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聖人英武

一個地方,如果在短時間內有大量的人通過,那麼這裡必然是一片狼藉,

如果是軍隊經過,那就不是雞飛狗跳了,簡直就是雞犬不寧。

赤水軍從涼州至長安,這麼長一條線,指望自身攜帶的輻重以及驛站補給,

很明顯是不夠的,那麼他們怎麼補充呢?

呵呵,搶,軍隊一旦涉及到搶這個字,必然聯繫到殺,因此燒殺搶掠四個字總是在一起使用的。

因爲軍法有明文,不得侵害百姓,肆虐村莊,搶老百姓的東西,這都屬於罪名,那麼如何摒棄罪名,自然就是將被搶的人滅口。

正如我不給錢,就不算。

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任何時候都無法避免,大軍非正常調動,禍害就是這麼大。

蓋嘉運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的前鋒騎軍三千人,由堂弟張掖太守蓋庭倫統領,已經離他的中軍很遠很遠了。

蓋庭倫這一路行軍,至少已經殺了數百人,全都是無辜的,沒辦法,爲了掩蓋大軍行蹤。

三月十八,三千精銳鐵騎,已經順利抵達扶風郡的武功縣郊外,距離長安已經沒多遠了。

「稟太守,南邊發現隴右遊騎,沒有逮住,讓他給跑了,」一名騎士從遠處奔馳而來,朝蓋庭倫彙報導。

蓋庭倫點了點頭:「再探!」

長子蓋明翊在一旁道:「我們的行蹤,長安已經知道了,不能再往前了。」

蓋庭倫沉聲道:「在這裡竟然會有隴右斥候,可見蓋帥猜的沒錯,皇甫這一次恐怕真的是來幹大事的,那我們勤王護駕的旗號,便錯不了,離開官道,往南走。」

他派出的探子已經打探清楚,前方的鄂縣外圍,有衛府駐紮,他的斥候既然發現了人家,人家自然也發現了他,而蓋庭倫以爲這些府兵是在等着他。

不對呀,那皇甫怎麼過去的?還是已經完蛋了?

正當他打算帶着兵馬往南繞道的時候,遠處突然出現幾名騎士,手中揮舞着的小旗竟然打出了河西的旗語,旗語的意思是有軍情稟報,

衛府的兵,跟我稟報什麼?

等到那幾名騎士距離近了,蓋庭倫突然覺得有點眼熟:

「是二郎的人?讓他們過來。」

領頭的一名騎士被放了進來,帶至蓋庭倫身前,行軍禮道:

「隴右軍已經往南繞道,蓋將軍請太守銜尾追之,伺機而動。」

蓋庭倫雙目一眯,繼續追問之下才知道,皇甫騙了朝廷,沒有經過鄂縣,直奔南邊馳道去了,而自己的二兒子蓋明書,是得隋王授意,故意將皇甫放進去了,如今左衛兵馬也正在調動,打算將皇甫的後路堵死。

