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三月十九的卯時正,天還沒有亮,得等到卯時末太陽纔會漸漸升起。

但是華清宮昨晚,是燈火通明的,因爲人人都在準備,原本定下的卯時出發,也提前了。

因爲李隆基要確保在天亮之前,過了灞橋,昨夜起了大霧,這讓他的心情沉重了許多。

灞橋可以說是長安與華清宮之間的地形分水嶺,灞橋往華清宮,山巒起伏,

行軍分散,但是隻要一過灞橋,雖然河道縱橫,但終究地勢平坦了不少,有利於排兵佈陣。

所以浩浩蕩蕩的禁軍隊伍,在還不到寅時的時候,就已經出發了。

首先最大的威脅,來自於南邊的皇甫惟明,所以左右羽林軍的兩萬多人,有一萬四會走南線馳道,剩下的走北邊的御道,左右龍武一萬兩千人,居中護駕。

此時的驪山附近,被大霧所籠罩,即使將士們點着火把,但是能見度也十分有限。

這一帶本來就是濃霧多發區,因爲山高林密,就算過了灞橋也是如此,因爲河流多。

李隆基沒有與貴妃共乘一車,他的龍攀周圍,清一色的大排手,和人一樣高的大型盾牌,而他的車廂內,除了高力丶黎敬仁之外,便只有蕭華和韋陟了。

五個人,沒有一個害怕的,也許他們覺得不可能有人會突進到龍區域,又或許,他們是真的膽大。

高力士拿起一件毯子,披在李隆基身上,卻被李隆基一把甩掉:

「朕不冷。」

從這個動作上,其他人不難看出,聖人其實也是神經緊繃的。

不管怎麼說,京兆府兵與藩鎮邊軍,差距還是相當大的,沒有受過罪,沒有吃過苦,關鍵是沒有打過仗。

再多的禁軍,因地形原因而三線分散,一旦被集中突破,威脅還是相當大的,好在他們早有準備,在南邊佈置了重兵。

「薛暢多半是被耍了,他到現在都沒有發現皇甫的行蹤,」黎敬仁沉聲道:

「皇甫的反心,已經是昭然若揭了。」

高力士冷哼道:「這還用你說?廢話說的多了,招人煩。」

黎敬仁被這麼給衝了一句,頓時呵呵道「皇甫當年去河西,高將軍可是幫着說過話的,多少也有點舉薦之恩,你當年就沒有看清這個人嗎?」

那時候的高力土,與太子關係還不錯,也是受太子所請,伸出過援助之手。

高力士正要反駁,韋陟趕忙打岔道:

「無論皇甫如何謀劃,此番必然落空,京師十六衛,已經有兩萬大軍佈防各地,既防着西北,也斷了皇甫的後路,只要揪出他在哪,他就跑不了。」

蕭華也點頭道:「南邊庫谷關方向,也沒有奏報,可見皇甫的位置應該不會太遠,發現也只是時間問題。」

長安周邊,有十四大關隘,百分之八十集中在東邊和南邊,能阻擋蓋嘉運的只有一個隴關,能阻擋朔方的只有一個金鎖關。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關隘嘛,都是依山而建,借不了山水形勝,那就不是關,西和北沒那麼多山,確實難以構築防線。

而皇甫惟明,其實就躲在庫谷關,裡面的四百守軍被他騙開城門,殺了一個乾乾淨淨。

薛暢沒有發現,但是蓋庭倫發現了,這就是邊軍和府兵的區別,連刺探情報上面,都有差距。

因爲刺探情報,是極爲艱苦的任務,兵員素質跟不上,那麼他的情報便會非常有限。

人家能跋山涉水,在山裡刨食,你不能,這就是差距。

卯時正。

蓋庭倫眼睜睜的看着皇甫押送着數千俘虜離開了庫谷關,也瞬間想明白,皇甫爲什麼要帶着這麼多俘虜。

「父親,不對勁啊,」長子蓋明翊從前方馳來,奔上一座小山包,朝着居高遠眺的父親道:

