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西北三虎

張耀(zhuo)本來是要去左威衛的,結果沒走成,更部將他的調令給壓看了所以李瑁今天在金吾衛,沒見着這個人,人家沒調走,竟然也不來上班了。

「我打聽過了,張擢的調令是盧奐批的,如今被右相給壓住了,」韋昭訓打聽消息的門路是非常廣的,在大將軍房內,將探聽到的消息告知李瑁道:

「張均站隊了,恆山王陵(李承乾),鬱國公陵(李象)的選址規劃,都是李志當年主持的,大理寺這邊已經將審出的卷宗,上交門下省審覈,要給李志定個玉毀樓中,禍殃昭陵的大罪,門下省一旦審覈通過,右相便拿李適之沒辦法了。」

李瑁皺眉道:「牛仙客難道會讓它通過?」

「說不準了,眼下形勢非常微妙,」韋昭訓小聲道:

「這件案子對李適之來說至關重要,牛仙客想要駁回案卷,也需有站得住腳的理由,否則他也難辦,畢竟這件事情,牽扯國祚龍脈,聖人也一直在盯着。」

李瑁點了點頭:

「牛仙客也是左右爲難,一邊不能得罪右相,一邊又不能輕易駁回,夾在中間,夠他受的。」

韋昭訓忽然小聲道:

「很多人認爲,眼下是罷右相的關鍵時刻,所以張均兄弟和盧奐,都已經與李適之站在了一起,昨日聖人突然召見韋堅,很多人私下猜測,恐怕韋堅不會在聖人那裡說右相什麼好話,自曲江公之後,中樞還是第一次出現這麼大規模的朋黨,少陽院如果再藉機報復右相,右相危矣。」

李瑁一愣,一臉說異的看向對方:

「你到底算哪邊的?你可是東宮屬官出身,我怎麼聽着,你好像在爲右相擔憂?」

韋昭訓搖了搖頭:

「大規模黨爭,定然會引起極大的動盪,像我這樣但求朝堂風平浪靜,天下平安無事的官員,是不願看到的,因爲歷來的黨爭,韋家多多少少總是會被牽扯進去。」

沒辦法,長安最大的地頭蛇,哪個衙門都有人,想不牽扯進去都難。

這一次的二李之爭,是歷史上沒有發生過的,雙方已經漸漸呈現出勢均力敵的態勢。

李適之更多是自保,李林甫則是未雨綢繆,打算提前搬掉李適之這顆絆腳石。

對時的局面已經形成,誰也停不下來。

李瑁甚至都能想像到,這幫人在朝會上,該是如何的脣槍舌劍丶劍拔弩張。

可惜了,他沒資格參加朝會,看不到那些場面,只能從旁人口中獲得一些碎片化的信息。

「我明天要去一趟咸陽,長安有什麼消息,你派人通知我,」李瑁緩緩起身,打算離開金吾衛。

韋昭訓趕忙道:

「隋王要趕在朝廷的任命下來之前,舉薦一個合適的人選,擔任右金吾長史。」

楊話已經是鴻臚卿了,位置空下來之後,吏部那邊一直都沒有動靜,因爲不論是李林甫還是嚴挺之盧奐,眼下都非常尊重李瑁自己的意見,就等着李瑁舉薦一個人,然後他們照批。

李瑁思索片刻後,道:

「大郎不是推了平準令了嗎?讓他來吧。」

韋昭訓長子韋光宰,原本被封爲平準令,但是一看那副爛攤子,立即便回家稱病不幹了,半年沒上班,等於自動辭職,眼下已經進入守選官員行列。

韋昭訓愣道:「他的資歷是不是太淺了些?」

李瑁笑了笑,道:「資歷是需要積累的,總是在家呆着,哪來的資歷?」

沒有工作經驗就不能上班了?