「速報蓋帥,長安有變,讓他加快行軍,」蓋庭倫先是吩咐一名遊騎之後,

便令魔下的騎軍就地戴甲,隴右軍就在前方,隨時可能發生大戰。

他可不會輕視隴右軍,大家知根知底,真打起來,完全是五五開。

蓋明書當下,其實已經背了個過失,什麼過失呢?眼睜睜看着皇甫奔着馳道去了,雖然最大的責任肯定在皇甫身上,因爲對方奏報朝廷,說是要在鄂縣休整,但是皇甫壓根沒進鄂縣。

眼下的蓋明書,也已經與韋寡悔帶着左衛的兩府開拔,朝着皇甫突進的方向移動。

韋寡悔在這個時候,基本上已經猜到個大概了,隋王在縱容皇甫造反,太子和皇甫上鉤了。

而駐紮在後方的薛兼訓卻不敢動,因爲他這邊早在昨天就得到線報,河西赤水軍來了。

實際上,蓋明書知道的更早,但是沒跟薛兼訓說,因爲他本來就是內應嘛,

赤水軍兩萬多人行軍,怎麼可能不被人發現,早有各路人馬將消息帶回長安了。

薛兼訓昨天便已經緊急派人往長安求救,不管赤水軍是來幹嘛的,反正他肯定是非常害怕的,蓋明書這麼一動,他趕忙派人過去交涉,勸對方不要動。

而蓋明書給出的理由也名正言順,我不能不動啊,皇甫都奔着聖人去了。

也就是說,當下長安以西的防線,就剩下薛兼訓一個人了,而援軍大概會在下響抵達,而且不會太多。

這特麼是赤水軍啊,真要跟我幹起來,我怎麼辦?

跑吧,是個死,不跑吧,還特麼是個死。

薛兼訓坐不住了,不停的派出遊騎刺探消息,而他更是一刻不停的巡視大營,做好防禦準備。

至於長安那邊,已經炸鍋了。

十六衛都在緊急調動,皇城武庫大開,各衛兵馬都在緊急集結,往武庫領取軍械。

這一次,李林甫不在偃月堂了,而是在中書門下召集所有官員緊急議事。

「郭子儀也來了,這個狗東西,居心不良!」大理寺老大張均在政事堂拍桌怒罵:

「反了,都特孃的反了,一個個的不請自來,他們想幹什麼?」

陳希烈皺眉道:「事態應該沒有那麼嚴重,郭子儀眼下已經停止行軍,駐紮在長安以北八十里外,發文朝廷說是獻俘,不論真假,至少目前爲止,他還是守規矩的,何況來的人並不多。」

「那麼河西呢?又該怎麼解釋?」太府寺韓朝宗怒道:

「赤水軍都來了,來幹什麼?沒說,旗號呢?也沒打,蓋嘉運都到了隴州了,朝廷才收到消息,這不是造反是什麼?」

臨時被召來參加會議的信安王李禕,長長嘆息一聲:

「隋王要避嫌了,您最好哪都別去,就在皇城呆着,等聖人回京再做定奪。

李瑁笑了笑,看向主位上的太子:

「皇甫也來了,太子是不是也該避嫌呢?」

今天這樣的場合,李亨不來肯定是不行的,皇帝不在,就是太子出面主持大局,像今天這樣的局面,已經足夠大了,不對,是不能再大了。

李亨頓時拍幾罵道:「皇甫是被召回來的,能一樣嗎?」

蕭靈陰陽怪氣道:「但是他逛騙了朝廷,沒有在鄂縣駐紮,現在已經奔着馳道去了,敢說不是謀逆?」

李亨冷哼道:「或許是聖人臨時召見,又或許是皇甫發現蓋嘉運圖謀不軌,

前往護駕,你們口口聲聲說他謀逆?別忘了,是你們召他回來的。」

蕭嵩趕忙站起身,壓了壓手,示意大家都安靜,隨後道:

「非常局面,大家都要冷靜,當下國泰民安,藩鎮造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若我們行動過激,反而會引發不必要的誤會,聖人當下,應該也已經全都知道了,我們耐心一些,派人往各方接觸,查探虛實才是當務之急。」

他這番話,是非常穩重成熟的。

來了三個節度使,正好又趕上聖人迴鑾,這個時候,一點火星都不能有。

如果人家仁本來沒有別的意思,你非要去刺激他們,萬一讓他們誤會,擦槍走火,事情可就大發了。

李隆基當下,都不敢亂來了,只能是安撫,別說他現在在外面,就是在長安,他現在都不敢刺激蓋嘉運。

裴耀卿今天也在場,聞言贊同道:

「郭子儀那邊我去,我會找他談談究竟爲何而來,蓋嘉運那邊,你們看誰去合適?」

不少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蓋擎,只見蓋擎笑道:

「大家既然對蓋帥不放心,大可派人前往問詢,以證蓋帥清白,先不說蓋帥對聖人赤膽忠心,退一萬步說,我在長安,他怎麼可能謀逆?」

這種時候就凸顯出人質的重要性了,在座的很多人都知道,蓋嘉運兩個兒子當中,蓋擎是無可爭議的繼承人,指望蓋嘉運拋棄長子,可能性不大。

歷史上安祿山拋棄安慶宗,那是因爲一開始就不看重這個兒子。

「那就我去吧,」李禕道:

「我與他有舊,談起來方便一些。」

李林甫點頭道:「有二位出面,大局可定,切記言明,朝廷對他們並無芥蒂,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商量的。」

這種時候,朝廷是真怕了。

一個地方來人還好說,三個地方全來了,關鍵是以長安的地理形勢,東邊好防,西邊不好防,這次來的偏偏就是西邊和北邊的。

「那麼皇甫那邊呢?」李瑁道。

李適之站起身:「我去,無論如何,我會將他安撫好。」

若是隻來皇甫一個,那麼皇甫鐵定完蛋,長安各路兵馬外加禁軍,會將皇甫徹底圍剿,但是眼下就不敢亂動了,因爲旁邊還有兩個在虎視。

政治就是這樣,是敵是友,分分鐘就會改變。

這時候,李亨起身道:

「傳孤教令,各衛兵馬立即出城,佈防西北,爲信安王裴公壯行。」

說着,李亨看向李適之:

「皇甫那邊絕無問題,左相放心去吧,孤可擔保。」

別啊,空口白話我可信不過,李適之直接看向他大哥右武衛大將軍李, 道:

「兄長派人護送我一程。」

李瓏點了點頭:「當然。」

談判,也得注意安全啊,又不是派的小趴菜,三個出門的都是大佬,憑什麼他們的安危有保障,我就是孤身前往?

皇甫靠得住靠不住,大家眼下心知肚明,如今最靠不住的就是他了。

中書門下當下的意思,是儘量穩住各方,促使聖人明日可以安全返京,像這種時候,是絕對不可能推延返京之日的,因爲華清宮孤懸在外,無險可守,只有身處長安,纔是最安全的。

接下來,衆臣又爭論一番後,李林甫說道:

「今夜都別睡了,明日卯時我等出城迎聖人迴鑾,大家今晚就歇在皇城,沒有本相的命令,誰也不準離開。」

衆人紛紛點頭。

但是李亨卻故意起身,朝着李等親王招了招手之後,就這麼大搖大擺的離開了。

李林甫看在眼中,也沒什麼好說的,按制,當下太子是老大,也只有人家的教令,能調動十六衛,他不敢在這個時候刺激對方,畢竟李亨這個人做事,沒多大分寸,萬一趁着聖人不在搞他,他也兜不住啊。

這就叫可以欺負傻的,但不欺負愣的。

太子走後,中書門下依然在交頭接耳,紛紛議論着,李林甫給李瑁使了個眼色,將對方帶至自己的紫薇房,壓低聲音道:

「你到底有什麼事情瞞着我?別告訴我郭子儀和蓋嘉運的動向你不清楚。」

李瑁搖了搖頭:「我真不知道。」

李林甫雙目一眯:「王妃和韋孺人到底在哪?」

「在家裡,」李瑁笑道。

李林甫閉目嘆息一聲:「你這個藉口,覺得我會信嗎?連明堂都見不着面,

你到底把他們藏哪了?」

李瑁淡淡道:「信則有,不信則無。」

這已經是在提醒對方了....

李林甫突然睜目,凝視李瑁半響,道:

「糊塗啊,沒有我幫你主持大局,是不能亂來的。」

李瑁正色道:「我自然希望右相幫我主持大局,有些事情不告訴你,也是爲你好,我若事敗,右相依然可以全身而退,一番苦心,還望右相體諒。」

到了這個時候,李林甫基本上已經完全明白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郭子儀和蓋嘉運,是來收尾的。

