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地方,如果在短時間內有大量的人通過,那麼這裡必然是一片狼藉,
如果是軍隊經過,那就不是雞飛狗跳了,簡直就是雞犬不寧。
赤水軍從涼州至長安,這麼長一條線,指望自身攜帶的輻重以及驛站補給,
很明顯是不夠的,那麼他們怎麼補充呢?
呵呵,搶,軍隊一旦涉及到搶這個字,必然聯繫到殺,因此燒殺搶掠四個字總是在一起使用的。
因爲軍法有明文,不得侵害百姓,肆虐村莊,搶老百姓的東西,這都屬於罪名,那麼如何摒棄罪名,自然就是將被搶的人滅口。
正如我不給錢,就不算。
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任何時候都無法避免,大軍非正常調動,禍害就是這麼大。
蓋嘉運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的前鋒騎軍三千人,由堂弟張掖太守蓋庭倫統領,已經離他的中軍很遠很遠了。
蓋庭倫這一路行軍,至少已經殺了數百人,全都是無辜的,沒辦法,爲了掩蓋大軍行蹤。
三月十八,三千精銳鐵騎,已經順利抵達扶風郡的武功縣郊外,距離長安已經沒多遠了。
「稟太守,南邊發現隴右遊騎,沒有逮住,讓他給跑了,」一名騎士從遠處奔馳而來,朝蓋庭倫彙報導。
蓋庭倫點了點頭:「再探!」
長子蓋明翊在一旁道:「我們的行蹤,長安已經知道了,不能再往前了。」
蓋庭倫沉聲道:「在這裡竟然會有隴右斥候,可見蓋帥猜的沒錯,皇甫這一次恐怕真的是來幹大事的,那我們勤王護駕的旗號,便錯不了,離開官道,往南走。」
他派出的探子已經打探清楚,前方的鄂縣外圍,有衛府駐紮,他的斥候既然發現了人家,人家自然也發現了他,而蓋庭倫以爲這些府兵是在等着他。
不對呀,那皇甫怎麼過去的?還是已經完蛋了?
正當他打算帶着兵馬往南繞道的時候,遠處突然出現幾名騎士,手中揮舞着的小旗竟然打出了河西的旗語,旗語的意思是有軍情稟報,
衛府的兵,跟我稟報什麼?
等到那幾名騎士距離近了,蓋庭倫突然覺得有點眼熟:
「是二郎的人?讓他們過來。」
領頭的一名騎士被放了進來,帶至蓋庭倫身前,行軍禮道:
「隴右軍已經往南繞道,蓋將軍請太守銜尾追之,伺機而動。」
蓋庭倫雙目一眯,繼續追問之下才知道,皇甫騙了朝廷,沒有經過鄂縣,直奔南邊馳道去了,而自己的二兒子蓋明書,是得隋王授意,故意將皇甫放進去了,如今左衛兵馬也正在調動,打算將皇甫的後路堵死。
「速報蓋帥,長安有變,讓他加快行軍,」蓋庭倫先是吩咐一名遊騎之後,
便令魔下的騎軍就地戴甲,隴右軍就在前方,隨時可能發生大戰。
他可不會輕視隴右軍,大家知根知底,真打起來,完全是五五開。
蓋明書當下,其實已經背了個過失,什麼過失呢?眼睜睜看着皇甫奔着馳道去了,雖然最大的責任肯定在皇甫身上,因爲對方奏報朝廷,說是要在鄂縣休整,但是皇甫壓根沒進鄂縣。
眼下的蓋明書,也已經與韋寡悔帶着左衛的兩府開拔,朝着皇甫突進的方向移動。
韋寡悔在這個時候,基本上已經猜到個大概了,隋王在縱容皇甫造反,太子和皇甫上鉤了。
而駐紮在後方的薛兼訓卻不敢動,因爲他這邊早在昨天就得到線報,河西赤水軍來了。
實際上,蓋明書知道的更早,但是沒跟薛兼訓說,因爲他本來就是內應嘛,
赤水軍兩萬多人行軍,怎麼可能不被人發現,早有各路人馬將消息帶回長安了。
薛兼訓昨天便已經緊急派人往長安求救,不管赤水軍是來幹嘛的,反正他肯定是非常害怕的,蓋明書這麼一動,他趕忙派人過去交涉,勸對方不要動。
而蓋明書給出的理由也名正言順,我不能不動啊,皇甫都奔着聖人去了。
也就是說,當下長安以西的防線,就剩下薛兼訓一個人了,而援軍大概會在下響抵達,而且不會太多。
這特麼是赤水軍啊,真要跟我幹起來,我怎麼辦?
