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撤軍

整個鄯州,其實並沒有多大,它畢竟是個州。

但是這個地方又太過重要了,它是西北唯一的一個小盆地,也是最大的糧倉。

湟中平原也被吐蕃人稱呼爲「吐蕃麥莊」,每當麥子熟了,不但吐蕃的軍隊進來搶,平民也來搶。

準確來說,平民叫偷。

眼下的湟中平原,遍地都是麥苗,但是沒有成熟,冬播的小麥在六月份成熟,春播的在八月份。

六七八三個月,是吐蕃搶劫和入境偷盜的黃金時期,事實上,可以再加上九月十月,因爲後兩個月,搶劫起來更方便,都儲存在糧倉裡,當然難度也更大一點。

四月份就是隴右地區小麥的春播時節,僅限這一個月,過了這個月播種,產量會大打折扣,因爲你不管什麼時候播種,它都是同期成熟。

所以不論是李瑁還是皇甫,還是長安還是基哥,都希望在四月份春播之前解決戰鬥。

否則鄯州的春播出了問題,朝廷又得撥款,實在是撥不起了。

而播種,靠的是軍士,鄯州的田畝一半以上是軍屯,都靠軍士來種的,四月份之前仗打不完,隴右今年還得跟朝廷要飯吃。

軍士們自然也都知道這個道理,地是他們種的,沒有人比他們更在乎這些地。

屯田,就是軍糧給養之田,直供軍隊,軍士們一家老小也是靠這個活的,隴右屯田共有172屯,產出來的糧食除了朝廷的賦稅之外,就是藩鎮軍土的口糧,這個口糧就是僱傭費。

地雖然不是你的,但是你只要在藩鎮一天,地裡產出來的糧食就是你的。

如果有軍功,還有額外賜田。

李瑁的這支大軍,只有一萬八千人,分爲四路南下,大軍行軍只走道路,絕不踐踏田畝,因爲那都是軍士們的心血和命根子。

雖然當下很多田畝因爲前段時間的幾場大戰,青苗都遭到了破壞,看上去一片狼籍。

因此而導致行軍緩慢,但是各軍之間遙相呼應,互爲掩翼,是完全不需要擔心被偷襲的。

臧希液確實是個行家,雖然吃了一場大敗仗,但決不能否認,人家是整個隴右地區,僅次於安思順的大將。

一支新軍,被他整頓的紀律嚴明,從表象上看,彷如一支精銳。

因爲他們軍械完備,還擁有一支六百人的重申軍。

這六百人全部都是臧希液的心腹,絕對的子弟兵,號爲先登軍,這一次主攻石堡城的,就是這六百人。

爲了讓他們養好體力,重甲裝備都在後面的牛車上拉着,每日中午還有五口羊,給他們補充能量。

玩命的吃的好點,無可厚非。

「牛盲嶺,烽火堡丶高臺嶺,三點爲一線,是我軍首當其衝需要攻破的一條防線,」張介然沒有跟着皇甫走,卻跟着李瑁出來了,因爲他擔心李瑁亂指揮。

畢竟李瑁目前爲止的作戰經驗,爲零,張介然雖然面上冷靜,內心則是憂慮的一批。

所以一路上,他都在詳細的爲李瑁介紹當下形勢,言語之中多方誘導,暗示李不要管臧希液他們怎麼打,人家比你知道該怎麼打。

李瑁當然不會胡亂干預,雖然很多小說裡,主角或是帶頭衝鋒,或是全權指揮,或是神機妙算,或是力挽狂瀾,但是李瑁心裡清楚,他不是爽文主角。

他是統師,他只負責用人,不負責作戰。

「你繼續說,」李瑁騎在馬上,將一個水囊遞給了張介然,這個人從離開鄯州開始,就逼逼叨叨丶逼逼叨叨,嘴巴就沒有停過,就好像他一停下,李瑁就會給臧希液丶杜希望丶楊景暉三人發號施令。