王妃和韋孺人,只怕已經不在長安了,李瑁這是要背水一戰啊。

因爲太子被廢,基本已成定局,那麼之後,李瑁也必然是兔死狗烹之局,那麼唯一的破局之法,李瑁不但看的明明白白,並且也已經付諸行動了。

「既然我能猜到,聖人自然也能猜到,你如何破解?」李林甫問道。

李瑁笑了笑:「聽天由命。」

李林甫苦笑搖頭,人家這是不肯再暗示他了。

實際上,李隆基在回京之前,都是不可能動李瑁的,因爲還沒有擺平郭子儀和蓋嘉運,一旦動了,這兩邊立即便炸毛了。

李林甫說的沒錯,李隆基自然也已經清清楚楚,所以他當下對兩個兒子都動了殺心,但是這份殺心,在搞定朔方與河西之前,只會是父親的慈愛之心。

非但不會叱罵,反而需要和顏悅色。

其實事情的發展,已經超出了李瑁的預料,世事無常就是這樣,他是真沒想到郭子儀和蓋嘉運這麼猛,當機立斷,一點都不帶含糊的。

本來只是一場刺殺行動,眼下已經演變成圍繞長安的一場大型軍事衝突,一點星星之火,便是燎原之勢。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隆基將會迫不及待的立即返京。

華清宮當下戒備森嚴,左右羽林兩萬大軍全都佈防在外圍。

像這種規模的搬家,是非常耗時的,今天早些的時候,一些日常所需的珍玩丶被褥丶食器丶藏書丶樂器等等,已經開始往長安送了。

而當李隆基得知皇甫就在附近的時候,當機立斷,命令宮女宦官也即刻啓程返回長安。

因爲人越多,越麻煩,越混亂,除了禁軍,他不需要其他多餘的累贅。

天已入夜,但是驪山附近卻是遍佈火把,羽林軍正在將搜索的範圍擴大,以發現皇甫的具體行蹤。

這邊是山區,要發現一個人不容易,而皇甫並不在這裡,所以他們自然找不到。

這時候,龍武軍陳賓飛報大殿:

「稟聖人,皇甫派人來了。」

高力士一愣,立即擡手道:

「帶進來。」

來人身穿隴右制式的鎧甲,看形制還是一個級別不低的將領,只見來人跪地道:

「聖人在上,河西蓋嘉運引兵造反,皇甫節帥正與其對峙,請聖人發兵援助。」

高力士走上前,眼晴在對方身上仔細審視片刻後,道:

「你們爲什麼沒有去鄂縣?」

那名將領道:「不是不去,是去不了,河西鐵騎銜尾追擊,我們被迫離開官道。」

高力士雙目一眯,看向主位上的聖人,李隆基面色平靜,一言不發。

韋陟朝那人道:

「聖人已經知曉,你且回去,我們會支援皇甫的。」

那名將領喏了一聲,再次朝着聖人行禮之後,被龍武軍給帶了下去。

李隆基這才朝着韋陟點了點頭,笑道:

「這鍋飯好啊,這麼多人端着碗來了,讓黃莒帶兩千輕騎去,遠眺防範即可,不可妄動。」

韋陟點了點頭,看向左羽林的孫老奴,因爲黃莒是對方的部下。

孫老奴卻疑惑道:

「恐是皇甫狗賊調虎離山之計,臣以爲,還是不應調動,禁軍駐守聖人周邊,纔是上策。」

黎敬仁沉聲道:「讓你去你就去,一天過去了,連皇甫在哪都沒有發現,自己的地盤讓一個外人神出鬼沒,你還有臉說?」

高力士直接叱罵道:「還愣着幹什麼?」

孫老奴警了一眼面無表情的聖人,趕忙去了。

這就叫周旋。

你說造反的是蓋嘉運,那麼朕就順着你的意思來,看看你小子在哪藏着,這種時候,李隆基是不會選擇刺激皇甫惟明的,還要展現出一種信任對方的態度。

雖然彼此都心知肚明,這是權謀的較量,但是面上能不翻臉,肯定還是不能翻臉的,因爲無論如何,皇甫都不敢弒君,否則他的手下都不幹。

那麼禁軍被派出去策應皇甫,就是做給那些隴右軍看,意思大家是自己人,

免得隴右軍被皇甫蠱惑,衝擊聖駕。

「蓋嘉運那邊有沒有消息?」李隆基問道陳玄禮回答道:「左衛的蓋明書正在與其父接觸,若是他們裡應外合,這次的局面確實不好應對了。」

李隆基笑了笑,看向高力土:「你覺得呢?」

剛纔談論起蓋嘉運的時候,已經有人說過要提防隋王,高力士則是認爲,李瑁不會謀逆,但是很顯然,當下的局勢發展,高力士自己也不信了。

只見他嘆息一聲:「聖人日間若是立即召太子與隋王見駕,此局自解。」

李隆基冷哼一聲,沒有回答他怎麼召?召來幹什麼?當做人質迫使三鎮就範?那不是解題,是在作死。

在李隆基看來,一旦召喚太子隋王,三鎮恐怕會有更大的動作,這是在刺激他們,而當下,不能刺激。

「高將軍,您老還看不明白嗎?」駙馬張垣道:

「這都是隋王給皇甫下的套,目的就是陷害太子,說到底,皇甫是來獻俘的,是被右相召回京師的,另外兩個呢?郭子儀來的那麼快,怎麼可能帶着俘虜?蓋嘉運自不必說,板上釘釘的就是造反。」

他這個人,作用還是非常大的,因爲他跟着在華清宮,也知道太子快完蛋了,而他做爲太子的妹夫,自然會提醒李亨小心一點,想辦法挽回聖人心意。

本來李亨還不敢確信他爹會動他,這下好了,殺爹的念頭更堅定了。

崔琳皺眉道:「那我日間建議緝拿蓋擎,你不是也反對嗎?」

張填手掌一拍,道:「我說崔舍人,現在能動蓋擎嗎?若是能動,我們也不會在這裡發愁了。」

從長安趕忙的蕭華沉聲道:

「就算明知他們謀逆,我們也只能當做他們沒有謀逆來處理,當下最需要穩住的就是赤水軍,蓋擎是萬萬不能動的,說不得到了最後,我們還需要將蓋嘉運請回去。」

一般像這種情況,上頭的處理方式就是直接殺了蓋擎,選擇翻臉,然後派軍與蓋嘉運硬碰硬。

但是無論是長安還是華清宮這邊,都心知肚明不能這麼千,一來,短時間內十六衛無法徵調足夠的兵馬,再者,聖人在外面,這邊地形複雜,空有大軍無法列陣,不利的因素太多了。

李隆基當下,也只能選擇暫時隱忍,華清宮無險可守,現在翻臉,他只能往洛陽方向撤退,而他更不敢在這種形勢下去洛陽。

所以只能是儘快返回長安。

韋陟揖手道:「我們當下對局勢的瞭解,還是較爲清晰的,皇甫在南,蓋嘉運在西,郭子儀在北,長安已經徵調十六衛往西北佈防,聖人明日返京,惟可足慮者,其實只有皇甫,馳道方向應加派禁軍嚴防死守,待到聖人返回長安,自可從容應對。」

他現在基本已經明白會發生什麼了,但是他絕對不敢說出來,因爲韓混的存在,他等於已經是隋王的同謀了,隋王若成,自不必說,若敗,他第一時間就得解決韓。

這就是爲什麼他將韓混留在了身邊。

左羽林將軍薛暢,道:「不管怎麼說,光天化日之下,皇甫突破禁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聖人的安全應該是無慮的,他要真敢這麼幹,也只有灰飛煙滅。」

高力士頓時罵道:「你說的什麼屁話,什麼叫微乎其微?他要是從你眼皮子底下進來,你找個地方將自己埋了吧。」

薛暢一愣,趕忙起身揖手道:

「是臣口誤,請聖人放心,他絕對進不來。」

李隆基雙目一眯,看向高力士道:

「將朕的闢仗使召回來,六百里加急,令他速歸。」

「是,」高力士點了點頭。

接着,李隆基朝着衆人笑道:

「諸卿勿驚,有朕在,他們翻不起多大浪來。」

『聖人英武!」衆人同聲道。

第34章 好你個賤人第195章 早晚死在女人身上第120章 忠心不是擋箭牌第319章 斬斷親情第178章 體弱,不能封疆第337章 進去容易出來難第133章 祖宗顯靈第240章 三五七言第251章 長安處處失意人第129章 武庫六匙第78章 別問了第255章 出人頭地第五十五章 白月光第160章 他跟我是一類人第23章 有野心的女人第343章 報什麼喜報喜?第332章 茲事體大第228章 讖書第29章 刑部尚書兼禦史臺大夫第161章 手勁可真大第356章 宰了他第10章 誰給你賣命第349章 烏龜第299章 腦瓜子嗡嗡的第87章 利益小團體第303章 我爹是個老實人第235章 我乾淨着呢第386章 契丹第313章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328章 不走尋常路第389章 金花箋第七十三章 紫金魚袋第177章 封疆大吏第123章 尿不到一個壺裡第311章 親戚關係第194章 西北三虎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143章 好一個逆子!第355章 射程之內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258章 你怎麼這麼賤?第305章 三大理財官員第327章 護短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310章 沒的選第80章 下簾詩第350章 秘書省第180章 姚 宋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373章 軍之大者第276章 莫以當代論古人第10章 誰給你賣命第162章 隴右道採訪處置使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387章 隔閡第375章 議立新君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101章 既要馬兒跑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313章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第89章 今朝有酒今朝醉第10章 誰給你賣命第七十三章 紫金魚袋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337章 進去容易出來難第153章 養老送終第299章 腦瓜子嗡嗡的第130章 宗籍擴容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190章 賜名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87章 利益小團體第234章 便宜行事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335章 捧土加泰山第六十九章 伴食宰相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25章 磧西節度使第286章 敲鐘第372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四十九章 鴻臚少卿第306章 右相救我第286章 敲鐘第2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307章 買房子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274章 貴妃出宮第277章 李亨第278章 豹鬥犬第349章 烏龜第292章 秘書第147章 豪蕩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
第34章 好你個賤人第195章 早晚死在女人身上第120章 忠心不是擋箭牌第319章 斬斷親情第178章 體弱,不能封疆第337章 進去容易出來難第133章 祖宗顯靈第240章 三五七言第251章 長安處處失意人第129章 武庫六匙第78章 別問了第255章 出人頭地第五十五章 白月光第160章 他跟我是一類人第23章 有野心的女人第343章 報什麼喜報喜?第332章 茲事體大第228章 讖書第29章 刑部尚書兼禦史臺大夫第161章 手勁可真大第356章 宰了他第10章 誰給你賣命第349章 烏龜第299章 腦瓜子嗡嗡的第87章 利益小團體第303章 我爹是個老實人第235章 我乾淨着呢第386章 契丹第313章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328章 不走尋常路第389章 金花箋第七十三章 紫金魚袋第177章 封疆大吏第123章 尿不到一個壺裡第311章 親戚關係第194章 西北三虎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143章 好一個逆子!第355章 射程之內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258章 你怎麼這麼賤?第305章 三大理財官員第327章 護短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310章 沒的選第80章 下簾詩第350章 秘書省第180章 姚 宋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373章 軍之大者第276章 莫以當代論古人第10章 誰給你賣命第162章 隴右道採訪處置使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387章 隔閡第375章 議立新君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101章 既要馬兒跑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313章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第89章 今朝有酒今朝醉第10章 誰給你賣命第七十三章 紫金魚袋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337章 進去容易出來難第153章 養老送終第299章 腦瓜子嗡嗡的第130章 宗籍擴容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190章 賜名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87章 利益小團體第234章 便宜行事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335章 捧土加泰山第六十九章 伴食宰相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25章 磧西節度使第286章 敲鐘第372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四十九章 鴻臚少卿第306章 右相救我第286章 敲鐘第2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307章 買房子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274章 貴妃出宮第277章 李亨第278章 豹鬥犬第349章 烏龜第292章 秘書第147章 豪蕩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