「二郎傳信過來,左驍衛和左武衛在向我們方向移動,他矚附我們小心防範蓋庭倫皺眉道:「大概在什麼位置?」

「東北二十五里,」蓋明翊道:

「在往東南方向移動,似乎是要插入我軍與皇甫之間。」

蓋庭倫頓時臉色凝重:「攔我,卻不攔皇甫?這是什麼意思?」

蓋明翊道:「局勢混亂,無法窺明,我們還是要儘快避開他們。」

實際上,是因爲他們沒有發現皇甫,三方人馬正好處在一個銳角三角形,而府兵一直在盯着西北,沒注意庫谷關方向。

蓋庭倫點了點頭,立即下令加速行軍,在府兵攔阻他們之前儘快通過。

左驍衛大將軍是戴國公李道邃,皇室成員,左武衛大將軍康植,這是四王黨,分屬不同派系,但是他們爲什麼卻幹了相同的事呢?

因爲太子教令。

就在剛剛,駐防在西北方向的很多衛府,收到了太子教令,其中李道邃和康植的任務,是剿滅蓋庭倫。

右衛丶右武衛丶左右威衛等,得到的命令,是立即前往華清宮救駕,原因是隋王勾結禁軍行刺聖人,聖人正在往華清宮撤退。

這樣的教令,試問誰敢不尊?不尊就是坐視聖人被刺。

雖然大家都滿腹狐疑,但還是要帶兵一探究竟的,沒有最好,有了就得趕緊護駕。

而此時此刻,長安的迎駕隊伍,距離灞橋不過二十五里,

他們是迎接的,什麼叫迎接?你來的早了,這才叫迎,你來的晚了,誰迎誰啊?

所以長安這邊,是從昨夜子時就出發的。

最前方的自然是太子的車隊,飛龍軍全部出動了,後邊跟着是諸王,諸王后面是大臣,大臣後面纔是公主馬。

太常寺一名官員從後方疾馳而來,攔住太子車隊,意思是到地方了,不能再往前了。

迎駕的隊伍就此停止,任由宗正寺丶太常寺丶禮部衆多官員,在早早佈置好的迎接會場列開陣型,樂舞團也要早早就位,直等到前方來人傳信,他們就需要奏樂起舞。

所有人的馬車,都需離開官道,該下馬的下馬,該離車的離車,給聖人讓開主幹道。

李林甫兼着禮部尚書,已經提前安排好了,迎駕禮儀最多半個小時,過後趕緊讓聖人先走。

這次迎駕與以往不一樣,能節約時間就節約時間。

空曠的會場周邊,李亨一直在悄悄的打量着李瑁身後的隨從,他看到了幾個河西兵的身影,心中雖然疑惑,但也沒有多想,因爲李瑁的護衛只有三十來個人,就算加上旁邊的李琦,也不過五十來個。

嗯?李琦的妻子呢?怎麼也沒有來?

