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語言是一門藝術

郭淑最近在跟李瑁置氣,因爲李瑁與楊玉瑤見面的次數太過頻繁。

別人不知道,她心知肚明,丈夫肯定將楊玉瑤給睡了。

但是她不會問出口,也永遠不會說出來,所以心裡的悶氣只能撒在李瑁身上,外人看上去,好像是她坐月子太過憋悶,情緒不好所以撒些無名火。

楊玉瑤經常會來探視孩子,所以郭淑熟悉對方身上的香味,而這個味道,她在丈夫身上同樣聞到了。

蘭方院,李瑁坐在坐席上,打量着女婢瑞珠正抱着孩子在屋內慢悠悠的步,孩子在哭鬧,所以瑞珠的肩膀左右搖晃着,試圖安撫。

郭淑冷看臉坐在李瑁對面,眼簾低垂,已經半響沒有炕聲了。

李瑁完全不知道,妻子爲什麼在跟他置氣,他每天都會來探望妻兒,從不間斷,剛開始郭淑還一切正常,但後來對他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再也沒有給過他好臉色。

有時候甚至會故意裝作聽不到李說話,

四名貼身女侍和四個奶媽,幾乎都看出夫妻倆在鬧矛盾。

是的,李信現在需要奶孃了,或許是因爲郭淑情緒不好,導致了奶水不足,

已經供應不起李佶了。

明清時期,有專門爲皇室提供乳母的機構,叫做奶子府,大唐則是歸殿中監負責徵召。

奶孃不可能專門培養,而是殿中省通過京兆府,來了解當下長安有哪些婦人正在哺乳期,然後選拔其中奶水質量高且足的女人,來爲皇室成員提供奶水。

但凡被選拔上的,無論你是什麼身份,優先供應皇室。

哺乳期的女人,肯定也是剛生過孩子的,那麼她的孩子怎麼辦呢?她需要自已想辦法從家僕當中,或者是民間招募。

給皇室成員提供奶水的乳母,首先得出身好,吃得好喝的好,因爲皇室成員不能吃下等人的奶水,怕吃傻了。

眼下屋內的四大奶孃,兩個姓杜,一個姓楊,一個姓竇。

其中這個姓竇的,是扶風縣令竇思謹的妻子,去年剛生了四胎,是個女兒被殿中省徵召之後,將女兒交給了府上的奶孃,便住進了李瑁家裡。

大唐哺乳,是不避諱人的,所以李瑁有時候也不好意思,奶孃們開始給李信餵奶的時候,根本不會在意李瑁是否在場,撩起衣服就喂,這是神聖而溫馨的情景,並非失禮。

而李瑁則會立即移開自光,非禮勿視。

正因爲外人在場,所以李一直都沒有找到機會跟妻子好好的聊一聊。

但是今天,他真的需要與郭淑談一談了,因爲西北那邊傳來了郭子儀的消息。

「來偏房,我有些事情要跟你說,」李瑁看向妻子道。

郭淑擡了擡眼皮,看向哄孩子的瑞珠,完全沒有接話的意思,彷彿李瑁就是個空氣。

「我在偏房等你,」李瑁直接起身,出了房間之後,轉過內廊,找了一間椅角的偏僻內室坐下。

他對郭淑還是很包容的,尤其是妻子正在坐月子,無論什麼事情,他都不希望惹妻子生氣,但是當着奶孃的面,他又不能對妻子低三下氣,否則會傳出去的。

懼內,在大唐是一件非常丟人的事情,極爲容易被人看貶,比如穎王李墩。

「夫人,快去吧,莫要讓阿郎久等,」侍女安青上來勸說道。

郭淑內心一嘆,一句話不說,起身去尋李瑁。

夫妻倆重新相對而坐,郭淑側臉相迎。

「出不了家門,確實會讓人心情煩悶,不過日子一天天在過去,再熬一個半月,你也就能出門了,到時候帶你去曲江池散散心,又或是終南山,」李瑁柔聲道。

郭淑聞言,頓時一陣心軟,她不是不懂丈夫的溫柔,但你睡她,這是有悖倫理啊?既是你姨子,又是個寡婦,一旦傳出去,你的名聲就毀了。

但是郭淑不會提這一茬,她現在只能當做什麼都不知道。

「確實憋悶了些,又常易走神,冷落夫君了,」郭淑幽幽道:

「我身邊的四個侍女,都是貼己人,夫君隨時可以享用,她們的姿色並不差李瑁一愣,不明白妻子爲什麼好端端的說這些,她是想讓我交公糧,都交到蘭方院?

沒錯,郭淑就是這個意思,按照大唐的習俗,她的女婢本來就有陪睡的義務,就算生下李瑁的孩子,也得管她叫媽,名義上是她來撫養,而這些庶出,都會依附在嫡子李信下面生活,從而在府內形成一股擁護李信的力量,便於穩固長子的地位。

還有一點就是,她不希望李瑁還有餘力,去睡府外的女人,像韋妮兒楊絳這類的,郭淑非常支持,就算雲娘也是,畢竟都留在了家裡,而不是便宜了外面的賤女人。

她對楊氏姐妹的排斥,是永遠都不會消退的,只是隱藏起來而已。

「跟你談點正事,你的父親已經抵達隴右,正在開赴積石城,」李瑁輕描淡寫的一句話,頓時讓郭淑心絃緊繃。

她知道西北正在打仗,而父親被調去支援隴右,本來這幾天便一直在憂心這件事,如今驟聞父親抵達戰場,瞬間心起來,道:

「阿爺擅領兵,定然攻無不克。」

這種時候,是不會說那種不吉利話的,比如:阿爺不會有事吧?

因爲人們最怕說出口的壞事最終應驗,從而認爲是自己一語成識,罪在己身李瑁點了點頭:「換作從前,郭子儀升官的可能性比較小,但是如今,即使是些微末的功勞,他也可以扶雲直上,這次我們就等着爲他請功吧。」

