥,外部壓力再大,也抵不上內部出問題帶來的危害嚴重。

所以韋昭訓基本確定,閨女嫁不進少陽院,但是拒了太子長子,誰敢再接收呢?

正如韋蘭方纔所言,只能嫁的慘一點,太子那邊才能消氣。

韋陟望着臉色鐵青的韋昭訓,又掃視衆人一眼,隨後道:

「這件事還是需要看聖人的心意,我明天勤見聖人之後再說吧。

「兄長說的沒錯,」韋鑾點頭道:

「太子長子,地位非凡,最後拿主意的肯定還是聖人,我們商量來商量去,最後還是得聖人點頭,事關家族,兄長務要謹慎。」

韋陟眉頭緊鎖,一言不發。

他的地位,想要見李隆基那是輕而易舉,但是他眼下還是十分擔憂,擔心聖人的心意,會讓他們很爲難。

這個宗長不好當啊。

李傲與韋妮兒的配對,一開始不知道是誰傳出來的,如今已經在長安鬧的沸沸揚揚。

但是因爲雙方當事人太子與韋昭訓,對此矢口否認,以至於打韋妮兒主意的世家子弟,只增不減。

李紹不願意承認,主要是因爲李隆基那邊沒反應,他不敢認,雖然是自己兒子,但是李紹心裡也清楚,李傲婚事的決定權,七成在聖人,剩下三成纔是他。

所以他纔想着背地裡聯絡韋家,提前將事情敲定,只要雙方同意,再報至聖人那裡,聖人也不好否決。

如果他直接奏請聖人,難免有交構韋家之嫌,他那個爹又比較忌諱這個。

至於韋昭訓爲什麼也不敢承認,自然是因爲皇帝和太子對外都沒有表態。

閏四月二十,響午,中書門下。

李林甫躺在公房的牀榻上午休,兒子李則是直接在外面的政事堂,拿出中書門下的大印,哈了一口氣,蓋在了一封屬於他們將作監的公文上面。

今年十月份,聖人要移駕華清宮,但是那邊的修工程,還有一些沒有完成,將作監需要一筆四萬貫的撥款,李已經將工程用度的明細做好,響午來蓋印了。

「王那個王八蛋,逢迎這兩字算是被他用到登峰造極了,」李將公文收好,進入內間臥房,道:

「大盈和瓊林還沒修成,他又諫言聖人在華清宮也興造新的內庫,聖人還準了,阿爺今年還需想辦法,再挪一筆營造費用。」

李林甫躺在榻上並沒有睡着,他纔是真正的日理萬機,休息的時候,做夢的時候,都與國事有關。

只見他雙手疊放在小腹,閉目道:

「只要是聖人用度,千難萬難,也要準備周全,一個韋堅,一個王,

都想學老夫,畫虎不成反類犬,該修修吧,你再見到王,給他五個耳光,

告訴他,這是右相讓給的,以懲他擅作主張之罪。」

王這個人,比楊慎矜更難管理,明面上依附李林甫,但是營造華清宮內庫的事情,提前卻沒有跟李林甫商量。

李林甫知道對方打的什麼算盤,其實就是向聖人表忠心,好讓聖人知道,我王是聖人的狗,絕不是右相的狗。

「哈哈.!.!.」李笑道:

「兒子明白,這句話我會帶到,但耳光就不必了。』

躺在牀上的李林甫嘴角微翹這就叫老子給一巴掌,兒子賺人情,屆時王會認爲,自己與李這段時間結下了深厚的交情,從而對他高擡貴手。

畢竟是李林甫手把手調教出來的,李自打成年之後,基本沒有將自己的信任隨意交附他人。

「韋妮兒的事情,最近鬧的挺大,迎月在背後出力不小,」

李瑁拎着坐席在榻邊坐下,笑道:

『阿爺好手段,您只是稍微那麼一出手,就將少陽院和韋家攪的一團糟,我當時還反對,擔心聖人順水推舟促成此事,那麼對咱們將是大大不利,現在好了,迎月又將韋妮常去隋王宅的事情給捅了出來,真想看看此時太子的臉色。」

李林甫的消息網是最龐大的,從嚴武的事件開始,太子妃便常去隋王宅,他派人嚴密監視,將所有消息彙總之後,抽絲剝繭,基本上判斷出,是太子有意拉攏隋王,而隋王則是順水推舟,如今,兄弟倆在表面上已經達成和解。