李亨覺得有些不對勁了,臉色凝重的掙扎半響,像是下了某種艱難的決定,

喊來飛龍軍楊思危吩附幾句後,便再也沒有說話。

官道因爲排水的原因,所以地勢要比兩邊高一點,再加上這段路因聖人常年往返的原因,道路兩旁也沒有什麼可以隱秘的樹林。

迎駕的勳貴和官員,都老老實實的佇立在道路兩邊的坡道下方,各有屬於自已的位置,屆時禁軍從這裡通過的時候,以他們的角度,只能仰視。

李瑁下意識的摸了摸自己胸口的軟甲,眺望天空,心跳加速的等待着。

而與此同時,南邊的馳道。

近四千的吐蕃俘虜,被皇甫全數釋放,然後他命人朝着俘虜射箭,一瞬間,

數千俘虜在此起彼伏的慘叫聲中,朝着馳道以東瘋狂逃命。

李瑁安排薛和露與達奚盈盈,以商隊來阻擋禁軍,爲皇甫提供便利,而人家皇甫也是早有準備的,他帶來的俘虜就是幹這個的。

只需百來名騎士射箭驅趕,就將數千俘虜逼向了東邊。

而在昨夜的時候,所有駐留在附近村莊的商隊,都收到了消息,三月十九,

可通行。

而負責阻攔商隊的刑部留守更員,也收到了同樣的消息。

薛和露當下做爲李林甫的半個幕僚,想要辦成這件事,並不難,而此時的薛和露,也已經廣派人手打聽消息,一旦情形不利,隨時準備逃命。

而皇甫當下,也已經朝着灞橋以西迅速推進。

這種時候,薛暢魔下的黃莒才終於發現了皇甫的蹤跡,兩軍相距的距離並不遠。

「黃將軍,馳道局勢混亂,大軍難以推進,全堵在後面了,我們中了圈套了,」心腹屬下趕來票報導:

「薛將軍令你立即掃清官道。」

黃莒嘴角一抽,大喝道:「這時候還管什麼官道?立即飛報薛將軍,皇甫已經朝着北面突襲,我這便帶人去攔,請薛將軍儘快馳援。」

說罷,他趕忙帶着魔下的兩千輕騎追擊皇甫去了。

他是清一色的輕騎兵,要追上皇甫其實不難,但難就難在,皇甫早就發現了他,留了三百步軍殿後。

兩千對三百,似乎優劣懸殊。

但是當黃莒真的對上這三百人的時候,才知道優勢並不在他。

對方列陣於河道對面,兩側皆是卵石,戰馬難行,如果選擇繞開,必然追丟皇甫,所以黃莒只能硬着頭皮上,寄希望於薛暢收到消息後,能率領大軍儘快與聖人匯合。

隔着一條並不深的河水,騎兵衝擊步兵,談不上有什麼優勢,尤其裡面有專克騎兵的陌刀隊。

其實黃莒在決定衝陣的一瞬間,就已經清晰的意識到,他追不上皇甫了,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他會死在這裡。

