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你不也有個好外孫嗎?

這段日子,李瑁都在安頓鑄幣的事情。

除了大唐本土銅礦之外,其實他還盯上了一個地方,南詔。

就是雲南嘛,除了江西之外,華夏銅礦存儲量最大的地方,當然了,開採難度也同樣巨大,因爲地處高原。

要的就是它難度大,難度小了,我還不惦記它呢。

歷史上,天寶年間鮮于仲通和楊國忠先後敗給了南詔,損失慘重不說,主要是太丟臉。

那個地方不好打,李瑁有了歷史經驗,自然不會強行攻打,而是先想辦法削弱,再將其收入版圖。

「開元二十六年,先帝在給時任劍南節度王昱的救文中說過:彼持兩端,宜其殘破, 」

李林甫在紫宸殿向李塌票述道「也正因如此,我大唐出兵協助南詔首領皮邏閣,助其六詔合一,事後,先帝冊封皮邏閣爲雲南王,越國公,賜名蒙歸義,自此,六詔依附大唐,俯首稱臣,但是在臣看來,

此地依然是蛇鼠兩端,宜其殘破。」

當時的雲南地區,有六詔,詔大概就是王國丶部落的意思,即浪穹詔丶澄詔丶施浪詔,越析詔,蒙詔,蒙舍詔,其中這個蒙舍詔因爲在最南邊,所以也叫南詔。

蒙歸義在大唐的幫助下統一六詔之後,建國南詔,首都在太和城(雲南大理)。

當時大唐之所以肯出兵幫忙,一來是另外五個詔與吐蕃眉來眼去,對大唐也是虛與委蛇,不符合國家利益,所以幫助蒙歸一將這一帶統一,歸屬大唐管理。

南詔雖然立國,但境內都被大唐設置了羈摩州,名義上,其實是被納入版圖了,但實際上,那只是個名義,這地方說了算的,還是蒙歸義。

而李林甫的意思是,這個地方雖然統一,名義上服從大唐,但是咱們不能掉以輕心,

還是要繼續讓他殘破下去。

而負責攪亂的南詔這一政治決策的,就是南寧州都督府,治所在味縣,雲南曲靖市。

這個地方在隋朝時期,就在華夏的統治範圍之內,轄下十六個州,南寧丶恭丶協丶

昆丶盤,尹丶曾丶姚丶西濮丶西宗,西寧,豫,西利,南雲,磨,南籠。

雲南一半都在南寧州都督府的統治之下,南詔的地盤還很小,歷史上天寶戰爭失敗之後,南寧州地區被南詔全部佔領。

當下的南寧都督,就是曾經擔任過劍南節度使的王昱的堂弟,王淳。

王昱已經死了,鬱鬱而終,劍南道的防禦任務,是西抗吐蕃,南撫蠻夷,他是在與吐蕃的一次戰爭中失敗已經在軍中獎賞不當,被連貶三次,死在了任上。

而他當時的主要幫手之一王淳,因通曉六詔舊識風宜,所以就任南寧。

「說的好,就是要讓它殘破,但是怎麼個殘破,我們要正大光明,」李瑁笑道:

「否則容易使其離心,從而依附吐蕃,不利於我西南邊境,朕這裡有一個法子,衆卿不妨聽一聽。」

李林甫等人趕忙笑道:「臣等洗耳恭聽。」

李瑁緩緩道:

「六詔地處邊睡,物資匱乏,苟活於大唐與吐蕃之間,輾轉騰挪,精疲力盡,其貨物多與東南貿易,以此維持,然我大唐東南之貨,主要還是供應江南,能賣給他們的本就不多,朕覺得,今後可大開方便之門,與其增加貿易,以物換銅。」

李林甫其實已經猜到,李瑁是惦記那邊的銅礦。

雲南在清朝時期,是國家鑄幣的第一原料地,佔到全國銅產量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李瑁怎麼能不惦記呢?

那地方盛產銅,這是誰都知道的事情,但是不好開採啊,南寧州也有銅,王淳卻沒有那個功夫去大力開發,一來人太少,再者,地區混亂,不夠穩定,開採出來被搶的可能性不小。

那麼李瑁的意思,就是大唐花錢買你的銅,而且數量龐大,價格也很實在,這樣一來,就會促使南詔大力開發本境銅礦,他們自己就會主動開闢商路,與大唐展開貿易。

要知道,那地方跟吐蕃一樣,都是奴隸制社會,人命最不值錢。

李瑁就是要一步一步迫使銅礦開採成爲南詔的支柱產業,讓他們所有人都參與進來,

等到大唐一旦停止購買,他們內部自已就會先亂了。

大家都靠銅礦吃飯,結果銅賣不出去了,這不完犢子了嗎?