這可不行,這不是我想要的結果,無論是明面上還是暗地裡,你倆都得不和。

李瑁想將太子的矛頭引向楊玉環,但是李林甫還是想將太子的矛頭引向李,這與自身利益息息相關。

李迎月就是那個攪屎棍,鬥雞走狗也是她所擅長的,與韋妮兒屬於同道中人,是她告訴韋妮兒,隋王自從見過她之後,便對她十分仰慕。

韋妮兒相信了,真的以爲李瑁看上了她,所以纔有南曲達奚盈盈那邊,

跟李瑁擺臉色的情景。

雖然她知道自己不可能給人做小,但先入爲主的以爲李瑁仰慕她,卻又去招惹達奚盈盈,是人品作風問題,

也是小女孩的古怪心理作崇,因此常常藉口去隋王宅,就是想看看,李瑁仰慕她到了哪種程度。

別人的仰慕不值錢,李瑁的仰慕自然另算。

這不就類似於女頻文當中,世家小姐被皇子看上的場景嘛,還要扭扭捏捏裝出一副不情願,擺出一副被動的樣子,好吊足觀衆的胃口。

韋妮兒沒有那麼不堪,但她所表現出來的,確實是這樣。

「這件事左右都是對咱們有利,」李林甫緩緩睜開眼:

「他們真要是成了,韋堅與太子必然關係緊張,韋家內部也會因此而起紛爭,聖人對太子的顧忌只會越來越深,這事要是成不了,太子固然失去了與鄖公房聯姻的機會,與李瑁維繫沒幾日的假感情,也便隨即破裂。」

李點頭笑道:,「十八郎也是,立場要鮮明,纔好判斷誰是敵人誰是朋友,他以前不是這樣,現在奇了怪了,變的能屈能伸了。」

「他想做烏龜,老夫不允許,」李林甫沉聲道:

「我是沒有退路的,但是他有,自然可屈可伸,太子妃不也常去他那邊嗎?這又是一件可以大書特書的事情,只不過要看時機,現在用了,對大家都不好。」

李好奇道:「今早韋陟去花萼樓見了聖人,應該就是在談論這件事,

阿爺知曉聖人的態度嗎?」

「這次不好猜,」李林甫緩緩起身,李趕忙起身去扶。

只見李林甫坐直身子,淡淡道:

「凡事都有可能,聖人如果准許,那麼多半是要給我施加壓力,逼迫我加大針對東宮的謀劃,如果不同意,那自然就是不希望太子得到勳公房這樣的強大助力,說不準的。」

「嘶......那兒子就不懂了,」李疑惑道:

「既然聖人有可能同意,阿爺又何必謀劃這件事呢?這不是自找麻煩嗎?如果韋妮兒真的嫁給了李傲,咱們不是等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李林甫微笑搖頭:

「風險與利益共存,東宮勢力愈大,那麼聖人就需要賦予我更大的權利來制衡東宮,蕭嵩完了,李禕還能活幾年?沒了這倆人的支持,東宮必然勢微,那麼相應的,聖人也會削弱我的權利,以達到平衡的目的。」

「兒子越聽越糊塗,」李只覺聽的雲裡霧裡,迷糊道:

「那麼沒有鄖公房的支持,太子力微,阿爺的權利勢必也會被侷限,對咱們也沒有好處啊?」

「重點就在韋堅,」李林甫耐心的解釋道:

「韋堅起勢已經是攔不住了,聖人近來常常將韋堅掛在嘴邊,這是快要嘉賞的苗頭,韋堅爬的越高,目前來說,對我們越有利,就讓他蹦噠幾年,

到時候一舉收拾掉。」

韋堅也是一個老陰比,他在疏通運河的時候,向朝廷要了河工的撥款也就是工資。

因爲在大唐,免除勞役的地區,就是長安-洛陽-江南這條生命運輸線,

以及其它少數地區。

你僱傭河工,是要花錢的,但是韋堅給改了,長安至洛陽一線,今年的勞役不免,等於是韋堅拿了朝廷的錢,又沒給河工發下去。

錢去哪了?換成惡錢買糧了,朝廷撥款從來不撥惡錢,韋堅又有兌換渠道,拿着河工的血汗錢,討好了李隆基。

這件事只有少數幾個人知道,李林甫目前也不敢張揚,畢竟這種手段本來就是給朝廷臉上潑髒水,傳出去聖人臉上無光。

所以河工及沿線的州縣衙門,現在都在怨恨李林甫,以爲是李林甫給改了政策。

其實人家韋堅這個河道轉運使,也有這個權利。

爺一道,」李笑道:

「我算是看出來了,他的才能就是拿國家的錢,左手倒右手,獻給聖人。」

李林甫笑道:

「老夫尚且因增賦而焦頭爛額,他哪來的新路子搞錢?不過是壓榨下面而已,但現在聖人喜歡他,這就是才能,此人與王一樣,確實是國之大才,只是沒用到正經地方,或者說,他們太心急了。」