邊軍最聰明的地方就在於,他們永遠將擒賊擒王做爲第一選擇,而羽林軍的將領,鎧甲花裡胡哨,特別好認。

箭矢幾乎全都朝着黃莒一個人去了,而當他被射殺之後,這支騎軍頓時羣龍無首。

步軍陣瞬間分裂爲五個小陣,將騎軍割裂開來,兩翼突前,中軍滯後,呈一個錐形,將放進錐桶的騎軍圍殺殆盡。

剩下上千無法渡河的騎兵,只能沿看河道往上游走,一場小規模的衝突,在一個小時的時間內結束。

隔着河岸,倉皇撤走的羽林軍,將對岸的謾罵聲盡收耳內,雖然不大能聽懂,但聽其語調,肯定不是什麼好話。

數百騎從灞橋方向而來,揮舞着手裡的響鞭開道,每隔一段距離,便會再有數百騎,他們兩騎並行,手中的鞭子則是朝着官道兩側揮舞着。

但凡沒有及時退遠的,就會挨鞭子。

大約過了上千騎之後,浩浩蕩蕩的車隊纔出現在身居會場人們的眼底。

每一輛馬車周圍,都有大排手護衛,因而行駛緩慢。

以前聖人迴鑾可不是這個樣子,那時候更注重儀仗,各類旗幟飄揚,煞是雄壯。

但是這一次,沒有任何旗幟,只剩下點綴車廂的錦繡珠玉,鮮華奪目。

前方的車輛抵達會場之後,開始繞着四周排列開來,而大排手也是持盾在前,將人羣驅離的更遠一些。

鼓樂聲響,在官員們的祝辭聲中,聖人的龍琴抵達會場。

有人要說了,明知危險,皇帝爲什麼不換個車呢?你是皇帝的話,就不會這麼想了。

皇帝,是不能在任何人面前露怯的,他不能讓任何人知道,他會害怕,因爲他要震所有人。

如果讓人認爲,原來皇帝也是怯弱的,那麼人們的膽子會更大。

只有畏懼,讓所有人畏懼,纔是鞏固皇權的最好方式,尤其是李隆基這樣的集權皇帝,但凡稍微露怯,他的形象便崩塌了。

龍周圍,大約有五百龍武軍環繞左右,李亨看在眼中,內心長嘆,心知今天要殺他爹,難度太大了。

以當下飛龍軍與龍的距離,弩箭的成功率已經不高了,何況周邊還有層層盾牌護衛。

不過事情已經到了這個份上,不能幹也得硬幹了,就看皇甫何時發難,便是他刺殺之時。

在一系列複雜的迎接禮儀結束之後,李隆基從車廂內走出,環顧四周。

他的龍非常大,車廂前可以站五六個人。

而李隆基也是簡簡單單說了幾句話之後,便返回了車廂,露個面就足夠了,

雖然濃霧還在,但這片廣場上的人都看到了他,人們口中高呼着聖人。

接着,韋陟從裡面出來,聖人召見太子。

李亨嘴脣一動,本能的嚥了口唾沫,幾秒後,硬着頭皮過去了。

只有他一個人。

高力士下車,將李亨扶上了車廂,兩人的眼神有過短暫的接觸,不過也只是一剎那,便各自避開。

「兒臣恭迎父皇迴鑾,」李亨拜倒道。

李隆基笑呵呵的擡了擡手:

「朕離京的日子裡,長安都託付給了你,這一次你的安排就非常好,朕在驪山,還擔心你會揮軍引戰,如今看來,倒是朕多慮了。」

說罷,李隆基看向蕭華等人,笑道:

「都說太子屏弱,又失穩重,一派胡言,吾家天子豈是爾等所能揣測?」

韋陟趕忙笑道:

「都是些別有用心之人在垢病太子,聖人英明,自不會信。」

黎敬仁配合道:「多半是隋王幕後指使,出嗣之後肆意妄爲,可謂長安盡知,聖人是該懲戒一下了。」

高力士坐下之後,無動於衷的注視着幾人演戲。

他了解李亨,知道李亨不會這麼容易被忽悠。

是的,別說李亨本來就不會信,更何況張增已經暗示他,他爹要對他動手了,那麼眼下這副態度,不過是爲了安撫自己。

因爲要動儲君,不可能在這,也需要可讓天下信服的藉口。

李亨只是一個勁的傻笑,心裡則是盤算着趕緊出去,他是一分鐘都不想待在這裡的,因爲皇甫一旦發難,而他在龍攀內,那可就出不去了。

李隆基似乎也覺得無趣,捧你這麼半天,一點反應都沒有,而他也着急走,

於是道:

「下去吧,你以前受的委屈,等朕回京之後自會彌補。」

說罷,他朝着高力士道:

「將十八郎那個畜生帶進來。」

李瑁也沒有想到,他爹召見過太子之後,立馬就會召見他,他其實一直在分析着周圍的形勢,揣摩一旦事起,該往哪個方向跑。

這下好了,若是被基哥拿住,這還跑個毛?

好在眼下一切正常,距離大亂應該還會有一段時間,於是他老老實實登上了他爹的龍琴。

這個時候不能怕死了,因爲已經由不得自己了。

「兒臣拜見父皇,」李瑁餘光暨了一眼另外四人,朝李隆基行禮道。

李隆基沉聲道:「今次回到長安之後,好好跟着李林甫和李適之多學學,凡事虛心求教,汝雖出嗣,然朕並沒有不認你,有些擔子,你要替朕擔起來,明白嗎?」

這話一出,最激動的莫過於韋陟,你這話說的,這次要是李瑁贏了,我這份奏疏可就會順利很多,當然了,誰輸誰贏,眼下還真說不清楚。

但是他盼着李瑁贏。

聖人這句話,無疑在暗示李瑁,雖然大家都知道是假話,但是李瑁還是表現出了令人驚豔的演技。

他緩緩擡頭,雙目中的神采由暗轉明,眼睛瞪的大大的,看向他的父皇,神情激動道:

「兒臣必不令父皇失望。」

韋陟不經意的與對面的高力士對視一眼,彷彿在說,瞧見沒,這纔是演技?