韋昭訓微笑點頭,平準令從七品下,金吾長史從六品上,在家坐着啥也不千,還升官了,當爹的自然樂意。

「你以我的名義寫一封薦表,讓武慶蓋了印,遞交吏部,儘快讓大郎上任吧,」李瑁道。

他的印璽都是武慶保管,別人他不放心。

韋昭訓樂呵呵的安排去了。

每天朝會過後,李林甫照樣不去中書門下,而是繼續返回家中的偃月堂辦公並且始終對裴丶嚴二人推心置腹,什麼事情,都要與二人商量之後,纔會定奪。

因爲李林甫很清楚,眼下這個時候,這兩人再反水,他才真的危險。

而他在偃月堂的議事,對楊慎矜和李志兩件案子都隻字不提,這樣一來更讓裴丶嚴二人覺得,人家成竹在胸,穩操勝券。

「太府寺丶宗正寺丶內侍省,關於貞順皇后的祭禮,也都準備妥當,明日會與隋王一起離京,往敬陵祭拜,」

李林甫事無鉅細,將大小事宜都安排的妥妥當當,又轉口道「韋堅開挖灞水丶滬水,通渭水丶連接龍首渠的工程,聖人已經批了,爲時兩年,那麼其它各部,要全力配合。」

說着,李林甫擡起頭來,看向工部丶都水署等官員,道:

「不要因爲人家檢舉我,就爲難人家,公事公辦。」

牽扯進工程當中的一衆官員拍馬屁道:

「右相豁達,寬以待人。」

事實上,李林甫是肯定要配合韋堅去做這件事情的,因爲他知道,韋堅這麼幹,早晚會惹得天怒人怨,屆時自己便可以慫沿途州縣官員彈劾韋堅壓榨平民,禍害百姓。

你自己找死,別怪我。

這時候,李回來了,朝着他爹笑呵呵道:

「蓋擎來了,阿爺要不要見一見?」

李林甫頓時皺眉:

「他今日不當值嗎?怎麼有閒工夫來老夫這裡?讓他走。」

李笑道:

「我覺得蓋大郎人挺好的,比蓋帥客氣多了,人家既然來了,或許是有事呢?」

只憑這一句話,李林甫就猜到,蓋擎今日請見,很可能就是兒子安排的。

李這哪叫傳話?明擺着是在做中間人。

裴耀卿也聽出了這層意思,微笑看向李林甫,道:

「見一見吧,初來乍到,右相還是要多囑咐一些,也好讓他今後任職,知曉些輕重,不至於出紕漏。」

李林甫當下非常尊重裴耀卿的意思,於是便藉機賣個人情道:

「那就聽煥之的,讓他進來吧。

蓋擎這個人,能屈能伸,進來之後異常恭敬道:

「卑職耽誤右相議事,罪過罪過,只因有些事情,需要向右相請示。」

李林甫淡淡道:

「說!」

蓋擎道:

「卑職奉蓋帥之命,執掌進奏院,河西所有的軍情奏報,都要經卑職的手,

上呈中書門下,卑職疑問,今後是不是應該呈交到這裡?」

進奏院誰來管,那是節度使說了算,吏部根本管不了,所以當下的河西進奏院,蓋擎接手之後,與涼州之間肯定是重新建立起通暢的聯絡。

但是蓋擎在長安,到底是向牛仙客彙報,還是李林甫,他得搞清楚。

他爹的意思是牛仙客,但是蓋擎不這麼認爲,他還是覺得李林甫合適。

裴耀卿頓時皺眉,看向坐在對面的嚴挺之,而嚴挺之也同樣表情驚訝。

兩人對蓋擎是很陌生的,只知道這小子是河西第一虎將,與夫蒙靈察丶安思順並稱西北三虎。

但他們沒有想到,除了領軍之外,人家玩政治也挺有一套。

因爲蓋擎的這番話,內中的含義,其實是想參與進偃月堂的議事當中。

左領軍衛將軍,肯定沒這個資格,但河西進奏院掌院使,就有了,因爲西北有戰事,做爲河西在長安的情報中樞,確實有必要常來這裡奏事。

李林甫自然也聽出來了。

不讓這小子來吧,有點不太合適,因爲牛仙客在興慶宮的中書門下不管事,

所以呈報都會再轉交至李林甫的家裡。

讓這小子來吧,又擔心在自己身邊埋了一顆雷,什麼時候炸,不知道。

於是李林甫將目光看向了兒子,人是你帶來的,值不值得信賴,你得心裡有數。

李郵微微點頭。

隋王妃郭氏做中間人,幫着牽線的,也就是說,蓋擎是過了李瑁那一關的,

李對李瑁的眼光,還是信得過的。

至少目前爲止,裴丶嚴二人還沒有反水的跡象,而這兩人當初,就是李瑁在暗中謀劃,依附他爹的,目前看來,兩人作用巨大。

李林甫點了點頭,眼神在堂內遊弋片刻,指了指一個角落的位置,道:

「今後每日已時,老夫給你一個時辰的時間,在這裡的奏事,其它時間,還是要多顧及衛府的公務。」

蓋擎揖手道:「卑職明白。」

那麼今天既然來了,又恰好就是已時,自然也就不需要走了,於是李吩啊下人,增設一個坐席,安排蓋擎坐下,他小聲道:

「已時過了就是午時,響午相府有堂食,你留下來。」

蓋擎點頭答應:「好,多謝四郎了。」

李微笑着拍了拍對方肩膀,便返回了自己的座位。

他的這句話,是在暗示蓋擎,響午的時候留下,右相會與你單獨會面。

而這場會面,將是兩人彼此試探對方虛實的一個過程。

蓋擎已經準備好了,他想要化解李林甫對他爹的仇怨,這樣一來朝廷對河西的苛待,也許會適當減輕,對兒郎們來說是好事,對他們父子來說,也是好事。

他是完全不看好牛仙客的,傀儡當久了,威望盡喪,李適之已經有取而代之之心,左相的位置能不能保住,都是個問題。

而他也通過妻子盧氏得知,隋王與李,關係相當鐵,那麼基本可以證明,

隋王是傾向右相的。

蓋擎與李瑁兩次見面,唯一的印象是:高深莫測。

那麼這樣一個人,應該不會選錯,先跟着他走一走,探探長安水深水淺。

張擢的調動事宜,上報吏部之後,盧奐非常痛快的就給批了,肯定不是看張耀的面子,而是對方的爹張九皋在背地裡安排的。

準確來說,還是人家張九齡遺留在朝堂的人情。

「兒子現在是進退兩難啊,大理張卿希望我留在右金吾,衙內事務,都要暗中透露給他,」張擢一直等到親爹散值回家,上前服侍更衣道:

「阿爺的決定是對的,這種事情咱們不能牽扯,可是我的調令被右相給壓下了,若故意不去當值,恐張卿看出咱們退避的意圖。」

今年五十二歲的張九皋,更衣之後,先是喝了杯溫水暖暖身子,隨後手裡握着一個暖爐盤腿坐下,陷入沉思。

他們家一直以來,跟張氏兄弟的關係都是非常不錯的。

因爲他大哥張九齡的引路人就是張說,兩人也結拜爲同宗兄弟,也就是說,

自己兒子稱張均爲兄長,張均見了他,還要叫聲叔叔。

如今張氏兄弟與隋王持續交惡,所以一直以來都從兒子張擢這裡,探聽右金吾的情事。

視衙署爲家院,待金吾如家僕,行一家之言,任人唯親,這就是張氏兄弟打算彈劾隋王的理由。

如果當下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礙於多年交情,張九皋也只能允許兒子在暗中幫忙。

可眼下的形式不對勁啊,李林甫和李適之已經幹起來了,張氏兄弟也捲了進去,這樣的黨爭終究是要有個結果的,如果李林甫敗了還好說,如果是李適之輸了呢?

