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禍亂根源

杜希望申請回長安的事情,中書門下批准了。

接替他成爲鎮西軍兵馬使的並不是杜鴻漸,而是臧希液的六哥臧希晏,是從河東調過去的。

等到雙方交接之後,杜希望和杜鴻漸便都可以回京了。

以杜希望的級別,朝廷沒有位置可以安頓他,所以給了太子少傅,這完全就是一個虛銜,沒有任何實權,但絕對算是維護了杜希望的面子。

而臧氏兄弟將代替杜希望,成爲在隴右節制皇甫惟明的一大派系,再加上安思順,皇甫在隴右的日子依然不好過。

至於杜鴻漸,將返回關中出任新豐縣令。

長安往西,有三條主要通道,一是新豐丶渭南丶華陰這條線,直通洛陽,這是兩京通道。

一是從馮翊郡過黃河進入河東郡,河東郡是山西運城市,河東地區泛指山西省。

另外一條是經藍田縣丶商洛,一直往南進入兩湖地區,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武關道。

三條路線都非常的重要,所以長安以西的最大兩座驛站,就是新豐驛和藍田驛,李隆基曾經在繼位之初,於新豐驛閱兵,將當時的同州刺史姚崇直接拜爲宰相。

這座驛站,歷史上是在天寶二年被廢除的,整體搬遷至渭南縣,原因是這裡距離華清宮太近了。

按理說,一座大驛站距離別宮這麼近,不是方便消息傳遞和貢品運輸嗎?確實方便,但也同時帶來一個問題,人太雜亂了。

驛站,不是簡簡單單的傳遞消息,它是一個大型的交通商業綜合體,要知道新豐縣是先有驛站纔有縣,可見這座驛站的規模何其之大。

單是停留在這裡等待進入長安售賣的牲畜,就有數千之多,還設置有大型糧倉。

這裡也是京師子弟常來光顧的大型商業區,王維不是有首詩嘛: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

李隆基去華清宮是躲清閒去了,不是湊熱鬧,那麼大一座驛站就在眼皮子底下,吵吵叭火的,實在讓人心情不好,所以天寶二年之後的新豐驛,成了右龍武軍的駐地。

但是當下,新豐驛還在,杜鴻漸擔任這裡的縣令,屬於頂格肥缺。

而達奚盈盈販賣軍械進入長安,必經此地。

「三十副鎧甲,走官道啊?」

李瑁今日響午,在達奚盈盈的宅子裡吃午飯,人家自從與楊玉瑤成爲戰略合作夥伴之後,在惡錢集團中的話語權不降反升。

總之,現在沒有人願意得罪楊玉瑤,因爲女人都很小心眼,得罪一次,就回不了頭了。

「那不然呢?怎麼,你不會以爲這些軍械都是走山間小路偷摸摸送進長安的吧?」達奚盈盈笑着爲李瑁夾菜,道:

「各路關卡我都已經打通了,而且是與其它貨物混在一起進京,不虞被人查到,但是進京之後,就需要你幫忙了。」

李瑁皺眉道:「長安這邊沒有問題,我已經都交代給武慶了,各水門關卡,

金吾衛都會放行,但是長安之外,是不是有點冒風險,這種事情一旦被查到可不是鬧着玩的。」

一開始,達奚盈盈跟李瑁說好的,是一次只送進來五套鎧甲,這樣一來目標比較小,不容易被發現,但事實上,她一口氣帶進來了三十副,而且她剛纔告訴李瑁,范陽那邊已經有人進京跟她接頭了,手裡有筆大貨,準備打包出售。

李瑁本來需求不大的,現在好了,真成了軍火商了。

「做生意,只走官道,這是所有行商之人的第一準則,」達奚盈盈解釋道:

「我本來也沒打算一次運進來這麼多,但是因爲西北戰事的緣故,從洛陽來的軍資商貨源源不斷,各路關卡因爲要保障軍資通行,所以勘驗貨物的時候也放寬鬆了一些,不然堵塞道路延誤軍事,誰也擔不起這個罪,你放心好了,東西已經在新豐驛了,由我的人看守,不會被人發現。」