從楊玉瑤那裡得知李適之會幫忙之後,李瑁幾乎可以肯定,一定是出現了什麼事情,纔會使得李適之認爲當下幫李瑁爭取左衛,是合時宜的。

本來還想着讓韋妮兒從高力士夫人呂氏那裡探聽一下,結果牛貴兒派人給他傳話,聖人打了招呼,讓李適之找機會推一推。

李猖從而判斷出,自己的老爹打算扶持自己,壓制太子。

那麼在朔方地區,王忠嗣雖然對聖人絕對忠心,但也總是幫着太子說話,這一點基哥非常不喜歡,雖然他對王忠嗣非常的信任,但是皇帝,不可能完完全全信任一個人。

那麼在朔方,就非常有必要扶持一個跟太子不對付的人,李瑁的老丈人幾乎是不二選擇。

只要在隴右建立功勳,李隆基這邊一定會將郭子儀提上來。

郭淑非常害怕,不敢詢問絲毫關於戰事的事情,而李瑁也擔心會影響到妻子的心情,所以專挑好的來說。

石堡城被攻破之後,積石城方向的賊軍也發起了全面進攻。

這條線上雖然只有五萬人,但那是吐蕃的絕對精銳,來自衛如的贊普親衛軍,重裝步兵,由小貴族和平民組成,主帥更是尺帶珠丹的兒子琅支都。

而積石軍只有七千人。

眼下的隴右戰事,基本可以分爲兩個部分。

石堡城東北方向,已經呈決戰之勢,隴右的精銳全部投入其中,隨着李光趕到,西北兩大王牌赤水軍和臨洮軍,將作爲決戰之主力,圍繞石堡城,與入境之賊軍展開全面廝殺。

他們必須速戰速決,然後抽出手來支援積石城,否則積石再丟,隴右將會陷入完全被動。

那麼另一塊戰場,便是積石城了,郭子儀的任務就是協助積石軍,拖至石堡城方向的援軍抵達,這是一個非常艱鉅的任務。

因爲朝廷這邊下的是死命令,也就是說,見不到援軍,郭子儀不準撤,

這樣的消息,李瑁肯定不敢說給郭淑,否則以郭淑的性子,只怕再也睡不着了。

「韋光乘做爲督軍,已經在隴右道緊急招募健兒,聽說已經募兵七千人,充入安人軍,由臧希液統領,」李瑁繼續道:

「關中這邊,軍械糧草也正在源源不斷供應,吐蕃跟我們是耗不起的。」

郭淑已經完全聽不進這些安慰的話,不過她這個人還是很堅強的,並沒有哭哭啼啼亂了陣腳。

不過她肯定需要丈夫的懷抱,所以主動起身來到李瑁身邊,依偎進李瑁懷裡「今後入宮,夫君定要來我這裡更衣,你答應我,」郭淑小聲呢喃道。

李瑁一愣,腦中飛速旋轉之後,意識到問題出在哪裡了。

因爲隨着妻子入懷,李瑁聞到了郭淑身上特有的味道,這個味道與自己這幾日身上的味道不一樣。

「好,我答應你,」

李瑁點了點頭,慶幸妻子拐彎抹角的提醒,這要是讓基哥聞到,怕不是要出大問題。

大唐官制,分爲臺省官和卿監官兩類。

臺省,就是三省和御史臺,這屬於政務職官。

卿監,便是內侍省丶秘書省丶殿中省和九寺五監,屬於事務職官。

政務和事務的區別在於,政務是整個皇朝運行的總體框架,而事務是在這個框架中負責具體操作和執行。

那麼政務,肯定是大於事務的。

所以我們要清晰的瞭解,御史臺大夫,跟六部尚書,是一個級別,雖然尚書是正三品,大夫是從三品。

但他們在朝堂,實際上是平起平坐的。

這就是爲什麼,李適之看上的只有左相這個位置,而不是什麼尚書,他的刑部尚書都讓給了崔翹,可見人家的目標只有宰相。

眼下距離上元節還有四天,而上元節,是一年當中,成衛工作最複雜的日子,因爲節日三天,太熱鬧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外地人,都會入京。

以前吧,洛陽的上元節也極具規模,山東河北那邊有條件的大家族,可以去洛陽過節,但是眼下,李林甫爲了縮減開支,洛陽的節日慶典非常一般,遠不如京師盛大。

上元節來不了長安觀燈,說明你們家條件不行,所以有些家族打腫了臉也要充這個胖子。

安排成衛工作,就是李林甫的事情了。

除了北衙四軍,南衙十六衛都會分到任務。

李適之也正是藉着這個機會,在興慶殿說道:

「左衛爲十六衛之首,職權之重,僅次於北衙,濟王不理事務,是不是應該換一位大將軍全權總理?」

一聽這話,李林甫幾乎沒有絲毫猶豫,便斷然拒絕:

「親王領衛府大將軍,這是慣例,濟王無閒,長史嗣魯王李穎可以代爲主持。」

濟王環明明是無權,到了李林甫這裡,成了無閒,可見語言是一門藝術啊。

崔翹也是一臉憎逼,奇怪的看向李適之,你想幹嘛啊?雖然濟王沒什麼牌面,但你明着剝奪人家的掛職,這不是得罪人嗎?他招你惹你了?