兒子是不要跟着遭殃?

這可是要命的紛爭,神仙打架凡人遭殃,黨派爭鬥最後被砍頭定罪的,從來都不是黨魁,而是下面一些無關緊要的人拉出來背鍋。

李志不冤嗎?他有什麼錯?捲進局勢當中,就不分對錯了。

「你大伯當年與哥奴之爭,最後被殺的,只有周子諒丶王元琰,」張九皋沉聲道:

「這叫外重內輕,周王二人,不過是兩派朋黨之間爭鬥的墊腳石,事情從他們而起,從他們而終,上面的人,輸了的不過是降職,將來還會起用,如裴丶嚴二人,但下面的,則只有死路一條。」

這就好比雙方對弈,中間一張棋盤,你既然成爲棋子,隨時都有被吃掉的可能。

張氏兄弟利用自己兒子探查隋王的日常動向,那麼將來一旦行彈劾之事,兒子就成了關鍵證人。

鬥不倒隋王,兒子立即就會出事,這不是張九皋想要看到的。

「拖吧,你寫一封告病書,派人交至右金吾,就說染病休養,朝堂的形勢沒個結果,不要出來,」張九皋淡淡道。

張擢嘆息道:

「裝病也沒那麼容易,怕是不少人都能看得出,兒子是在裝病,萬一張卿來探望,豈非窺破?」

「那就真病,」張九皋道:

「去院子裡洗個冷水澡,多泡一會。」

張擢嘴角一抽,一臉無奈。

大冬天的泡冷水澡,感冒的機率有八成,但問題在於,古代的感冒有輕有重,輕的熬過七天的週期,也就差不多好了,重點的話,會引出各種疾病,甚至掛了。

一是怕發燒,二是怕發炎。

感冒這種病,是治不好的,只能靠時間來身體自愈,後世的感冒藥治的不是感冒,而是緩解症狀,藥盒子上不是都寫着呢嗎:咳嗽丶咽痛丶發燒丶頭痛丶流鼻涕,人家可沒寫治感冒。

關鍵問題是,你不知道人家張均什麼時候來探望,萬一七天之後呢?那我不是白病了?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續上,病了之後再接着病,這就有點冒險了。

「我會主動誘使他,儘早來探望你,總之要拖至形勢明朗,再做決定,」張九皋老謀深算,寧願兒子患病,也不能摻和進黨爭,患病死亡的概率千分之一,

黨爭死亡的概率二分之一,這都不用算。

祭奠武惠妃,可不是一場簡簡單單的祭禮,真要按照規制,祭禮會辦的非常大。

因爲人家是皇后。

如今長安沒有祭奠禮儀,因爲基哥不樂意在宮裡看到這些,所以都在咸陽東四十里的敬陵舉辦,李隆基親撰祭文,武姓外戚,也都要參加。

其中自然有武敬一,也就是楊琦的老丈人,中書省右散騎常侍。

咸陽城內的驛站,李瑁等人在一座廳堂內烤火聊天,韋妮兒一直在逗弄着五歲的楊說,這小子非常活潑,諸事無憂,但歷史上,他會和他爹楊洄一樣的遭遇,成爲一個拖油瓶。

歷史上嗣岐王李珍謀反失敗,牽連楊洄,楊洄被賜自盡,咸宜帶看孩子改嫁了博陵崔,這與長寧公主帶着楊洄改嫁蘇興一個路數。

李瑁望着四歲的外甥,心裡也多少有些不忍,他也擔心自己宮變失敗,牽連無數。

人嘛,總是有軟肋的,而軟肋大部分情況下,就是孩子。

「父皇本來有意,讓十王宅那幫人同往敬陵祭奠阿孃,但是李琮帶頭上表,

認爲阿孃不是他們的嫡母,所以在長安着總麻,遙祭即可,」咸宜咬牙切齒道:

「皇后不是嫡母是什麼?這幫狗東西,也不瞧瞧他們的生母都是些什麼貨色」

太廟,肯定會供奉皇后的牌位,但是當下沒有,因爲在太廟,每個皇帝都有屬於自己的廟庭,裡面會供奉自己夫婦的牌位以及配享廟庭的功臣牌位。

但是李隆基這不是還沒死嘛,他還沒有自己的廟庭,那麼武惠妃的神主牌位,自然進不了太廟,而是與一衆過世嬪妃,暫時寄存在宗正寺。

十王宅這幫人要想在長安祭奠,只能在宗正寺,朝着西邊咸陽方向,磕幾個頭就算完事了。

李琦皺眉道:「你就別說了,將來廟庭當中誰是皇后,還說不定呢。」

「二十一郎說的沒錯,」武敬一道:

「就目下來看,太子將來繼位,斷然不會尊貞順皇后,肯定會扶正其母楊氏,這是無法更改的事情。」

李瑁點了點頭,李紹繼位,爲了彰顯自己的名正言順,肯定要追封母親,這是每一個皇帝都會幹的事情,基哥不也是這麼乾的嗎?人家更早,當太子的時候就追封了。

我都是皇帝了,皇太后不是我媽,還能是你媽?

說到這裡,咸宜一臉幽怨的警了自己哥哥一眼,在她看來,你當年爭氣一點,太子就是你的,那麼阿孃的皇后之位,誰還能改的了呢?

楊洄察覺到妻子的神色,趕忙轉移話題道:

「李志這一次真的跑不了了?」

武敬一皺眉道:

「說不準,就看門下省怎麼定了,牛仙客藉口身體不適難以費心勞累,將案子甩給了陳希烈,陳希烈也不願意接,正藉口審復案情,暫時拖着。」

中書省,是消息最靈通的地方,武敬一在這個地方上班,只有他不想告訴你的,絕對沒有他不知道的。

因爲門下省的所有事情,都會與中書省共同探討議論。

「終究是宗室,八議免罪,罪不至死,就看李志這次願不願意幫李適之扛一回了,」做爲家奴的牛貴兒,自然與李瑁的妹妹李善安一起來了。

只見他往爐子裡添了些柴火,笑道:

「寧王若在,有他老人家坐鎮,亂子不會大到哪去,但當下嘛,宗室沒有主心骨,李志也擔心自己過不去這道坎,沒有寧王做保,他未必會幫李適之扛一扛。」

武敬一點了點頭:

「所以我才說,一切都還說不準,李志有兩個選擇,一是駁斥那些僧道,

認定他們查驗皇陵龍氣的結果並不準確,畢竟勘察的人那麼多,認爲有問題的,

只有六個,二嘛,就是往下面推,他在宗正寺只是決策,真正選址營造的是下面的官員,李志眼下還沒有做出選擇,他只是一味的喊冤,只承認自己有瀆職之過,其他一概不認。」

牛貴兒笑道:「瀆職之過,到了張均嘴裡,就成了玉毀瀆中丶禍殃昭陵,可見李志這次的罪名大小,還是在右相,他其實是在等右相出手。」

楊洄皺眉道:「可是右相遲遲沒有動靜,偃月堂議事,從來沒有提到過案子的事情。」

「這就是右相的厲害之處了,」牛貴兒笑道:

「以不變應萬變,他應該是在等待時機,或者說,是在等崔翹調查太府寺的結果,看似兩件案子,實際上只是一件......