張介然接過水囊,沒有打開喝,而是繼續道:

「臧希液的既定戰略是完全正確的,以杜希望丶楊景暉牽制三點之賊軍,安人軍集中一線,走倒淌河,從回彎小路夜襲石堡,上一次安思順之所以沒有建功,是因爲他的目的是拿下牛盲嶺,烽火堡丶高臺嶺,再圖石堡,以至於過度消耗,等他反應過來的時候,士氣已墜,沒法再改變戰略,臧希液正因有前車之鑑,所以這一次應該會順利一些。」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安思順當初雖然沒有打下來,但是打出經驗來了。

牛盲嶺,烽火堡丶高臺嶺這條防線,囤積着三方賊軍,做爲攻方,又是以低打高,劣勢太大,安思順攻了幾次都是徒勞。

所以這一次,臧希液選擇了由兩翼牽制,也就是說,我不打你,就看着你,

你要是敢離開,我立即上去。

也就是所謂的敵不動我不動,敵若動我再動。

「臧希液還有多久進入休整?」李唱詢問一旁負責軍情整理的嚴希莊道。

嚴希莊說道:「算算時間,應在今夜傍晚抵達赤嶺外圍六裡的平原休整,鎮西軍和白水軍會在午時進入既定方位,派軍挑畔。」

「湟中方向有什麼動靜?」李瑁又問。

嚴希莊道:「沒有最新消息,安思順沒有找到索達赤的中軍,賊兵主力應該已經攻城了。」

李瑁笑了笑:「很好。」索達赤如果正在猛攻綏和,必然難以抽兵襲擾李瑁,那麼對於他們這支攻打石堡城的奇兵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但毫無疑問,李光弼眼下則會非常艱難。

圍繞綏和城的這場大混戰,已經進入白熱化,城西的夯土城牆快被打爛了。

而郭子儀方向也是堅守的非常辛苦,好幾個陣地失而復得,得而復失,雙方就這麼激烈的爭奪着,兩邊的損耗都非常大。

王難得灰頭土臉的返回大營,脫掉頭盔罵道:

「打成特孃的狗屎了,安貞就是個廢物,沒有安思順,他連仗都不會打了,

被賊軍阻擊在北邊進不來。」

他帶着自己的五百精騎,每天清晨出發,下響回來,沿途專找小股賊兵廝殺,戰績彪炳。

但終究是五百人,於整個戰局沒有多大影響,期間見到了不少臨洮軍遊騎,

他才知道,直到如今,安思順仍在琢磨着,怎麼突破外圍防線,突襲索達赤的中軍。

安思順是一門心思擒賊擒王,以至於沒有返回臨洮主力所在,指揮作戰。

「元曜呢?他現在怎樣了?」王難得在營房在詢問留守的屬下。

屬下道:「副使走了兩天了,積石城打的太慘烈了,他與李軍使帶了七千人全都頂上去了,眼下的營內守軍不足五百。」

「真特孃的亂,」王難道猛地一錘大腿:「積石城是不能出問題的,否則全完了。」

說罷,他看向拜把子大哥常季業道:「通知弟兄們,營內只留五十人,剩下的兩個時辰後跟我走,去支援積石。」

常季業皺眉道:「綏和城不管了?」

王難得點了點頭:「李光弼還是厲害的,將索達赤拖的死死的,賊軍現在除了一條路走到黑,拿下綏和,沒有別的路了,他就算想來我的駐地,李光弼也不會讓他過來,不愧是赤水軍,確實能打。」

火拔歸仁和王人傑輪番出城駐守,對吐蕃攻城部隊牽制的非常漂亮,魔下的將士又非常服從,真正做到了如臂使指。

王難得甚至認爲,要是這支赤水軍不是在城裡,而是在城外擺開了打,只憑他們,就能收拾掉索達赤。

敵軍估摸着也看出來,所以不斷壓縮空間,就是擔心赤水軍全都出來,一旦完成列陣,那可真就啃不下了。

這時候,一名斥候突然闖了進來,氣喘如牛道:

「報......報.......報.....