關於郭子儀和蓋嘉運的事情,李隆基隻字不提,只是假意的詢問起了李瑁。

也就是這個時候,南邊的濃霧當中,突然闖出數十騎,他們口中高喊道:

「敵在南!速列陣!」

人羣頓時慌亂起來.:::

陳玄禮第一時間反應過來,立即下令,魔下七八名將領離開陣中,朝着四面八方而去,揮舞着手裡的令旗,口中高喊,召集兵馬。

「飛騎營跟我走!」

「射生營跟我走!」

「五牛營跟我走!」

「飛麟營跟我走!」

一時間,身處後方官道的龍武軍快速向這邊集合,騎兵步兵混雜,朝着南邊緊急列陣。

而陳玄禮留守中軍,指揮着鑾駕附近上千的禁軍將聖人車攀團團包圍,開始有序的往北面後撤。

之所以迎駕的場地被選在這裡,就是這裡往北,幾座山包之間有一片開闊地,一旦遇險可往北撤退。

龍內,六個人全都懵逼了。

李瑁大叫完蛋,怎麼偏偏我上車就出事呢?這下好了,龍駕已經開始移動,

周圍都是龍武軍,他想走也走不了了。

事情發展至今,沒有一件是在他的預料當中,可見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他在車廂內,可以聽到外面極其紛亂的聲音,勳貴官員都在跟着往北撤,雖然看不見,但李瑁可以想見,外面已經是亂成一團了。

李隆基這下,再也沒有了剛纔的風度,雙手緊緊握着座椅兩邊的扶手,雙目圓睜,眼睛不知道在看哪裡。

在這種時候,是沒有一句廢話的,車廂內的六個人就好像約好一樣,嘴裡一個字都沒有,只是表情驚懼,緊緊的抓着車廂邊緣,身體跟隨着馬車的擺動而搖晃着。

外面確實已經亂了,後方的龍武軍正在不斷趕來,而陳玄禮顯然不會管別人,貴妃都不管了,只是護送着龍攀往北走,但是他也不敢走遠,因爲他很清楚,隨看時間推移,會有越來越多的援軍抵達。

而他只是暫時讓聖人避開風暴中心。

皇甫怎麼能來的這麼突然呢?南邊一萬多的羽林軍都是廢物嗎?

不是的,他們大部分只是被擋住了,不是商隊,也不是俘虜,因爲他們發現皇甫之後,行軍方向已經改爲往北,商隊和吐蕃俘虜是擋不住他們的。

擋住他們的,是蓋庭倫。

三千赤水精銳,將向北移動丶陣型混亂丶無心戀戰的羽林軍殺了一個人仰馬翻,殺了一個對穿,爲皇甫北上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而蓋庭倫殺穿之後,沒有敢絲毫停留,繼續往東走了,因爲他屁股後面跟着左驍衛和左武衛,將士們以及戰馬的體力,已經不充許他再有惡戰了。

羽林軍已經症了,他們現在覺得,所有人都是敵人,以至於散落各方的羽林軍遭遇到趕來的十六衛之後,也給打起來了。

十六衛收到的太子教令,是隋王與禁軍勾結,行刺聖人,他們本來不想打的,但是禁軍一見到他們就動手,他們反倒相信了太子的話,於是就地還擊。

局面已經徹底失控了,到處是戶體,到處是逃難的人。

龍武軍防線。

已經列陣的大軍一個個大氣也不敢出,聚精會神的望着遠方的大霧,雖然他們什麼都沒有看到,但是聽到了。

密集的馬蹄聲,正以極快的速度朝着他們所在方向逼近。

密密麻麻的長槍透過巨盾,列陣在前。

右龍武章令信手握令旗高高舉起,雙耳凝神靜聽,當他判斷敵騎進入射程之後,頓時爆吼一聲:

「放箭!」

前方到底是敵是友,這個時候都不管了,只要過來的,那就都是敵人。

密集的箭雨瞬間射向天空,劃出漫天的弧線落向遠方濃霧,一時間,戰馬的嘶鳴伴隨着人的慘叫,隴右制式的鎧甲,出現在了龍武軍的視野當中。

金戈鐵馬,殺聲震天,所向披靡的隴右鐵騎一頭扎入龍武軍的防線當中,最慘烈的斯殺徹底拉開帷幕。

而在北邊,倉皇撤退的陳玄禮周圍,全部都是跟着聖人一起逃難的大臣及隨從,人數之衆,難以估量。

陳玄禮很清楚,如果讓這些人滾遠一點,他會更好辦,但是,他不能這麼做,因爲這樣一來,等於是皇帝拋棄臣子,對聖人的威望影響巨大。

他也只能是無可奈何的吩屬下,儘量讓逃難的人羣有序一點。

能做到嗎?做不到的,人在逃命的時候,哪能管的了那麼多,何況他們只有自己的隨從可以保護自己,龍武軍可不管他們。

而這些人當中,最冷靜的就是李亨。

他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因爲他有五百飛龍軍,雖然眼下距離龍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是隻要龍武軍的陣型出現破綻,他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北邊的御道,已經不斷有飛騎傳信,通知御道上的羽林軍往南護駕。

而偏偏就在這條線上,還藏着一撥人,一撥三天以來全靠乾糧露水撐着的隴右軍。

王難得深吸一口氣,握了握手裡的馬,他從剛纔抓到的禁軍飛騎口中,已經問出了龍攀的方位,距離他不遠,最多四五里。

只見他環顧了一眼左右的結拜兄弟,振臂高呼道:

「兒郎們隨我來!」

五百河源軍,王難得的嫡系私軍,像一條惡蛟一樣,朝看東南方向,閃電般疾馳而去。

龍琴方向,高力士掀開車簾,詢問外面情況,得到的答案是:萬無一失。

神特麼萬無一失,龍武軍一個個的提心吊膽,隨時戒備,但是高力士問話,

他們只能說方無一失,因爲他們不知道南邊的情況。

反正不斷有小股的羽林軍匯合過來,使得他們這支隊伍正在不斷的壯大當中,看上去,確實還挺保險。

車廂內,李隆基沉聲問道:「太子在什麼地方?」

高力士一愣,隨即又掀開簾子詢問外面,得到的答案是,應該在西邊,但是盛王一直跟着,身邊只有二十來號人。

這下子,李隆基疑惑了,李瑁兄弟倆到底有沒有圖謀?若說有,他們身邊不該連點像樣的安保力量都沒有,哪像那個逆子,飛龍軍全都帶來了。

李琦跟的這麼緊,明顯是求保護來的,指望龍武軍保護他。

但是,雖然如此,也改變不了李隆基已經動了的殺心,禍患不除,遺禍無究。

「傳朕旨意,太子謀逆,就地誅殺!」李隆基狠狠道。

這個時候,留着李亨已經沒有任何用了,皇甫已經是實質性的造反了。

李瑁渾身一哆嗦,驚懼的看向他爹,他是真害怕了,這特麼下一個就是我啊。

車廂內,沒有一個人爲太子求情,一支龍武軍離開隊列,已經朝着飛龍軍方向撲過去了。

韋陟心跳加速,就怕聖人接着來一句殺隋王。

只見李隆基臉色陰沉的看向李瑁:

「蓋嘉運是不是你讓來的?」

他現在沒必要僞裝了,已經撕下面具,李亨和李瑁,對他都是威脅,殺一個是殺,殺兩個也是殺。

李瑁渾身一顫,正要說話,一支羽箭從車窗內射入,叮的一聲釘在了車廂對面的木板上,眨眼間,四周吆喝聲大作,密密麻麻的爆豆音在車廂外響起。

李隆基這時候已經顧不上李瑁的回答了,因爲高力士第一時間將他撲倒。

而李瑁也是驚駭的抓過黎敬仁的戶體,擋在自己身前。

黎敬仁死了,後腦勺中的箭。

蕭華與韋陟二人,也是抱頭趴下,面部全都朝着地面。

這時候,基哥忽然擡了一下頭,正好被外面射進來的一支羽箭,射中了眼窩李瑁先是一愣,趕忙悲喊道:

「父皇~~~~」

第五十一章 給他找個事幹第178章 體弱,不能封疆第29章 刑部尚書兼禦史臺大夫第310章 沒的選第387章 隔閡第266章 金飾鋪子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349章 烏龜第20章 你想讓我死?第291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第34章 好你個賤人第348章 三贏第381章 錢監第305章 三大理財官員第40章 公主的驕傲第362章 醉酒第299章 腦瓜子嗡嗡的第90章 美輪美奐第253章 撤軍第281章 我要喝健力寶第132章 律疏上沒有這一條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112章 三千怨女放出宮第372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7章 我排在第3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251章 長安處處失意人第234章 便宜行事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第306章 右相救我第四十六章 情理切害第183章 西市第279章 入右龍武軍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232章 報喜不報憂第149章 狗舌頭第139章 真爭氣第345章 翹tun第333章 伴君如伴虎第25章 磧西節度使第373章 軍之大者第322章 不請自來第172章 勳官十二轉第32章 空中樓閣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四十九章 鴻臚少卿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315章 反間計第221章 唐,實亡於李隆基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336章 我一定會贏的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323章 口技奇才第198章 永王李璘第82章 恩怨兩消第160章 他跟我是一類人第141章 有緣無分第350章 秘書省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224章 好戰第23章 有野心的女人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第32章 空中樓閣第112章 三千怨女放出宮第92章 各演各的戲第116章 也就是我心眼好第228章 讖書第185章 伴君如伴虎第224章 好戰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87章 利益小團體第129章 武庫六匙第142章 水滿則溢第四十九章 鴻臚少卿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191章 河西駐長安話事人第237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第16章 這可不是1般的紅豆第380章 重整秩序第221章 唐,實亡於李隆基第121章 無心與物競第357章 長生牌位第231章 妖女第148章 太原尹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2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192章 你可真會捧第238章 清平三章第96章 莊嚴一家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22章 便下襄陽向洛陽第389章 金花箋第218章 何所懼?第311章 親戚關係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230章 韓珠團第15章 走別人路第231章 妖女
第五十一章 給他找個事幹第178章 體弱,不能封疆第29章 刑部尚書兼禦史臺大夫第310章 沒的選第387章 隔閡第266章 金飾鋪子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349章 烏龜第20章 你想讓我死?第291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第34章 好你個賤人第348章 三贏第381章 錢監第305章 三大理財官員第40章 公主的驕傲第362章 醉酒第299章 腦瓜子嗡嗡的第90章 美輪美奐第253章 撤軍第281章 我要喝健力寶第132章 律疏上沒有這一條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112章 三千怨女放出宮第372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7章 我排在第3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251章 長安處處失意人第234章 便宜行事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第306章 右相救我第四十六章 情理切害第183章 西市第279章 入右龍武軍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232章 報喜不報憂第149章 狗舌頭第139章 真爭氣第345章 翹tun第333章 伴君如伴虎第25章 磧西節度使第373章 軍之大者第322章 不請自來第172章 勳官十二轉第32章 空中樓閣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四十九章 鴻臚少卿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315章 反間計第221章 唐,實亡於李隆基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336章 我一定會贏的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323章 口技奇才第198章 永王李璘第82章 恩怨兩消第160章 他跟我是一類人第141章 有緣無分第350章 秘書省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224章 好戰第23章 有野心的女人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第32章 空中樓閣第112章 三千怨女放出宮第92章 各演各的戲第116章 也就是我心眼好第228章 讖書第185章 伴君如伴虎第224章 好戰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87章 利益小團體第129章 武庫六匙第142章 水滿則溢第四十九章 鴻臚少卿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191章 河西駐長安話事人第237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第16章 這可不是1般的紅豆第380章 重整秩序第221章 唐,實亡於李隆基第121章 無心與物競第357章 長生牌位第231章 妖女第148章 太原尹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2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192章 你可真會捧第238章 清平三章第96章 莊嚴一家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22章 便下襄陽向洛陽第389章 金花箋第218章 何所懼?第311章 親戚關係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230章 韓珠團第15章 走別人路第231章 妖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