「你真能管閒事,衛府大將軍的任命,在聖人,你還是管好你自己吧,」蕭靈一點不客氣的說道。

楊慎矜更是笑道:「我倒是很有興趣知道,李憲臺舉薦何人?你這是又打算爲哪個自己人謀前程啊?」

等的就是你這句話,李適之冷笑道:

「隋王出嗣,身兼三職,三職事務都處理的井井有條,他是聖人親子,如今在左衛卻屈居嗣魯王之下,你覺得合適嗎?」

雖然李瑁眼下也是嗣王,但明擺着,人家跟親王是一個級別的,甚至超過了大多數的親王,那麼李穎騎在李瑁頭上,肯定是不合適的。

楊慎矜聽到對方竟然是舉薦李瑁,頓時一臉異,怎麼回事啊?你想挑撥離間?

李林甫自然更要多想了,你特麼挖我的牆角是吧?

蕭靈反應極快,立即道:「李憲臺怎麼知道右相要舉薦隋王出任左衛大將軍?你不會是昨夜跑右相府家裡偷聽牆角了吧?」

一句話,將李適之這份舉薦人情,至少拉走了一半。

「右相府守衛森嚴,我哪進得去?日間光明正大走正門,都不讓我進,何逞半夜?」李適之道。

他是暗諷李林甫不讓他參加偃月堂議事,

既然你排斥我們,那我們就另外成立一個小政府,跟你分庭抗禮。

他完全可以做到,因爲盧奐那幫宰相二代集團,眼下跟他站在一起。

「今後若是旁人舉薦官員,是不是到最後都成了右相舉薦?」盧奐淡淡道:

「右相是想在朝堂行一言之事?」

陳希烈呵呵道:「國寶郎行污衊之言,總是說的頭頭是道,隋王乃聖人親子,也算舉薦嗎?皇子成年之後爲聖人分憂,本就爲分內之事,而隋王已經證明他足以獨當一面,右相這叫奏請,不叫舉薦,你得分清楚。」

他是門下省黃門侍郎,牛仙客返家養病,主官之位空懸,他是最惦記的。

眼下左相的位置,排隊順序依次爲李適之丶杜希望丶韋陟丶蕭華丶崔琳等等,他的排位並不高,因爲他這個政務官,對政務不夠專業,他的專業是道學。

那麼想要排除方難登上這個位置,只有李林甫可以幫他做到,所以陳希烈現在必須對李林甫唯命是從。

「舉薦二字,出自太府楊卿之後,你們誰聽到李憲臺說了這兩個字嗎?」韓朝宗也下場助陣。

大理寺卿張均則是一臉憎逼,怎麼回事?李瑁這是又要往上走了?去年那麼多人搞他,他竟然還能往上爬?

兩派人爭論的不可開交,隨着李林甫一聲乾咳,擡手打斷衆人鬥嘴,朝李隆基道:

「臣以爲隋王出任左衛,是合適的,既不是臣舉薦,也不是李適之舉薦,而是隋王份所應當,他應該爲聖人分憂。」

李隆基面無表情的掃視一眼殿內羣臣後,點了點頭:

「準。」

隨着李隆基金口一開,李瑁的左衛大將軍,算是徹底落實了。

那麼右金吾衛誰來接手,有人建議李瑁兼任,有人另選他人,最後還是李林甫建議,直接讓韋昭訓給上來了。

按理說,韋昭訓的出身,可以出任這個位置,但他的履歷不夠,不過李隆基還是同意了。

因爲人家的嫡女,給他的兒子做了孺人,那麼提拔韋昭訓,也算是對韋家的一個彌補。

十六衛,是有輕重之分的,左右衛毫無疑問是最牛逼的,而左右金吾衛,就是巡查京師,因爲人數過少,所以這兩衛的大將軍,其實也不需要過高的履歷和威望。

韋昭訓是完全合適的。

李適之完全不在意李林甫跟他搶這份人情,因爲他早就提前告訴李了。

沒想到吧,他跟我現在也有合作,而且是斬除你的左膀右臂。

州相當於地級市,那麼郡自然也是一樣。

但是郡和郡之間,肯定是不一樣的。

一個滎陽郡,轄下十一個縣,但是柳城郡,戶九百九十七,口三千七百八十九,領一縣:柳城縣。

換句話說,這跟一個縣,其實也沒啥區別,而且人口還不如河南地區一個縣的一半。

因爲它是邊關嘛,之所以劃歸爲郡,是因爲地理形勢需要,不能因爲人家只有一個縣,就劃歸到其它地方。

畢竟柳城郡是平盧節度使的大本營,統轄平盧軍丶盧龍軍丶榆關守捉丶安東都護府等等,管兵三萬七千五百人。

節度使爲安祿山兼安東都護,副使爲賈循兼任柳城太守,前宰相蘇頤的人,

柳城郡丞,就是高尚了。

高尚的任命文書,吏部已經發下來了,他準備準備就可以上路了。

李瑁其實覺得很不好意思,自己的屬官本來有個富貴的前程,結果楊玉瑤這麼一搞,直接給人搞到邊疆了。

名義上,一郡之丞,實際上,一縣之副。

不過按照官員制度當中的循資格來看,這樣的任命也是合適的,難道讓高尚去河北或者河南的一個郡擔任郡丞嗎?不夠格啊。

「府主千萬不要這麼想,外放邊關磨礪,是我最好的仕途捷徑,」高尚並不認爲去柳城是什麼苦差事,在屬官院與李瑁邊飲酒邊道:

「高某出身寒微,能走行政官的路子,已經是天大的機緣,朝廷一直都厚待邊疆官吏,屆時我只要在任上幹出一些成績,通過吏部大考,自然會被提拔使用,我在那邊,也絕不會給您丟人。」

朝廷看中藩鎮地區的官吏,其實還是源自於他們受的罪比較多,這跟後世差不多,疆新和藏西的編制確實是得到優待的。

而行政官,一直都是仕途當中的香饒饒,因爲它的上升途徑也必然是行政官,大白話講,就是縣裡升市裡,市裡升省裡,省裡升京官,然後進入中樞。

所以高尚眼下的安排,其實要超過顏真卿,因爲顏真卿只是裴寬的幕府成員,是個掌書記,並不算是大唐的行政官員,不過人家跟着省級一把手,將來出任縣郡一把手,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顏泉卿做爲范陽節度判官,已經屬於省一級的行政官,更加厲害。

李瑁嘆息道:「我是不忍不危赴任遠方,相隔方里,再見不知何日,不過你放心,我這邊會一直記着你的事情。」

正所謂朝中有人好做官,李瑁如今就任十六衛之首的左衛大將軍,絕對算的上高尚在京師的大靠山。

有李瑁在,他去了地方沒人敢欺負他,將來升官也會比別人更快。

但是李瑁不會跟安祿山打招呼,讓對方照顧照顧高尚,因爲安祿山很可能與基哥單獨加了微信,兩人之間可以私密聯繫。

他不用打招呼,是因爲高力士已經打了招呼。

但是高力士否認高尚是朝廷派去的,而是說高尚是隋王舉薦的,以免安祿山認爲朝廷對他不放心,有意監視他。

「孝孃的事情,就拜託府主了,」高尚嘆息道:

「不瞞您所,我其實並不喜歡李無傷這個人,但是他對孝娘確實是一片真心,那麼有這些就足夠了,比我這個做阿爺的強。」

說罷,高尚從自己的牀底下拖出一個破舊的小木箱,裡面是他的身家,沒有多少錢,其中大部分還是從李瑁這裡領的俸祿。

窮怕了人喜歡存錢,正如捱過餓的人節約糧食。

高尚平時節衣縮食,俸祿全都攢下了,重新關上箱子後,高尚道:

「就算是高某人給孝娘準備的嫁妝吧,府主不要告訴她是我準備的,否則她不會要。」

李瑁沒有拒絕,點頭道:

「那你到柳城的盤資可足夠?」

「有的,」高尚點頭道:

「一路官驛,都是吏部掛帳,國寶郎跟我打過招呼了,他是衝着您的面子。」

李瑁笑了笑:

「一路珍重,盼你我主僕早日重逢。」

高尚站起身,撩起下襬,鄭重其事的向李瑁行了一個大禮。

「高某此生惟府主一人,絕不相負。」

第334章 三策第119章 小畜生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390章 有喜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183章 西市第157章 忠義第15章 走別人路第四十五章 什麼叫大家閨秀第315章 反間計第191章 河西駐長安話事人第247章 風調雨順第31章 誰給你的多第253章 撤軍第299章 腦瓜子嗡嗡的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129章 武庫六匙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226章 洛陽來的貴婦人第101章 既要馬兒跑第30章 永徽律疏第七十五章 隆基白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164章 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第312章 各路豪傑,齊聚京師第218章 何所懼?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231章 妖女第226章 洛陽來的貴婦人第351章 鑰匙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313章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第388章 那是老子的地第10章 誰給你賣命第357章 長生牌位第352章 顏值拉胯第149章 狗舌頭第278章 豹鬥犬第五十三章 左衛勳一府中郎將第363章 傳言是真的第300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10章 誰給你賣命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12章 眼下富裕第129章 武庫六匙第13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205章 清流領袖第38章 356萬戶第382章 武家二虎第六十六章 李齊物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344章 庭杖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389章 金花箋第363章 傳言是真的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356章 宰了他第141章 有緣無分第364章 能騙你的都是自己人第240章 三五七言第251章 長安處處失意人第385章 棺材板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157章 忠義第352章 顏值拉胯第382章 武家二虎第117章 我的團長我的團第199章 夢中懷孕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78章 別問了第19章 那多不好意思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四十九章 鴻臚少卿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175章 狩獵第194章 西北三虎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230章 韓珠團第134章 她是你的相好?第86章 右賢左戚第343章 報什麼喜報喜?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第119章 小畜生第163章 莫要負了我一番苦心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359章 獻誠第26章 文士之極任,朝廷之盛選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275章 金仙觀主第341章 終極釣魚佬第27章 那你可真不行!第313章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
第334章 三策第119章 小畜生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390章 有喜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183章 西市第157章 忠義第15章 走別人路第四十五章 什麼叫大家閨秀第315章 反間計第191章 河西駐長安話事人第247章 風調雨順第31章 誰給你的多第253章 撤軍第299章 腦瓜子嗡嗡的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129章 武庫六匙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226章 洛陽來的貴婦人第101章 既要馬兒跑第30章 永徽律疏第七十五章 隆基白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164章 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第312章 各路豪傑,齊聚京師第218章 何所懼?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231章 妖女第226章 洛陽來的貴婦人第351章 鑰匙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313章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第388章 那是老子的地第10章 誰給你賣命第357章 長生牌位第352章 顏值拉胯第149章 狗舌頭第278章 豹鬥犬第五十三章 左衛勳一府中郎將第363章 傳言是真的第300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10章 誰給你賣命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12章 眼下富裕第129章 武庫六匙第13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205章 清流領袖第38章 356萬戶第382章 武家二虎第六十六章 李齊物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344章 庭杖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389章 金花箋第363章 傳言是真的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356章 宰了他第141章 有緣無分第364章 能騙你的都是自己人第240章 三五七言第251章 長安處處失意人第385章 棺材板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157章 忠義第352章 顏值拉胯第382章 武家二虎第117章 我的團長我的團第199章 夢中懷孕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78章 別問了第19章 那多不好意思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四十九章 鴻臚少卿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175章 狩獵第194章 西北三虎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230章 韓珠團第134章 她是你的相好?第86章 右賢左戚第343章 報什麼喜報喜?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第119章 小畜生第163章 莫要負了我一番苦心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359章 獻誠第26章 文士之極任,朝廷之盛選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275章 金仙觀主第341章 終極釣魚佬第27章 那你可真不行!第313章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