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王八看綠豆

關於貴妃在宴會上的表現,在宴會結束之後,幾乎所有人都在竊竊私語。

因爲事情太大了。

如果是後宮任何一位嬪妃懷孕,都不會引來大家的關注和議論,但是貴妃不行,她是被當做皇后對待的。

李亨今晚是睡不着了,事實上,從離開興慶宮到現在,他一句話都沒有說。

回到少陽院,坐在寢房內對着燭火發呆,妻子韋氏在一旁安撫了好半天,沒有喚來絲毫迴應,只能嘆息一聲離開,讓太子一個人靜靜。

人一旦陷入亂想,會越想越複雜,因爲他會根據自己的思路去理解和分析整件事情。

李亨認爲,是先有貴妃懷孕,纔有楊門三女的雞犬升天,也就是說,他這邊基本確定,貴妃就是懷孕了。

也正因懷了龍種,聖人才會如此高規格的爲她舉辦生辰宴。

這個老狗,越來越昏庸了,爲了一個女人,完全不顧朝局,不顧江山社稷。

「讓長源進來,」李亨朝着李靜忠道。

李靜忠點了點頭,輕手輕腳的退下。

李泌,是住在少陽院的,因爲他這個職位等同於貼身秘書,是要隨叫隨到的「長源怎麼看?」李亨將今天的事情描述一遍後,嘆息道:

「你不知道孤當時的心情,孤只覺得,自己是這場宮宴當中最大的笑話。」

說罷,李亨苦笑擡手:「對了,李瑁也好不到哪去,他也淪爲笑柄。」

李泌皺眉的時候,他的兩條眉毛是呈倒八字上挑的,給人一種彈精竭慮的感覺,就好像他在竭盡腦汁的思考事情,會讓人覺得他特別穩妥和值得信賴。

「靜觀其變,」半響後,李泌慢悠悠道:

「貴妃是否懷上龍種,尚未可知,若是沒有,我們白白顧慮一場,若是有,

我們眼下焦慮也是無用的,聖人睿智,眼下時刻,多半不會有立幼之心,如果有,我們需聯合大臣,改變聖人心意。」

他給李亨提建議,從來都會以可能和不可能,提出兩套方案,從這點上不難看出,李泌是一個不會輕易專斷的人,也就是說,他不會去篤定一件事情,而是全方位去思考謀劃。

李亨嘆息道:

「聯合大臣?朝中哪個大臣可以爲孤所用呢?他們對孤唯恐避之不及,而孤有心籠絡,也沒有機會面談啊,蕭嵩丶李禕丶賀知章,他們都老了,王忠嗣丶皇甫又不在身邊,孤於長安可重託之人,今在何處呢?」

李泌沉吟片刻後,道:「若臣沒有看錯,今後的中樞,有兩個人必受重用,

而太子已擁其一。」

李恆呵呵道:「孤知道,你說的這個其一,是韋堅,孤也不瞞長源,韋堅爲孤所用,是有條件的,但孤所屬意者,惟廣平王也。」

「那也是以後的事情了,」李泌道:

「太子眼下需要韋堅的助力,爲了大業虛與委蛇,有何不可?廣平王妃出自韓國夫人膝下,我們也是要利用好這一點的。」

崔和楊卉的女兒,就是嫁給了李亨最爲看重的長子李。

但是李亨對自己這個兒媳有先入爲主的偏見,再加上崔氏的眼神極爲特別,

讓他很不舒服,也很不放心,崔氏的毛病在眼睛上,眨眼次數太少,與人對視,

會給人一種被審視的感覺,還會讓人覺得:她瞧不起我。

這也是一種相貌缺陷啊,長子在百孫院,李亨時常擔心兒子被這個看似狠辣的兒媳拿捏。

實際上,他完全就是瞎顧慮,他這個兒子的性格,比他硬多了,收拾的崔氏服服帖帖。

「那麼另外一個人又是誰?」李亨問道。

李泌道:「就是王,此子走的也是逢迎之道,平日又一意巴結虢國夫人,

也是虢國夫人最常稱讚的官員,他有一點是韋堅也比不上的,他在中書門下,對國事知之甚詳。」

李亨感嘆道:「長源潛修仙山,卻知天下大事,孤今日方得賢士,實是相見恨晚。」

不管怎麼說,李泌出身豪門大閥,還是趙郡李氏的大宗,這樣的出身對政治不關心,幾乎是不可能的。

別看他年輕,人脈廣的很,嚴挺之的府上都是隨便去。

他進入太子院短短數日,李亨就已經對他寄予厚望,背地裡讓長子李認了李泌做老師,已經給兒子的將來鋪路了。

任誰都能看得出,李泌絕非池中之物。

李泌繼續道:

「太子堂兄湖陽王與王相交莫逆,可以幫助我們聯絡對方,此子將來的頭號之敵,必是右相,所以王與我們的利益是一致的,如今在右相面前卑躬屈膝,不過是求存之道罷了,一朝得勢,必然爭權。」

李亨有個堂兄,跟他的關係非常鐵,也是李亨的親戚當中,唯一進少陽院不會給監院宦官監視的人。

這個人叫李宗暉,他的爹便是節太子李重俊,武三思丶武崇訓就是死在李重俊手裡,要不是被玄武門擋住了,韋皇后也會成爲李重俊的刀下之鬼,如果事成,那麼皇位與李隆基父子就不會有任何關係了,而是屬於人家李顯一脈的。

可惜失敗了。

李宗暉的生母,就是李亨的親姨母,出身弘農楊氏觀王房,他們倆的母親當年都嫁的很牛逼,是因爲她們家和武則天是近親。

李亨因爲母親早逝,先後被兩個人撫養過,一個是王皇后,一個是姨母楊氏,也就是李宗暉的媽,所以他與李宗暉的關係,類似於李瑁和汝陽王李的關係。

李隆基被自己的姨母撫養過,所以覺得姨母是最親的,將兒子交給姨母,他也放心。

「王愛財,孤且予之,今後外事聯絡,孤便託付給長源了,」李亨鄭重其事的拍了拍李泌的肩膀,並且讓李靜忠將府庫的一把鑰匙,交到了李泌手中。

他這個人有一點好,信賴一個人的時候,確實推心置腹。

李泌一臉感動的雙手接過鑰匙,點頭道:

「太子知遇之恩,長源無以爲報,必當盡力。」

這對主僕,也算是王八看綠豆,對上眼了。

郭幼明這頓打,是不可能白挨的,而且讓李瑁瞭解到,嗣吳王李祗打算跟自己正面幹了。

這個人終究是信安王的親弟弟,與此人交惡,基本等同於直接與信安王對壘李瑁現在已經不會再顧慮這些了。

興慶宮的那場比武,明面上是河西兵與飛龍軍的擂臺,實際上是少陽院和隋王宅的擂臺,

正所謂是個人就有把柄,李瑁已經打算搞死李抵了。

殿中侍御史羅希爽,是李林甫放在御史臺的一枚棋子,專管詔獄,這個人被李林甫佈局多年,掌握了很多官員的秘辛,等到用得着的時候,就是殺手。

李祗的把柄,其實與大多數官員差不多,兼併巨量田畝,逃避賦稅,這種事情一般情況下,大家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有誰會去主動揭發,因爲你很可能也在這麼幹,那就成了賊喊捉賊了。

而羅希爽既然做爲李林甫的一把尖刀,那麼這個人的日常作風,幾乎是沒有問題的,雖然歷史上名聲極差,被歸入頂級酷吏行列,但就李瑁所知,這是一個非常清白的官員。

這就是李林甫的高明之處,只有清白的人,才能去幹檢舉的事。

於是六月初三的偃月堂,羅希爽將一子卷宗擺在了李林甫的桌案前,上面都是他歷年以來關於嗣吳王李低兼併田畝的證據。

「觸目驚心......」李林甫猛的一拍几案,將卷宗嘩的一下推下了桌,散落了一地。

其他人頓時一驚,異的望着李林甫這一反常舉動,因爲這位右相很少將怒意擺的這麼明顯。

李適之擡了擡手指,門下省一名官吏上前將卷宗整理了一下,隨後搬上了李適之面前的長几。

隨意翻看一些之後,李適之臉色難看,一聲不。

他知道,李祗要被搞了。

而他第一時間看向李瑁,傳遞出一個高擡貴手的眼神,而李瑁,沒有迴應他的眼神。

「十一萬畝,他就不怕撐死?」李林甫怒氣衝衝的看向羅希爽,道:

「是否屬實?」

羅希爽道:「卑職三年間走訪關中丶河東丶襄陽丶洛陽府四地,覈查無誤,

絕非無的放矢,誣告吳王。」

偃月堂頓時鴉雀無聲。

在大唐,官職低三級,是不能檢舉的,這叫做卑告尊,不合法的,但是隻有一個部門是例外,那就是御史臺。

這個部門,誰都能檢舉。

「大理寺和刑部,還是要覈查一下的,事關宗室,需三法司共同審理,」刑部尚書崔翹道。

他這是要保人,因爲他知道李適之會選擇保人,因爲李適之當下需要宗室的支持。

大理寺卿張均也道:

「不能因爲一紙訴狀,就輕易給親王定罪,我們要慎重,大理寺會派人覈查,右相可以令人監督。」

這時候,李瑁緩緩開口:

「當時本王被誣告的時候,可沒有這麼多流程,如今看來,興許是因爲本王地位卑微,不夠格讓諸位慎重對待,是這個意思吧?張卿?」

張均呵護一笑:

「情形不一樣,方法自然也不一樣,隋王違背的是聖人誡宗屬制,大理寺可直接審奪,吳王是貪腐,還是要按照律法行事的,這叫做事有輕重緩急,如果吳王也是犯了隋王一樣的錯,御史臺現在就可以拿人問罪。」

盧奐皺眉道:「誡宗屬制,是家法,只是針對宗室外戚,這是聖人對宗室的誡訓,貪府國財,是國法,你的意思,家法凌駕於國法之上?我說張卿,你也是老刑名了,不會連這個都不懂吧?」

「聖人的誡訓,在我這裡就是最大的,」張均說了一句別人沒辦法挑毛病的話。

這下盧奐也不好反駁了,他總不能說,聖人說的話不夠大。

名義上,國家法律,皇帝也需要遵守,但這是名義上,實際上,法律的最終解釋權,在人家皇帝手裡。

盧奐和張均說的,都沒有毛病。

「又是交構,鬧來鬧去,還是打算往我們身上潑髒水,」裴耀卿笑呵呵的看向蓋擎。

蓋擎隨即點頭道:「習慣了,只是不知裴公與家父之後,下一個與隋王交構的會是誰?」

「你好像忘記我了,」盧奐冷哼道:

「還有一個崔圓。」

三人對視一眼,同時露出了荒唐可笑的表情。

張均對三人的挖苦,全然不放在心上,只是拿起卷宗仔細翻看着,尋找能幫李祗翻案的線索。

李瑁淡淡道:

「李祗是我的下屬,本王雖有心庇護,然法不容情,該怎麼辦就得怎麼辦,

你們也別爭了,就讓御史臺負責覈查,左相兼着臺省,要辛勞一番了。」

他故意推給李適之,是給李適之面子,但李瑁同時也清楚,李適之不會主辦徇私吧,那是枉顧國法,這個時候李適之不敢這麼幹,因爲右相府在盯着,

這是給人家留把柄,法辦吧,信安王那邊又不好交代。

人情和世故,哪個都得兼顧着點啊。

「宗室的事情,還是宗正寺來覈查,比較穩妥,」李適之緩緩道:

「我宗屬子弟,犯國法等同於犯家法。」

說罷,李適之看向李林甫道:「右相以爲如何?

「左相之言甚妥,」李林甫點了點頭,看向了暫時兼任宗正卿的褒信王李,道:

「不能冤枉,也不能袒護,就讓御史中丞張利貞,協同辦案。」

張利貞就是李林甫的人,就是他當年巡查地方,親手處決了蓋嘉運的三個心腹,所以他現在和蓋擎碰面,兩人都不說話。

雖然李適之還是御史臺老大,但是臺內,有好多李林甫的人,掌握實權的,

就有張利貞丶盧丶羅希爽丶蕭隱之。

三法司的老大,明面上都跟李林甫不對付,但是在他們的下屬當中,早就被李林甫安排了衆多心腹,眼下的朝堂,李林甫確實是一家獨大。

李謬舔了舔乾裂的嘴脣,拿起面前的水杯抿了一口,眼神遊移片刻後,勉爲其難的點了點頭。

他不願意接這個燙手的山芋,但是不接,就是沒有擔當,做爲一寺主官,經常推,會影響他的威望。

不過他剛纔喝水的功夫,已經想好對策了,反正我是不打算惹人,既不惹隋王,也不惹吳王信安王,李林甫不給我一個張利頁嗎?