李瑁一直在默默的聽着,並沒有參與談論,別人的看法可以做爲參考,但不能全部認同,他自己要在這些信息當中抽絲剝繭,認真分析。

今天在場的這些人當中,除了他之外,都可以將如今的兩黨之爭做爲笑談。

但是他不行,他已經置身其中了。

他雖然對張擢並不是很瞭解,但至少知道,這不是一個會輕易曠工的人,他看過人家的出勤表。

第36章 長安名士小團體第29章 刑部尚書兼禦史臺大夫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22章 便下襄陽向洛陽第209章 六味地黃丸第97章 好雨知時節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257章 離開第94章 黃鶴樓形象大使第18章 戶房朝集使第211章 兩個都是第193章 老黃狗第27章 那你可真不行!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175章 狩獵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158章 自然是打算造反了第五十章 九死一生第230章 韓珠團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315章 反間計第203章 第一責任人第33章 表妹第342章 天塌了第132章 律疏上沒有這一條第295章 最大節日第148章 太原尹第11章 大宗嗣小宗第六十章 要死一起死第90章 美輪美奐第81章 文壇元帥第116章 也就是我心眼好第157章 忠義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310章 沒的選第83章 美名冠之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306章 右相救我第305章 三大理財官員第141章 有緣無分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89章 今朝有酒今朝醉第276章 莫以當代論古人第387章 隔閡第133章 祖宗顯靈投票第320章 以夫爲天第334章 三策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168章 願分擔一二第350章 秘書省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187章 讓皇帝第373章 軍之大者第39章 3角關系第七十五章 隆基白第255章 出人頭地第316章 勞民傷財第169章 從前的我,你愛搭不理第239章 絕世高手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384章 你不也有個好外孫嗎?第133章 祖宗顯靈第79章 回去吧第351章 鑰匙第257章 離開第123章 尿不到一個壺裡第125章 隴右第313章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第86章 右賢左戚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339章 一襲紅衣第七十五章 隆基白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318章 枉爲宗室第390章 有喜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252章 後顧之憂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167章 賞罰第246章 殺牲歃血誓神第289章 心繫長安第203章 第一責任人第七十一章 武功蘇氏第80章 下簾詩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305章 三大理財官員第262章 撕破臉第125章 隴右第352章 顏值拉胯第五十三章 左衛勳一府中郎將第16章 這可不是1般的紅豆第324章 和平使者第19章 那多不好意思
第36章 長安名士小團體第29章 刑部尚書兼禦史臺大夫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22章 便下襄陽向洛陽第209章 六味地黃丸第97章 好雨知時節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257章 離開第94章 黃鶴樓形象大使第18章 戶房朝集使第211章 兩個都是第193章 老黃狗第27章 那你可真不行!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175章 狩獵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158章 自然是打算造反了第五十章 九死一生第230章 韓珠團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315章 反間計第203章 第一責任人第33章 表妹第342章 天塌了第132章 律疏上沒有這一條第295章 最大節日第148章 太原尹第11章 大宗嗣小宗第六十章 要死一起死第90章 美輪美奐第81章 文壇元帥第116章 也就是我心眼好第157章 忠義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310章 沒的選第83章 美名冠之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306章 右相救我第305章 三大理財官員第141章 有緣無分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89章 今朝有酒今朝醉第276章 莫以當代論古人第387章 隔閡第133章 祖宗顯靈投票第320章 以夫爲天第334章 三策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168章 願分擔一二第350章 秘書省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187章 讓皇帝第373章 軍之大者第39章 3角關系第七十五章 隆基白第255章 出人頭地第316章 勞民傷財第169章 從前的我,你愛搭不理第239章 絕世高手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384章 你不也有個好外孫嗎?第133章 祖宗顯靈第79章 回去吧第351章 鑰匙第257章 離開第123章 尿不到一個壺裡第125章 隴右第313章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第86章 右賢左戚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339章 一襲紅衣第七十五章 隆基白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318章 枉爲宗室第390章 有喜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252章 後顧之憂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167章 賞罰第246章 殺牲歃血誓神第289章 心繫長安第203章 第一責任人第七十一章 武功蘇氏第80章 下簾詩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305章 三大理財官員第262章 撕破臉第125章 隴右第352章 顏值拉胯第五十三章 左衛勳一府中郎將第16章 這可不是1般的紅豆第324章 和平使者第19章 那多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