那時候再找個理由,比如派兵幫蒙歸義鎮壓民亂,藉此機會直接收回來。

李瑁將自己的想法說給衆人聽之後,李林甫等人一個個的拍案叫絕,好法子。

這,就是貿易戰。

「此法可行,」李適之興奮的點頭贊同道:

「南詔並不喜歡我大唐的開元通寶,若以劍南之糧食,東南之布帛換取銅礦原料,再於南寧州設立錢監,所鑄新幣可送往襄陽,沿長江發往兩京。」

韋陟也感嘆道:

「陛下之識見,可謂天馬行空,只要咱們價錢給的足夠高,南詔必然趨之若鷺,若是全民採礦,長此以往,其國危矣。」

至於蒙歸義怎麼逼迫百姓採礦,那是他的事,反正他肯定會這麼幹。

那麼朝廷這邊,自然就需要過緊日子了,畢竟要騰出很大一部分財物用來購買銅礦,

這一點,李瑁做出了表率,他將左藏庫的寶貨拿出來一半,交給了李林甫。

當然,李林甫他們自然是一個勁的拒絕,說什麼財政再艱難,也沒到花陛下錢的份上,說什麼都不答應。

李瑁無奈之下,只能折中,說是借給國庫的,以後要還,這樣一來,李林甫他們才勉強答應。

但是這些人的心裡,對李瑁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今上不貪財啊,是個大方且節儉的人。

那麼要談成這件事,派使者去南詔是不合適的,必須南詔能做主的親自來一趟長安。

李瑁的發文,是讓蒙歸義入京朝見新君,但實際上大家都清楚,蒙歸義肯定不來,但肯定會派兒子來。

不管誰來,能做主就行,這對南詔來說是賺大錢的好事情,傻子纔會不答應。

基哥本來是停陵七個月,但是不到時間就入土了,原因是去世的方式不太好,被自己的太子給謀害了。

太常寺那邊算了算,說是四月爲宜,所以基哥早早就封陵了。

蓋嘉運留京不走了,但是郭子儀得回去了,所以李瑁在十月初,在宮內設宴款待二人,算是給郭子儀送行,也是表個態,緩解二人的關係。

表態嘛,就是表個態,並不是真的希望他倆握手言和,他倆也不可能握手言和。

「朕抱一抱,」李瑁朝着蓋擎的妻子盧氏伸手道。

盧氏趕忙將懷中的孩子遞了過去。

李瑁抱着還不滿一歲的孩子,逗弄了一下對方小巧的鼻子,朝蓋嘉運笑道:

「也真是苦了孩子了,尚在強,便需跋山涉水,蓋帥也真是心大,若有閃失,你如何向朕交代?」

蓋嘉運哈哈一笑,趕忙揖手道:

「涼州絕非育子之地,臣心念孫子,自然是要帶在身邊撫養,加之兒媳也是誕子不久,需在長安休養,涼州那邊,大郎一人足以,二郎一路護送返京,孩子並未受驚,請陛下放心。」

古代有小孩不上路一說,意思是三歲以下的小孩不能出遠門,這種說法還不是擔心孩子生病,而是擔心被不乾淨的東西衝着了。

實際上,主要就是生病,但是常被認爲是受驚被衝着了。

但是呢,終究還是有出遠門的,那麼自然也有破解之法,那就是不能在外面叫孩子的名字,擔心回不來,而且必須是母親陪着。

所以這一次,孩子是被蓋威夫婦給帶回來了,回來之後就過繼了。

「左領軍衛當下都是你阿兄的舊人,你接手會很快,朕跟李林甫也打了招呼,他今後不會再管左領軍的事情,」李瑁看向蓋威道:

「你可給朕管好了。」

蓋威當即起身:「臣領命,必不辜負陛下。」

「李光弼呢?怎麼還沒來?」李瑁看似隨口問道。

「額...:.:」蓋威警了一眼父親,支支吾吾不敢回話。

李瑁笑了笑:「今天都是自己人,有什麼不能說的?