得罪人的事情,就讓他去幹。

「如果......我是說如果,」李謬支支吾吾道:

「如果吳王真的違律,是否應酌情,議丶請丶減丶當丶免?」

李林甫頓時變色道:

「十一萬畝,給他減罪?那我宗室豈不是人人都要效仿?逃稅避稅,侵吞民財,你覺得可以減免的話,那你自己去請示聖人,看聖人是否答應。」

李尷尬的笑了笑,不氣了。

他其實是在試探李林甫和李瑁,想搞到什麼程度,如果只是教訓一下吳王,

那麼最終的數字,可以定在十一萬畝以下,如果要搞死,那麼十一萬畝足夠了。

以前大唐關於兼併田畝的定罪,是非常模糊的,沒有一個量刑標準,但是現在有了。

這就要說到太平公主了,她的食邑是五千戶,按照一戶一百畝的標準來算,

她的食邑高達五十萬畝。

而大唐的田畝總數爲8500萬畝。

從她以後,李隆基制定了標準,五萬畝,就是生死紅線,這個五萬畝,指的是你的非法所得,可不包括食邑。

李瑁的食邑是20萬畝,這是高標準親王,是按照壽王時期的待遇走的,而李祗這個純嗣王,食邑只有三百戶,也就是三萬畝,他的實際田畝只要翻了倍,基本就得完蛋。

李隆基對於這一點,是絕不容情的。

你們可以貪,但要有個度,他難道不知道,下面貪的太狠了,老百姓勢必被壓榨的厲害,那麼國家安定就會出問題。

所以兼併田畝這種事情,只要證據確鑿,判的都不輕。

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88章 左領軍府胄曹參軍第257章 離開第197章 破兇迎吉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293章 我同意第332章 茲事體大第237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第92章 各演各的戲第358章 還差三個月第361章第237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第33章 表妹第3章 16王宅第96章 莊嚴一家第291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第367章 龍要過江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141章 有緣無分第310章 沒的選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368章 託付後事第159章 勤勉盡責,材優幹濟第259章 十望州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7章 我排在第3第112章 三千怨女放出宮第183章 西市第214章 憂君之憂第387章 隔閡第112章 三千怨女放出宮第149章 狗舌頭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91章 國寶郎第319章 斬斷親情第362章 醉酒第208章 公主很平靜第144章 三戟崔家第298章 國家隊第31章 誰給你的多第361章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308章 官職小,衙門大第320章 以夫爲天第96章 莊嚴一家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286章 敲鐘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113章 平康坊三曲第373章 軍之大者第六十五章 女強男弱第284章 融合劑第245章 某也一樣第六十八章 家國永安第304章 單于大都護第234章 便宜行事第98章 長安百萬家第117章 我的團長我的團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3章 16王宅第275章 金仙觀主第266章 金飾鋪子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第161章 手勁可真大第15章 走別人路第84章 牛李黨爭第251章 長安處處失意人第261章 田舍郎第2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387章 隔閡第203章 第一責任人第18章 戶房朝集使第133章 祖宗顯靈第283章 互毆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99章 給你封個國公第232章 報喜不報憂第2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237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第99章 給你封個國公第358章 還差三個月第104章 雖離乃復有私第18章 戶房朝集使第198章 永王李璘第389章 金花箋第3章 16王宅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30章 永徽律疏第130章 宗籍擴容第277章 李亨第361章第251章 長安處處失意人第383章 玩命第274章 貴妃出宮
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88章 左領軍府胄曹參軍第257章 離開第197章 破兇迎吉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293章 我同意第332章 茲事體大第237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第92章 各演各的戲第358章 還差三個月第361章第237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第33章 表妹第3章 16王宅第96章 莊嚴一家第291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第367章 龍要過江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141章 有緣無分第310章 沒的選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368章 託付後事第159章 勤勉盡責,材優幹濟第259章 十望州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7章 我排在第3第112章 三千怨女放出宮第183章 西市第214章 憂君之憂第387章 隔閡第112章 三千怨女放出宮第149章 狗舌頭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91章 國寶郎第319章 斬斷親情第362章 醉酒第208章 公主很平靜第144章 三戟崔家第298章 國家隊第31章 誰給你的多第361章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308章 官職小,衙門大第320章 以夫爲天第96章 莊嚴一家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286章 敲鐘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113章 平康坊三曲第373章 軍之大者第六十五章 女強男弱第284章 融合劑第245章 某也一樣第六十八章 家國永安第304章 單于大都護第234章 便宜行事第98章 長安百萬家第117章 我的團長我的團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3章 16王宅第275章 金仙觀主第266章 金飾鋪子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第161章 手勁可真大第15章 走別人路第84章 牛李黨爭第251章 長安處處失意人第261章 田舍郎第2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387章 隔閡第203章 第一責任人第18章 戶房朝集使第133章 祖宗顯靈第283章 互毆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99章 給你封個國公第232章 報喜不報憂第2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237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第99章 給你封個國公第358章 還差三個月第104章 雖離乃復有私第18章 戶房朝集使第198章 永王李璘第389章 金花箋第3章 16王宅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30章 永徽律疏第130章 宗籍擴容第277章 李亨第361章第251章 長安處處失意人第383章 玩命第274章 貴妃出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