跑吧,是個死,不跑吧,還特麼是個死。
薛兼訓坐不住了,不停的派出遊騎刺探消息,而他更是一刻不停的巡視大營,做好防禦準備。
至於長安那邊,已經炸鍋了。
十六衛都在緊急調動,皇城武庫大開,各衛兵馬都在緊急集結,往武庫領取軍械。
這一次,李林甫不在偃月堂了,而是在中書門下召集所有官員緊急議事。
「郭子儀也來了,這個狗東西,居心不良!」大理寺老大張均在政事堂拍桌怒罵:
「反了,都特孃的反了,一個個的不請自來,他們想幹什麼?」
陳希烈皺眉道:「事態應該沒有那麼嚴重,郭子儀眼下已經停止行軍,駐紮在長安以北八十里外,發文朝廷說是獻俘,不論真假,至少目前爲止,他還是守規矩的,何況來的人並不多。」
「那麼河西呢?又該怎麼解釋?」太府寺韓朝宗怒道:
「赤水軍都來了,來幹什麼?沒說,旗號呢?也沒打,蓋嘉運都到了隴州了,朝廷才收到消息,這不是造反是什麼?」
臨時被召來參加會議的信安王李禕,長長嘆息一聲:
「隋王要避嫌了,您最好哪都別去,就在皇城呆着,等聖人回京再做定奪。
李瑁笑了笑,看向主位上的太子:
「皇甫也來了,太子是不是也該避嫌呢?」
今天這樣的場合,李亨不來肯定是不行的,皇帝不在,就是太子出面主持大局,像今天這樣的局面,已經足夠大了,不對,是不能再大了。
李亨頓時拍幾罵道:「皇甫是被召回來的,能一樣嗎?」
蕭靈陰陽怪氣道:「但是他逛騙了朝廷,沒有在鄂縣駐紮,現在已經奔着馳道去了,敢說不是謀逆?」
李亨冷哼道:「或許是聖人臨時召見,又或許是皇甫發現蓋嘉運圖謀不軌,
前往護駕,你們口口聲聲說他謀逆?別忘了,是你們召他回來的。」
蕭嵩趕忙站起身,壓了壓手,示意大家都安靜,隨後道:
「非常局面,大家都要冷靜,當下國泰民安,藩鎮造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若我們行動過激,反而會引發不必要的誤會,聖人當下,應該也已經全都知道了,我們耐心一些,派人往各方接觸,查探虛實才是當務之急。」
他這番話,是非常穩重成熟的。
來了三個節度使,正好又趕上聖人迴鑾,這個時候,一點火星都不能有。
如果人家仁本來沒有別的意思,你非要去刺激他們,萬一讓他們誤會,擦槍走火,事情可就大發了。
李隆基當下,都不敢亂來了,只能是安撫,別說他現在在外面,就是在長安,他現在都不敢刺激蓋嘉運。
裴耀卿今天也在場,聞言贊同道:
「郭子儀那邊我去,我會找他談談究竟爲何而來,蓋嘉運那邊,你們看誰去合適?」
不少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蓋擎,只見蓋擎笑道:
「大家既然對蓋帥不放心,大可派人前往問詢,以證蓋帥清白,先不說蓋帥對聖人赤膽忠心,退一萬步說,我在長安,他怎麼可能謀逆?」