「報尼瑪個頭,」王難得猛地起身:

「快說!」

斥候道:「大總管帶着安人軍丶鎮西軍丶白水軍,直奔石堡城去了。」

王難得目瞪口呆。

一旁的常季業趕忙問道:「什麼時候的事?」

「就在昨日清晨,白水軍的弟兄們越過防線,將消息傳過來了,綏和城沒有援軍了。」

王難得嘴角一抽,老子的白水軍,你特麼給我帶石堡城去了?

「二兄糊塗啊,」王難得氣的直跳腳:

「隋王不通兵事,難道鄯州就沒一個能勸住他的嗎?」

常季業皺眉道:「怎麼勸?誰能勸的住?不說節帥眼下正在拔延山,就算在鄯州,他都未必勸得住,此舉雖然冒險,但並非莽撞,只要隋王不過多幹預,應該不會出什麼大問題。」

他們並不是認爲這次的戰略出擊不合適,而是認爲李瑁坐鎮不合適。

這不是趙括代廉頗,紙上談兵嗎?

「臧希液急於戴罪立功,隋王又想在隴右攬權,這兩個可真是湊到一起了,

」王難得咬牙切齒道:

「他要是敢葬送我的白水軍,老子要上奏疏,不!老子要親自去長安,去聖人那裡告他的狀。」

常季業也是嘆息一聲:

「這可真是遍地開花,打成一鍋粥了,臧希液是良將,就算是他挑唆隋王,

但他心裡多少是有些把握,纔會這麼做,當下確實是個良機,他們那邊如果真能有進展,整個隴右的形勢,便算是徹底打開了。」

「鬧吧鬧吧,就讓他們鬧吧,」王難得氣呼呼的一屁股坐下:

「我就知道他來沒什麼好事,沒上過戰場的人,卻要去啃最硬的骨頭,安思順都打不下來,他算什麼啊?我就看他若是敗了,怎麼跟朝廷交代?屆時大家都將罪名推他身上,看他今後還有何面目在長安狂妄。」常李業嘆息一聲,看向傳信官道:

「將這個消息設法傳遞給綏和城,讓李光弼心裡有個數,別指望援軍了,援軍都被隋王帶走了。」

安貞可不是廢物,他要是廢物,安思順不會將魔下主力都交給他。

臨洮軍是隴右王牌,原本的駐地在臨洮縣,後來移鎮至鄯州,什麼時候移的呢,就在舅甥之盟的前一年。

這一年,信安王攻下石堡城,設立振武軍,將吐蕃徹底打怕了,所以尺帶珠丹才於第二年上書求和。

那個時候的臨洮軍兵馬使,是眼下河西的甘州刺史,不對,應該叫張掖郡太守,蓋庭倫。

沒錯,蓋嘉運的堂弟。

這個人就連蓋嘉運都不好駕馭,因爲兄弟倆是一起從軍,一起升官,但是蓋嘉運人品貴重,受到朝廷賞識,所以權柄漸大,而蓋庭倫屢犯大錯,頂撞上司,

以至於被削奪兵權,要不是因爲他戰功過高,刺史都不給他。

這個人在歷史上安史之亂的第三年,出任河西兵馬使,勾結當地的安姓胡商殺死了節度使周泌,扯旗造反,結果僅僅十七天就被鎮壓了。

不是他不行,而是時勢不利,當時的河西與隴右,基本上已經落入吐番手裡了,他不想再遵朝廷調派,所以打算割據一方,但很顯然,那個地方不好割據。

也就是在那一年,盛極一時的臨洮軍番號徹底消失,埋藏於歷史當中。

當兩千人同時放箭的時候,你最好分散一點。

臨洮軍的羽箭可不是吃素的,何況他還有弩炮,也就是絞車,也叫車弩。

這玩意是攻城用的,本不該出現在這裡,但是呢,上一次攻打石堡城,不就是臨洮軍爲主攻嗎?所以他們有二十架弩炮。

這玩意破陣威力巨大,是從當年王世充守洛陽時候使用的「急龍車」巨型連發弩改進而成,被稱爲「連珠大箭,無遠不及。」

但是呢,上一次攻城效果不大,因爲是以低打高,又處在山巒之中,沒有合適的發射點,所以被廢棄了。

有了這次經驗,皇甫才下令依照石堡城那邊的地理特點,特製一些輕便弩炮,一共做出來六架,被李瑁帶走了。

二十架弩炮外加兩千弓箭手剛一列陣,就差點將索達赤的左翼打廢,好在吐蕃及時調整,將大軍分散開來,那麼這樣一來,安貞也就沒有必要浪費箭矢了。

賊軍分散,三十箭射不死一個,實無必要了。

於是他現在只能是派出步軍兵團徐徐向前推進,不過卻遭遇了極大的阻擊。

因爲綏和城打的熱火朝天,賊軍左翼無論如何在這個關頭,都不會允許臨逃軍撕開防線,因爲防線一旦被破,等於這場大戰立即便以失敗告終。

「將軍,斥候來報,索達赤的殿後軍好像在後撤,」一名將領向安貞彙報導。

安貞嘶了一聲,頓時皺眉道:

「這個關頭要撤嗎?索達赤廢物到這種地步?勝負未見真章,他已經怯了?

是往石堡城撤嗎?」

將領道:「是的,走的來時的路。」

安貞更納悶了。

他現在還不知道李瑁出門了,因爲給王難得彙報消息的白水軍斥候,接到的命令只是向王難得彙報,沒有半途先通知安貞的指令。

不是軍情傳遞不夠靈活,而是傳信的這個人,是楊景暉偷偷派出去的。

李瑁出發的時候,壓根沒有跟皇甫他們打招呼,一來是擔心他們先亂了陣腳,因爲李瑁擔心皇甫會親自回鄯州來阻止他,再者,當下的鄯州地區敵軍斥候非常活躍,李瑁既然打算出其不意,就不能走漏消息,以免賊軍截獲軍情。

李瑁走後,韋光乘也特意盯緊各路驛使,嚴守消息,等到第二天,他才發文給皇甫惟明,告知了這一情況。

那麼皇甫就算想半路截住李瑁,也不可能了。

他要是真的出面攔截,是可以攔住的,畢竟李瑁帶走的,都是他的兵。

也就是這個時候,皇甫惟明那邊有信使來了,是口述。

安貞聽罷之後,也是目瞪口呆,這......這是要幹什麼?

全軍出擊,一個不剩?

一旁的副將趕忙提醒道:「事不宜遲,節帥命令我軍務必拖住索達赤,不能讓他回援,否則大總管兩面受敵,勢將危如累卵。」

安貞嘴角一抽,反應過來了,膛目結舌道:

「我明白了,人家早就將咱們也給算進去了,料定了我們必須阻擊,才連個口信都沒有,李光弼挑起了綏和之戰,隋王又挑起了石堡城之戰,節帥和我,被這兩人牽着鼻子走。」

「別管這些了,趕緊下令吧,」副將着急道:「敵軍若撤,趁夜最宜,眼下已經黃昏,不能再等了。」

安貞嘴角又一抽:「難道連時間都特娘給我算好了嗎?」說罷,他回過神來,道:

「傳我將令,全軍推進,不惜代價拖住莽達赤。」

莽達赤來的時候,是被夾在中間,先頭部隊送了幾撥人頭之後,他的中軍主力才上陣。

那麼撤退的時候,自然是殿後軍先撤,他再撤,左右兩翼將他後方的缺口補上,轉換爲殿後軍,將他掩護在中間。

乞力徐給他傳來的命令,不是返回石堡城,而是兩軍合兵,先將攻打石堡城的這支唐軍滅了。

原因很簡單,斥候傳來消息,大唐隋王,隴右道最高指揮官,親自來了。

還有比這個更大的誘餌嗎?如果能弄死李瑁,隴右這場仗便會立即結束,也就是說,李瑁之死,就是停戰節點。

皇帝死了兒子,西北死了大元帥,你們還能打下去嗎?