李林甫是頂級財政專家,自然看得出韋堅和王,都是實打實的人才,

但眼下國家的財政全在他一個人手上,他又不可能放權,所以這兩人想要起來,只能另闢蹊徑。

李點了點頭,在腦中消化許久之後,轉移話題道:

「那阿爺覺得,韋妮兒這件事,十八郎能不能看出來,是咱們搞的鬼。」

「看出來又如何?」李林甫笑道:

「看出來,他也不會說出來,不然便是太子與老夫這邊,兩邊不討好,

他想坐山觀虎鬥,老夫偏偏要拉他下水。」

李郵捧腹大笑。

第360章 體面第143章 好一個逆子!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107章 拜倒在石榴裙下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35章 父皇聖明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336章 我一定會贏的第97章 好雨知時節第230章 韓珠團第343章 報什麼喜報喜?第185章 伴君如伴虎第193章 老黃狗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116章 也就是我心眼好第162章 隴右道採訪處置使第95章 粟特人第213章 再說就封了第24章 道本玄元皇帝之教第238章 清平三章第386章 契丹第132章 律疏上沒有這一條第356章 宰了他第204章 豪門與寒門第130章 宗籍擴容第102章 忠王友第113章 平康坊三曲第163章 莫要負了我一番苦心第78章 別問了第251章 長安處處失意人第228章 讖書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303章 我爹是個老實人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130章 宗籍擴容第25章 磧西節度使第333章 伴君如伴虎第381章 錢監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第五十二章 一千個韋堅第118章 萬壽仙君第19章 那多不好意思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217章 富貴同享第142章 水滿則溢第168章 願分擔一二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269章 春天裡的一把火第265章 對錯在人第152章 右羽林軍右翊府右郎將第266章 金飾鋪子第198章 永王李璘第257章 離開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300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89章 今朝有酒今朝醉第163章 莫要負了我一番苦心第183章 西市第87章 利益小團體第339章 一襲紅衣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266章 金飾鋪子第308章 官職小,衙門大第118章 萬壽仙君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191章 河西駐長安話事人第107章 拜倒在石榴裙下第13章 珍饈丞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294章 五武第148章 太原尹第76章 上架感言第310章 沒的選第388章 那是老子的地第185章 伴君如伴虎第85章 月俸第35章 父皇聖明第144章 三戟崔家第97章 好雨知時節第3章 16王宅第386章 契丹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240章 三五七言第90章 美輪美奐第102章 忠王友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148章 太原尹第107章 拜倒在石榴裙下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五十章 九死一生第231章 妖女第135章 老和尚有交代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37章 2王3恪第125章 隴右第203章 第一責任人第322章 不請自來第352章 顏值拉胯
第360章 體面第143章 好一個逆子!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107章 拜倒在石榴裙下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35章 父皇聖明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336章 我一定會贏的第97章 好雨知時節第230章 韓珠團第343章 報什麼喜報喜?第185章 伴君如伴虎第193章 老黃狗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116章 也就是我心眼好第162章 隴右道採訪處置使第95章 粟特人第213章 再說就封了第24章 道本玄元皇帝之教第238章 清平三章第386章 契丹第132章 律疏上沒有這一條第356章 宰了他第204章 豪門與寒門第130章 宗籍擴容第102章 忠王友第113章 平康坊三曲第163章 莫要負了我一番苦心第78章 別問了第251章 長安處處失意人第228章 讖書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303章 我爹是個老實人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130章 宗籍擴容第25章 磧西節度使第333章 伴君如伴虎第381章 錢監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第五十二章 一千個韋堅第118章 萬壽仙君第19章 那多不好意思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217章 富貴同享第142章 水滿則溢第168章 願分擔一二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269章 春天裡的一把火第265章 對錯在人第152章 右羽林軍右翊府右郎將第266章 金飾鋪子第198章 永王李璘第257章 離開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300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89章 今朝有酒今朝醉第163章 莫要負了我一番苦心第183章 西市第87章 利益小團體第339章 一襲紅衣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266章 金飾鋪子第308章 官職小,衙門大第118章 萬壽仙君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191章 河西駐長安話事人第107章 拜倒在石榴裙下第13章 珍饈丞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294章 五武第148章 太原尹第76章 上架感言第310章 沒的選第388章 那是老子的地第185章 伴君如伴虎第85章 月俸第35章 父皇聖明第144章 三戟崔家第97章 好雨知時節第3章 16王宅第386章 契丹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240章 三五七言第90章 美輪美奐第102章 忠王友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148章 太原尹第107章 拜倒在石榴裙下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五十章 九死一生第231章 妖女第135章 老和尚有交代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37章 2王3恪第125章 隴右第203章 第一責任人第322章 不請自來第352章 顏值拉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