這種時候就凸顯出人質的重要性了,在座的很多人都知道,蓋嘉運兩個兒子當中,蓋擎是無可爭議的繼承人,指望蓋嘉運拋棄長子,可能性不大。
歷史上安祿山拋棄安慶宗,那是因爲一開始就不看重這個兒子。
「那就我去吧,」李禕道:
「我與他有舊,談起來方便一些。」
李林甫點頭道:「有二位出面,大局可定,切記言明,朝廷對他們並無芥蒂,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商量的。」
這種時候,朝廷是真怕了。
一個地方來人還好說,三個地方全來了,關鍵是以長安的地理形勢,東邊好防,西邊不好防,這次來的偏偏就是西邊和北邊的。
「那麼皇甫那邊呢?」李瑁道。
李適之站起身:「我去,無論如何,我會將他安撫好。」
若是隻來皇甫一個,那麼皇甫鐵定完蛋,長安各路兵馬外加禁軍,會將皇甫徹底圍剿,但是眼下就不敢亂動了,因爲旁邊還有兩個在虎視。
政治就是這樣,是敵是友,分分鐘就會改變。
這時候,李亨起身道:
「傳孤教令,各衛兵馬立即出城,佈防西北,爲信安王裴公壯行。」
說着,李亨看向李適之:
「皇甫那邊絕無問題,左相放心去吧,孤可擔保。」
別啊,空口白話我可信不過,李適之直接看向他大哥右武衛大將軍李, 道:
「兄長派人護送我一程。」
李瓏點了點頭:「當然。」
談判,也得注意安全啊,又不是派的小趴菜,三個出門的都是大佬,憑什麼他們的安危有保障,我就是孤身前往?
皇甫靠得住靠不住,大家眼下心知肚明,如今最靠不住的就是他了。
中書門下當下的意思,是儘量穩住各方,促使聖人明日可以安全返京,像這種時候,是絕對不可能推延返京之日的,因爲華清宮孤懸在外,無險可守,只有身處長安,纔是最安全的。
接下來,衆臣又爭論一番後,李林甫說道:
「今夜都別睡了,明日卯時我等出城迎聖人迴鑾,大家今晚就歇在皇城,沒有本相的命令,誰也不準離開。」
衆人紛紛點頭。
但是李亨卻故意起身,朝着李等親王招了招手之後,就這麼大搖大擺的離開了。
李林甫看在眼中,也沒什麼好說的,按制,當下太子是老大,也只有人家的教令,能調動十六衛,他不敢在這個時候刺激對方,畢竟李亨這個人做事,沒多大分寸,萬一趁着聖人不在搞他,他也兜不住啊。
這就叫可以欺負傻的,但不欺負愣的。
太子走後,中書門下依然在交頭接耳,紛紛議論着,李林甫給李瑁使了個眼色,將對方帶至自己的紫薇房,壓低聲音道:
「你到底有什麼事情瞞着我?別告訴我郭子儀和蓋嘉運的動向你不清楚。」
李瑁搖了搖頭:「我真不知道。」
李林甫雙目一眯:「王妃和韋孺人到底在哪?」
「在家裡,」李瑁笑道。
李林甫閉目嘆息一聲:「你這個藉口,覺得我會信嗎?連明堂都見不着面,
你到底把他們藏哪了?」
李瑁淡淡道:「信則有,不信則無。」
這已經是在提醒對方了....