古代的官道,其實並不多,主要出現在一些交通便利之地,連接一些主要的城市羣。

商人必走官道,是因爲其它道路他不敢走。

影視劇當中,動不動就在哪個村莊借宿的,那純粹是胡扯,平民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老實巴交和和氣氣。

實際上,民風彪悍。

你敢進村子借宿,人家就敢殺人劫貨。

即使放在後世,貨車司機經過某些村子的時候,都得給人家交過路費,何況是大唐了。

wWW _тTk ān _c○

村子裡的年輕人多的是,膽子大得很,人家除了種地的時候都是清閒的,無事可乾的時候就會找事幹,找不上事幹,就幹大事。

你帶着刀,人家就不敢動你了?人家還想要你那口刀呢。

這就是爲什麼,大唐最低的行政單位鄉丶裡丶村的鄉正丶里正丶村正,都是由當地最吃得開的人擔任。

律法約束好這些人,這些人就能幫着國家約束下面的平民。

這就是排在世家大族後面的地方鄉紳集團。

「我交給無傷去辦,夜長夢多,要儘快將這些東西帶進來,」李瑁沉聲道:

「現在盯着我犯錯的人可不少,太子已經跟我翻臉了。」

達奚盈盈點了點頭:「放心,我能將惡錢送進長安,這點東西算什麼。」

就在兩人聊天的當口,一名僕人進來,低聲在達奚盈盈耳邊說了些什麼。

達奚盈盈點了點頭,看向李塌,道:

「正好,那個人來了,將你這身衣服換了。」

說罷,達奚盈盈便起身幫着李瑁脫掉外衣,然後從箱子裡拿出一套普通的黑褐色男子長衫給李瑁換上。

「你這裡怎麼還有男人的衣服?」李瑁皺眉道。

達奚盈盈笑道:「我平時出行的時候穿的,因要掩蓋身材,所以寬大了些,

你穿着正好。」

她平時在家裡的裝扮,是不合禮儀的,太超標了,出門的時候又不想太過惹眼,所以會穿男裝。

事實上,當下的長安,很多少女外出遊街,都會作男裝打扮,這一風俗是從上官婉兒來的。

所以流行二字,一直都是從上往下流行。

李瑁那身紫衣太顯眼,上面還繡着銜瑞草,懂行的一眼就能認出是親王,

自然不方便與人私下約見。

等到李瑁穿戴完畢,達奚盈盈這才喚來家僕,將人帶進來。

李瑁本來以爲來的會是一個武人,結果卻是是個文人。

武人和文人非常好區分,一個走路步子大,一個走路步子小,主要源自於他們日常穿戴養成的習慣,文人多穿長衫,所以步子邁不大。

雖然今天來的這個人,是一身腳伕的裝扮。

「坐吧,我只是個中間人,這位纔是你的顧主,」達奚盈盈介紹道。

那人點了點頭,笑着坐下道:

「在下田幹真。」

李瑁一愣,看向達奚盈盈,後者笑道:「是真名。」

「幹這事,還敢以真名示人?」李瑁忍不住笑道。

田幹真笑道:「達奚娘子沒有瞞我們,我們自然也不會隱瞞,做生意嘛,要開誠佈公,但是您的姓名就不必告知了,規矩我懂。」

李瑁點了點頭:「兄弟是在范陽宏圖?」

田幹真道:「也不算,范陽沒有我的鍋竈,我只是一個討飯的,飢一頓飽一頓,不長久,所以做些要命的買賣,好讓手下的弟兄們有個就食的門路。」

李瑁點了點頭,沉吟片刻後,道:「你手裡有多少?」

田幹真道:「一個守捉城有多少,我就有多少,甚至更多。」

「兄弟的買賣不小啊,」李瑁笑道:

「我都怕我吃不下。」

田幹真微笑看向達奚盈盈,道:

「但是達奚娘子肯定吃得下,我這次來,是因爲我手裡有一批貨着急出手,

如果暫時沒有買家,就要勞煩達奚娘子先留着,您也知道,我們這個買賣,回錢要快,拖不得的。」

達奚盈盈取來算籌,在桌子上擺弄計算,半響後,擺出了一個數字,道:

「我也不管你有多少,這批貨就這個價,你要覺得可以,我便派人拿貨。」

「可以的,」田幹真笑道:「生意上搭夥,不圖賠賺,咱們只圖個長久,貨還在老地方,您可以派人去取。」

「那就這麼定了,」達奚盈盈擡了擡手:

「我就不留你了,今後尋我,還是這個地方,哪天我要是不在這裡了,你就可以換個人做生意了。」

田幹真起身朝李二人拱手道:

「達奚娘子定然是長命百歲,郎君安康,在下告辭。」

等人走後,李瑁異的看向達奚盈盈,道:

「他說的那個老地方在哪?」

達奚盈盈道:「魏州,眼下叫武陽郡,就在滎陽以北,南下便可直入運河。」

說罷,達奚盈盈擡手指了指桌子上以算籌擺出的數字,道:

「準備錢吧。」

大唐沒有算盤,算盤是在唐末纔開始通行,眼下是算籌,就是以小木棍綜合交錯擺放來計算。

李瑁警了一眼那個數字,笑道:「三千貫錢,我還需要準備?」

達奚盈盈頓時異道:

「你爲什麼會認爲是錢呢?這是三十條金鍵,我一個做惡錢生意的,哪個敢收我的錢,不怕虧死嗎?知道爲什麼我一直在兌換金鍵了吧?」

李瑁笑了笑:「那也是小錢。」

安思順給他的禮物當中,有兩百條金鍵呢。

「從前在西北,你一直跟着我,大事小事怎麼處理,你都看在眼中,」

信安王府,李禕坐在椅子上,面無表情的看着跪坐在自己面前的兩個兒子,

朝長子李恆道:

「從那個時候,我便有意培養你獨自處事的能力,也頗見成效,怎麼?在長安待久了,不會做事了?一把年紀的人,辦事與稚童何異?漏泄漏泄,你身在中樞不懂這個道理?哪些話能說,哪些話不能說,沒個分寸?」

李恆兄弟倆回京之後,連受賞都是戰戰,因爲李瑁手裡握着一個天大的把柄,已經不僅僅事關皇甫的任免問題了,還關係着李恆漏泄軍務。

他是總管府行軍長史,卻將與李瑁的秘議透漏給皇甫惟明,這種事情就觸犯了皇帝最爲在意的中樞四大禁律,也是大罪。

說白了,這就是個特務嘛,誰能容得下特務呢。

李恆嘆息一聲:

「隋王鋒芒畢露,已經直指太子,皇甫此舉也是出於大局考慮,被逼無奈之下兵行險着,是兒子大意了,上了李瑁的當,誰能想到這小子是故意說給我聽的。」

「你還是沒聽懂我的話,」李禕並沒有生氣,說話很柔和,語氣當中並沒有訓斥的意思,但是落在兩個兒子耳中,無疑很扎心。

因爲他們的爹,已經很多很多年沒有批評過他們了。

李禕教育兒子,是從小抓起,等兒子過了二十五歲,基本就放手了,因爲他知道,二十五之前教不會,也就教不會了。

都說男人三十而立,在古代,要更早一些。

老三李峴側頭看向兄長,道:「阿爺的意思,是在說你的做法是錯誤的,不是說你祖護皇甫的行爲不應該。」

李恆皺眉道:

「那我當時還能怎麼做?眼睜睜看看李瑁將這個人帶回京?那皇甫豈不是性命難保?我錯在低估了李瑁,誰能想到十王宅裡能養成這樣的心機,一路上相談甚歡,跟我挺交心啊,原來都是在哄騙我。」

老三李峴一愣,回憶起路上與李瑁的交往,你還別說,這個人確實給他一種非常和善好相處的感覺,如果不是他大哥,換成他,也會上了李瑁的當。

說到底,還是長安對於聖人的兒子們太陌生了,他們缺乏與皇子打交道的經驗。

李禕淡淡道:「結果呢?人家還是將人給帶回來了,粗淺的小伎倆,就將你這個久經世故的南宮郎給哄騙了,是你低估了他呢?還是高估了自己?」

李恆嘆息一聲:

「如今看來,是兒子高估自己了,他故意告訴三郎王孝德還在他手裡,就是想借三郎之口,泄露給我,好讓我告訴皇甫,讓皇甫寢食難安,而我呢,明知如此,也必須告訴皇甫,否則皇甫稀裡糊塗什麼都不知道,更容易壞事。」

李禕點了點頭:「你明白的也不算晚,今後你不必再與隋王打交道了,你的話人家已經不會相信了。」

說罷,李禕看向老三李峴,道:

「我剛纔詢問了你們兄弟兩個一路與李瑁打交道的所有細節,他對你應該還是有一份真心的,你明天去一趟隋王宅,怎麼說,我不教你,你覺得該怎麼說就怎麼說。」

李峴一愣,皺眉道:「阿爺的意思,是讓我親近隋王?這是否會讓太子對我們起疑心?」

「我們這麼做,是在保皇甫,如果太子連這點都看不出來,他疑心與否,老夫也就不在乎了,」李禕淡淡道:

「儲君之爭當下已經不可避免,雖然太子贏面最大,但事情就怕一個萬一,

我大唐開國至今,繼任之君,每每總是最出人意料的那一個,難保李瑁不會,他當下展現出的能力,已經讓很多人都動搖了,你要維繫好這層關係。」

老大李恆愣道:「阿爺看低太子?怎麼可能?您不是說聖人不會易儲嗎?」

「聖人之心,深入大海,我也無法揣測啊...:.:」李禕嘆息一聲,擡了擡手,示意兒子們退下。

歷史上,李恆兄弟倆還真就是燒的兩口竈。

論能力,老大李恆要比李峴強很多,但爲什麼李峴做到宰相了呢?因爲跟對人了。

安史之亂髮生後,李是跟着李隆基去了四川的,而李峴跟着太子去了朔方。

而老大李恆即使在肅宗年間依然吃得開,就是沾了弟弟的光。

李禕今天,其實就是讓兄弟倆分道揚,各選陣營,李恆是太子黨,李峴是隋亡黨,等到儲君之爭塵埃落定,成功的那個要撈一撈失敗的那個。

李峴這次回京之後,升官了,從太子通事舍人,改爲鴻臚丞,大哥李恆身爲工部屯田司老大,正式進入中書門下,兼任工部朝集使。

「事情有那麼嚴重嗎?李瑁這次回來,並沒有在興慶宮百官面前受賞,聽說只是被聖人私下裡賞賜了一顆金丹,」李離開父親庭院之後,皺眉道:

「這明擺着是聖人在維護太子,李瑁那場病本就來的蹊蹺,如今看來,恐怕是奉旨生病,李適之如今也上去了,李林甫再也不能像從前那般春風得意,阿爺怎麼反倒看好李瑁了?」

李峴聞言陷入沉思,拇須思村半響,道:

「阿爺也是出於穩妥考慮,我確實覺得,隋王似乎要比太子更沉穩,也比太子更會騙人,皇甫一直在拉攏李光弼,但是李光弼到頭來,反倒是屢次接近隋王,人心所向啊,隋王這次去西北,看似沒有得到實質上的賞賜,其實收穫極大,連聖人都不得不將他扣在武功驛,以免太子難堪。」

「唉......」李恆嘆息一聲:

「此子乃禍亂之根源啊,你與他交往要處處提防,前車之鑑,後事之師,別像我一樣上了他的當,你的事情太子若過問起來,我會幫你說話。」

李峴點頭道:「兄長的苦衷,我也會讓隋王知曉,你也是出於公心,但願隋王不會記仇。」

兄弟倆對視一笑,各回各院。

他們兄弟七個,眼下都住在信安王府,還沒有分家,因爲人家這個家,不太好分。

要等李禕死了才行,因爲涉及到一個爵位和門蔭的問題。

正常情況下,郡王的繼承人,應該是降一級,爲國公,但也有破例直接嗣郡王的時候,就看皇帝給不給李禕這個面子。

論功勞,李禕是足夠了。

那麼就會是老大李恆繼承郡王,老二李峰承襲國公,老三李峴和剩下的那幾個,就是多分點錢,自謀生路去吧。

家業家業,家族產業是不分的,都是老大的,但是會給兄弟們一些錢財,以便他們分家之後不至於迅速衰敗落魄。

旁支就是這麼來的,容易落魄的原因就是沒有固定產業,全靠自力更生和主支扶持,基本上是一代不如一代,就看能不能出個興家之子了。

出一個,就能保三代富貴榮華。

第387章 隔閡第132章 律疏上沒有這一條第327章 護短第242章 前因後果第198章 永王李璘第7章 我排在第3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14章 老子肯定不去第220章 錢沒白花第210章 打穿了第30章 永徽律疏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234章 便宜行事第五十章 九死一生第324章 和平使者第五十三章 左衛勳一府中郎將第234章 便宜行事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142章 水滿則溢第172章 勳官十二轉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339章 一襲紅衣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四十五章 什麼叫大家閨秀第268章 領地意識第27章 那你可真不行!第324章 和平使者第118章 萬壽仙君第341章 終極釣魚佬第四十二章 以卑職舉劾高官第230章 韓珠團第183章 西市第232章 報喜不報憂第341章 終極釣魚佬第18章 戶房朝集使第237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386章 契丹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六十一章 我的老父親第110章 超級奶爸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309章 王八看綠豆第332章 茲事體大第135章 老和尚有交代第362章 醉酒第37章 2王3恪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117章 我的團長我的團第251章 長安處處失意人第221章 唐,實亡於李隆基第202章 郡縣二級制第159章 勤勉盡責,材優幹濟第六十章 要死一起死第140章 我只是欣賞他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378章 房貸第378章 房貸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第308章 官職小,衙門大第318章 枉爲宗室第227章 明月當空第19章 那多不好意思第16章 這可不是1般的紅豆第232章 報喜不報憂第216章 內聖外王第82章 恩怨兩消第220章 錢沒白花第335章 捧土加泰山第14章 老子肯定不去第86章 右賢左戚第135章 老和尚有交代第169章 從前的我,你愛搭不理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256章 膽子小第103章 一世英名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116章 也就是我心眼好第252章 後顧之憂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276章 莫以當代論古人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203章 第一責任人第293章 我同意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317章 好奇寶寶第363章 傳言是真的第316章 勞民傷財第190章 賜名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357章 長生牌位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385章 棺材板第194章 西北三虎第14章 老子肯定不去
第387章 隔閡第132章 律疏上沒有這一條第327章 護短第242章 前因後果第198章 永王李璘第7章 我排在第3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14章 老子肯定不去第220章 錢沒白花第210章 打穿了第30章 永徽律疏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234章 便宜行事第五十章 九死一生第324章 和平使者第五十三章 左衛勳一府中郎將第234章 便宜行事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142章 水滿則溢第172章 勳官十二轉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339章 一襲紅衣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四十五章 什麼叫大家閨秀第268章 領地意識第27章 那你可真不行!第324章 和平使者第118章 萬壽仙君第341章 終極釣魚佬第四十二章 以卑職舉劾高官第230章 韓珠團第183章 西市第232章 報喜不報憂第341章 終極釣魚佬第18章 戶房朝集使第237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386章 契丹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六十一章 我的老父親第110章 超級奶爸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309章 王八看綠豆第332章 茲事體大第135章 老和尚有交代第362章 醉酒第37章 2王3恪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117章 我的團長我的團第251章 長安處處失意人第221章 唐,實亡於李隆基第202章 郡縣二級制第159章 勤勉盡責,材優幹濟第六十章 要死一起死第140章 我只是欣賞他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378章 房貸第378章 房貸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第308章 官職小,衙門大第318章 枉爲宗室第227章 明月當空第19章 那多不好意思第16章 這可不是1般的紅豆第232章 報喜不報憂第216章 內聖外王第82章 恩怨兩消第220章 錢沒白花第335章 捧土加泰山第14章 老子肯定不去第86章 右賢左戚第135章 老和尚有交代第169章 從前的我,你愛搭不理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256章 膽子小第103章 一世英名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116章 也就是我心眼好第252章 後顧之憂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276章 莫以當代論古人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203章 第一責任人第293章 我同意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317章 好奇寶寶第363章 傳言是真的第316章 勞民傷財第190章 賜名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357章 長生牌位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385章 棺材板第194章 西北三虎第14章 老子肯定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