八「老實回話!」蓋嘉運斥責道。

蓋威趕忙道:

「在涼州給他用了點刑,所以得到陛下詔書令其返京之後,便立即爲他治療傷勢,算算日子,應該差不多就在路上了。」

「你呀你......」李瑁將孩子遞還給盧氏之後,指着蓋威笑道:

「今後學聰明點,這不是延誤朕的大事嗎?」

蓋嘉運趕忙起身:「都是臣的錯,是臣授意的。」

「好了好了,朕並非責怪,」李瑁擺了擺手,坐下之後,恰逢郭淑回來,於是李瑁讓郭淑給蓋丶郭二人奉茶。

蓋丶郭二人趕忙起身,連稱不敢。

郭淑先是去蓋嘉運身邊,從宮女手中接過茶盞,笑道:

「今天是家庭聚會,這裡沒有皇后,蓋帥就不要推辭了。」

蓋嘉運一臉爲難的推手道:

「臣怎麼能當得起呢?皇后就是皇后,臣子就是臣子,臣萬萬不敢越。」

與郭淑一起回來的高力士過來幫腔道:

「尊者賜不可辭,蓋帥怎麼能不接呢?」

一句話化解,蓋嘉運一愣,趕忙接過,將手中溫茶一飲而盡:

「臣拜謝皇后賞賜。」

郭淑笑了笑,轉身去往她父親那邊,這一次,她直接就要跪下,嚇的郭子儀趕忙托住「家門之幸,得出皇后之尊,臣何其尊榮也,望皇后萬勿降尊,臣受不起的。」

這對父女,當下都是眼眶溼潤,女兒跪父親天經地義,但是郭淑今後確實不能跪了,

而她是真的想要拜謝父親的養育之恩,所以才說今天是家庭聚會。

當然,沒有人會讓她跪下的,郭子儀已經受不起她這一跪了。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朕要感謝郭帥,爲朕帶來皇后,」說罷,李瑁朝郭子儀舉杯。

郭子儀趕忙接過女兒遞來的茶水,喝光之後,藉機在袖子上抹了一把淚。

他是個性格柔軟的人,李瑁也很納悶,這麼一個人,是怎麼挽大唐之將傾的,與蓋嘉運完全是兩個極端,各有各的人格魅力。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如果說蓋嘉運是曹操,郭子儀就是劉備,御下的手段不一樣,但是效果都很不錯。

性格柔軟,可不代表不能領軍,戰場上那都是殺人如麻的。

今天看似爲郭子儀送行,實則還是有別的事情的。

李瑁在與他們閒扯一番,促進感情之後,說道:

「今年的科舉,及第者衆多,較之以往翻了數番,你們都知道吧?」

「知道知道,」蓋丶郭二人點頭道。

李瑁嘆息一聲:

「但是如何安置是個問題,天下十節度,惟汝二人是朕心腹,雖然科舉一事朝廷已有定論,但是朕覺得,成邊一項,也不能全都靠武舉,藩鎮有些事情,還是要偏重文才的人來做,你們說是吧?」

蓋嘉運點頭道:「陛下說的沒錯,文武兼重,纔是長久之計。」

其實他和郭子儀已經猜到李瑁想幹嘛了,這也太好猜了,因爲在朝堂上的時候,盧奐已經提出來要給藩鎮塞人,當時蓋嘉運沒氣。

沒炕氣就是拒絕嘛,這下好了,陛下親自來跟他談了。

也好,換個談判人選,得到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我要是痛快答應盧奐,他能給我什麼?但是我痛快答應陛下,再不濟,至少也讓陛下看到我的忠心了不是?

李瑁笑道:「進士和明經,朕親自爲你們挑選了四十七個人,二位認領一下?」

郭子儀嘴角一抽,好家夥,這麼多人啊,這可怎麼安置?

其實不是李瑁選的,而是盧奐選上來的,盧奐的本意是將這四十七個人安排至全國藩鎮,但是李瑁知道這很困難,這種事情如果提前不跟節度使商量,強行塞給人家,去了之後也是被架空的命。

李瑁可不希望他們被架空,而是要用在實處。

今天蓋丶郭二人只要認領了,就絕對不敢在下面欺負這些士子,因爲那等於在打李瑁的臉。

有了他們倆做表率,明年再給其它藩鎮塞人,就會容易很多。

蓋嘉運警了一眼郭子儀後,笑道:

「那就請郭帥先認領吧,剩下的,陛下直接發詔,令蓋擎安置便可。」

我看你小子認領多少,蓋嘉運笑呵呵的看向郭子儀。

郭子儀點頭道:「那臣便不謙讓了,願認領二十三人。」

「臣妾以爲可以,」郭淑笑道。

蓋嘉運撫須微笑,果然是老狐狸,故意比我少一個,看似在捧我,其實是有較勁的意思,因爲河西比朔方特殊一點,那就是衙門多,可以安置更多人,但是郭子儀這個老小子,卻又只比我少一個。

河西嘛,西域貿易中心,商業之發達,遠非朔方能比,涼州更是河西走廊的中心所在,所以會有很多關於貿易的衙門,有些朝廷直管,有些藩鎮直管。

蓋嘉運笑道:「剩下二十四個,蓋擎認領了。」

「皆大歡喜!」李瑁拍腿道:

「卿二人,算是幫朕解決了一個大難題,今年的士子,可都是朕殿試選上來的,若朕不能給他們尋個出路,朕當顏面無存,幸有二卿,朕憂慮盡消矣。」

說罷,李瑁舉杯,跟兩人喝起來了。

李唱的酒量不行,蓋丶郭都是知道的,所以不敢多陪,也就是半個時辰,郭淑給她爹使了個眼色之後,主動朝李瑁道:

「時辰不早了,陛下該休息了。」

郭丶蓋趕忙起身,勸李瑁早點睡覺。

其實他們倆很想和李瑁多聊一會,皇帝願意與大臣建立深厚的私人感情,大臣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正所謂無酒留不住客,李瑁這個酒量確實弊端不小,聞言只能苦笑着讓二人回去了。

二人出了大殿,迎着夜風,幾乎同時伸了個懶腰。

郭子儀警了一眼身後盧氏抱着的孩子,朝蓋擎笑道:

「蓋帥有個好孫子啊。」

蓋嘉運哈哈一笑:「你不也有個好外孫嗎?」

兩人相視一笑,直接就在紫宸殿外分道揚,要知道,兩人其實可以同行很長一段路才能離宮,但是卻早早的各走各的。

可見是真合不來啊,裝都裝不出來的那種。

「他是不是故意在噁心阿爺?」回去的路上,蓋威小聲道。

蓋嘉運冷哼一聲:

「這不是廢話嘛,我這孫子能比的了他那個外孫?他是在暗諷咱們上杆子巴結貴妃。」

「這門親事是陛下定的,他也敢拿來說事?」蓋威疑惑道。

其實不是這件事,至於爲什麼,蓋嘉運心裡清楚,因爲他讓蓋擎臨走的時候,跟李瑁暗示過,暗示什麼呢?

就是眼下盧氏懷裡的這個孩子,如果將來李瑁有了公主,蓋嘉運還打算親上加親呢,

當然,這個公主,不能是皇后生的,人家生的也不會願意嫁給他孫子。

李瑁肯定是樂意的,他跟蓋擎的關係,遠超與蓋嘉運的關係,在李瑁這邊,蓋擎纔是心腹。

翊善坊,楊玉瑤已經來過四次了,前三次,呂氏都以各種理由推脫不見,但是第四次,她讓楊玉瑤進來了。

原因是上一次丈夫高力士回家之後,她跟丈夫提起了這回事,高力士的意思是,今上與楊三娘關係不一般,而今上也並非人情淡薄之輩,所以不要冷落了楊三娘。

「請夫人幫幫忙吧,我知道您很爲難,但是陛下待高將軍如家老,他老人家在陛下那裡隨便提一句,不礙事的,若是陛下不肯見我,我絕不再勞煩夫人與高將軍,」楊玉瑤一副卑微的姿態,苦苦哀求道。

呂氏安撫道:

「我已經派人入宮請我家阿郎了,等他回來,夫人親自跟他說,成與不成,我是沒有主意的。」

「多謝夫人了,您的恩情,楊氏沒齒不忘,」楊玉瑤頓時感激道。

她迫切的希望見到李瑁,就是想真真切切的從李瑁嘴裡求個答案,我們家,你到底打算怎麼處置?

在她看來,無論李瑁打算如何,她都是認命的,而她也絕不會認爲李瑁會欺騙她,敷衍她,十八郎不是那種人。

她求過達奚盈盈丶求過武明堂,求過李林甫,前兩個還見她了,李林甫壓根都不讓她進門。

世態炎涼,她們姐妹三個當下的國夫人,完全就是笑話。

她好不容易打拼下來的基業,也差不多都盤出去了,偌大的家宅,也終究有守不住的一天。

楊玉瑤自己不怕,這場富貴本就是從天而降,讓人感覺是那麼的不真實,如今一切消散,不過就是回到從前罷了,又不是沒有過過苦日子。

但是其她姐妹呢?大姐沒了獨女,整日以淚洗面,雖然男人們的官職都沒有變化,但越是這樣,他們越是擔心頭上這柄刀,隨時會落下,那種戰戰兢兢的日子,可謂度日如年。

等了不大一會,高力士回來了。

回來的還挺急,一頭的汗,接過下人遞來的溫水喝了一口,便朝着楊玉瑤道:

「夫人的事情,陛下都知道了,着我即刻帶夫人入宮,你跟我走吧。」

楊玉瑤一愣,沒想到幸福來的這麼突然,再看了一眼自己眼下的妝容,趕忙道:

「我出門急,沒有裝扮,恐失了禮數,高將軍可否讓我裝飾一番?」

高力士頓時笑道:

「陛下都說了,近來國事繁重,纔沒有與夫人相見,今日得知夫人三番五次託人求見,陛下都心急了,來不及了,快走吧。」

楊玉瑤瞬間就哭了,擡袖抹淚,在呂氏的幫忙下,緊急整理了一下發髻,便急匆匆的跟着高力士連夜進宮。

她現在可謂心如鹿撞,見李瑁,除了因爲家族,她自己的個人感情其實佔了更大一部分。

畢竟她對李瑁的感情,那是真真切切,一點不摻假的。

時隔近一年,再見已物是人非,楊玉瑤非常心慌,她不知道此番見到李瑁之後,兩人的關係會不會有所改變。

會不會成爲陌生人呢?如果是這樣的話,她的心,也死了。

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六十八章 家國永安第91章 國寶郎第377章 針尖對麥芒第370章 豪情壯志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五十五章 白月光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364章 能騙你的都是自己人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41章 外任之重無比焉第341章 終極釣魚佬第五十三章 左衛勳一府中郎將第381章 錢監第六十章 要死一起死第344章 庭杖第104章 雖離乃復有私第166章 祭祖典禮第六十五章 女強男弱第266章 金飾鋪子第327章 護短第289章 心繫長安第291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301章 這是貴人啊第13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123章 尿不到一個壺裡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92章 各演各的戲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180章 姚 宋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252章 後顧之憂第275章 金仙觀主第292章 秘書第97章 好雨知時節第23章 有野心的女人第281章 我要喝健力寶第七十二章 蹭飯第27章 那你可真不行!第384章 你不也有個好外孫嗎?第353章 入京述職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276章 莫以當代論古人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第381章 錢監第219章 好一個癡呆兒第359章 獻誠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249章 綏和守捉城第121章 無心與物競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七十五章 隆基白第301章 這是貴人啊第369章 朱墨第23章 有野心的女人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192章 你可真會捧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340章 畜......畜生......第85章 月俸第153章 養老送終第175章 狩獵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147章 豪蕩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387章 隔閡第254章 三月初三第六十四章 非你莫屬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四十六章 情理切害第122章 老哥糊塗啊第162章 隴右道採訪處置使投票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284章 融合劑第165章 當家三年狗也嫌第五十五章 白月光第307章 買房子第226章 洛陽來的貴婦人第236章 刺激投票第291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第78章 別問了第335章 捧土加泰山第13章 珍饈丞第12章 眼下富裕第266章 金飾鋪子第35章 父皇聖明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第387章 隔閡第362章 醉酒第七十一章 武功蘇氏第357章 長生牌位第181章 英武果毅五十人
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六十八章 家國永安第91章 國寶郎第377章 針尖對麥芒第370章 豪情壯志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五十五章 白月光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364章 能騙你的都是自己人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41章 外任之重無比焉第341章 終極釣魚佬第五十三章 左衛勳一府中郎將第381章 錢監第六十章 要死一起死第344章 庭杖第104章 雖離乃復有私第166章 祭祖典禮第六十五章 女強男弱第266章 金飾鋪子第327章 護短第289章 心繫長安第291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301章 這是貴人啊第13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123章 尿不到一個壺裡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92章 各演各的戲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180章 姚 宋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252章 後顧之憂第275章 金仙觀主第292章 秘書第97章 好雨知時節第23章 有野心的女人第281章 我要喝健力寶第七十二章 蹭飯第27章 那你可真不行!第384章 你不也有個好外孫嗎?第353章 入京述職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276章 莫以當代論古人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第381章 錢監第219章 好一個癡呆兒第359章 獻誠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249章 綏和守捉城第121章 無心與物競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七十五章 隆基白第301章 這是貴人啊第369章 朱墨第23章 有野心的女人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192章 你可真會捧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340章 畜......畜生......第85章 月俸第153章 養老送終第175章 狩獵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147章 豪蕩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387章 隔閡第254章 三月初三第六十四章 非你莫屬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四十六章 情理切害第122章 老哥糊塗啊第162章 隴右道採訪處置使投票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284章 融合劑第165章 當家三年狗也嫌第五十五章 白月光第307章 買房子第226章 洛陽來的貴婦人第236章 刺激投票第291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第78章 別問了第335章 捧土加泰山第13章 珍饈丞第12章 眼下富裕第266章 金飾鋪子第35章 父皇聖明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第387章 隔閡第362章 醉酒第七十一章 武功蘇氏第357章 長生牌位第181章 英武果毅五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