李林甫突然睜目,凝視李瑁半響,道:
「糊塗啊,沒有我幫你主持大局,是不能亂來的。」
李瑁正色道:「我自然希望右相幫我主持大局,有些事情不告訴你,也是爲你好,我若事敗,右相依然可以全身而退,一番苦心,還望右相體諒。」
到了這個時候,李林甫基本上已經完全明白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郭子儀和蓋嘉運,是來收尾的。
王妃和韋孺人,只怕已經不在長安了,李瑁這是要背水一戰啊。
因爲太子被廢,基本已成定局,那麼之後,李瑁也必然是兔死狗烹之局,那麼唯一的破局之法,李瑁不但看的明明白白,並且也已經付諸行動了。
「既然我能猜到,聖人自然也能猜到,你如何破解?」李林甫問道。
李瑁笑了笑:「聽天由命。」
李林甫苦笑搖頭,人家這是不肯再暗示他了。
實際上,李隆基在回京之前,都是不可能動李瑁的,因爲還沒有擺平郭子儀和蓋嘉運,一旦動了,這兩邊立即便炸毛了。
李林甫說的沒錯,李隆基自然也已經清清楚楚,所以他當下對兩個兒子都動了殺心,但是這份殺心,在搞定朔方與河西之前,只會是父親的慈愛之心。
非但不會叱罵,反而需要和顏悅色。
其實事情的發展,已經超出了李瑁的預料,世事無常就是這樣,他是真沒想到郭子儀和蓋嘉運這麼猛,當機立斷,一點都不帶含糊的。
本來只是一場刺殺行動,眼下已經演變成圍繞長安的一場大型軍事衝突,一點星星之火,便是燎原之勢。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隆基將會迫不及待的立即返京。
華清宮當下戒備森嚴,左右羽林兩萬大軍全都佈防在外圍。
像這種規模的搬家,是非常耗時的,今天早些的時候,一些日常所需的珍玩丶被褥丶食器丶藏書丶樂器等等,已經開始往長安送了。
而當李隆基得知皇甫就在附近的時候,當機立斷,命令宮女宦官也即刻啓程返回長安。
因爲人越多,越麻煩,越混亂,除了禁軍,他不需要其他多餘的累贅。
天已入夜,但是驪山附近卻是遍佈火把,羽林軍正在將搜索的範圍擴大,以發現皇甫的具體行蹤。
這邊是山區,要發現一個人不容易,而皇甫並不在這裡,所以他們自然找不到。
這時候,龍武軍陳賓飛報大殿:
「稟聖人,皇甫派人來了。」
高力士一愣,立即擡手道:
「帶進來。」
來人身穿隴右制式的鎧甲,看形制還是一個級別不低的將領,只見來人跪地道:
「聖人在上,河西蓋嘉運引兵造反,皇甫節帥正與其對峙,請聖人發兵援助。」
高力士走上前,眼晴在對方身上仔細審視片刻後,道:
「你們爲什麼沒有去鄂縣?」
那名將領道:「不是不去,是去不了,河西鐵騎銜尾追擊,我們被迫離開官道。」
高力士雙目一眯,看向主位上的聖人,李隆基面色平靜,一言不發。
韋陟朝那人道:
「聖人已經知曉,你且回去,我們會支援皇甫的。」
那名將領喏了一聲,再次朝着聖人行禮之後,被龍武軍給帶了下去。
李隆基這才朝着韋陟點了點頭,笑道:
「這鍋飯好啊,這麼多人端着碗來了,讓黃莒帶兩千輕騎去,遠眺防範即可,不可妄動。」
韋陟點了點頭,看向左羽林的孫老奴,因爲黃莒是對方的部下。
孫老奴卻疑惑道:
「恐是皇甫狗賊調虎離山之計,臣以爲,還是不應調動,禁軍駐守聖人周邊,纔是上策。」
黎敬仁沉聲道:「讓你去你就去,一天過去了,連皇甫在哪都沒有發現,自己的地盤讓一個外人神出鬼沒,你還有臉說?」
高力士直接叱罵道:「還愣着幹什麼?」
孫老奴警了一眼面無表情的聖人,趕忙去了。
這就叫周旋。
你說造反的是蓋嘉運,那麼朕就順着你的意思來,看看你小子在哪藏着,這種時候,李隆基是不會選擇刺激皇甫惟明的,還要展現出一種信任對方的態度。