不可能的,士氣瞬間就沒了。

白狗作票,隋王將死,這八個字,乞力徐可是聽說了,真要在這裡弄死你,

西北直接就亂了,車心民心全都得亂。

一直都遊弋在賊軍腹地的安思順,自然也察覺到了敵軍的這一行動跡象。

但是他肯定不知道李瑁已經去了石堡。

「他們是在撤軍?」安思順在月色的掩護下,望着下方零零散散的光點,而那些光點眼下正在往西方移動。

安思順一臉的不可思議,他想過很多可能,唯獨沒有想到,索達赤會在這個節骨眼下撤軍。

李光堅守的不是挺艱難嗎?都已經三面圍城了,這個時候撤?

摩下穆譽朗臉色凝重道:「必然是石堡城方向出事了,否則敵軍不會選擇這個時候撤軍,這不是給我們機會嗎?」

安思順咧嘴一笑:「沒錯,千載良機。」

他一直在抓索達赤的中軍,但最後探查到人家的方位時,對方已經佈陣綏和城下了。

安思順魔下是輕騎,當時已經沒辦法衝陣了,或者說,代價過於巨大。

因爲輕騎最適合的機會,就是行軍途中的半路掩殺,如今賊軍撤退,而他又知道索達赤在哪,不是千載良機是什麼?

「傳令各部,盯死索達赤,等我舉火爲號,待到廝殺聲起,全力襲賊兵中軍,我要讓來索達赤有來無回。

1

戰場上的舉火爲號,可不是點個火把。

大晚上的,幾百個火把,也不容易被人發現,至少是不能被快速發現,那麼什麼是舉火呢?

就是放火唄。

眼下是春季,遍地的乾草荊棘,一把火下去,瞬間就能燒起來一片,你就是距離十幾二十裡,都能看到。

這是最爲清晰的信號。

安思順舔了舔嘴脣,將身上的鎧甲都紮緊了,帶着魔下騎兵開始趁夜往索達赤的中軍摸進。

乞力徐認爲,弄死李瑁,隴右的戰事就算結束了,而安思順認爲,弄死索達赤,這支深入湟中的吐番軍也就算完蛋了。

大約亥時,火光沖天,呈燎原之勢。

安思順三千精騎,從四個方向朝着索達赤的中軍掩殺過去。

而見到火光的安貞部,自然才猜到那邊打起來了,他和哥是非常有默契的,

而他的手底下,還有三千精騎,八百具裝甲騎。

「就去那邊,朝火光的地方突進,騎兵全都派出去,」安貞激動的望着黑夜中的那團火光。

在他的眼裡,火光不大,拳頭大小,但對於久在軍伍的他來說,基本能夠判斷出,火光距離他所處的這個位置,大約十里至十五里。

那不用說了,肯定是索達赤的中軍了。

西北三大猛將,是夫蒙靈察丶蓋擎丶安思順,將領牛逼,意味着他們魔下的軍隊也非常牛逼。

而安西軍丶赤水軍丶臨洮軍,就是大唐在西北的三大王牌。

十幾裡的路程對於騎兵來說,那都不叫事,不到二十分鐘就能追上你,當然了,算上阻擊的話,得四十分鐘。

但是當下的阻擊非常脆弱,因爲中軍着火,以至於左翼大軍也都亂了,又是大晚上的,根本不知道身邊有一支騎軍主力正在拼命地趕路,就算看到了,也追不住了。

今晚沒有安思順,索達赤肯定就撤回去了。

但是安思順太能沉得住氣了,硬是在賊軍腹地遊弋了六天之久,也正是因爲他沉得住氣,索達赤這支大軍將徹底完蛋。

因爲李光弼的赤水軍也出動了。

沒有誰,可以在當前的形勢下,面對赤水與臨洮兩大王牌全身而退。

第276章 莫以當代論古人第237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第255章 出人頭地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261章 田舍郎第369章 朱墨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199章 夢中懷孕第369章 朱墨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303章 我爹是個老實人第81章 文壇元帥第176章 古君子之風第129章 武庫六匙第240章 三五七言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159章 勤勉盡責,材優幹濟第300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2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17章 朕以孝治天下!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237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第251章 長安處處失意人第381章 錢監第五十章 九死一生第120章 忠心不是擋箭牌第203章 第一責任人第361章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122章 老哥糊塗啊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六十一章 我的老父親第254章 三月初三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13章 珍饈丞第95章 粟特人第101章 既要馬兒跑第300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301章 這是貴人啊第102章 忠王友第359章 獻誠第84章 牛李黨爭第133章 祖宗顯靈第35章 父皇聖明第82章 恩怨兩消第六十八章 家國永安第185章 伴君如伴虎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351章 鑰匙第278章 豹鬥犬第295章 最大節日第122章 老哥糊塗啊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五十二章 一千個韋堅第五十一章 給他找個事幹第七十五章 隆基白第100章 集大成者第227章 明月當空第292章 秘書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319章 斬斷親情第199章 夢中懷孕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140章 我只是欣賞他第372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80章 下簾詩第220章 錢沒白花第247章 風調雨順第27章 那你可真不行!第221章 唐,實亡於李隆基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142章 水滿則溢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227章 明月當空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259章 十望州第288章 有時候也是可以破例的第369章 朱墨第239章 絕世高手第12章 眼下富裕第155章 最將風味念家鄉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308章 官職小,衙門大第249章 綏和守捉城第157章 忠義第五十二章 一千個韋堅第176章 古君子之風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364章 能騙你的都是自己人第88章 左領軍府胄曹參軍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335章 捧土加泰山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
第276章 莫以當代論古人第237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第255章 出人頭地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261章 田舍郎第369章 朱墨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199章 夢中懷孕第369章 朱墨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303章 我爹是個老實人第81章 文壇元帥第176章 古君子之風第129章 武庫六匙第240章 三五七言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159章 勤勉盡責,材優幹濟第300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2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17章 朕以孝治天下!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237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第251章 長安處處失意人第381章 錢監第五十章 九死一生第120章 忠心不是擋箭牌第203章 第一責任人第361章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122章 老哥糊塗啊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六十一章 我的老父親第254章 三月初三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13章 珍饈丞第95章 粟特人第101章 既要馬兒跑第300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301章 這是貴人啊第102章 忠王友第359章 獻誠第84章 牛李黨爭第133章 祖宗顯靈第35章 父皇聖明第82章 恩怨兩消第六十八章 家國永安第185章 伴君如伴虎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351章 鑰匙第278章 豹鬥犬第295章 最大節日第122章 老哥糊塗啊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五十二章 一千個韋堅第五十一章 給他找個事幹第七十五章 隆基白第100章 集大成者第227章 明月當空第292章 秘書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319章 斬斷親情第199章 夢中懷孕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140章 我只是欣賞他第372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80章 下簾詩第220章 錢沒白花第247章 風調雨順第27章 那你可真不行!第221章 唐,實亡於李隆基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142章 水滿則溢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227章 明月當空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259章 十望州第288章 有時候也是可以破例的第369章 朱墨第239章 絕世高手第12章 眼下富裕第155章 最將風味念家鄉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308章 官職小,衙門大第249章 綏和守捉城第157章 忠義第五十二章 一千個韋堅第176章 古君子之風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364章 能騙你的都是自己人第88章 左領軍府胄曹參軍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335章 捧土加泰山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