雖然彼此都心知肚明,這是權謀的較量,但是面上能不翻臉,肯定還是不能翻臉的,因爲無論如何,皇甫都不敢弒君,否則他的手下都不幹。
那麼禁軍被派出去策應皇甫,就是做給那些隴右軍看,意思大家是自己人,
免得隴右軍被皇甫蠱惑,衝擊聖駕。
「蓋嘉運那邊有沒有消息?」李隆基問道陳玄禮回答道:「左衛的蓋明書正在與其父接觸,若是他們裡應外合,這次的局面確實不好應對了。」
李隆基笑了笑,看向高力土:「你覺得呢?」
剛纔談論起蓋嘉運的時候,已經有人說過要提防隋王,高力士則是認爲,李瑁不會謀逆,但是很顯然,當下的局勢發展,高力士自己也不信了。
只見他嘆息一聲:「聖人日間若是立即召太子與隋王見駕,此局自解。」
李隆基冷哼一聲,沒有回答他怎麼召?召來幹什麼?當做人質迫使三鎮就範?那不是解題,是在作死。
在李隆基看來,一旦召喚太子隋王,三鎮恐怕會有更大的動作,這是在刺激他們,而當下,不能刺激。
「高將軍,您老還看不明白嗎?」駙馬張垣道:
「這都是隋王給皇甫下的套,目的就是陷害太子,說到底,皇甫是來獻俘的,是被右相召回京師的,另外兩個呢?郭子儀來的那麼快,怎麼可能帶着俘虜?蓋嘉運自不必說,板上釘釘的就是造反。」
他這個人,作用還是非常大的,因爲他跟着在華清宮,也知道太子快完蛋了,而他做爲太子的妹夫,自然會提醒李亨小心一點,想辦法挽回聖人心意。
本來李亨還不敢確信他爹會動他,這下好了,殺爹的念頭更堅定了。
崔琳皺眉道:「那我日間建議緝拿蓋擎,你不是也反對嗎?」
張填手掌一拍,道:「我說崔舍人,現在能動蓋擎嗎?若是能動,我們也不會在這裡發愁了。」
從長安趕忙的蕭華沉聲道:
「就算明知他們謀逆,我們也只能當做他們沒有謀逆來處理,當下最需要穩住的就是赤水軍,蓋擎是萬萬不能動的,說不得到了最後,我們還需要將蓋嘉運請回去。」
一般像這種情況,上頭的處理方式就是直接殺了蓋擎,選擇翻臉,然後派軍與蓋嘉運硬碰硬。
但是無論是長安還是華清宮這邊,都心知肚明不能這麼千,一來,短時間內十六衛無法徵調足夠的兵馬,再者,聖人在外面,這邊地形複雜,空有大軍無法列陣,不利的因素太多了。
李隆基當下,也只能選擇暫時隱忍,華清宮無險可守,現在翻臉,他只能往洛陽方向撤退,而他更不敢在這種形勢下去洛陽。
所以只能是儘快返回長安。
韋陟揖手道:「我們當下對局勢的瞭解,還是較爲清晰的,皇甫在南,蓋嘉運在西,郭子儀在北,長安已經徵調十六衛往西北佈防,聖人明日返京,惟可足慮者,其實只有皇甫,馳道方向應加派禁軍嚴防死守,待到聖人返回長安,自可從容應對。」
他現在基本已經明白會發生什麼了,但是他絕對不敢說出來,因爲韓混的存在,他等於已經是隋王的同謀了,隋王若成,自不必說,若敗,他第一時間就得解決韓。
這就是爲什麼他將韓混留在了身邊。
左羽林將軍薛暢,道:「不管怎麼說,光天化日之下,皇甫突破禁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聖人的安全應該是無慮的,他要真敢這麼幹,也只有灰飛煙滅。」
高力士頓時罵道:「你說的什麼屁話,什麼叫微乎其微?他要是從你眼皮子底下進來,你找個地方將自己埋了吧。」
薛暢一愣,趕忙起身揖手道:
「是臣口誤,請聖人放心,他絕對進不來。」
李隆基雙目一眯,看向高力士道:
「將朕的闢仗使召回來,六百里加急,令他速歸。」
「是,」高力士點了點頭。
接着,李隆基朝着衆人笑道:
「諸卿勿驚,有朕在,他們翻不起多大浪來。」
『聖人英武!」衆人同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